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暑假关于村干部现状社会调查报告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第2篇 8月村干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状态、社会矛盾等诸多问题。下面有酷猫写作小编整理的村干部现状调查报告,阅读!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第3篇 村干部现状社会调查报告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第4篇 村干部现状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第5篇 暑假关于村干部现状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第6篇 乡村干部生存状态调查报告
村庄基层干部是一个呼喊了解、需求关心、盼望取得社会公平评价的弱势群体
20世纪90年月的中国乡村基层任务情况可谓“困难困苦”。那时,城市规划扩张占用了乡村大片的良田,乡村青丁壮劳动力多量外流,特殊是1994年执行“分税制”今后,县、乡两级财务收入只占全国的21%,而财务供养人员却占到了全国的71%,以致于形成大大都乡镇根本处于一种“有政无财”的为难境地。那时,全国几百万名村庄基层干部天长日久的中间任务就是向农人群众伸手“要钱”(征收农业税、农林特产税、屠宰税)、“要粮”(收取“三项提留”、“五项统筹”)、“要命”(抓方案生育、刮宫流产)、“要人”(组织农人群众义务投工修公路、大搞农田水利根本建立工程),此外还要应付上级项目繁复的“晋级达标”评选运动等等,他们从岁首繁忙到年尾所支付的一切辛勤和汗水都属于“出力不奉迎”和“冒犯人”的活儿。但是,即便在那样一个“大情况顺应不良症”的非凡期间,人们也很少听到全国有哪个当地的村庄干部被农人群众在青天白日之下殴打致死的奇闻。却是目前,悉数作废农业税后,乡村基层任务情况逐步变得比早年宽松多了、平稳多了、轻易多了,相反却在一些当地接连发作农人暴力抗争的群体性事情,以致于让不少村庄基层干部患上了“自杀性流行症”。这种违背常理的恶性事情背面终究埋没着何种机密和行为逻辑呢?
重复考虑的后果是悟出了一个事理:昔时村庄基层干部向农人群众伸手“要钱”的时分,凡间饰演“双重人物”——既是国度和当地当局的“署理人”,又是全体村民的“当家人”。他们作为“署理人”往往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而作为“当家人”行事时,他们又必需妥帖处置“讨取”与“报答”的关系,在二者之间寻觅一个“平衡点”,使两边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谅解、相互支撑、相互容纳、最终宽和的结果,然后完成“社会风险最小化”。这是长时间从事乡村实践任务的基层干部的一种指导艺术。不然,一旦当乡镇、村与农人之间的好处链条发作断裂,乡镇机关干部、“七所八站”职工、中小学教员、离退休人员等等几百号人就会呈现“断粮断炊”的景象,更不要说维持村庄基层政权正常的运转了。所以,阿谁期间的村庄基层干部白昼黑夜都泡在农户家里做思维疏浚任务,对各家各户的经济进出情况、出产生涯坚苦、邻里矛盾胶葛和家庭内部状况等等都一目了然。用他们本人的话说,村庄基层干部就仿佛懂得全科医术24小时价班的医生——“白昼上门诊,晚上出急诊,深夜再会诊”,一天到晚根本没有一点儿偷闲时间,从岁首忙到年尾也顾不上照顾本人一家老少和几亩责任田。他们常常以静静贡献、委曲求全的扎实任务,舍小家、顾人人,一起支撑起党在广阔乡村地域的在朝根底,与共和国一同渡过了乡村公共产物供应极端缺少的非凡期间。从这个意义说,全国几百万名村庄基层干部是一个富有乡村基层任务经历和战役力的乡土精英群体,是一个相同呼喊了解和需求关心的弱势群体,也是一个亟待“去妖魔化”、盼望取得社会公平评价的重大群体。
xx年笔者分开镇时,对阿谁期间的村庄基层任务留下两点深入记忆:一是村干部平常只记得“夏历”而不晓得“公历”,乡镇干部平常只记得“阳历”而不晓得“周末”和“礼拜天”,只要在县级党政机关任务人员才干过上正常人的生涯。二是村庄乡村基层干部终年从事百分之百的苦活儿、累活儿,却只能获得10%的报答;而在县级以上党政机关任务人员平常习气于“一杯清茶、一盒烟,一张报纸看一天”的落拓任务情况,却可以获得高工资、高津贴、高福利。比方,从1992年6月-xx年12月,笔者在镇担任党委书记时期的月工资由102元(根本工资89元+工龄工资7元+下乡津贴6元)进步到536元,快要xx年工夫才添加434元(由镇财务付出)。而当笔者xx年12月调任信阳市播送电视大学副校长后,月工资从536元猛涨到1200元(由市财务付出),xx年1月正式转入信阳师范学院任务后,月工资规范又从1200元翻倍添加到2400多元(由省财务付出)。为何相同一个国度公事员,“屁股挪一挪窝儿”待遇居然发作大相径庭。
在推进乡村税费变革进程中,存在着“政策破绽”
从1999-xx年,我国乡村税费变革的总体历程是由“减轻、标准、不变”的过渡性目的转向最终作废农业税。在这一期间,中心和省级当地财务转移付出的重点是保证乡镇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兑现,而没有思索若何处理离退职村干部、农人无职老党员和村民小组长的待遇问题。如许就使本来曾经享用村集体经济补助的人在资金筹集渠道上呈现了“断流”和“空挡”的景象。由于,这局部人在乡村税费变革以前享用经济补助的筹资渠道是“乡镇企业补一点、村级集体经济出一点、当地财务拨一点。”但在乡村税费变革试点进程中,农人除交纳7%的农业税和1.4%的农业税附加外,不再承当其他任何项目的“乱收费、乱分摊、乱罚款、乱集资”。在“人多粥少”的状况下,村庄基层干部对辛辛劳苦征收上来8.4%的农业税费天然会接纳“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先支配权,而只得把离退职村干部、农人无职老党员和村民小组长“放置不议”。特殊是在农业税作废后,在职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和办公经费悉数归入县级财务预算处理,而离退职村干部、农人无职老党员和村民小组长却酿成了“没娘管的弃儿”。于是,我国乡村基层任务中长时间构成的“一致阵线”开端呈现了裂痕和敌对。比方,镇党委于1993年3月制订出台《关于离退职村干部享用经济补助的若干规则》,对中国成立以来在“土改”、“四清”、“农业学大寨”、“大包干”等等各个分歧前史期间参与乡村集体任务、且长时间据守在基层任务第一线的离任村干部,依据他们任职工夫长短和奉献巨细,辨别赐与一次性津贴或享用分歧比例的定额补助。这充沛表现了上级党组织对离退职村干部的关心和保护,还也充沛调动了在职村干部的任务积极性,维护了基层干部在农人群众中的威信,极大地推进了乡村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开展。