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政务报告 > 政务报告

干部驻村调研报告(6篇)

发布时间:2023-02-20 19:52:02 查看人数:29

干部驻村调研报告

第1篇 干部驻村调研报告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驻村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乡镇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问题。

(一)驻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驻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龙山镇共有干部106人,共有驻村干部31人,其中一人驻1个村的9人,占总人数的29%;由两个人共同包一个村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1%。不驻村的乡镇干部75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75:31,其中党政班子成员3人,党政办工作人员1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镇农财所2人,在外深造学习2人,其他为计生服务所、市容市貌监察中队和畜牧站工作人员。

(二)驻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驻村干部31中,45岁到60岁的达25.8%,驻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中专学历的占3.2%,高中及以下的占3.2 %。,且大多数学历为函授所得,知识面层次不齐。驻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1、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的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了,时间短了。一部分驻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无法掌握村级实际情况,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导致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驻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所驻的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 3、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4、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驻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5、综治信访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二、原因分析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驻村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原因。部分干部自我要求不够高,工作缺乏激情和责任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淡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有部分同志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贪图安逸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现有的乡镇驻村干部构成分析,主要有四类人员:第一类是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今年,龙山镇共有驻村干部31名,其中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有2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6.4%。这一群体工作积极性很高,并有着做好农村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往往工作成绩平平,难以赢得村民的好评。第二类是50岁上下的老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45岁以上的达8人,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25.8%。这一群体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思想滞后,创新精神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方式、方法单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第三类是事业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事业编制的共有16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51.6%。这一群体接受双重领导,一部分因为主管单位分派事务较重,工作往往无暇兼顾,力不从心;另一部分因为编制问题,个人发展机会不大,往往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应对。第四类是大学生志愿者、村官、“一村一大”。龙山镇现有大学生村官1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3.2%。这一群体往往工作变动性大,缺乏稳定性。一方面被乡镇机关常常借用或要应对复杂的工作事务,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的前途奔波,二者相比自然是不能耽误前程,工作只能放在第二位。

第二方面是驻村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一些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冷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驻村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交流机制不完善,缺乏活力。由于驻村干部大都是乡镇一般干部,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三是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压力。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往往是“只要人际关系好,年终照样得高分”,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驻村干部工作量不同,驻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而我们现在的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仅仅只为评出优秀,而在年度考核中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少之又少,缺乏压力。四是职责设定不明确,缺乏方向。乡镇对驻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驻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驻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驻村工作。一些乡镇就没有把村级组织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落实到驻村干部工作职责中去。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一)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可以组织驻村干部参加集中教育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授课,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等等,另一方面乡镇机关可以组织村级干部来讲讲村干部所期望的驻村干部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也可以邀请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来谈谈驻村心得,交流农村工作方法。二是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驻村干部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如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现代科技知识、乡镇工作法律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知识、领导科学知识等等,然后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增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的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由干部自己来选择修哪些课程,以怎样的形式来修,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二)健全驻村工作机制。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3、健全考核制度。考核要确保公正、公平,这一点在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可以采用“村民考乡官”的方式,从村民代表、镇干部和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并从新农村建设、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采取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由各村将考核材料统一上交乡镇党委集中考核,避免因各考核组标准不一或个人感情等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发生。

4、明确驻村干部职责。把责任分到每个驻村干部身上,使其切实挑起重担,“愿抓、敢抓、会抓”农村工作。驻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扶”。 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等等。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四是帮扶。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5、建立驻村干部监督制度。乡镇建立有效的驻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驻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驻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驻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干部办公室,公开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6、建立驻村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驻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三)加强驻村干部作风建设。

要使驻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要重时间、重方法、重实效,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驻村不联户,驻村不联心”的状况,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注重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乡镇中心工作需要和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5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15天的驻村时间。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注重方法。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第2篇 2022大学生村干部驻村调研报告

一、××村基本社会经济情况

××村坐落在××市××镇西南部,贯通××、××、××三地的省×号公路将本村一分为二,村民出行极为便利。本村由七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总人口××××人,其中党员××人。总耕地面积××××亩。人均年收入×××元左右。村民姓氏有×、×、×、×等,其中×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以上,×姓为第二大姓,约××以上,×、×等其它姓氏极少。××村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河支流×河自西向东流经村子南部,聪明勤劳的××人民利用地利之便,从村子西边引水绕村一周,形成村子被水环抱之势,这样既有利于水利灌溉,又有利于防盗。

