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就业情况调查报告550字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项基于农村大学生职业生涯机遇的调查报告显示:农村大学生就业状况好于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可以凭借自身努力改变命运。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学家边燕杰教授主持的调查报告显示:进入党政机关比例的是农转非大学生,其次是城市大学生;进入国有企业,比例的依然是农转非大学生;从收入看,年收入均值的是农转非大学生,为61009元,其次是城市大学生。
边燕杰教授说,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农转非大学生而言,与城市大学生拥有的职业机遇几乎相同。无论是进入党政机关和国企,还是经济收入水平,或是从事精英职业,机会都是平等的。同时,由于在选择专业方向时,农村家庭会较多考虑、倾向选择利于就业的“技能型”,这使农转非大学生成为专业精英的机会,还要高于城市大学生。
边燕杰教授说,这个事实的发现,纠正了长期以来社会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他指出,长期以来,认为农村背景的大学生在什么地方都会碰壁的、都是没有希望的,都是被歧视的,研究结果发现并不是这样。
但调查同时发现,大学生如果没有实现农转非,农村户籍身份也会成为职业生涯机遇的“绊脚石”,大大降低农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机遇,单位地位、职业地位、收入水平都比城市大学生低。
第二篇 英语专业在无锡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750字
进入大学后,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大一已经过了一半。大学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以前的任何一个阶段,考的是自主学习,每一个目标,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都需要自己摸索和努力的。少了父母在一旁的叮咛唠叨,怀念老师们在耳边的谆谆教诲,进入大学的我们,要学会自立了。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社会栋梁之才,需要的是综合的才能。而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时刻为锻炼提高我们的能力而努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大学生能顺利地走向社会和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这个寒假,我们班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认真的做了社会实践。
我们班围绕这个主题,结合实际确定了采访的主是英语专业在无锡就业情况的调查。每三个人组成一组,负责采访两个人。
任务已经落实了,现在就要行动了。联系的工作还是很顺利的,听到是江大的学弟学妹们,学长学姐们还是很热心的,很快就把见面的时间地点确定下来了。我们第一个采访的是一位英语专业的学姐,现在在无锡一家经营外贸的私企当英语翻译。其实,刚开始接到这样任务的时候,我就担心我们采访的要求会被拒绝,因为这毕竟是占有别人的私人时间,而且他们也没这个义务啊。但事实证明是我多想了,特别是听到她说前几个星期已经有人走访过她了,她还是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小感动。
采访的过程还是很愉快轻松的,也聊了蛮多题外话的,应该说收益不少吧。我们提了很多的问题,学姐也都耐心回答。采访的时间虽然短暂,但采访过后,我发现还是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今年英语师范的签约率就是个警钟,年年走低的数据,不得不让我们有危机感。原先选择英语专业,也不仅仅是从兴趣考虑,也有从就业空间考虑。但事实证明,光光兴趣是不够的,有了兴趣,还需要更大的动力牵引你。专业没难易之分,到了社会就如行业没有贵贱之分。学好专业真的不是件易事,而你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恰恰决定了你今后就业空间的大小。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常人来说,因为社会上也有那些另辟蹊径而成功的人士。我并不热衷于那种形式,人固然要自信,但切记还需实际。所以还是谈些实际的吧。英语专业的就业方向,宽泛得说还是很广的,有英语教师,英语翻译,涉外导游,报关员等。每一种大类里还有小的分类,这儿就不详细说了。看似还是很乐观的,当年年走低的就业率作何解释呢?我是这样理解的:这归根结底有主要的两点原因决定,一是毕业大学生的素质问题;二是毕业大学生的态度问题。大学生素质问题主要就是专业技能。作为一名英语师范的学生,在我看来,毕业时最起码要有专四,专八,教师证,普通话等级证书和计算机二级证书。但又有多少人能全部拿到呢?即使你这些证书都拿到了,只能说明你是个合格的大学生罢了。
要想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还差得远了,不是吗?就拿英语教师来说,有了专八证书,当个高中老师还是可以的,可现在高中教师都要达到研究生学历,大学更是要求博士。更不用提英语翻译和涉外导游了,光英语专业毕业生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出色才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仅用四年的时间,要做到出色,又是何等艰巨的任务。所以,别看大学生活表面自由惬意,但承又受的压力却是前所未有的,但又有多少人意识到了。时间,机会,就在电脑当影碟机,图书馆当网吧,教室当茶馆的生活中消逝。当然社会不是只需要那些只会钻研的科学家,大学生也要拓展综合素质。
