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4篇)

发布时间:2023-09-01 07:56:04 查看人数:31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

第1篇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

一、消费家庭主体调研

1、新生儿家庭主流消费人群:80、85、90后平分秋色

报告显示,80、85、90后逐渐成主流消费人群,并且80后不再是最主要的孕育人群,更加年轻化的85、90后,陆续步入家庭孕育生活。而70后,仅微弱占比3.43%。90后虽年纪最轻,但与70、80、85后相比,却相对较早就踏入了孕育之列,怀孕期达到16.57%,产后人群更达到79.29%。

2、消费人群学历:最具“学识”性当属80后妈妈

随着教育的普及,新生儿家庭学历水平不断上升,74.25%的妈妈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知识型妈妈渐成主体。与90、85、70后妈妈相比,80后妈妈没有过早的进入孕育阶段,她们的学历水平相对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41.29%。反之由于踏入孕育行列较早,有87.88%的90后妈妈止步本科以下的学海生涯。

3、消费基石:月均高收入家庭,一二线城市更集中

作为衡量消费能力的一大标准,收入水平也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高收入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但三四线城市收入水平增长迅猛,高收入人群已有赶超二线城市之势,消费力量不可小觑。

4、“她”时代:妈妈购买决策者,我的孩子我做主

此外,数据还显示,无论处于怀孕期,还是在生产后,在母婴消费这件事情上,“由宝妈决定最终购买”都空前达到81.47%与84.73%。孩子出生后,母婴消费更是宝妈说了算。妈妈在生产后,“宝妈提出需求并决定最终购买”的占比上升3.54%,“宝爸提出需求”的选项比例反之降低,可见需求更强烈的宝妈,更倾向型地具有购买决策权。

二、家庭消费行为调研

1、怀孕人群与产后人群消费心理趋于一致

在新生儿用品的储备态度上,怀孕人群和产后人群达成了提前储备的共识,而纸尿裤、奶粉、婴儿服饰则成为储备的重点。

当被问及“购买新生儿用品时,谁的意见对你而言最有价值?”时,产前和产后人群都倾向于参考别人的口碑意见。孩子出生前,认为亲友/同事的意见价值最高,达到34.25%,而孩子出生后,网络上有经验的宝妈的意见成为产后人群最重要的参照指标。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妈妈们更倾向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网络口碑对消费决策的影响力日益明显。

2、实体消费成首选,网络人群渐崛起

在新生儿用品的购买渠道上,专业化的母婴店成为孕妈及新妈最倾向的购买方式,在两大人群中的占比分别为29.52%和28.20%,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网购的风靡,传统的商场和超市渠道正越来越受到电商网站的冲击。

3、新生儿消费显著拉高月支出

孩子出生后,82%的妈妈们普遍感受到来自经济上的压力,其中63.72%的妈妈认为压力“可以接受”,而感到“压力很大”的妈妈占到18.42%。产前每月平均家庭支出占比最高的为1000-2000元,达到33.33%,紧随其后的`为2000-3000元,比例为29.25%;产后单单新生儿用品的花费,2000元内的消费占比已达到43.6%,可见新生儿用品的消费致使产后家庭支出增长明显。

三、“零岁消费”商机无限

除了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此次调研报告还针对新生儿用品的选择和偏好做出了分析,细分各类产品的购买行为,怀孕人群和产后人群的消费偏好、消费方式和消费支出,体现出了更多的差异性。

例如在孩子出生前与出生后,花费占比最高的呈现为两种不同品类的产品:奶粉和纸尿裤。而通过本次调研还发现,孩子出生前与出生后,在品牌的选择上呈现出了细微的差异。有的品类前三品牌只是在排名顺序上有所波动,而有的品类,第三名开外的品牌在出生后跃入前三。可见,出生的这一关键点,不仅带来新的生命,对妈妈们的品牌偏好也会带来波动。

在不同产品的消费支出、购买渠道以及关注重点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妈妈们选购母婴产品最注重安全,其次是舒适、天然、绿色、环保等,而在购买渠道上,专业的母婴店、商场、大型超市是妈妈们最倾向的购买方式,其次是电商购买渠道。捕捉新生儿人群消费习惯的细微差异,品牌才能精准把握消费商机!