由于该村位于平川地带,为此耕地较多,人均为××亩左右。全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是××镇主要的产粮大村。部分村民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使该村的木材加工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二××村新农村建设的现况

1、基本公共工程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助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努力下,本村于去年争取到上级部门的援助资金30多万,使本村几条主要街道道路铺上水泥,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再多方筹措将本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构成一个干净便捷的交通网络。这样我村的道路改造就将全面完成,将会使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2、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由于××村距离镇市场中心较远,所以,以经商为主要产业的很少,大部分主要以种植养殖及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有几户个体工商经营户,几户小范围养猪场及几户木材初加工户。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的制约,范围不大,不能形成范围效益,阻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要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扶助和支持,解决那些想办企业没有资金,想搞养殖缺少技术指导,想搞科学种地没有技术支持的农民的难题,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

3、政府加大倾向政策,农民享到真实惠。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将农民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切实处理了农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月份开展的良种补贴工作,广大农户购买到放心的优质的小麦种子,现在小麦的幼苗长势优良,进一步增强了农民种粮的主动性和信心,为明年的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月份开展的范围养殖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极大的鼓舞了村民的养殖热度,提高了村民对养殖业的主动性。

4、农民观念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随着政策的宣传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村民们的生儿养老,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有所淡化,在家的已婚育龄妇女能按单月康检的要求,准时参加孕检,外出人员也能按时将孕检证明寄回。但是仍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采取惩罚与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避免反弹现象的发生。

三、对××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个人想法

“村官”上任已经快一个月了,对本村各个方面的情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心中也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现今及以后的一个时期,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要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从各级政府举行的“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动理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换新貌、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行这一总目标,主动推进农村经济范围化、农民收入效益化、农业基本公共工程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本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针对本村的一些现实情况,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1、继续加强对农业的扶持开发力度。该村现有人口××××人,现有耕地××××亩,建设了较为配套、合理的供排水体系。目前尚有几百亩耕地灌溉紧张。这次借助国家的标准良田建设工程项目,解决彻底农田灌溉及田间生产路的平整问题,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在此基础上,引导和扶持农民,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推动粮经比例的缩小,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2、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主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在目前状况下,该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升级上,大力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第3篇 乡镇干部驻村调研报告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镇干部驻村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驻村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乡镇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问题。

(一)驻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驻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龙山镇共有干部106人,共有驻村干部31人,其中一人驻1个村的9人,占总人数的29%;由两个人共同包一个村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1%。不驻村的乡镇干部75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75:31,其中党政班子成员3人,党政办工作人员1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镇农财所2人,在外深造学习2人,其他为计生服务所、市容市貌监察中队和畜牧站工作人员。

(二)驻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驻村干部31中,45岁到60岁的达25.8%,驻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中专学历的占3.2%,高中及以下的占3.2 %。,且大多数学历为函授所得,知识面层次不齐。驻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1、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的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了,时间短了。一部分驻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无法掌握村级实际情况,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导致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驻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所驻的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 3、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4、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驻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5、综治信访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二、原因分析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驻村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原因。部分干部自我要求不够高,工作缺乏激情和责任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淡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有部分同志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贪图安逸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现有的乡镇驻村干部构成分析,主要有四类人员:第一类是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今年,龙山镇共有驻村干部31名,其中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有2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6.4%。这一群体工作积极性很高,并有着做好农村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往往工作成绩平平,难以赢得村民的好评。第二类是50岁上下的老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45岁以上的达8人,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25.8%。这一群体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思想滞后,创新精神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方式、方法单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第三类是事业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事业编制的共有16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51.6%。这一群体接受双重领导,一部分因为主管单位分派事务较重,工作往往无暇兼顾,力不从心;另一部分因为编制问题,个人发展机会不大,往往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应对。第四类是大学生志愿者、村官、“一村一大”。龙山镇现有大学生村官1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3.2%。这一群体往往工作变动性大,缺乏稳定性。一方面被乡镇机关常常借用或要应对复杂的工作事务,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的前途奔波,二者相比自然是不能耽误前程,工作只能放在第二位。