还有就业的心态问题。当今是一个凭能力说话的时代,名牌大学并不意味着就有高薪的工作。大学生算什么,如今人才市场应聘,人山人海的是天之骄子。也许是因为是生活在农村的缘故,大家都为自家出个大学生为傲。没当我听到别人跟我爸妈谈到我时,几句话离不开大学生。我的内心却不是滋味,因为我不确定自己的未来在哪.所以我并没有把自己抬得多高,以低姿态面对就业吧。不会有惊喜但也不至于失望甚至绝望啊。作为一名大学生,从我的角度看,当今大学生们,要不是毕业后急于找工作,找了份高不成低不就的或是不对口的工作,就是以不对口等种种理由待业在家的。这两种就业心态都是不可取的。但又如何避免这两种心态呢?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好好得做好职业规划了。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脚踏实地,调整心态。
以上这些是我经过这次走访校友的些许体会,也许有些悲观。我只想借此作为警示,时刻提醒自己任重而道远,居安而思危。
第三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2050字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__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20__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20__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学生就业政策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字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四篇 2023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950字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23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3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23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23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二、2023年与2023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__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23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23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 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23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23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23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23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23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23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2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二)、2023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
2023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23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23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23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23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三、20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23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23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__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__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23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__-2023)》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23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23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23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23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第五篇 法政学院律师就业环境和就业情况调查报告300字
