第1篇 关于员工培训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培训业越来越重视。培训是一项对企业和员工具有双赢的工作,因此企业职工必须重视培训,并且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训不仅提高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也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从而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作为管理的前提、也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通过培训还可以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培训必须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进行,通过培训使上下级工作更好的进展,达成相互理解和支持,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局面。本人在漳州市某企业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基层员工问卷32,中层管理人员问卷9份,主管级职工9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实习单位简介、实习单位人员培训状况介绍
(一)调查时间:20**年2月
(二)调查地点:漳州市某企业
(三)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四)实习单位简介:漳州市某企业,该企业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以车轮生产为主,经营涉及汽修、商贸的民营企业集团,车轮年生产能力超过1400万套,企业综合实力居中国车轮行业首位。 正兴集团在福建漳州(总部)、辽宁本溪、四川成都、河北廊坊、安徽合肥等地建有 5家专业从事车轮制造的生产基地,产品以钢制车轮为主,兼顾车桥、汽车螺栓等其它汽车零部件,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
(五)实习单位人员培训状况介绍:公司每年组织培训四次大型的培训,时间分别在2月,5月,8月和11月,但有时根据公司的需要,也会组织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该公司属于技术型企业,因此比较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每年会将公司收入的5%投入到培训工作中,培训经费随公司的收入作出相应的变动。(可以参考附录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 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根据调查显示,60%的员工认为公司组织的培训次数不够,只有14%的员工认为培训的次数足够,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培训对许多企业来说人,仍是一件不简单的工作,培训人员对于培训的了解不够,有的甚至无法承担培训工作,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等,导致大部分现场职工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这种情况导致,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与需求不符。根据调查54%的员工对于培训内容不是很满意,认为培训的内容和实际的需要不符合。需要培训什么,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结论可能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要想达到培训的目的,就要正确的找到培训需求。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需要哪些培训才能最有利于企业发展,许多企业无从下手,感到很困惑。企业培训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就要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这也是企业与咨询公司合作的关键之一。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极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 缺少合作精神。国内许多企业对于培训的态度是“我们自己来培训”,拒绝与咨询公司合作,在企业内部培养培训师或聘请专业培训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但存在许多弊端,这与清末的闭关自守有许多相似之处。长期一来,企业文化容易固化,没有新鲜感,企业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丧失应有活力,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培训的目的背道而驰。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走出了这个误区,更多的采取了与咨询公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4、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5、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二) 企业人才管理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能否做到“能岗匹配”,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用人的关键。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了搞活企业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和核心。人才管理的同时,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只有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发展,才能使管理效率提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基层职工认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等是他们在在以后的工作中需在提升的素质。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需要提升: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等。
(三)对员工的要求
当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大多数只是停留的技术方面的培训,而对于管理方面的培训仍是许多企业的缺陷。据调查显示,培训的课程54%集中在对岗位胜任力的培训,
30%是对业务项目的培训,只有16%是对于员工的提升能力的培训,这说明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只是提留在基层方面的培训,在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还是不够的。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应该在培训的时候加强管理方面的培训。
(四)企业团队建设
1、除少数职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查阅资料显示,28%的职工认为他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他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职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职工反映某些职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这就需要使职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是息息相关的并在培训中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2、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职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职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职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职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对于今后培训工作建议
针对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一)要引起高层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通过高层领导的决策,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使得公司的培训工作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者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使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二)在培训期间应该加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三)合理调整人员,使得人才更好的发挥作用。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真正做到“能岗匹配”。
(四)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五、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对于今后在进行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做好培训的前提。做好培训还应该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员工做好各项工作的桥梁。在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职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职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在进行培训时,要让员工明确培训的目标和任务,让员工更好的配合公司的政策,以及时间安排等各项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力,而且要使职工对各种培训方案 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要让员工明确培训的真正意义,这就需要企业还向职工进行解释,让职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职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此次调查,从中收获很多,对于培训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今后的学习有很多帮助,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到培训是一项讲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的工作,要认真的做好培训需要做好很多方面的工作,因此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的完善培训机制。
第2篇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精华示例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查报告精华示例
现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按干部层级划分,根据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区县一级对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科局乡镇普通干部、事业单位干部的培训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急需培训的年轻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游离”在党校主体班教育培训之外,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对象覆盖不全面,存在事实上的“盲区”。