第2篇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案例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案例

本篇文章是一份关于市民家庭消费支出预期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小编整理。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网上调查的形式,在“上海统计”和“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发布问卷,2011年2月份共收到问卷1278份,剔除非上海地区ip地址及回答不全的问卷后,获得有效样本1062份,样本有效率83.1%。从样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家庭人口和家庭类型的结构来看,样本分布情况比较符合本市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

表 1 调查样本分布

类别

人数(人)

比例(%)

合计

1062

100.0

按年龄分

20岁以下

9

0.9

20-30岁

344

32.4

30-40岁

321

30.2

40-50岁

181

17.0

50-60岁

132

12.4

60岁以上

75

7.1

按文化程度分

初中及以下

37

3.5

高中

131

12.3

大专

289

27.2

大学本科及以上

605

57.0

按家庭的月收入分

2千元及以下

62

5.8

2千-4千元

181

17.0

4千-6千元

264

24.9

6千-1万元

311

29.3

1万-2万元

198

18.6

2万元以上

46

4.3

按家庭人口分

1人

47

4.4

2人

215

20.2

3人

593

55.8

4人及以上

207

19.5

按家庭类型分

小俩口

162

15.3

老俩口

63

5.9

子女未就业户

352

33.2

子女已就业户

185

17.4

三代户

182

17.1

单身户

53

5.0

其他类型

65

6.1

二、居民对2011年家庭消费增长预期良好

1、近九成受访者预期2011年家庭消费支出增长

调查显示,有87.1%的受访者预期2011年家庭消费支出将增长,其中,24.2%预期增长20%以上,49.5%预期增长10%-20%,13.4%预期增长10%以内;8.8%预期基本持平;4.1%预期下降。这表明,2011年本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总体预期增长,近九成预期家庭消费增长,且增幅较大(见图1)。

图1 2011年受访者家庭消费支出预期情况

从分组数据来看,60岁以上的受访者预计消费支出增长的比例最大,为93.3%,其中,21.3%预计增长20%以上,52%预计增长10%-20%,20%预计增长10%以内。分析认为,这与老龄人口消费结构相对稳定,改善饮食、看病就医、养生保健成为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预期上涨较为明显,因此他们对总体的消费预期增长较大;月收入2千元以下的受访者消费支出预期增长的比例为63%,其中有19.4%预期消费支出有所下降,比例略高于平均水平。该类人群生活压力巨大,增加消费支出的能力与意愿相对不足。

2、八大类商品、服务消费预期增长势头明显

本次调查预期食品消费支出增长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88.9%,其中,12.5%预期增长10%以内,37.4%预期增长10%-20%,39%预期增长20%以上;其次预期衣着类增长的比例为69.5%,其中,17.5%预期增长10%以内,27.1%预期增长10%-20%,24.9%预期增长20%以上;预期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的比例为66.9%,其中,21.9%预期增长10%以内,20.5%预期增长10%-20%,24.5%预期增长20%以上;预期其余五大类消费支出增长比例均在50%以上。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各类商品、服务消费预期呈全面增长态势,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汽车、通讯等有关提高生活品质的商品与服务有可能成为拉动2011年市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见图2)。

图2 受访者对2011年各类商品、服务预期消费增长的情况(多选)

分组资料显示,食品类预期消费支出增长在各收入组受访者中比例最高,但不同的收入组对其余商品(服务)大类预期消费支出增长的结构有明显差异。家庭月收入水平较低的受访者预期消费支出增长的主要类别为医疗保健、交通与通信,而家庭月收入较高的受访者预期消费支出增长的主要类别为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分析认为,收入较低者基本以食品、医疗保健、交通与通信等维持日常生活为主要消费方向,而收入较高者提高生活品质能力与意愿较强,更注重除生活必须品以外的其他商品和服务,如衣着、娱乐、教育等。