一、 社会实践目的
为使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了解当下律师职业的就业环境和就业状况以及激励我们在校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为了丰富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特开展此次走进律师事务所活动。
本次活动采取访谈的方式,在__市区范围内随机选取一家正规合法的律师事务所进行调查,符合活动策划组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有助于完成调查活动并得出合理报告。
二、 社会实践内容
(一)、活动概况:
1、活动时间: 20__年7月30日下午3时;
2、活动地点:河北__律师事务所;
3、活动对象:郭律师;
4、活动内容:与郭律师进行有关律师职业及发展现状的交流
第六篇 滴滴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400字
滴滴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7月18日,滴滴出行发布的《移动出行支持重点去产能省份下岗再就业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5月底,滴滴为国家去产能计划中的17个重点去产能省份提供了388.6万就业机会(含专快车和代驾)。而其中来自去产能行业的滴滴司机为101.9万,这相当于这些省份的滴滴司机,每4个司机中就有1个是去产能行业职工。
根据国家去产能计划,《报告》选取了17个重点去产能省份的30个重点城市,抽取这些城市的滴滴专快车和代驾司机352,788人发放线上问卷,回收40,375份,有效问卷40,320份。
根据问卷分析,重点去产能省份钢铁行业滴滴司机为21.9万,煤炭行业滴滴司机为31.1万,煤炭钢铁行业滴滴司机共计53万,占今年中央煤炭钢铁去产能安置职工人数的60.2%,占中央十三五期间煤炭钢铁去产能安置员工人数的29.4%。
此外,在去产能行业滴滴司机中,除煤炭和钢铁行业外,还有48%的司机来自纺织、化工等其他传统落后产能行业。
在这次调研中,去产能地区的司机的地域分布为:除东部占比8%外,其他地区的占比较为均衡,其中,28% (108.8万)位于西南部,26% (101万)位于中部,西部和东北三省各占19%,各有73.8万。
《报告》认为,进一步将不同区域的司机总量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指标对比,可看到较为明显的趋势:在经济表现不甚理想的地区,滴滴司机数量反而更多,可见滴滴为相对不发达的去产能省份提供了更多就业支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呈现出一定的反经济周期现象。
调研发现,去产能行业滴滴司机占比较大的省份为内蒙古、山东和河北,占比超过35%(分别达到38.5%, 36.2%, 34.9%),也就是说,5个司机中约有2个来自去产能行业。
进一步聚焦来自煤炭钢铁行业的司机,可以看到:山西(大同、长治、吕梁、晋城等地)、四川(攀枝花等地)、黑龙江(鸡西、鹤岗等地)的煤炭钢铁司机占比最高,分别可占到这些省份滴滴司机的28.5%, 24.8%, 20.3%。而且,山西、四川、黑龙江、宁夏等地的去产能司机大多来自于煤炭钢铁行业,最高占比可达87.5%。
从煤炭钢铁行业司机占比最多的城市排名来看,钢铁产业的司机占比最多的五个城市是辽宁鞍山、四川攀枝花、山东莱芜、河北唐山、吉林通化,它们是鞍钢、攀钢、莱钢、唐钢和通化钢铁的主要所在地。而中国绝大部分钢厂都拥有一个沉重的职工队伍:河北钢铁集团有职工14万人;武钢、鞍钢员工均超过20万人。其分流压力大,例如攀钢已经确定在2023年分流1.5万名职工。
《报告》介绍,根据统计,这些来自去产能行业的滴滴司机中,有14.6%(即15万人)已从这些企业离职转而全职开滴滴;有85.4%(即87万人)在平台上兼职开滴滴。
《报告》还介绍,在去产能行业全职司机中,有77.9%的司机原月收入在20006000元;其中,这些去产能行业司机原月收入在30004000元和40005000元的占比最大,分别为25.5%和22.8%;原月收入在50006000元的占比为15.5% ,20003000元的'占比为14.1%。
在去产能行业的兼职司机中,有66%的原工作月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其中,原工作月收入在30004000元的兼职司机占比最大,为25.9%;其次是20003000元,占比为21.5%;再次是40005000元,占比为18.8%。
从滴滴平台上这些去产能行业司机群体的年龄分布可以看到,79.9%的司机为70后或者80后,这个比例在煤炭钢铁的司机中为81%,总体来看,煤炭钢铁行业的司机年龄整体大于整个去产能行业的司机年龄。此外,90后的去产能行业司机也开始占到10%以上的比例。
《报告》认为由于传统行业的不稳定,很多人开始愿意尝试其他的发展道路,而移动出行门槛较低,就业形式灵活,成为他们最易于实现就业转型的选择。
第七篇 2023年6月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6150字
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很严重。 更严重的是企业缺人现象也很严重。管理范文网为大家整理了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阅读!