第二方面是驻村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一些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冷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驻村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交流机制不完善,缺乏活力。由于驻村干部大都是乡镇一般干部,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三是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压力。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往往是“只要人际关系好,年终照样得高分”,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驻村干部工作量不同,驻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而我们现在的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仅仅只为评出优秀,而在年度考核中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少之又少,缺乏压力。四是职责设定不明确,缺乏方向。乡镇对驻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驻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驻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驻村工作。一些乡镇就没有把村级组织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落实到驻村干部工作职责中去。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一)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可以组织驻村干部参加集中教育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授课,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等等,另一方面乡镇机关可以组织村级干部来讲讲村干部所期望的驻村干部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也可以邀请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来谈谈驻村心得,交流农村工作方法。二是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驻村干部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如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现代科技知识、乡镇工作法律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知识、领导科学知识等等,然后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增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的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由干部自己来选择修哪些课程,以怎样的形式来修,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二)健全驻村工作机制。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3、健全考核制度。考核要确保公正、公平,这一点在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可以采用“村民考乡官”的方式,从村民代表、镇干部和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并从新农村建设、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采取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由各村将考核材料统一上交乡镇党委集中考核,避免因各考核组标准不一或个人感情等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发生。

4、明确驻村干部职责。把责任分到每个驻村干部身上,使其切实挑起重担,“愿抓、敢抓、会抓”农村工作。驻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扶”。 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等等。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四是帮扶。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5、建立驻村干部监督制度。乡镇建立有效的驻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驻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驻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驻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干部办公室,公开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6、建立驻村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驻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三)加强驻村干部作风建设。

要使驻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要重时间、重方法、重实效,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驻村不联户,驻村不联心”的状况,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注重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乡镇中心工作需要和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5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15天的驻村时间。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注重方法。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第4篇 2022某干部下乡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我对xxx村进行了帮扶前期的工作调研,深入xxx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情况的汇报和发展经济的设想与建议;深入2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一、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驻村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二、xxx村基本情况

xxx村位于县城北15公里处,全村150户564口人,耕地面积3919亩,全村共有党员24名。畜牧业以羊、猪为主,羊存栏1500只,猪存栏80头。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元。年输出劳动力的140多人。xx年在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万元维修了村委会并购置了办公桌椅;投资5万元为村里维修淘洗旧机井一眼,为解决全村人畜吃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和文体局协商投资1.5万元给文化大院配备了音响等文化器材,活动场所内办公、电视、电话、广播、远程教育网络和图书、象棋等设施配套齐全,各种规章制度上墙,选配了一名认真负责,有文化的村民担任代办员,直接属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报酬落实。帮助村民办理包括退根还林、农机补贴、农村低保、两免一补、粮食直补、计划生育、医疗合作等20多项内容,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特别是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村民学习、了解信息提供了便利。发挥了活动场所的功能,使村级活动真正成为农技咨询,技术指导,信息发布的中心,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场所,技术培训的阵地,凝集民心的载体和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

三、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当一部分农民还不富裕,文明程度不高,公共事业和综合保障不健全,农民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创新不足,管理、保障措施不完善,工作成效不明显。

2、缺少农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农业领域全村目前无任何专业协会组织,使农户在技术、销售、互助等方面缺乏依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帮扶村群众有较为严重的依赖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借力发展、奋发自强的精神不足,期望值过高,有相互攀比现象。

四、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养殖类、种植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加强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发展致富的能力;通过搭建舞台、正确引导、创业扶持,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的积极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第5篇 干部下乡驻村调研报告

下乡驻村调研报告要怎么写呢?是不是还不太清楚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提供的干部下乡驻村调研报告,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干部下乡驻村调研报告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本栏目。

干部下乡驻村调研报告

7月20—22日,我对村进行了帮扶前期工作调研,深入村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听取村两委对本村情况的回报和发展经济的建议和设想,深入15户农民家中进行家庭状况,收支构成和增收思路的抽样调研。综合思考,该村的具体情况和帮扶思路如下:

1、开展驻村帮扶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县开展干部下乡驻村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的客观需要,是引导农民创业致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帮扶这一载体,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帮扶村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村庄面貌呈现新变化,基层组织发挥新作用,因病致贫得到新保障,因此驻村帮扶工作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欢迎。

2、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东**,全村户,口人,耕地面积亩,有名党员,畜牧业以养**羊、牛为主,羊存栏2000只,牛存栏20头,农民人均收入元。近年来,村两委干部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多办事,完成户通自来水,架通商低路线,争取主管部门,使通信达到畅通。村民以户栽植核桃幼树100亩。