一、干部教育培训“盲区”的表现
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覆盖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班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一直以来,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主体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培训轮训乡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培训对象相对固化,加之每年主体班办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还受名额限制,从源头造成干部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先天不足。
2、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培训落差。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干部教育培训,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单位主体班名额本就有限,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对点名调训轻则换人,重则推脱放弃,造成干部更加少有参训机会,致使干部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工学矛盾解决不力致使想训不能训。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随着平均年龄、业务熟悉程度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有的身处一线繁忙重要岗位。面对省、市、区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一旦调训则工作断档,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4、部分干部主观上消极参训致使能训不愿训。在我们区县一级,部分年龄约五十岁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职级,继续向上提拔已基本没有希望的干部,有机会参加培训,而自己主观上不想培训。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体班设置欠科学,调训难涉及。目前,我区干部能参加的主体班主要有处干班、科干班、中青班、党外干部班、妇干班等,受训对象主要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中青年后备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中所占比例较重的一般干部,有的由于年龄较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有的职级未提升,基本少有机会参加党校主体班培训。
2、培训内容欠丰富,吸引力不强。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离开学校不久,有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大量的闲余时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参加一些政治理论培训以及业务技能培训。可事实上,这些年轻干部所能参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而且,知识更新培训所涉及的外语、电脑、普通话等等知识技能,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对于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干部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可以说,离校三到五年的年轻干部,几乎没有机会参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质的培训。
3、部分干部主观思想消极,终身学习难坚持。一是个人学习欲望下降。这部分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论政治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处理日常工作已不成问题,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都降低了。二是学习动力不够。根据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一些规定,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的年龄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经很小,从客观上讲,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也就失去了动力。三是学习精力跟不上。部分干部年龄一大,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再加上四十岁以上的领导干部,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精力也确实搭不够。
4、培训机构管理松散,约束激励不严格。干部教育培训缺少动力,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考试无压力,平时就不努力,考试结果也难分等级。对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先训后用、届期必训的制度没有落实。不训照用,调训就可以不参加。无考核无奖惩,也就无激励,干部学习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从而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三、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设置主体班,保障调训的有效实施。
一是保障培训覆盖面。将青年干部作为培训重点对象,促使青年干部培训从年度培训转变为经常培训。注重扩大培训范围。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调学的方式,将后备干部、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派到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都纳入到培训范围。二是实行培训计划申报。以往我们主体班实行点名调训时,组织部门在开班之前总为参训学员到位问题发愁。经常遇到单位领导讲原因不支持,干部讲价钱不配合,以单位工作忙、工学有矛盾为由,让干部调训工作很难到位。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采取自行申报计划的方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考虑干部本人意愿、单位统筹安排、五年内不重复培训、党委党组研究申报的原则,制定了五年参训计划,既保证单位有人参训,也让对自己参训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保证培训时间。开班之前与调学单位加强协调沟通,严肃学习纪律,保证每名干部的培训时间,用时间保证干部培训质量。
2、转变单位领导和受训对象培训观念。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干部队伍知识老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一是领导者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公司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我国也在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来的。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然就会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二是要树立干部终身教育观念。原来社会发展缓慢,知识的发生较少。现在,社会发展加速,知识也呈几何数增长。知识爆炸了,人脑还是那么大,所以得学,有选择的学,一直学,终身学。终身学习将成为干部的重要任务,成为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树立干部的培训权利观念。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仅是组织对干部的要求,而且是干部的权利,不仅要安排干部参加调训,而且要为干部参加自选培训创造条件,以帮助干部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促进各级干部向“专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转变。
3、保持培训内容的更新。
一是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的时代,创新培训内容也必须由粗变细,变精,顺应干部成长规律,为不同岗位干部“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三是要实现补偿型向发展型转变。要求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不是现在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着眼未来,将来可能需要什么,现在就学什么,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学用结合,注重成果的有效运用。
一是要坚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们如果能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则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参加教育培训,能力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即使已经到了一定的职位,也有可能被降职免职。这样一来,只要有培训机会,领导干部自然会积极自觉地去参加,甚至没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地去争取机会。二是要严把进出口关。至于一般的年轻干部,以及各类不同年龄的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干部队伍的“能进能出”,那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三是教育培训与干部使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进修制度,把教育培训的效果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学习合格作为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实行干部考学、述学制度,使干部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这意味着,将培训结果与考核晋升挂钩,可使对干部的培训要求变成刚性的硬约束,促进干部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培训。
第3篇 农村劳动力劳动素质状况及培训调查报告
党的xx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先天性障碍。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思考。
为深入了解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状况和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xx年6月——7月,清水县农广校组织调查小组,深入5乡15村镇调查了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通过对中部永清镇苏屲村,东部白沙乡马沟,北部黄门乡王店,西部郭川乡宋川村,南部丰旺乡柏树村195户农户的抽样调查。了解了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及其培训实施情况,基本摸清了制约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成因,并据此提出了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