我们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和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和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团队合作为了顺利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同时也想帮助更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 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和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和了解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数量更是突飞猛进。大学生也有过去的“天之骄子”成为今日的“无人问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怎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呢?带着这一问题和思考,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进行了这一次调查并进行了准确统计和深入分析: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 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机电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外语专业、信息专业、经管专业和金融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24:36、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和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可以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应该为 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不断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批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在600万人左右。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基于这三条原因,做好就业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当前社会普遍压迫大学生,尤其是刚毕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他们的能力还只浮于理论上,社会经验不足,处事和办事能力不够,况且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供大于求从而造成当前的局面。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___一再强调发展自主创新经济,但大学生就业难却成了问题,这种情况说明发展自主创新经济还没有落到实处,还是停留在文件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大学生就业的实际,可以检验党的发展方针。
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可以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那种为学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产利润,应该叫做“教育资本化”;现在许多学校名曰“产业化”,实质资本化。而社会培训机构被“产业化”人士评为资本化,是为自己谋利益,却为市场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贡献。像我们最熟悉的北大青鸟教育就可以称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拨乱反正,要改变对学校乱扩大升级,对学生“广种薄收”的状况;要学习培训机构,根据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决定学校培育人才的结构,各专业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 25%,而更多的人选择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考虑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择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择回家
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择。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占总人数的33%。调查中他们普遍感到经验不足是造成他们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约占50%。除了这些方面,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报导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
(2)、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形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和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和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和大学生们应该找到合作点,达到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
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别出现面试事心里紧张表达不清等情况)。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第八篇 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1300字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许多的企业都陆续倒闭,在发展中的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企业倒闭使更多的人无法找到工作,全国剩余劳动力从而增加,许多的人回家过年后不知明年该去哪里?该做什么?2月4号镇坪县人劳局对全县剩余劳动力和企业所需劳动力进行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好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调研采取集中笔录座谈、工作人员深入乡镇、企业、各村实地摸底调查,与村民代表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以了解更多的真实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2.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全县大多数企业都同意吸纳本地工人,工资待遇相对上年比较稳定,个别企业有所下降。
3.目前,我县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已经制约了农民的就业、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进程。
(2)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对科技投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而我国目前农业科技的投入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5%,低于发达国家2个百分点;我国每1万名农业人口拥有农业科技人员6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人的水平。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下,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推行成本很高,甚至有很多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民劳动力素质是指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综合能力。由次可见,农业面临着大范围变革,现代农业经营者需要掌握系统的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具备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储运、销售将成为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关键,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加快运销周转率将成为农业经营的核心,保护资源、防止污染、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农业生产不可避免的宏观要求。因此,农业经营者还必须在精通专行的同时,在商品运销、信息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有较高的专业科技素质。事实上没有较高的专业科技素质,根本无法从事高科技的现代农业。