3、当前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中存在问题

1、调研中干部群众对帮扶主要有两方面要求,一盼送致富技术,二盼搞好道路基础设施。

2、产业发展中其中养羊一项虽存栏2000余只,但只有8户村民养殖,规模不大,品种不纯。

3、对已栽植的核桃幼树100亩,缺技术修剪。

4、由于无保护人、自然灾害、山害、土地种植粮食作物,收入已经是很小。

5、基础建设方面,四个自然庄11公里街道村庄路全是泥土路。

4、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收、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形势下搞好驻村帮扶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问题,创新理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健全机制、多策并举、真抓实干、全面推动驻村帮扶工作。根据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认为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措施,要使这个村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

3、把脊薄的荒地栽植黄花药材树500亩。

4、把土地连续栽植核桃树200亩。

5、二到三年**羊养殖户增加到10户以上。新建养羊园区一个。

6、与交通主管部门要求,2年完成硬化四个自然村庄路11公里。

7、修建太阳能洗浴一座。建图书室和农民文化活动室。

8、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进程,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民主权利,逐步建立健全村级管理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技能,学先进,争当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党员,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的“五好”党支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农村党员干部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增强基层党支部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充分调动农民参政议事积极性,共同决策村级大事,加快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干部下乡驻村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4月1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崔家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4月8日和5月3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是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全村共种植棉花200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该村市人大机关已帮扶两年。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二是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三是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一是村集体基础薄弱。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三是群众致富门路较少。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四是劳务输出缺乏组织。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三、帮扶工作设想及措施

包村组的思路是:按照“激发内力、增强合力,先急后缓、科学发展”的原则,帮助村两委以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为目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主导产业,有条件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等辅助产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务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动崔家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具体讲,主要是分阶段、分步骤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崔家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帮助村两委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以“两评一树”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明确分工,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及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工作上有新突破。二是加强党员科技培训。充分发挥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定期定时播放有关科技教育片和举办培训班,使5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门发家致富实用技术。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力争发展2—3名党员。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增收渠道多了,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工作组的思路是: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农民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引导群众科技种田,推广种植优质棉,拓宽棉花流通渠道,提高主导产业收入;积极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完善配套工程,为棉田浇灌提供基本保障。二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实施现代畜牧示范小区建设。因地制宜,挖掘优势,引导部分农民从单一的棉花种植业中脱离出来,发展畜牧养殖业,使该村生产结构和收入渠道更加多样化。三是大力抓好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农民市场观念。“走出去、请进来”,帮助村民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鼓励群众尤其是中共党员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四是大力抓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造就专业技能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外出打工人员的素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用工单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真正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技能,改变单一的外出务工方式,并使之组织化,规模化。

(三)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适合群众特点的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使群众得到实惠。深入开展小康文明示范村、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开展好媳妇评选等活动。二是丰富完善文化大院功能,建设农民致富网吧,充实完善农家书屋,方便农民群众查阅致富信息;四是经常性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组织群众外出学习参观,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五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好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支队伍”,确保无涉油案件、无上访案件、无封建迷信陋习、无邪教活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达到区镇要求。六是倡导现代生活模式,倡树社会村民新风,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第6篇 干部驻村调研报告范文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使命,在密切党群关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委政府职能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乡镇驻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以此来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一、驻村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步伐加快,农民持续增收的今天,大部分驻村干部兢兢业业,主动进村入户,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真正地融入了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肯定乡镇驻村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从质到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在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苗头和问题。

(一)驻村干部整体力量薄弱。由于行政村数量与干部配备的不平衡,致使驻村干部在力量安排上形成较大的反差。据统计,龙山镇共有干部106人,共有驻村干部31人,其中一人驻1个村的9人,占总人数的29%;由两个人共同包一个村的有22人,占总人数的71%。不驻村的乡镇干部75人,与联村干部的比例为75:31,其中党政班子成员3人,党政办工作人员10人(包括离退休人员),镇农财所2人,在外深造学习2人,其他为计生服务所、市容市貌监察中队和畜牧站工作人员。

(二)驻村干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有的驻村干部31中,45岁到60岁的达25.8%,驻村干部高龄化的问题较明显。在文化结构上,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12.9%,专科学历的占81.4%,中专学历的占3.2%,高中及以下的占3.2 %。,且大多数学历为函授所得,知识面层次不齐。驻村干部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真正懂专业尤其是懂农业科技、经济管理的干部偏少,有其他专业特长的干部也很少。