所以,那时镇身体尚好且有必然影响力的离退职村干部都自动出来在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任务,但凡在职村干部在群众任务中处理不了的难题,普通都是依托老支书、老村长出头“说和、解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一些严重节日,常常组织慰劳运动,仔细听取离退职村干部、农人无职老党员的定见和建议,协助他们排忧解难,一朝一夕天然构成了一种尊敬和关喜欢老干部、老党员的优越风气。可以说,阿谁期间的在职村干部真正把离退职村干部和农人无职老党员当做“宝物疙瘩”对待,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应用曩昔的“余威”和在群众中留下的影响力而成为在职村干部任务上的“靠山”,他们在平常的任务中交往非常频频,小我情绪和私交也相当融洽。但是,目前的乡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庄干部与离退职村干部和农人无职老党员简直落空了一切联络和沟通,有的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甚至由于结伴越级集体上访而成为“不受欢送的人”,就连他们曩昔亲手培育生长起来的“接棒人”也把本人当做“仇敌”对待,平常在村子里碰头时也不搭嘴措辞,两边长时间“内讧互斗”的最终后果是同归于尽。
当下,镇不少农人一提起某个村支书的名字,随口就会说:“村支书算个!”(本地老庶民骂人的话)。在镇最典型的人物是陈高山村党支部原书记陈登峰,该同志在1950年搞“土改”时参与任务,195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出产大队管帐、副大队长、大队长等职。自1973年起开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1998年冬天突发脑溢血病倒在农田水利的建立工地,在乡村基层任务第一线静静贡献了快要半个世纪。他任陈高山村党支部书记时期,在全村党员干部和农人群众中享有“一呼百诺”的高尚声威,是县198个村党支部书记中的“一面旌旗”,曾经延续中选河南省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1990年3月,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的侯宗宾在大别山区观察任务时,特地到陈高山村旁听和体验陈登峰给农人党员上党课的场景。就是如许一位阅历资深、颇具声威、身份非凡的村支书,在1999年春季退休后,对照镇党委制订的《关于离退职村干部享用经济补助的若干规则》的前提和规范,也只享用到相当于在职村干部全年待遇60%的经济补助,每年大约为1800元左右。xx年河南省进行乡村税费变革试点后,他仅仅享用了3年离任生涯补助。现在,陈登峰一年至少要花去医疗费5000元以上,加上他和老伴两人正常的生涯费用开支,均匀每年最少需求上万元的经济起原。这关于一位年近80岁且半身不遂的退休白叟来说,简直是一个“地理数字”。xx年开春后,他只好“变卖祖屋”作为成本,和老伴一同搬进县城与小儿子一家人一起生涯。当前,在镇14个村,相似陈登峰如许的离退职村干部还有20多位,有的做小贩沿街叫卖,有的在山上放牛,有的打零工,有的捡褴褛,有的投亲靠后代生涯……这些长时间辛勤劳累在乡村基层任务第一线的离退职村干部体弱多病,生涯窘迫,老景苍凉,处境困难,“走在村里抬不起头,站在人前没体面,回抵家里尽受气,想找组织没人搭理”,他们往日留在农人群众中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威信曾经荡然无存。总之,农业税作废后把上百万离任村干部和农人无职老党员长时间“晾晒”起来,这不只仅是他们小我的悲痛和无法,更是对党和国度长时间以来扶植的乡村基层社会“政治代言人”和“当局署理人”形象的极大挖苦和精力损害。
作废农业税后,基层干部与农人群众的好处链条中缀,的体系体例还在寻觅之中
从xx年1月1日起至今,我国正式进入了所谓“后农业税时代”。比来几年,我国进行乡村综合变革的中心内容是乡镇当局机构变革、当地财务体系体例变革和乡村义务教育体系体例变革,变革的首要目的是构建“行为标准、运转协调、公平通明、清廉高效”的乡镇当局,使其由曩昔的“管治型当局”向“效劳型当局”改变。但在实践操作进程中,全国大大都省份首要基于减轻当地财务压力的思索,热衷于“撤乡并镇”、“兼并村组”和“减人、减事、减支”,而对若何包管乡镇机构变革后“高效运转”却迟迟没有树立响应的鼓励约束机制。还,不少当地在推进乡镇机构变革的“政治风暴”中接纳“无情变革、不得迁延、不留过渡期”的强硬办法,对乡镇暂时借谐和暂时聘用人员执行“一概清退,不予赔偿”的政策,对乡镇分流人员辨别赐与3000-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津贴,对“集中处置失落”的村干部不予赔偿;而关于乡镇、村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办公经费则由县级财务全额供应。如许就使“被排斥出局的人”与“挤进编制内的人”在心思上发生了宏大的反差。特殊是此次被清退失落的村干部曩昔承当税费征收义务重,支付劳动和汗水多,蒙受非难和辱没大,获得了解和报答少,但在离任后却背负一身的“三角债”(农户拖欠税费不交,村干部本人垫资完成乡镇义务,村集体再给离任村干部打白条),他们天然就成了在职村干部的的“敌对面”。比方,河南省在xx年下半年仅用3个多月工夫就撤并乡镇236个,兼并各类事业站所3117个,精简乡镇指导职数接近1/3,清退乡镇暂时人员20551人,分流乡镇超编人员170022人,仅此一项均匀每年可为省级当地财务支出削减20亿元左右(昔时的农业税作废后,村庄基层组织缺口资金29亿元,除中心财务转移付出18个亿外,尚需省级当地财务本身消化10.8亿元)。还,全省一致规则:较大的村的干部职数由本来的7-9人减为5人,较小的村由5-7人减为3人。变革中固然也强调“要把乡镇任务从曩昔直接手企业、抓出产运营、催收催种、收费罚款等烦琐事务中摆脱出来,转向典型示范指导、供应政策效劳、营建开展情况和维护社会不变上来”,但因为缺乏响应的配套办法和鼓励约束机制,目前的村庄干部居然不晓得本人“应该干什么”。
党的xx大以来,党中心、国务院把处理好“三农”问题提拔到国度微观层面来思索,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开展”的严重计谋决议计划。当前,乡村公共物品的供应体系体例由曩昔首要依托农人本身处理转向以国度投入为主,全国约有1.5亿乡村中小学生享用免费义务教育,8.15亿农人参与型乡村协作医疗,4534万乡村坚苦群众享用最低生涯保证,乡村水、电、路、气等根底设备前提也获得了较大的改善。党中心和国务院之所以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其首要目标就是经过调整国度与农人之间的好处分派关系,一方面让9亿多农人“疗养生息”,一方面试图缓解乡村基层党群干群“高度严重”的关系。但是,当时乡村一些当地面对的严肃实际是“乡村原有的基层组织系统收集毁坏了,村庄基层干军队伍闭幕了,离退职村干部和农人无职党员心灰意懒了”,乡镇当局酿成“守摊型当局”,村干部退步成“跑腿型干部”,村庄基层政权演化成了“一座孤岛”。由于,所谓的“乡土经济精英”,即那些在变革初期先敷裕起来并对本地经济开展有着必然影响力的人物,当前早已分开故乡走向城市开展和寓居,与同乡们落空了联络;所谓的“乡土社会精英”,即一些乡村文明人和宗族首领人物,曾充任过民间交流的中介人人物,现在要么体弱多病,要么不受村庄基层组织注重,再也不热衷于村庄内部的琐事了;所谓的“乡土政治精英”即乡镇机关干部、七所八站职工和村党支部、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等成员,在乡村基层社区治理和群众生涯中发扬指导、决议计划、组织、协调、整合的功用和效果的人也所剩无几。如当前河南省乡镇一级如许的人只剩下几十号人,村一级只剩下三五小我,单靠这些人去管理好中国重大的乡村社会可谓是“爱莫能助”的。在作废农业税后,我国乡镇基层当局、村级集体组织与农人群众之间的好处链条中缀了,彼此相互牵制、相互约束、主动调理的平衡机制掉灵了,的机制、体系体例是什么呢?我们当前还没有找到。