(3)农民受旧的传统观念影响太深,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家庭生产责任制对男性劳动力的需求。然而实际上,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均耕地已十分有限,加之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劳动力素质对一个产业一个国家而言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劳动力的素质已经代替了劳动力的数量,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因素。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学不学一个样,主观上不求进取;有的农民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自身没能力承担参加培训学习的费用,有的家长还让没有完成初中学业的子女辍学;有的是傻子过年看隔壁,人家不去学他也不去学,没有看到各自的差别。这就造成了农民素质难以提高的问题。
(4)总的结论。农业发展一直都是我国不可忽视的问题,它是我国生存的基础,也是我国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人口的素质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潜力,如今农业人口的素质普遍较低因此限制了农业更高速的发展。要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问题,就要先做好农业人口的人力资源培训规划,然后才可能进行一系列的培训,进而达到提高农业人口素质这一目的。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坚持不懈地将这一任务进行下去才是我国农业的发展之道。
第九篇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2050字
大学生就业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__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20__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20__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很生动的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现状和就业形式: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这就是中国特色的就业行情。说起来可笑,现在为就业发愁的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们的要有历史的使命感为21世纪中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n年寒窗下来,才发现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国家栋梁,而是连参与建设的机会都几乎没有了。曾经的天之骄子,你被谁抛弃。大学生已被用人单位抛弃!用人单位困惑:大学生在写字楼干事不如中专生,在工厂干事不如技术工人。他们能干什么?大学生也困惑:居然被招过来搞跑腿打杂,收入也压得低低的(尤其应届生)。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首先是由于近年来的大学生扩招,使得市场上的大学生就业供过于求,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就日益严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
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
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2).正确对待挫折
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学生就业政策
1、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
各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虽然会不平衡,冷热不均,但是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会有所变动。如果能够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应该说无论是热门专业的学生,还是冷门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单位将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单位一改印象中非、高学历毕业生不用的状况,现在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3、民营企业将成为就业机会的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将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
4、就业空间将就一步扩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可能。
5、人才市场趋向在转变
据调查显示,人才市场未来长期的趋向是,有新知识,高技能的良好品质的人才有机会,而非大学生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大学毕业生,必须在毕业后,继续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们学院毕业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虽高,但仍面临着就业难问题。要有效解决此一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端正就业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可分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而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追踪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则是能否持续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关键。
2.进一步端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意愿。
这些事例和数字进一步向我们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当前年轻人的求职意愿明显偏离社会用人需求。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已成为当前高校就业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十篇 2023农村妇女就业情况调查报告5300字
_____市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妇女已成为推动_____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劳动力资源流动加快,就业结构性摩擦加剧和就业岗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_____市妇女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妇女群体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妇女的创新创业活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论文分析_____市女性在新形势下就业状况、存在问题以及障碍因素,研究制约女性就业发展的成因,为提高妇女就业质量、推动妇女就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_____市妇女就业基本状况
依据_____市第六次人口普查(2023年)、_____市妇女就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问卷调查(2023年)、_____市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调查与分析(2023年)、_____市妇女就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问卷调查(2023)以及_____市妇联、市统计局提供的其它相关数据,对_____市妇女就业状况进行分析。
(一)妇女就业的产业结构
近年来,_____市妇女就业的产业分布结构和行业内部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据_____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从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口统计口径看,2023年_____市妇女积极参与城市各项经济活动,呈现出三、二、一就业结构。具体来看,妇女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最少,约1397人,占比0.2%,从事第二产业有263613人,占比43.9%,大量妇女从事第三产业,有335101人,占比55.9%。(见表1)