一、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的调查
(一)清水县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
清水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耕地面积1.88亩。近年来,按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清水县现有6镇12乡,260个村民委员会,1118个村民小组,71901户,总人口达31.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29.59万人,占总人口的92%。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8.0316万人,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男性7.8885万人,女性7.0101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10.3251万人,占69.3.00%,从事工业的劳动力2695人,占6.54%,从事建筑业的劳动力9286人,占6.23%,从事批发、商业的劳动力2234万人,占1.8%,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劳动力2228人,占1.5%,从事其他的劳动力6559人,占4.4%。
(二)清水县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全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
1.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xx年底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14.8986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仍有3.7013人,小学文化程度5.6361万人,占62.6%,初中文化程度3.9802万人,占26.7%,高中以上学历的1.5670万人,占10.6%。大专以上138人,仅占1%。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是,美国的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毕业生;德国农民有67%是大学毕业生,53.2%接受过2~3年的职业教育;日本农民中大学生占59%以上。
2.科技素质差。目前,全县实有劳动力中,真正受过系统专业技能培训的仅为3.2%。大多数农民缺乏基本的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完成;一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都不能很好掌握。
3.思想观念落后。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农民的思想。抽样调查100名农村劳动力显示,不愿参加培训的占38%,今后打算参加培训的占27%,因不愿耽误劳动原因不参加培训的占25%。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
同时,我县农村劳动力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据统计,全县实有劳动力总量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90.85%,其中18~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7.041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49.79%。
2.从业时间不足,隐形失业严重。全县农村劳动力中有30%的人常年从业时间在8个月以下。主要从事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在8个月以下的占34%;主要从事非农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业时间不足8个月的占28%,隐性失业现象较为明显。
3.农村劳动力流动性差,盲目性强。全县实际常年外出务工农民仅占实有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2.9%。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大多集中在年初是群体外出,有明显去向的只占30%左右,70%没有目标,且收入极不稳定。这些人大多为青壮年劳动力,但多数是靠出体力、卖苦力换取收入,从业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季节性和风险性。经培训有组织输出的农民仅0.716万人,月平均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比未参加培训的月平均收入高300元以上。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的成因分析
制约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历史的因素,也受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既受农民主观因素的制约,也受基层政府和相关政策的影响,总的可概括有以下几点:
1.历史因素的影响。年龄在45~55岁的劳动力大多就读在十年动乱期间,由于受“白卷英雄”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之当时教育受到较大的冲击,正常教学秩序无法保证,学生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弱,荒废了学业,因此大部分人文化底子薄,进而影响了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尽管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还是没有完全改变,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还是没有离开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农村中学尽管已经开始实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但由于时间较短,加之受中高考、专业师资缺乏、实验实习场地缺少、资金缺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改革效果还不十分明显,分流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导致新增劳动力缺乏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基本技能。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一是部分青年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认为“读书不如赚钱”从而过早辍学打工;二是壮年劳动力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差,培训机会少;三是相当多的农民从众心态严重,傻子过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学他也不去学,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四是接受培训的兴趣不高,主观上不求进取,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延续过去传统落后的种养模式和技术。
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基层政府应有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多数镇政府没有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列入工作日程,制定长远规划,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具体负责;没有像关心和重视普教那样关心和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不足;在政策的制定和舆论宣传上缺乏力度,没有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良好氛围;工作上存在重布置、轻检查、轻落实的形式主义问题。
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现有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主要是县农广校、天水农校。这些培训单位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培训条件差别很大,工作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问题。没有形成培训工作全县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另外,有些镇的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不够,不配合培训单位,一年几乎不怎么开展工作。其次,能够开展培训的也大多集中在县或镇举办培训班,很少能下到村,况且许多培训是大杂烩式的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内容一般停留在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等几个工种,与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培训和农民需求差距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培训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健全培训体系,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第4篇 人才培训调查报告
为准确掌握、上报我校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我们依据调查提纲的内容,在党校进行了人才工作有关情况的调查,现将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关于培训资源的情况
1、人才培训基地的基本情况。
市委党校作为全市干部教育培训的职能部门,同时也是全市人才培训的基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正在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2)市委党校社会实践基地:我们于2003年5月8日在xx镇百录、长发两个村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制定了实践基地工作制度,经常派出教师开展课题调研活动,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搭建了有效的平台。相继完成了多篇比较有份量的调查报告,有两篇已被《双办通报》转发。
2、培训所需的师资情况
一是要保留骨干教师,发挥好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二是要靠待遇留人,即在工作环境、教学条件、职务、职称晋升等各方面为他们创造便利条件;三是靠思想政治工作感召人,即校领导要经常了解过问骨干教师的工作情况,关心他们的疾苦,化解消极情绪,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感召他们为党校建设做出贡献。四是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其尽快成才,采取缺啥补啥的原则,早定向、早发展、早成才。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五是要及时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六是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达到人才资源共享。
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完成