第7篇 村干部养老保险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热点问题。为此,_____省_____县就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到镇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调查了15个镇(区)1581名在职村干部,同时到县委组织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单位了解情况,咨询政策。通过调研,对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思考。
一、村干部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三是农保享受不到国家财政补贴。我县财政困难,是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县,每年省财政都补贴企保基金缺口四千万元左右,这是企保得以正常运行、参保人数逐年增加的主要因素。而老农保基金管理机制则是以收定支,国家财政还未实行补贴政策,它近似于参保人的自愿储蓄行为,必然没有吸引力,近两年实际参加农保缴费人数只有4000多人(含村干部1600人左右),每年缴费总额不到360万元,累计5000万元。
二、提出村干部农保转企保的理由
企保政策调整让村干部农保转企保有了可能。前些年,企保政策规定比较严,村干部办理企保还有一些制度上的障碍,但这几年,国家对企保政策作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让村干部农保转企保有了可能。3月我省出台了苏劳社险[2022]2号《关于乡镇企业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乡镇企业职工可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以前已经参加农保的参加城保后,可以选择“折算”、“补差”、“封存”等方式衔接两种养老保险关系。这一政策让农保转企保业务有了规范。后企保对象又扩大到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这为将村干部作为参保对象提供了参照依据。在缴费时限上,现在又规定累计缴费年限必须达到十五年以上、连续缴费年限必须达到五年以上,这就说明补交年限可以达到十年,这又让我县绝大部分现任村干部可以通过补交的方式办理企保。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将村干部农保转企保。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具体承担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落实惠农政策、规划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等重要职责,根据中央省市要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包括很多方面,而村干部养老保险则是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客观来看,村干部的工资报酬偏低,,而且一时难以解决,所以目前村干部对他们的养老保险问题关注程度和个人诉求较高。在到农村调研时,在县召开“两会”时,很多村干部就一直提出这一问题,要求农保转企保。由于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致使村干部顾虑重重,不能安心工作,不能尽职服务,甚至出现了一些村干部流失现象,村级后备干部更是难以培养,影响了村级基层干部队伍稳定,影响新农村建设。
三、村干部农保转企保的对策建议
2、参加企保的保险经费以财政补贴为主。一是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本身就由财政作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主要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目前我县平均已调整到10万元/村;况且今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途径,形成村干部报酬及养老保险保障机制”,省相关文件更明确提出“县级财政要将村级经费纳入县级预算,确保村级经费足额到位”。村干部养老保险是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一个方面,其经费来源应以财政承担为主。二是村干部所承担的工作有很多是政府行政性职能,如
第8篇 选派第一书记村干部群众的调查报告
县委组织部:
本街道除三里桥村安排有第一书记驻村外,其余的村均未安排第一书记驻村。为掌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了解未选派第一书记村干部群众对第一书记的认知度和期望值。元月6日至8日,紫水街道党工委安排组织办付培武、等同志对本街道马湾、前楼、柳店、余集等村的部分干部群众进行了调查问卷。现把调查问卷的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调查时间和方式
1、调查时间:
2、调查方式:走访座谈并进行问卷
二、调查对象分析
上述四个村的干部群众共计60人,其中村干部16人,群众44人,占73.3%,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从被调查对象的年龄看,18-50岁占75%,基本上能代表未选派第一书记村的干部群众。被调查对象一般都具有小学至高中学历,其中初中占到了58.6%,家庭收入一般都处于当地中等偏上水平,保证了他们对党的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一定的接受新鲜事物能力。
三、问卷内容分析