3、“物价上涨”、“子女教育”和“改善生活”是居民家庭预期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

预期消费增长的受访者中(多选),有80.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物价上涨”;26.7%认为是“子女教育”;15.4%认为是“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改善”;12.6%认为是“结婚、生育”;9.5%认为是“收入增加”,有条件改善生活;8.9%认为是“住房装修”;5%认为是“购买汽车”等大件商品。这表明,虽然物价上涨对居民预期消费支出增长有重要影响,但随着收入增长和消费政策与消费环境的改善,多数受访者仍有主动增加消费支出的意愿和空间。

剔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对受访者消费预期增长的原因进行分析:20-30岁的受访者正值婚育年龄,结婚、生育成为预期消费的重要增长点;30-50岁的受访者子女大多处于接受教育而未就业的状态,子女教育支出为该类人群预期消费支出增长的重点。各个年龄组均有1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消费政策和环境改善是他们消费支出预期增长的主要原因,这表明市民正日益重视并基本肯定本市的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此外,20-40岁的受访者购买汽车等大件消费品的动力较强,而其余年龄组则稍显不足。

4、“收入不稳定或减少”成为部分受访者家庭预期消费持平或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在预期2011年家庭消费持平或减少的受访者中,有6.6%认为是由于“收入不稳定或减少”;4%认为是“无大额消费计划”(如旅行等);3.2%认为是“购房还贷压力大”,需节省日常开支;2.3%认为是“股票、基金投资被套”;1.5%认为“生活已很好,无需增加开支”;选择其余原因的人数比例则不满1%。由此可见,“收入不稳定或减少”是部分居民家庭支出预期持平或减少的最主要原因(见图3)。

图3 2011年部分受访者家庭消费支出预期下降的原因(多选)

5、今年春节受访者家庭平均消费达5142元

问及今年春节家庭消费支出是多少时,有21.3%的受访者回答在2千元以内,27.4%在2千-4千元,18.9%在4千-6千元,19.2%在6千-1万元,13.2%在1万元以上。经过加权平均计算,今年春节上海市民家庭平均消费支出额为5142元。从分组数据看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收入越高,今年春节消费支出越多。月收入在6千-1万元的家庭今年春节平均消费额为5899元;收入在1万-2万元的家庭平均消费额为6757元;月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家庭平均消费额为8684元,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月收入在2千元以下的家庭今年春节平均消费额为2331元,他们春节期间食品、购物和人情三类消费不满1000元的比例分别为76.9%、81.8%和65%,没有家庭选择春节外出旅游(见图4)。

图 4 各收入组受访者2011年家庭春节消费支出水平 单位:元

二是相比收入差距,不同类型家庭今年春节消费支出差距不大。“小俩口”一般经济负担较轻,且年轻人消费观念较为超前,倾向于利用春节假期集中消费,此类型家庭春节支出最多,为6212元;“老俩口”一般收入有限,消费观念也较为传统,该类家庭春节支出最少,为3842元。三代户、子女未就业户因人口多、为未成年子女发红包(压岁钱)等因素,春节消费也相对较多(见图5)。

图 5 各种类型家庭受访者2011年春节消费支出比较 单位:元

6、食品、人情和购物成为今年春节消费的重点

有85.7%的受访者表示2011年春节消费支出较多的项目为“食品”,82.3%表示为“人情消费”(红包、礼品、请客等),71.1%表示为“购物”(服装、家电、数码产品等),15.5%表示为“探亲花费”,9.3%表示为“旅游出行”,7.6%表示为“文化消费、休闲娱乐”。由此可见,食品、人情消费、购物为2011年居民家庭春节消费支出的三大重点。(见图6)

图6 2011年受访者春节重点消费支出项目情况(多选)