要充分利用好党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和设施,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通过提高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的途径,不断提高党校人才队伍的素质。通过开展精研细读经典原著、创精品课、当名牌教师活动和给任务、压担子、派出去进修等,促使他们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快速成长进步。要积极关心人才的政治进步,主动为他们设台阶、搭梯子,使其尽快成熟成长起来。
第5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能不能够创造效益,企业的成功与否,很大因素决定于人。公司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家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如一地重视员工队伍建设,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进而做强企业,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于月日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主要是向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了解、询问员工培训情况,查看了有关资料,还参观了生产车间。具体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司基本情况
公司是一家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位于开发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现有员工人,高中以上文化人,高中以下文化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与技工证书人。
二、分析情况,提高对员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1、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该公司在千头万绪的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分析形势,讨论企业发展问题。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有赖于资源,没有资源就无从谈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的发展已从传统的依靠自然资源、交通便利转向依靠人力资源。综观国际国内,凡是人才密集地,无不是大企业林立,经济发达。古语“得英雄者,得天下”,现在是“聚人才者,创事业”。
2、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该公司深刻认识到:在企业发展的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位的。厂房、设备、资金等所有物的资源,它的潜力是固定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地发挥。只有人力资源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想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把人蕴藏的无穷潜力释放出来,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企业发展中,“以人为本”,就是重视人的作用,而不能只看重厂房、设备、资金。人的潜力与人的素质紧密相连,要发挥人的潜力须先提升人的素质,就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3、明确员工培训的具体目标
凡事均要有目标,员工培训也一样,该公司明确员工培训的具体目标。一要提升思想政治觉悟。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部门和公司保持一致,立足本职,做一名新时期的公司优秀员工,坚定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要提升业务工作技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工作技能与业务技术,以过硬的本领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实现自身价值。三要提升道德情操修养,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讲文明礼貌,团结他人,共建和谐企业;要做到爱岗敬业,安心本职工作,努力作贡献,在平凡岗位显风采。
三、开展员工培训的途径与做法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员工思想政治觉悟
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是员工素质的灵魂和基础,员工思想政治觉悟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兴衰。该公司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员工思想政治觉悟。一是结合党的中心任务,抓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全体员工八荣八耻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每次活动有方案有目标,召开动员大会布置落实,发放宣传教育读本人手一册,邀请地方上的专家、学者等有关同志来公司做演讲报告,提高活动效果。二是充分宣传,营造氛围。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横幅、标语等宣传媒体充分宣传,使学习教育活动人人知晓,深入人心。每个员工生活在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中,切实按学习教育要求,对照自己的行为,消除落后意识与不良陋习,提高先进性与科学文明,争做新时期的公司优秀员工。三是每次学习教育和重大节日都有活动,开展学习培训考试、征文比赛、参观革命胜地等。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举行《国庆60周年》征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举行《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考试;参观革命根据地,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参观城市新面貌,赞颂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活动,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
2、加大专业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科学文化技术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是衡量人素质高低的基本尺度,只有掌握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干好本职工作,才有资格成为现代企业的主力军。该公司多年来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一是与地方党校合作办班,举办一期经济管理大专班,全公司共有人参加学习,经过认真努力学习,考试合格,获得了大专文凭,提高了学历。二是鼓励员工根据个人爱好与特长参加自学考试和参加职业技能考试,凡考试合格,学习费用均由公司承担。公司先后有很多员工通过自学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获得了经济管理、法律、机械制造、自动化等毕业文凭与高级电工等职业技能证书。三是切实加强信息化知识学习培训。信息化是当今社会最伟大的发明,是全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要建设现代化的企业离不开信息化知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培训,把信息化知识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的全过程中。公司采用请老师、定人员、定时间,下任务的方式掀起轰轰烈烈的学信息化知识热潮,普遍要求经营管理人员掌握erp。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基本掌握erp,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四是做好“传、帮、带”工作。该公司认识到,在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培训中,固然要学习当前最新的科技知识,但更要保留发扬老员工的传统技术和特长。新员工进企业,公司为其挑选思想好、技术好、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作为师傅,让老员工切实做好“传、帮、带”工作,使传统技术和技术窍门、技术诀门在新员工手里得到继承和发扬,并不断创新。
3、加大激励措施力度,进一步促进员工自觉、本能地提升综合素质
要切实提升员工素质,除了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外,还要形成员工自觉、本能地提升综合素质的机制,这其中激励措施发挥重要作用。该公司适时、适当采用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一些员工进入公司工作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从车间基层干起,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加强学习,致力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10几年来,把自己的学历提高到本科,成为公司生产的行家,成设计、制造、安装、维修的多面手,为公司做出杰出贡献。对自学成才、作出重要贡献的员工,公司给作为、给位置、给荣誉,把员工培训学习取得的成绩作为评比公司年度先进工作者主要条件之一,评上先进工作者,大张旗鼓表彰,既给荣誉又奖物品,还专门安排时间外出学习考察。由于该公司形成员工自觉、本能地参加学习培训的机制,许多员工积极报名参加学习培训,无论是礼仪学习、创新教育、团队建设,还是erp培训、技术讲座、新职工培训,会堂里坐满人,聚精会神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四、加强员工培训取得的成效
该公司加强员工培训,取得了切实的成效。企业发展首要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该公司不间断地对员工进行学习培训,提升素质,形成了适应时代、适应发展的顽强拼搏、奋勇向前、风雨同舟的时代精神。该公司的发展是波浪型前进、潮涨潮落,每当低潮,企业遇到困难时,人心不散,依然顽强拼搏、奋勇向前。员工凝聚在公司上,一心为公司,认真努力工作,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说三道四,而是与公司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危机一过,生产兴旺,齐心协力,投入到生产中,促进公司新一轮的发展。该公司通过培训切实提升了员工素质,促进了公司的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公司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上半年更是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将比明显增长。
该公司通过加强员工培训致力于提升员工素质,做强企业,促进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发展,该公司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心百尺竿头更上一步,以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继续抓好员学习培训工作,促进企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第6篇 2022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覆盖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班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一直以来,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主体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培训轮训乡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培训对象相对固化,加之每年主体班办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还受名额限制,从源头造成干部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先天不足。