从问卷看,大部分受访者对选派党员干部驻村助推该村发展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他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认为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对该村发展稳定的积极推动作用比较显着,只有23.5%的受访者认为不明显,有一部分群众对第一书记的评价很高;有83%的受访者认为本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一般,有必要选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行路难,用电难,用水不够卫生,村里缺乏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比较困难;有的认为自己村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如果该村有派驻的第一书记,希望他们能修路铺桥、打井修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的还希望能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以及维护村内的和谐稳定等。他们对第一书记任职的希望和要求集中在能实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作风务实,廉洁奉公,能为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能为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调查结论
选派机关干部驻村任职、帮助改变落后村的面貌已初见成效,并逐渐深入人心,绝大多数受访者希望这项工作能够进一步铺开,成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第9篇 8月关于村干部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通过社会实践不仅锻炼了孩子自身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提高了自身素质;增长了社会阅历,锻炼了交际能力,丰富了经验。下面有酷猫写作小编整理的关于村干部的社会调查报告,阅读!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第10篇 村干部现状社会优秀调查报告范文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
第11篇 开展村干部经济审计情况调查报告格式模板
根据赣审办办发〔2022〕4号文精神,现将对我县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我县审计部门没有开展过此项审计工作。但从开始,县农业局的下属经管站开展过此项审计工作,审计面达60%左右。
二、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我县没有制定具体办法,主要是按我县农业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联合转发上级《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吉农字〔2022〕21号)执行,该文第五条规定:认真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要求对村组集体经济的审计面要达到80%以上。要求严格执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以该文为依据由乡、镇经管站组织实施。
三、我县农业局的下属经管站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为:以赣农字〔2022〕76号文精神为主要内容,严格按该文中的《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要求进行。具体内容有三点:1、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2、财经法纪执行情况;3、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我县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提交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及县农业局。供参考使用。
五、我县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有:1、部分村工程建设支出(如修桥、路等),没有开具有效正式税务发票入帐,白条列支现象普遍;2、税改之前年度垫付税费现象比较普遍;3、收入被挪用或私自占用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审计,对村干部履责情况和加管财务管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县目前农业部门的审计人员中专业人员少,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二是审计部门人员编少,力量不足,难以安排对村干部的经责审计。
三是专项审计经费没有保障,影响审计效果和整改效果。
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对农业等部门内审业务人员的培训或进修。二是由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村干部经责审计专项经费。三是县、乡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
第12篇 2022开展村干部经济审计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赣审办办发〔2022〕4号文精神,现将对我县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我县审计部门没有开展过此项审计工作。但从开始,县农业局的下属经管站开展过此项审计工作,审计面达60%左右。
二、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我县没有制定具体办法,主要是按我县农业局、民政局、财政局、审计局联合转发上级《关于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吉农字〔2022〕21号)执行,该文第五条规定:认真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要求对村组集体经济的审计面要达到80%以上。要求严格执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干部的任期和离任审计。以该文为依据由乡、镇经管站组织实施。