(三)一些驻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1、工作不深入,下村时间少。随着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改善,村干部以及村民普遍反映现在的驻村干部下村次数少了,时间短了。一部分驻村干部把本应下村工作为主变成“坐镇指挥”,平时多数时间待在单位,无法掌握村级实际情况,在村民中缺乏威信,导致开展工作过于依赖村干部,有些甚至由村干部“牵着鼻子走”,驻村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村里有要求时也等村干部找上门来,很多时候是镇里布置了工作任务,或是村里出了事,才到所驻的村去一下,即使下村了,也只是向村书记或村主任作个交代,很少接触群众。2、服务意识不强,为民办事不够。少数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下村往往是“身下心不下”,深入基层真正倾听群众呼声较少,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作用仅仅停留在传传话、送送信、填填表上,充其量只是个“通信员”、“联络员”。 3、发展意识淡薄,促进农民增收缺办法。一些驻村干部驻村工作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上,对如何促进村民增收,如何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等考虑不多,缺少办法。4、组织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少数驻村干部对村班子的要求往往停留在“能完成布置的任务、不出大事”上,而对书记主任不团结、党员不发展、后备干部不培养、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代表不开会等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5、综治信访未尽责,矛盾纠纷调处不及时。驻村干部处在农村第一线,本应在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稳定工作中起到“急先锋作用”和“缓冲作用”,使一些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但是,由于驻村干部主客观上的原因,要么信息掌握不灵、汇报不及时,要么回避矛盾、一推了之,而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造成矛盾不断激化升级。

二、原因分析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方面是驻村干部队伍自身存在的原因。部分干部自我要求不够高,工作缺乏激情和责任心,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淡忘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有部分同志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贪图安逸的思想,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现有的乡镇驻村干部构成分析,主要有四类人员:第一类是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今年,龙山镇共有驻村干部31名,其中参加工作时间不久的高校毕业生有2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6.4%。这一群体工作积极性很高,并有着做好农村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由于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往往工作成绩平平,难以赢得村民的好评。第二类是50岁上下的老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45岁以上的达8人,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25.8%。这一群体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思想滞后,创新精神缺乏,工作积极性不高,方式、方法单一,对农村工作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清,对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层次思考。第三类是事业干部。龙山镇现有驻村干部中事业编制的共有16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51.6%。这一群体接受双重领导,一部分因为主管单位分派事务较重,工作往往无暇兼顾,力不从心;另一部分因为编制问题,个人发展机会不大,往往会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应对。第四类是大学生志愿者、村官、“一村一大”。龙山镇现有大学生村官1名,占驻村干部总人数的3.2%。这一群体往往工作变动性大,缺乏稳定性。一方面被乡镇机关常常借用或要应对复杂的工作事务,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的前途奔波,二者相比自然是不能耽误前程,工作只能放在第二位。

第二方面是驻村干部管理制度上的原因。一是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动力。一些埋头苦干的干部受冷落,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驻村的工作积极性。二是交流机制不完善,缺乏活力。由于驻村干部大都是乡镇一般干部,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三是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压力。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往往是“只要人际关系好,年终照样得高分”,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有的借口各村大小不同、工作基础不同、驻村干部工作量不同,驻村工作难考核为由,没有认真进行考核。而我们现在的考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仅仅只为评出优秀,而在年度考核中定为“基本称职”或者“不称职”的少之又少,缺乏压力。四是职责设定不明确,缺乏方向。乡镇对驻村干部下村后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驻村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设定,造成驻村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算做好了驻村工作。一些乡镇就没有把村级组织建设、村务财务公开、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落实到驻村干部工作职责中去。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新形势下驻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要提高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其工作作风。

(一)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

在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领导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多,一般干部受培训的机会少,而专门面向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几乎没有。完善、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培养锻炼其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办事、驾驭经济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开拓创新、抓工作落实、拒腐防变的能力,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营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氛围。针对驻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至关重要。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就会停滞不前,农村在改变,村干部在改变,农村工作也在改变,用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变化发展的农村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参加适当适量科学的教育培训对于驻村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更好地进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创新驻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驻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要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可以组织驻村干部参加集中教育培训,邀请各级领导、专家授课,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电脑、法律、经济以及实用技术、技能等等,另一方面乡镇机关可以组织村级干部来讲讲村干部所期望的驻村干部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也可以邀请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来谈谈驻村心得,交流农村工作方法。二是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充分体现“按需施教”原则,即驻村干部最想学什么,最缺什么,如新农村建设相关信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现代科技知识、乡镇工作法律基础知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知识、领导科学知识等等,然后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调研选题进行充分细致的论证,使课程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增加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的自主选择,根据自身的不同需要,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文化层次,由干部自己来选择修哪些课程,以怎样的形式来修,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二)健全驻村工作机制。