2、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培训落差。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干部教育培训,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单位主体班名额本就有限,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对点名调训轻则换人,重则推脱放弃,造成干部更加少有参训机会,致使干部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工学矛盾解决不力致使想训不能训。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随着平均年龄、业务熟悉程度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有的身处一线繁忙重要岗位。面对省、市、区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一旦调训则工作断档,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4、部分干部主观上消极参训致使能训不愿训。在我们区县一级,部分年龄约五十岁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职级,继续向上提拔已基本没有希望的干部,有机会参加培训,而自己主观上不想培训。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体班设置欠科学,调训难涉及。目前,我区干部能参加的主体班主要有处干班、科干班、中青班、党外干部班、妇干班等,受训对象主要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中青年后备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中所占比例较重的一般干部,有的由于年龄较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有的职级未提升,基本少有机会参加党校主体班培训。
2、培训内容欠丰富,吸引力不强。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离开学校不久,有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大量的闲余时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参加一些政治理论培训以及业务技能培训。可事实上,这些年轻干部所能参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而且,知识更新培训所涉及的外语、电脑、普通话等等知识技能,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对于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干部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可以说,离校三到五年的年轻干部,几乎没有机会参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质的培训。
3、部分干部主观思想消极,终身学习难坚持。一是个人学习欲望下降。这部分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论政治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处理日常工作已不成问题,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都降低了。二是学习动力不够。根据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一些规定,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的年龄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经很小,从客观上讲,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也就失去了动力。三是学习精力跟不上。部分干部年龄一大,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再加上四十岁以上的领导干部,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精力也确实搭不够。
4、培训机构管理松散,约束激励不严格。干部教育培训缺少动力,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考试无压力,平时就不努力,考试结果也难分等级。对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先训后用、届期必训的制度没有落实。不训照用,调训就可以不参加。无考核无奖惩,也就无激励,干部学习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从而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三、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设置主体班,保障调训的有效实施。
一是保障培训覆盖面。将青年干部作为培训重点对象,促使青年干部培训从年度培训转变为经常培训。注重扩大培训范围。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调学的方式,将后备干部、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派到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都纳入到培训范围。二是实行培训计划申报。以往我们主体班实行点名调训时,组织部门在开班之前总为参训学员到位问题发愁。经常遇到单位领导讲原因不支持,干部讲价钱不配合,以单位工作忙、工学有矛盾为由,让干部调训工作很难到位。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采取自行申报计划的方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考虑干部本人意愿、单位统筹安排、五年内不重复培训、党委党组研究申报的原则,制定了五年参训计划,既保证单位有人参训,也让对自己参训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保证培训时间。开班之前与调学单位加强协调沟通,严肃学习纪律,保证每名干部的培训时间,用时间保证干部培训质量。
2、转变单位领导和受训对象培训观念。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干部队伍知识老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一是领导者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公司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我国也在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来的。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然就会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二是要树立干部终身教育观念。原来社会发展缓慢,知识的发生较少。现在,社会发展加速,知识也呈几何数增长。知识爆炸了,人脑还是那么大,所以得学,有选择的学,一直学,终身学。终身学习将成为干部的重要任务,成为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树立干部的培训权利观念。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仅是组织对干部的要求,而且是干部的权利,不仅要安排干部参加调训,而且要为干部参加自选培训创造条件,以帮助干部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促进各级干部向专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转变。
3、保持培训内容的更新。
一是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的时代,创新培训内容也必须由粗变细,变精,顺应干部成长规律,为不同岗位干部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三是要实现补偿型向发展型转变。要求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不是现在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着眼未来,将来可能需要什么,现在就学什么,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学用结合,注重成果的有效运用。
一是要坚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们如果能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则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参加教育培训,能力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即使已经到了一定的职位,也有可能被降职免职。这样一来,只要有培训机会,领导干部自然会积极自觉地去参加,甚至没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地去争取机会。二是要严把进出口关。至于一般的年轻干部,以及各类不同年龄的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干部队伍的能进能出,那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三是教育培训与干部使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进修制度,把教育培训的效果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学习合格作为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实行干部考学、述学制度,使干部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
第7篇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现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按干部层级划分,根据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区县一级对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科局乡镇普通干部、事业单位干部的培训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急需培训的年轻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游离”在党校主体班教育培训之外,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对象覆盖不全面,存在事实上的“盲区”。
一、干部教育培训“盲区”的表现
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覆盖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班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一直以来,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主体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培训轮训乡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培训对象相对固化,加之每年主体班办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还受名额限制,从源头造成干部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先天不足。