三、我县农业局的下属经管站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为:以赣农字〔2022〕76号文精神为主要内容,严格按该文中的《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要求进行。具体内容有三点:1、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2、财经法纪执行情况;3、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我县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提交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及县农业局。供参考使用。
五、我县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有:1、部分村工程建设支出(如修桥、路等),没有开具有效正式税务发票入帐,白条列支现象普遍;2、税改之前年度垫付税费现象比较普遍;3、收入被挪用或私自占用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审计,对村干部履责情况和加管财务管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县目前农业部门的审计人员中专业人员少,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二是审计部门人员编少,力量不足,难以安排对村干部的经责审计。
三是专项审计经费没有保障,影响审计效果和整改效果。
意见和建议:一是加强对农业等部门内审业务人员的培训或进修。二是由财政部门安排一定的村干部经责审计专项经费。三是县、乡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村级财务管理。
第13篇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我市123个村, 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83人,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103人,交叉任职190人,妇女干部128人,平均年龄47岁。其中村主职干部203人,平均年龄49岁,大专学历36人,中专学历22人,高中学历89人,初中学历54人,小学学历2人。全市123个村选配了一名在职村后备干部,工资由市财政统一支付。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村干部整体素质较高,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队伍。大部分村“两委”干部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主动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严格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在群众中威信高,群众反映好的约占75%。工作能力和责任性一般,但能开展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群众反映一般的约占20%。政治觉悟不高,工作责任性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各项任务完不好,群众反映较差的约占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在村干部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教育培训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村干部教育培训机会少,制度难落实,乡镇对村干部培训流于形式。二是培训内容贫乏,主题不突出,特别是对村民自治、社会治理、新农业技术培训的少。三是培训方式简单,方法老一套,效果不理想。
(二)监督管理工作有待加强。一是仍有极少村财务清理走过场,村务公开内容不及时、不完备、不真实;存在村干部几个人说了算的现象,村民会议召开难。二是乡镇对村干部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一般只有乡镇农经站每年例行进行一次村级财务审计。
(三)少数村“两委”班子有待调整。一是少数村班子不团结,存在书记独揽、互相扯皮拆台、工作互相推诿的现象。二是少数村干部工作不安心,外出务工现象较严重。三是少数村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
(四)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后备干部待遇低,多数后备干部不安心工作,流动性大。二是后备干部帮带工作落实不到位,培训机会少,后备干部成长环境有待改善。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法制教育,进一步理顺乡镇与村委会的关系,实现以人治村向依法治村的转变。
1、加强村干部、村民和乡镇干部政策法制教育,增强政策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治村水平。特别是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的学习,正确认识和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员会、村党支部与村委员会、村民与村委员会几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健全各项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委会要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村民要增强当家作主和民主法律意识,主动参加对村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乡镇干部要加强政策法律、市场经济知识、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提高指导水平。