三、逾四成受访者对目前生活状况不尽满意值得重视

问及对目前生活状况是否满意时,有18.8%的受访者表示对目前生活状况满意;37.6%表示一般;42.4%表示不尽满意;另有1.1%表示说不清。这表明,近年来,在多数市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仍有相当部分市民对目前生活状况不尽满意。

对生活状况的满意度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受访者对生活状态的主观评价,它与收入、 贫富差距、物价、个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分析认为,逾四成受访者对目前生活不尽满意,且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群体,主要是由于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他们的收入增长不理想,部分家庭实际收入甚至有所下降,而物价上涨明显、生活成本增加,他们实际生活水平提高受到影响,这一现象亟待引起重视(见图7)。

图7 2010年受访者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评价

第3篇 春节家庭消费调查报告

猴年春节已经结束。

在新年悠悠的余韵中,人们摸摸荷包发现瘪了不少。仔细一回味,不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现在过年花钱更多了,可这年味却似乎不可挽回地变淡了。

全省春节消费月大撒600亿

从各方面统计和估算的数字分析,广东人过春节花钱越来越大方。在广州一大学做教师的小彭称,因为供了一套房,加上孩子上学,所以一家人春节花费还是比较节省,但即便如此,置办年货加上亲戚、朋友、同学人情走动,还是花去7000元。在白领阶层中,小彭的钱花得还不算多。今年天冷,又为逛商场多吃多穿多花费再添一把火,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所全面火爆,春节前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消费时段。

广州市的天贸南大、广百集团等百货公司,今年春节期间投放市场的商品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而销售增幅也同样超过20%。其中,广百初一至初七销售额达3365万元,增幅达45.5%,这说明虽然供应量大了,但需求量也在增大。而友谊百货1月前28天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王府井这28天的销售额已达到去年一二月的销售总和,相当于去年全年销售额的1/3。

省经贸委市场流通处罗房枢说,今年春节来得早,从元旦开始市场已开始启动。在前后持续约一个月的春节消费月里,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全年月平均零售总额上涨约30%,达到600亿元。分摊到全省近8000万常驻人口粗略估算,意味着平均每人花费近800元。这还是一个较保守的测算数字。

横看竖看春节地位有变

消费虽然依然火爆,但年味似乎并不是用金钱能买得到的。

说到年味,人们的眼前常常会浮现这样经典的传统图景:风雪夜归,阖家团圆,围炉夜,守岁至明,开门三声爆仗。新年游,看花市,百戏竞阵,货郎蚁集。然而年复一年,这样的.简单图景反而离我们越来越远。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暨南大学商学系主任杨建华认为,花钱更多,但品味年味更难的原因很多:

其一,将春节的过去与现在纵向相比,过去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虽然现在仍是这样,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过年消费远没有过去那么高度集中。如果划曲线图,过去的曲线更陡峭,现在则平缓得多。

其二,将春节放在全年中横向来看,过去的文化较为传统单一,春节地位高企,现在东方西方文化交流,古代现代文化荟集,一年大小节日隔三差五就有一个,冲击了春节的传统地位,使得春节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不再那么神圣化。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传统观念更是淡薄。

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表示:“该买的总是要买!和其它日子一样,春节只是给了自己一个花钱的理由而已。”

大人小孩不用等到新年就能换上新衣裳,餐桌天天都能摆上以前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小时候盼望能打打牙祭的“年”也就极大地失去了它的意味,没有人再炫耀自己的新衣新鞋,因此人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年”有什么特别。

别样消费冲淡年味

剪窗花、放鞭炮、拜祖宗天地等许多传统过年习俗,现在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和标签。在新兴消费观念的支撑下,日益兴起的别样消费正在逐日冲淡年味。

当然,过年办年货,全家老少买新鞋新衣等传统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且还在增长。以广州酒家集团为例,其年宵品市场投放量比去年增加了50%,仍是供不应求;传统年货一条街也是各商场、超市的保留“节目”。但是年货制作的社会化、商品化,包括吃年夜饭的酒店化,极大地冲淡了传统年味。或者说,这过年味“不地道”了。