2、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培训落差。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干部教育培训,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单位主体班名额本就有限,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对点名调训轻则换人,重则推脱放弃,造成干部更加少有参训机会,致使干部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工学矛盾解决不力致使想训不能训。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随着平均年龄、业务熟悉程度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有的身处一线繁忙重要岗位。面对省、市、区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一旦调训则工作断档,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4、部分干部主观上消极参训致使能训不愿训。在我们区县一级,部分年龄约五十岁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职级,继续向上提拔已基本没有希望的干部,有机会参加培训,而自己主观上不想培训。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体班设置欠科学,调训难涉及。目前,我区干部能参加的主体班主要有处干班、科干班、中青班、党外干部班、妇干班等,受训对象主要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中青年后备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中所占比例较重的一般干部,有的由于年龄较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有的职级未提升,基本少有机会参加党校主体班培训。
2、培训内容欠丰富,吸引力不强。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离开学校不久,有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大量的闲余时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参加一些政治理论培训以及业务技能培训。可事实上,这些年轻干部所能参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而且,知识更新培训所涉及的外语、电脑、普通话等等知识技能,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对于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干部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可以说,离校三到五年的年轻干部,几乎没有机会参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质的培训。
3、部分干部主观思想消极,终身学习难坚持。一是个人学习欲望下降。这部分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论政治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处理日常工作已不成问题,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都降低了。二是学习动力不够。根据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一些规定,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的年龄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经很小,从客观上讲,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也就失去了动力。三是学习精力跟不上。部分干部年龄一大,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再加上四十岁以上的领导干部,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精力也确实搭不够。
4、培训机构管理松散,约束激励不严格。干部教育培训缺少动力,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考试无压力,平时就不努力,考试结果也难分等级。对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先训后用、届期必训的制度没有落实。不训照用,调训就可以不参加。无考核无奖惩,也就无激励,干部学习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从而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三、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设置主体班,保障调训的有效实施。
一是保障培训覆盖面。将青年干部作为培训重点对象,促使青年干部培训从年度培训转变为经常培训。注重扩大培训范围。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调学的方式,将后备干部、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派到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都纳入到培训范围。二是实行培训计划申报。以往我们主体班实行点名调训时,组织部门在开班之前总为参训学员到位问题发愁。经常遇到单位领导讲原因不支持,干部讲价钱不配合,以单位工作忙、工学有矛盾为由,让干部调训工作很难到位。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采取自行申报计划的方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考虑干部本人意愿、单位统筹安排、五年内不重复培训、党委党组研究申报的原则,制定了五年参训计划,既保证单位有人参训,也让对自己参训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保证培训时间。开班之前与调学单位加强协调沟通,严肃学习纪律,保证每名干部的培训时间,用时间保证干部培训质量。
2、转变单位领导和受训对象培训观念。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干部队伍知识老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一是领导者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公司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我国也在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来的。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然就会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二是要树立干部终身教育观念。原来社会发展缓慢,知识的发生较少。现在,社会发展加速,知识也呈几何数增长。知识爆炸了,人脑还是那么大,所以得学,有选择的学,一直学,终身学。终身学习将成为干部的重要任务,成为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树立干部的培训权利观念。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仅是组织对干部的要求,而且是干部的权利,不仅要安排干部参加调训,而且要为干部参加自选培训创造条件,以帮助干部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促进各级干部向“专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转变。
3、保持培训内容的更新。
一是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的时代,创新培训内容也必须由粗变细,变精,顺应干部成长规律,为不同岗位干部“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三是要实现补偿型向发展型转变。要求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不是现在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着眼未来,将来可能需要什么,现在就学什么,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学用结合,注重成果的有效运用。
一是要坚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们如果能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则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参加教育培训,能力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即使已经到了一定的职位,也有可能被降职免职。这样一来,只要有培训机会,领导干部自然会积极自觉地去参加,甚至没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地去争取机会。二是要严把进出口关。至于一般的年轻干部,以及各类不同年龄的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干部队伍的“能进能出”,那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三是教育培训与干部使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进修制度,把教育培训的效果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学习合格作为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实行干部考学、述学制度,使干部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这意味着,将培训结果与考核晋升挂钩,可使对干部的培训要求变成刚性的硬约束,促进干部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培训。
第8篇 员工培训调查报告
员工培训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培训业越来越重视。培训是一项对企业和员工具有双赢的工作,因此企业职工必须重视培训,并且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训不仅提高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也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从而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作为管理的前提、也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通过培训还可以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培训必须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进行,通过培训使上下级工作更好的进展,达成相互理解和支持,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局面。本人在漳州市某企业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基层员工问卷32,中层管理人员问卷9份,主管级职工9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实习单位简介、实习单位人员培训状况介绍
(一)调查时间:20**年2月
(二)调查地点:漳州市某企业
(三)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四)实习单位简介:漳州市某企业,该企业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以车轮生产为主,经营涉及汽修、商贸的民营企业集团,车轮年生产能力超过1400万套,企业综合实力居中国车轮行业首位。正兴集团在福建漳州(总部)、辽宁本溪、四川成都、河北廊坊、安徽合肥等地建有5家专业从事车轮制造的生产基地,产品以钢制车轮为主,兼顾车桥、汽车螺栓等其它汽车零部件,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