3、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净化农村社会风气。特别是对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不法分子,要依法惩处,确保村干部人身财产安全,为村干部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探索村干部管理新途径,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
1、改革村干部选拔任用方法。一是要大力选拔培养靠得住、有本事、优秀年轻的村干部,选准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二是加强村备干部选拔工作,注重从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和高中、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中选拔培养“一把手”后备人选。
2、改进村干部教育培养方式。一是引导村干部牢固树立发展和创新的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二是增强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对村干部进行岗位素质培训。三每年挑选部分优秀年轻村干部到大中专院校短期培训,或参加党校、电大学历进修,支持和鼓励村干部参加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四是发挥村干部带头致富的作用,加强村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位村干部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树立一批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村干部典型。
3、拓宽村干部管理监督渠道。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村干部自我监督机制建设。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联席会议,集中研究、民主决策村务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实行村务公开,强化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实行村干部向村民述职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和决定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建立谈心谈话和诫勉制度,及时了解村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等全面情况,完善村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四是加强对村级“一把手”的任职审计,建立离任审计制度,审计结果及时向群众公布。
4、完善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一是明确责任机制。实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把手”负责制,并按照职位分工确定每位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做到权责一致、责任明确。二是完善目标机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推行目标管理。三是强化考核机制。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和乡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力求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四是严格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的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表现突出的村干部按程序吸收到国家干部队伍中来。
(三)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提高村干部待遇。
一是加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领导,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认真总结经验,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二是要面向市场,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围绕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和培育农畜产品流通市场,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和服务实体。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基础上,要增加村干部工资,积极创造条件为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及财产保险,使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终,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14篇 村干部现状社会调查报告范本
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
一、村干部工作现状
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
2、 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到区、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
3、 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较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
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爱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
5、 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闪办水利、路等公益带来,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