“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乡镇驻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想有成效、获长效,必须要实行科学的管理,尤其要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在工作机制制度上推陈出新、切中要害。

1、强化激励机制。驻村干部多层次的结构构成及不平衡的工作能力,必然要求应该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安排工作,人尽其才,扬长避短,以激励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工作出色的驻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表扬及物质奖励,如开展“十佳驻村干部”评选活动,而对工作相对落后的干部进行谈心交流,更好地形成“能上能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2、完善交流机制。驻村不等于“下放”,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乡镇一般干部的流转机制,对长期在同一乡镇、地域工作的驻村干部实行异地交流或岗位交流。通过建立干部交流制度,分化“小团体”,消除排外思想,激发工作活力,形成奋发向上,克难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探索乡镇干部与县级机关干部进行交流,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

3、健全考核制度。考核要确保公正、公平,这一点在基层工作中至关重要。要制定出硬性的考核内容,可以采用“村民考乡官”的方式,从村民代表、镇干部和镇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并从新农村建设、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级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也可以采取集中考核的方式进行,由各村将考核材料统一上交乡镇党委集中考核,避免因各考核组标准不一或个人感情等因素造成的不公平现象发生。

4、明确驻村干部职责。把责任分到每个驻村干部身上,使其切实挑起重担,“愿抓、敢抓、会抓”农村工作。驻村干部从职责上来讲,要求做到“引导、监督、协调、帮扶”。 一是引导。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涉及“三农”的法律法规,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二是监督,监督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等等。三是协调,了解和掌握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农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协调好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村级班子的合力,摸清村里的不稳定因素,协调好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四是帮扶。帮助村两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培育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5、建立驻村干部监督制度。乡镇建立有效的驻村干部督查制度,设立驻村干部监督考核记录,安排专人对驻村干部下村情况进行督查。要推行驻村干部佩证上岗和去向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在各村设立驻村干部办公室,公开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责、去向安排及联系电话、照片等,便于群众进行监督。

6、建立驻村工作例会制度。以乡镇为单位,定期(每周或每月)召开汇报会,由驻村干部汇报所联系村的各项工作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执行情况,由乡镇领导进行点评,并根据汇报进行督查。

(三)加强驻村干部作风建设。

要使驻村干部真正与所驻村“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党委、政府的“民本”意图,必须要重时间、重方法、重实效,从而改变以往存在的“驻村不联户,驻村不联心”的状况,转变工作作风。

一要注重时间。在驻村时间上,除乡镇中心工作需要和县上重要工作安排外,其余工作日原则上都要驻村。应区别平原乡镇与山区乡镇,行政村多的乡镇和行政村少的乡镇,近郊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实际,确定切合实际的驻村时间。对一人或多人驻一个行政村的,要每周不少于5天时间开展驻村工作;对一人联系多个行政村或县上工作任务比较重的,要统筹安排驻村时间,确保每月不少于15天的驻村时间。驻村干部在规定时间驻村的同时,还要做到“五必到”:即村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重要会议必到,村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必到,乡镇安排重要工作必到,村举行重要活动必到,村干部要求解决重要问题必到,确保特殊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二要注重方法。一是“坐诊”。实行驻村工作日现场办公,以村两委会为主体,协助村两委为村民解疑释难,宣传政策,接待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出诊”。村干部每周要基本保证走访农户的户数,每年要基本走遍联系村的所有农户。通过走访农户,广泛听取村民反映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三是“会诊”。用晚上等容易召集的时间,召开村两委会,共同商议,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注重实效。要通过建立帮扶联户制度和深化民情日记制度,力所能及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驻村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帮扶联户方面,一是要明确帮扶对象,把农村党员干部户、致富户和特困户作为走访的重点对象;二是要明确帮扶职责,把为群众服务的相关职责具体化,并建立联系户、重点户帮扶台帐,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在深化民情日记方面,要加强督查和指导,真正体现一个“实”字,使其成为驻村干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帮百家富、聚百家心、办百家事”有效载体,确保民情日记制度不流于形式。

干部驻村调研报告(6篇)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驻村调研范文

  • 干部驻村调研报告(6篇)
  • 干部驻村调研报告(6篇)29人关注

    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对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乡镇驻村干部这支党委政府在农村最前沿的干部队伍,身负着团结群众、组织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