(五)实习单位人员培训状况介绍:公司每年组织培训四次大型的培训,时间分别在2月,5月,8月和11月,但有时根据公司的需要,也会组织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该公司属于技术型企业,因此比较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每年会将公司收入的5%投入到培训工作中,培训经费随公司的收入作出相应的变动。(可以参考附录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根据调查显示,60%的员工认为公司组织的培训次数不够,只有14%的员工认为培训的次数足够,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培训对许多企业来说人,仍是一件不简单的工作,培训人员对于培训的了解不够,有的甚至无法承担培训工作,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等,导致大部分现场职工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这种情况导致,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与需求不符。根据调查54%的员工对于培训内容不是很满意,认为培训的内容和实际的需要不符合。需要培训什么,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结论可能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要想达到培训的目的,就要正确的找到培训需求。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需要哪些培训才能最有利于企业发展,许多企业无从下手,感到很困惑。企业培训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就要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这也是企业与咨询公司合作的关键之一。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极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缺少合作精神。国内许多企业对于培训的态度是“我们自己来培训”,拒绝与咨询公司合作,在企业内部培养培训师或聘请专业培训师进入企业,成为企业一员进行培训,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但存在许多弊端,这与清末的闭关自守有许多相似之处。长期一来,企业文化容易固化,没有新鲜感,企业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丧失应有活力,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培训的目的背道而驰。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走出了这个误区,更多的采取了与咨询公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4、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5、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二)企业人才管理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能否做到“能岗匹配”,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用人的关键。因此,如何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了搞活企业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和核心。人才管理的同时,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只有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发展,才能使管理效率提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基层职工认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等是他们在在以后的工作中需在提升的素质。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需要提升: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等。
(三)对员工的要求
当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大多数只是停留的技术方面的培训,而对于管理方面的培训仍是许多企业的缺陷。据调查显示,培训的课程54%集中在对岗位胜任力的培训,30%是对业务项目的培训,只有16%是对于员工的提升能力的培训,这说明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只是提留在基层方面的培训,在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还是不够的。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应该在培训的时候加强管理方面的培训。
(四)企业团队建设
1、除少数职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通过查阅资料显示,28%的职工认为他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他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职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职工反映某些职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这就需要使职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是息息相关的并在培训中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2、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职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职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职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职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对于今后培训工作建议
针对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一)要引起高层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通过高层领导的决策,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使得公司的培训工作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者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使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二)在培训期间应该加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三)合理调整人员,使得人才更好的发挥作用。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真正做到“能岗匹配”。
(四)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五、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对于今后在进行培训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做好培训的前提。做好培训还应该处理好员工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员工做好各项工作的桥梁。在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职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职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在进行培训时,要让员工明确培训的目标和任务,让员工更好的配合公司的政策,以及时间安排等各项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力,而且要使职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要让员工明确培训的真正意义,这就需要企业还向职工进行解释,让职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职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此次调查,从中收获很多,对于培训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今后的学习有很多帮助,让我更明确自己的目标,了解到培训是一项讲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的工作,要认真的做好培训需要做好很多方面的工作,因此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更好的完善培训机制。
第9篇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担负着组织、领导、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因此,切实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而且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我县基层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澧县基层干部共3080名。其中,县直机关单位科级及以下干部1802名,乡镇街道干部262人,县属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384人,村、社区负责人和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632人;大学及以上学历1752名、大专637名、中专及以下691名;35岁以下的583名,36岁至50岁的2022名,51岁以上的482名。按照全县干部5年轮训一次的要求,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67期,共培训基层党员干部5700人(次)。
二、我县近年来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澧县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从改进培训教学方法入手,切实增强干部培训实效性, 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1、“理论+实践”案例式教学。针对村干部,推行'理论+实践'案例式教学,激发村干部学习兴趣。案例式教学即:讲师采取农村身边生动鲜活的例子,深入浅出地描述、说明、论证相关理论,充分调动村干部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村干部乐于、便于、易于吸收新知识的目的。如:在讲授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时,邀请已取得成效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结合实践经验讲课;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县市实地考察学习,在活生生的事物面前受触动、长见识、得教益,让村干部看得更清、记得更牢、学得更深,以此激起村干部的学习兴趣,产生思想共鸣,让村干部真正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