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
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
2、 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收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
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三、村级干部工作思路
如何当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掌握好本村基本情况。如人口、耕地、群众的思想状态,热点、难点问题等。只有切实做到情况消底子明,才利于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2、掌握好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村干部,不但要掌握全村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分工不同,掌握好各自的专业知识,懂得有关政策法规,在工作中就能游刃有余。
3、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村干部与群众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经常性关心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与他们建立起血与肉的关系。才能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对上涉及多个主管部门,要处理好与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按期保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三是处理好与其他村干部间的关系。各村四职干部虽然按照分工不同各司其职,但大多数时候需团结协作,因此要求村干部应虚心学习,互相帮助,从而达到共同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
第15篇 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调查报告
目前,村干部监督管理中存在“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接受监督意识淡薄,村级监督机构难以发挥作用,相关制度落实不严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完善监督机制,严格落实监督制度来加以解决。
一、当前对村组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两委“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在农村有些地方的村党组织书记将村支两委搞成一言堂,村里的各项事务都由其拍板决定,其他村组成员沦为“配角”,起不了监督制衡的作用。还有的村干部因碍于情面,不愿主动监督或怕对自己工作不利回避监督。其他村民更是无从参与,难以发挥监督作用。在农村从征地补偿,到集体收入的使用,再到工程建设、计划生育,发展党员等都由村两委“一把手”拍板决定,也常常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引起干群之间,村干部之间不信任,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农民维权意识增强,而村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却没有跟上。在农村,很多地方已建立的村级事务三公开制度,目的就是通过公开,自觉接受村民监督,减少干群矛盾,赢得村民信任,实现新农村建设对“民主管理”的要求。然而,现实中村干部却缺乏对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动力,不愿主动公开,除非上级检查或要求,否则很难按时全面公开。他们认为,什么都公开,会对今后开展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事情老百姓不知道更有利于村委会管理,简单的认为村民监督自己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村干部对村级事务遮遮掩掩,不让村民知晓,农民群众因不知情,无法发挥监督作用。
(三)现有的村级监督机构难以发挥监督作用。10月28日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中推选产生”。但是在实践中,村民对这一机构的存在及其作用并不了解,同时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村民忙于生产生活,加之很多村缺乏集体收入,上级党委政府也没有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误工补贴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监督委员会成员没有任何物质保障,缺乏民主监督的热情,此外,村务监督委员会也缺乏办公场所和相关的工作制度,软硬件条件都难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相关监督制度没有得到严格落实,难以及时发现村组干部履职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惩治性的事后监督比较重视,而预防性的事前、事中监督比较薄弱,往往使监督工作忙于“救火”,但是往往问题一旦暴露,就难以补救,造成的矛盾长时间难以化解。由于村委会的性质,乡镇政府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使得乡镇党委往往是通过对村党支部进行监督,进而监督村级事务,监督手段有限。我国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也建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比如勤廉双述、村账镇管等等,然而由于乡镇党委政府承担着诸多职能,这些制度落实的不够彻底,难以及时发现村里的问题,监督存在相应的滞后性。