虽然如此,“年”的“旧瓶”中更添进了许多“新酒”,别样的消费更是冲淡了传统的年味。譬如短信拜年使拜年这一大过年的重头戏大大简单化,仅广州移动除夕一天的短信发送量就达3500万条以上。拜年在许多年轻人眼中已经淡化为一种形式。

大量市民的出游计划使得广州传统年节市场上部分消费者缺席,不少人已不再坚持“风雪夜归,一家团圆”。广州市假日办的调查显示,在1960位被访者中,春节黄金周期间有意出外旅游的比重为57.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个百分点。根据测算,出游者人均花费552.9元,预计全市居民旅游总花费21.6亿元。同时,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以及节前掀起的一股购车热潮,今年春节不少市民自己开车回家过年,而选择自驾车游的人也明显增多,自驾游已成为一种过年时尚。

传统的“年味”还转移到了车市、楼市。除夕日,在汽车市场仍可以见到不少人在看车买车。他们是怀着节日购车会有优惠的心理来到这里的,而商家也想尽量回笼资金过年。而广州春节的楼市从早年的“7天不卖楼”到“初三、初四启市”,到去年的“春节照常卖楼做展”,虽然一年一变,但基本上都是销售之前的尾货。今年春节楼市再有新突破,众多楼盘都将一批保留单位或者新货在春节期间拿出来入市。不少广州市民乘春节相互拜年时候顺便来看看楼盘,体验小区的良好居住环境,即使拜年期间不成交,节后也可能付诸行动。

因春节而拉动的像家电、家具、楼房、靓车、旅游等部分消费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因此传统型消费虽然也有所增长,但相比之下,其“光芒”就变得十分微弱了。

来年过年会更加个性化

就在猴年春节前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表示,这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而广东早已跨越了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阶段。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2003年广东人均生产总值已达16690元,约为全国人均数的2倍,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了12.4%。

放在这样一个全国和全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看过年消费,就能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当下国人过年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的种种变化。暨南大学商学系主任杨建华认为,中国人均生产总值正处于一个量变集聚的过程中,一个消费稳健的庞大中产阶层队伍正在形成,未来过年还将向花钱更多、年味更淡、消费方式越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大方向演变。或者换一个更准确的说法:未来人们过年会花钱更多,体验更多“年味”的新概念、新感觉。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便利措施,让人们从传统的忙碌中解脱出来,转向新的忙碌,年味将越来越脱离“物化”而转向“情化”,从“肚子过年”到“脑袋过节”,由“节庆型”向“假期型”过渡。

面对这一大趋势,商家们怎么做?天贸南大市场策划部负责人罗志杰认为,对那些能够点到现代与传统结合之“穴”的商家而言,春节商机无限。比如今春红内衣就十分走俏,虽然内衣穿在里面,只能穿给自己看,但红色象征吉祥,消费者都希望讨个好意头。

杨建华则认为,春节消费的“龙头”地位仍然稳固,不可低估。因为对于美好生活的祈盼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相应的表达形式与表现手段。但商家不能孤注一掷,现在暴富的行业基本不存在,仅靠一两个节日、一两种产品或者是欺诈手段来致富是不太可能的了,商家应该全年都要长袖善舞,更要按照营销规律,结合文化认真研究消费心理,踏踏实实地做生意。

第4篇 过年家庭消费调查报告

过年家庭消费调查报告

本篇文章是有关于过年家庭的消费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小编整理。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 在新年悠悠的余韵中,人们摸摸荷包发现瘪了不少。仔细一回味,不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春节虽然好,但是也是一个消费开支非常大的节日。春节消费集中在食品、礼仪、服装、文化等方面.对此,我对家里的消费情况做了 一次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食品消费