2、“模拟+问答”提问式教学。针对乡镇干部,推行“模拟+问答”提问式教学,强化讲师与乡镇干部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提问式教学即:讲师在理论培训时,结合理论知识点,采取模拟情景、点题问答和讨论等方式,增强干部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及时检验学习成效。如:在讲授如何提升现代乡镇领导干部能力时,设定一些新农村建设、党建服务经济、突发事件模拟等相关情景,随机点名要求乡镇领导干部现场回答应对的具体措施,或全员提问,或由讲师出题目,组织乡镇干部开展讨论,改变以往的“大灌输”,突出干部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他们善于提问、分析和总结,在培训时不敢懈怠,并自觉将领导能力理论与自己的工作心得结合起来,认真思考应对之策,以此提高他们依法行政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3、“学习+调研”研究式教学。针对县直单位领导干部,推行“学习+调研”研究式教学,增强培训的纵深度。研究式教学即:在组织开展培训时,安排县直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调查,对农村工作进行研究。如:在镇村学习和锻炼时,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并就农村经济发展、矛盾化解、民生改善、加强党建等选择体会较深的角度撰写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调研报告。通过 学习、调研、研究,让县直单位领导干部熟知理论概念,实现部门领导干部开展农村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双提高”。
三、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对基层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是加强干部管理,提升干部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忽视干部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甚至有部分人认为培训教育工作是走形式,走过场,浪费时间、物力和财力,没有把干部教育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最终导致对抓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2、培训教育干部的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干部培训的方式单一,依旧是以面对面“满堂灌”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材为主。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锻炼、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这种灌输式的培训方式陈旧,不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不但难以提高参训者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高基层干部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培训质量较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3、培训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一方面,干部教育普遍存在重视政治理论培训,忽视技术知识、业务知识和岗位能力培养的现象,从而导致培训的实践性较差,针对性不强等后果。另一方面,培训内容的安排上有很多的雷同,导致培训内容与实践应用相脱节,难以达到培训目的,致使受培训对象缺少动力,造成学非所用的结果。
4、培训经费相对不足。由于认识上的误区、筹集经费渠道的不足,以及财政部门没有将干部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培训经费不能及时、全部到位,使得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保障不足,优秀的师资队伍没有了保障,也影响了干部参训的积极性。
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新需求
1、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校、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从省委、市委到县委都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要求,“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要形成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就澧县而言,县直机关事业单位有100多个,乡镇有32个,在职党员干部达到7500多人,其中公务员3500多人;村居有227个,村支两委成员1127多人。以上如此数量众多的基层党员干部,其培训任务主要必须由县委党校来承担,由此看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越来越重。
2、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面对21世纪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汹涌澎湃的知识经济浪潮和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广大干部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变化,岗位职能的内涵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广大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广大干部都需要不断提高自我,充实自我,需要不断扩大视野,把握更多的机遇。有94.9%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是必需的或需要的。过去我们组织干部进行培训更多地着眼于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现在则需要不断拓宽培训领域,增加培训的容量,进一步向突出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等领域扩展。即使是原有的培训内容,也需要有新的理论和知识的提升有更切合实际的深入开掘。我们在调查中列了十项教学需求,结果作全选的有65%。广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培训市场正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扩展,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市场需求,这给各级各类干部培训基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3、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对象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在对培训者的调查中发现:90%的参训者学历在专科以上,82%的参训者学历在本科以上。培训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时期培训者在培训中的主导意识、现代意识、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对现代知识,现代培训方法和手段表现出浓厚兴趣。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培训者要求党校教学内容应加大对社会理论热点的剖析,增加现代经济管理、社会工作等实用性课程。62%的培训者认为应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68%的培训者认为专题培训应进行实地调研,43%以上培训者认为培训方式应注重参观考察、个案分析、研讨交流。干部的培训需求多元化对干部培训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五、提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效果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培训理念。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培训理念。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转变以往干部培训中学用脱节的观念,在培训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办学,联系实际教学,做到真学真用,活学活用。二要注重质量,树立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干部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因此要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能,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三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培训理念。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而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前进的基础,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教育培训中要注意引导干部树立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
2、合理调整培训结构,努力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性。一要注重培训内容的时效性。随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要对培训内容不断地进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要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课程。要根据干部的特点和素质状况,确定不同培训目标和内容,及时把广大干部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最渴望掌握的理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培训课程。三是培训内容要突出重点。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国情和形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行本职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培训。
3、整合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培训资源。一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开发和配置。鼓励党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业务进修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实现师资、学科、教学方法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并科学合理的利用经费。将干部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要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4、规范管理,制定并完善干部培训的制度。一要完善培训质量评价机制。重点对培训计划、方案、内容、师资水平、教学管理进行评估。二要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机构要把干部的学习表现、培训情况、培训成绩等记入培训档案,对每位干部的参训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也为选拔任用、考核奖惩干部提供依据。三要健全考核评价制度。要积极推行考试考核,全面考核干部的学习态度和表现,掌握运用理论知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等情况。
5、创新培训方法,提升干部培训质量。一是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技术手段,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二是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解决干部工学矛盾;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在职自学等多渠道提升干部培训质量。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员讲、学员听”的“满堂灌”的单向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