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显示,妇女就业主要集中在林业(608人)、农业(438人),而农业服务业的从业人数只有292人。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显示,妇女在以下几个行业的就业人数及所占比重远远超过男性,主要是纺织服装、服饰业(妇女占该部门就业总人数的80.1%,下同),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69.3%),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63.2%),纺织业(60.9%)、木材加工业(57.7%),食品制造业(51.5%)等。妇女在建筑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就业人数较少。(见表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显示,妇女就业人数主要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妇女占该部门就业总人数的66.1%)、批发和零售业(59.4%)、住宿和餐饮业(55.0%)、金融业(49.61%)、教育(49.5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7.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0.52%)。其余行业女性从业人数占比不到四成。比如从事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妇女人数占比低于男性。
(二)妇女参与城市决策管理
妇女参与城市决策管理是妇女地位提升和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2023年_____市各级人大、政协中女代表比重提高,省级人大、政协代表中女性所占比重为28%,比上年度提高0.5个百分点;市级人大、政协代表中女性所占比重为24.1%,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县级人大、政协代表数女性比例为28.2%,较上一年度提升1个百分点。_____市市级党政部门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到66.7%;区县级党政部门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到60.3%;全市事业单位(含高校)领导班子中1名以上女干部的比例达到51.4%。妇女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事务中。2023年全市所有的村(居)委会全部配备了女性委员,配备率高达100%。村委会中女委员比例27.1%,居委会中女委员比例达到53.8%。
(三)妇女创新能力状况
_____妇女积极城市各项创新活动,已经成为_____市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妇女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2023年全市科技创新项目带头人中妇女47人,比上年多出12人,增长34.3%。科技创新项目带头人中女妇女占比为12.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评比获奖人员中妇女181人,比上年增加3人,妇女获奖人员占比达到23.2%,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
妇女技能化水平得到提升。2023年我市妇女就业人员中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有36.3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占全部妇女就业人员的比重为18.6%,较上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其中妇女高技能人才培养数1.3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妇女职业技能鉴定取证人数达到5.7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妇女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68%,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四)_____妇女就业的社会权益保障状况
_____市妇女就业的社会权益基本得到保障。2023年,_____市女性城镇单位就业人员达到60.01万人,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女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3.04万人,同比下降3.1个百分比;女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急剧增加,分别从2023年的103.7万人和154.6万人,提升到2023年的146.38万人和154.17万人;女性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114.8万,同比增长16.7%;女性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125.5万,较去年略微有所下降;女性参加生育保险人数达到106.4万,同比增长5.8%。
_____市加大对女性就业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以及2023年增设的100万元_____市妇女就业创业基金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女性就业创业工作。2023年,_____共有6368位女法人代表,在法人代表和企业家中女性占比达到26.75%。
二、_____市妇女就业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妇女在新兴、高端产业的就业比重偏低
近年来,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妇女就业也随之在产业分布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市妇女就业人口比例较高的还是集中于第二产业的服装服饰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部门,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部门,而装备制造业、软件产业和其他高端服务业行业,妇女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二)妇女就业在职业岗位上的主导地位不够明显
调查中我们发现,妇女就业岗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非正规就业趋势,许多新增的就业妇女都选择了比较容易就业的非正规就业岗位。非正规就业对从业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技能、体力等的要求不高,就业准入门槛低、机制灵活、形式多样,为妇女提供了较多就业机会。这虽然暂时解决了就业问题,但存在着收入和福利低、缺乏社会保障、权益容易受损等明显的就业缺陷。此外,在同样的就业岗位上,仍然存在着妇女工资待遇偏低、职位晋升受限等问题,非常不利于妇女在就业岗位上的生存和发展。
(三)新增就业人口中妇女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存在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缓解,特别是近年来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许多女大学生不得不以升学等权宜之计来躲避就业、延缓就业压力。在一些已就业的女大学生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女大学毕业生处于低质量的就业状态,工资报酬、职业晋升或发展机会,均不及男生。另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大批新增城镇人口需要就业,其中妇女的就业适应能力明显弱于男性,就业门槛相对较高。
(四)男女平等方面的问题还非常明显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意识还不强,促进男女平等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时间占有权、支配权是妇女地位的一个重要测评指标,2023年妇女地位调查显示,超过60%的女性回答做饭、洗碗、洗衣服、做卫生、日常家庭采购等家务劳动主要由女性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明显高于男性,尤其在农村地区,妇女平均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高达267.4分钟,比城镇妇女多了53.3分钟,是农村男性的家务劳动时间的两倍多。另外,调查还显示,有16.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女性找工作会更困难,另有51.1%的人认为女性找工作相对困难一些,二者合计为67.4%。[3]在2023年市妇联联合_____市社科院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_____市妇女就业现状问卷调查中发现,37.4%的女性认为性别是女性求职的障碍因素之一。可见,在妇女就业方面还存在性别歧视现象。