春节还没开始,家里就忙着买年货,一回家就看见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食品。在春节消费中,食品消费占的比重最大,基本上占了45%。由此可见,对于春节人们还是比较传统的。劳动了一年,人们都希望在年尾时好好享受一下犒劳犒劳自己,大部分认为,在年尾时就应该吃好,我们家里也不列外。从食品消费中看,零食方面的东西少了,水果类的东西多了,最多的就是吃的肉和蔬菜,这部分支出又占了食品消费支出的30%。由调查可见,吃,在人们心中占的位置重大,人们的消费思想还是处与传统阶段。

二、礼仪消费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大部分人走访亲戚,互相送礼也是不可少的。 当今社会,春节送礼,许多人已经司空见惯了。许多人认为,春节送礼时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我们家里,春节走访亲戚,给小孩压岁钱,占了春节费用支出的第二位。占消费总额的30%。今天这家,明天那家,不知不觉,钱就出去了。而且春节走亲戚,也得送礼,也得花钱。别人家里有小孩的,压岁钱也时免不了的。从某些方面看,春节走亲戚,送礼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亲戚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深了感情.这样的消费也时值得的.但是,另一方面看,春节走亲戚,有时只成了一种纯粹的社交,时一种生存的手段。这大家认为“送礼”往往会让人在人情往来上有点累,这“累”需要精力的付出,更需要人民币的“支持”。 这是一个弊端。

三、服装消费

过新年,穿新衣.我想这是一个深入人心的观念.一到过年,人们便开始忙碌,买衣服之类的服装消费怎么都是少不了的。穿上新衣服好像就预示着告别了旧的过去,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而新衣也代表了人们对下一年美好的期望。在家里,买衣服也成了一项忙碌的事情。但有可能是时代观念的转变,现在的我们在过年的时候在服装上面也不怎么讲究了,所以服装的消费相对也就少了。而今年的服装消费只占了总消费比列的15%。服装的重要性在降低。

四、文化消费

这好像是在春节消费中最容易忽视的部分。在过春节时大部分人都只注重吃喝玩乐去了,很少有人注意到文化消费方面。在我们家里,文化消费的主要消费者就是我了,不过所占的比列也少的 可怜,仅仅只有5%。也不过是买了点书和出去玩。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文化消费在春节消费比重占的比列也在逐年上升。而且据报道,在其他大城市,人们现在过年也爱往书店跑了,相信不久之后,文化消费的 比例会大大的上升。这是我觉得应该消费的地方,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又有什么不好呢?

五、娱乐消费

现在的人越来越懂的玩,过年更是该放松的时候,于是娱乐消费的比列便直线上升,大人们就爱打打麻将什么的,小孩就爱三五几个约着出去玩。我们家的娱乐消费占了总消费的15%,也算合理。总的来说,过年开支相对平时大多了,人们似乎都爱把东西集中在这一个时候买。而消费的内容也涉及到各个方面,样样不缺。吃、玩、穿,是人们消费的大项目。不过从调查来看,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是没怎么变,在有些方面有些盲目,在某些方面有投入太少。消费观还有待提高。相信在以后,人们会逐渐合理消费,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4篇)

一、消费家庭主体调研1、新生儿家庭主流消费人群:80、85、90后平分秋色报告显示,80、85、90后逐渐成主流消费人群,并且80后不再是最主要的孕育人群,更加年轻化的85、90后,陆续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家庭消费调查范文

  •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6篇)
  •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6篇)88人关注

    过年家庭消费调查报告本篇文章是有关于过年家庭的消费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小编整理。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家人团聚,欢天喜地的日子。在新年悠悠的余韵中,人们摸摸 ...[更多]

  •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4篇)
  • 家庭消费调查报告(4篇)31人关注

    一、消费家庭主体调研1、新生儿家庭主流消费人群:80、85、90后平分秋色报告显示,80、85、90后逐渐成主流消费人群,并且80后不再是最主要的孕育人群,更加年轻化的85、9 ...[更多]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