二、加强对村组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抓好村两委正职这一监督的关键点,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村两委正职是村领导班子的主要,抓好对这两者的监督,就抓住了村干部中的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对村组干部监督的主要矛盾。一是确保村两委正职的产生能够代表本村村民的意愿。现实工作中,村党组织书记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由上级党委任命,但是上级党委任命也要符合相关规定,也要征求本村党员的意见,如果村党员代表大会不能通过,这样的人也不适合做村党组织一把手。村委会主任的选举更要公开、公平、公正,在村委换届过程中,要坚决杜绝各种不正当的选举行为,严厉打击贿选等各种扰乱选举的行为。二是形成分权制衡的制约机制。针对村干部中“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要对各村干部的职责进行合理划分,责任到人,明确村两委“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的制度。村级重大决策村两委表决通过后,要提交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一把手”独断专行。
(二)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引导,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强大思想动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引导,不断提高村组干部特别是村两委正职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他们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一是要着力加强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政治判别力、政治敏锐性,坚定政治立场、党性观念和理想信念,提高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二是要着力加强法治教育和纪律教育,强化村干部的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治村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观念,做到法律规定公开的全面、细致、及时的对村民公开。三是要开展正面典型激励教育,强化自律的榜样作用,教育广大村干部积极做参与监督的表率,做遵守党的纪律的模范。四是以重大案件为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进一步加强对村组干部特别是村两委正职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对自觉接受监督重要性的认识,使村组干部意识到监督是村民的权利,接受监督是自己的义务。
(三)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设,有效发挥其监督村组干部的作用。一是严格标准程序,公开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必须能够带头遵守村规民约,热心为村民服务,坚持原则、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熟悉村情,具有履行职责的身体素质,无违纪违法行为。村监督委员会的选举严格按照党员推荐、群众推荐、乡镇党委纪委考察、村民代表选举的程序和办法,每个程序都严格落实公示环节,全面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二是实行任职回避制度,村两委成员及其配偶或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三是建章立制,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运行,自觉接受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要按照有人员、有牌子、有印章、有办公场所、有工作制度、有会议记录的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要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监督村组干部规范履职情况。同时,区镇两级财政及村集体应当共同承担,给予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必要的工作补贴,以确保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能够积极履职。
(四)严格落实乡镇党委监督村干部的各项制度。村民自治全面实施以来,积累了很多优秀经验,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严格落实这些制度,能够有效监督管理村组干部,防止出现损害村集体利益的行为。一是严格落实勤廉双述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由包村驻队乡镇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勤廉双述会议,村组干部述职,各方共同监督。乡镇包村驻队干部要及时发现问题,对村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督促改正,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乡镇党委汇报,采取果断措施,将可能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二是督促各村做好村级事务三公开,保证村民的知情权。乡镇党委要明确村级事务三公开的第一责任是村党组织书记,将村级事务三公开情况列入年终考核,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明确村级事务三公开的具体内容,确保村民参与监督村组干部的渠道畅通。三是加强“村账镇管”。在农村,村民对村组干部的不信任多是因为其认为村干部对村级集体收入的使用不透明,村干部贪污集体财产,农村职务犯罪也确实多发在经济领域,这就要求乡镇党委切实加强“村账镇管”,通过监管好村级财务来来监管村干部,确保村级收入及时入账,确保每一笔村级资金的使用都明明白白,禁得起群众检验。
当然,加强对村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不仅是指工作上的,也要加强工作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管理,如此,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才更加有力,对新农村的建设才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