三、_____市妇女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特征限制了妇女就业结构的优化
_____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布局的重化工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石化、钢铁、汽车等制造业为主导的传统产业模式,这些产业的岗位特点不可避免地对妇女就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即使是在目前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人力的依赖程度降低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存在。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_____的实体经济是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在制造业不能推动妇女就业增加的情况下,服务业自然就成为了妇女就业的主战场。近几年,我市提出建设软件名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联动发展,这些都为妇女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增长点。新增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部门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急剧增加而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不断减少。因此,在这些妇女就业并没有绝对优势的产业里,妇女就业数量和质量都不可能大幅度攀升。另外,_____新区建设和_____、_____的撤县建区调整等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村男性人口向城镇流动的比例不断增加,妇女被更加牢固地束缚在土地上,从事第一产业活动。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23年_____市农林牧渔业中女性就业人数占比54.09%,远超过_____市当年的女性就业人口占总行业的平均水平(43.41%)。
(二)供需错位是妇女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首先,妇女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就业适应性较差。_____市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从 1978 年的12.5%、67.5%、20.0%,发展为2023年的2.0%、43.4%、53.4%,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但由于农村妇女的专业技术知识缺乏,使得她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并不顺畅,形成结构性失业。同时,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使得传统产业收缩,新兴产业不断扩张,下岗女工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缺乏了解,妇女自身知识结构更新滞后于企业技术的新要求,加大了她们再就业难度,另一方面,国家大力鼓励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也缺少合适的人才。其次,教育体系的弊端造成了妇女就业的尴尬。多年来,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存在忽视职业技能培养,造成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差;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普通高等教育只为学科研究服务,职业教育只考虑办学成本与收益,都不考虑劳动力供求状况,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出现某些人才严重短缺的怪现象,其中女性毕业生尤为甚之。再次,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导致妇女求职难以匹配。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导致分布在不同市场中的各种信息很难收集;劳动中介机构相对缺乏且不规范,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的状况,这些都对妇女求职造成了巨大的鸿沟。
(三)妇女自身的角色矛盾从主观上制约了就业质量的提高
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运行惯性的影响,妇女在就业过程中,相比男性,需要扮演更多的社会角色,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除了对事业的追求外,还要考虑对家庭的照顾、对父母的赡养、对子女的教育等等,这些都使得妇女在就业中必须经常衡量各个角色之间的利害关系,分辨轻重缓急,必要时还要加以取舍。社会对妇女的角色定位比起男性有更为刚性的期许。男性只要在事业上成功,就会被定义为成功者;而妇女即使事业上成功,若缺少家庭的幸福,也会被定义为失败者。这使得妇女承载着更多的角色紧张的困扰。妇女面对成功可能导致的家庭损失,具有一种逃避成功的动机。当职业与家庭面临冲突时,若追求家庭幸福的系数高于事业成功的系数,则妇女会选择家庭第一的职业策略。这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妇女来讲,家庭是其最终的归宿,追求事业的成功也是为了得到家庭的幸福。而追求事业又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尤其面对咄咄逼人的职业男性,妇女成功的可能性总是大打折扣的。因此,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形下,很多妇女解决这种冲突的策略是家庭第一,事业第二。这种现象从妇女的主观上就限制了自身发展,制约了就业质量。
四、促进_____市妇女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妇女就业质量
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确定相应的具有女性就业优势的产业,重点扶持女性充分就业。制定专门政策,给予女性在就业上相对优惠的条件、相对宽松的环境、相对充足的岗位,全面促进女性就业。还要为女性就业选取一些特定的项目,市财政投入经费,集中解决一批女性就业问题。同时,加大对女性就业的监管督导力度,把女性就业作为一项指标,加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内容,从根本上推动各级政府关注、重视、狠抓女性就业工作。
(二)加大妇女就业创业的资金扶持,鼓励女性自主创业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参与创业的妇女人数快速增长,据 gem(全球创业观察)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妇女创业的增长率是男性的3倍。据调查,71.7%的妇女认为资金短缺是影响自主创业的第一因素,在创业失败的妇女中,29.1%是因为资金短缺而遭遇滑铁卢。当前_____市已经建立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激发了城乡妇女创业热情,初步形成以创业带就业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推动妇女就业创业,建议市政府将妇女创业发展专项基金纳入妇女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为妇女创业提供资金援助,以帮助带动更多的妇女就业。
(三)加强妇女职业培训,努力增强女性就业能力
加大对妇女的职业培训力度,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多种技能,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形势,既要注重学有所长,精益求精,又要持之以恒、博学多能;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由单一的专业化知识结构转向多向的、综合的知识结构,特别要加强对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知识技能培训,使女性成为他人难以替代的新型专业能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择业竞争观念。改变对传统就业观的认识,适应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拓宽就业领域,积极自谋职业,树立创业意识,实现自我就业。
(四)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加强女性就业组织保障
充分利用妇联组织在机构网络、联系群众、社会协调等方面的优势,在母亲学堂、家庭驿站等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整合_____市妇联提供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创业帮助等公益服务,打造女性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女性就业与企业招聘之间的桥梁,拓展妇女就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