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报告1400字
按照《楠杆乡精准扶贫帮扶计划》总体要求,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中坝村位于楠杆乡政府16公里,平均海拨735米。中坝村与丰乐河与务川县丰乐镇隔河相望,国土面积7.8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052.46亩,其中稻田295.2亩,森林面积为8647亩。辖刘家组,石门组,下坝组,中坝组,上坝组,水潮头6个村民小组,有268户1006人,其中,享受低保89户293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达1 0 0%;精准扶贫户75户280人,贫困发生率为37.8%;劳动力人数752人,其中外出务工420人;有正式党员12人;60岁以上老人123人,其中80岁以上16人;有学生95人,其中大学生5人、高中生15人、初中25人,小学生50人。2023年人均收入3850元。是楠杆乡辖区内三类贫困村。近年来,在省、市扶贫办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下,按照县委“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和楠杆乡加快建设“二园三广场八通道”的发展构想,结合中坝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生产。20__年,争取整合“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完善了四个组通组公路、串户路硬化85户改厨改厕和环境整治1处。完成通村、通组水泥路硬化6千米。外出务工和烤烟种植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发展烤烟500多亩。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三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三、帮扶计划
中坝村“两委'、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制定以下帮扶计划。一是烤烟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产业,计划在刘家组,石门组,中坝组,水潮头等组轮作种植烤烟烤烟种植500多亩,切实帮助9座烟农落实烤房、供电设施维修、烟区道路建设整等资金紧缺的问题,概算共需资金35万元;二是技能培训。针对该村种植种植户种植技术短缺的问题,计划举办烤烟种植等培训3期,概算共需资金10万元,培训300余人次,让闲置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管护不便的难题,完成通村、通组水泥路硬化6千米,同时可解决刘家组,石门组,中坝组,水潮头等4个组310户620人出行问题。四是县直部门帮扶慰问。县总工会帮扶解决村自来水管护4000元、电脑4000元,计8000元;5张办公桌2200元;慰问留守儿童10人×200元=2000元,慰问老党员3人×300元=900元,慰问民选干部11人×500元=5500元;慰问计生户6户共6000元;共计18600元。
四、工作要求
(一)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乡政府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第二篇 2023年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950字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__扶贫搬迁办发〔____〕_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幅员面积____方公里,常住人口_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_万人,建卡贫困户_户_人)。
截止____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_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_公里。耕地面积_亩,其中撂荒土地_亩。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三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四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于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集体与企业协议生产等形式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三篇 精准扶贫家庭帮扶调研报告2850字
实施精准扶贫,全面落实扶贫对象帮扶到户举措,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根本要求,也是___、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战略部署。结合_州的实际,就如何做好扶贫对象的识别、落实帮扶措施等问题,谈点肤浅看法。
一、实施精准扶贫,应当完善精准识别到户机制
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到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很具体实在的工作,更是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建立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用定位仪和瞄准器对扶贫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和精确瞄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找准靶子,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实施有效的精准扶贫。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必须重点把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程序。
一是把握对象分解。把省下达的贫困人口指导数逐级分解到县(市)、乡镇和行政村,村再落实到村民小组和贫困户。
二是坚持户主申请。农村常住户根据本人家庭收入和生活状况,由户主本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或由各村民小组根据本小组农户贫困情况向村委会推荐扶贫对象候选名单。
三是深入入户调查。各村调查评议小组根据村小组推荐或农户向村委会申请的扶贫对象候选名单,逐组逐户进行入户调查,详细了解掌握每户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并逐户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资料,并填写《扶贫对象现状调查摸底表》。同时各村应成立村级民主评议小组,小组人数按村人口规模确定,一般7-10人左右。
四是认真民主评议。根据调查评议小组入户调查资料和确定的本村贫困人口指导数,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入选扶贫对象排序进行票决确认。
五是村级公告公示。行政村将票决初选的扶贫对象名单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若有异议,则按票决得票多少予以调整增补。
六是乡(镇)审核上报。各乡镇将村级公示无异议后扶贫对象初选名单造册登记,以村为单位填写《扶贫对象调查汇总表》,并由村委会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各乡镇以村为单位逐户进行复查审核后,将审核结果在乡镇政务公开栏内张榜公示,乡镇公示无异后上报县(市)复审。
七是县(市)复审。乡(镇)人民政府将审核后的扶贫对象名单汇总上报县(市),县(市)扶移办复审确认。
二、实施精准扶贫,应当制定帮扶到户措施
实施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千差万别,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应从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出发,因村因户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村一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实行扶贫对象双向全覆盖,做到每位干部都参与帮扶贫困户,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服务。
一是结对帮扶。坚持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下简称三送)为抓手,积极开展三送干部结对帮扶。驻点三送干部每名干部帮扶3-5户,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结对帮扶扶贫对象活动。即在职的市级领导干部、各县(市、区)在职正副县级领导、市直、驻市单位一把手分别结对帮扶贫困户3户;市直、驻市单位副县(处)级领导干部、县(市、区)直和驻县(市、区)单位及各乡(镇)在职的正副科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2户;市、县(市、区)直及各乡(镇)在职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户。
二是产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的扶贫对象,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动员扶贫对象以土地、山场、水面及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入股的形式参与到扶贫经济实体中来,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发展1-2项种、养殖业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特别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是移民搬迁帮扶。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整合生态移民、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施移民搬迁。结合进城进园、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重点把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人口安置在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等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改善生活环境和就业条件,提升发展能力。通过对口培训、定向定点招工等形式,引导贫困人口向中心镇、工业园区转移,把发展特色产业与招工就业有机结合,切实解决好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
四是技能培训帮扶。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整合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以及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
五是基础设施帮扶。对贫困村每村每年安排10万元以上整村推进扶贫资金,有效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重点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滞后的地方,帮助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建设,打造一批整村推进扶贫示范村,解决产业发展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
六是合作社带动帮扶。通过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贫困户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劳动力等资源入股或流转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产业。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或产业资金扶持。通过示范带动实现脱贫。
七是保障帮扶。对帮扶对象中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关政策,给予相应救助。对符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的帮扶对象,优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对一、全覆盖的帮建工作,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实施精准扶贫,应当落实帮扶到户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实施扶贫对象一对一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民生工程,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务。为确保扶贫到户目标任务的实现,各地应成立实施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精准扶贫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实行分级负责制,把工作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做到分级负责,责任到人,不脱贫不脱钩。
2、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一是严格扶贫到户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运行和项目管理机制,英语笑话,规范扶贫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实行扶贫到户资金一卡通制度。扶贫到户资金实行实名制一卡通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到位;三是建立扶贫到户资金使用管理公开、公示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做到公开透明,程序规范、手续完备、发挥效益。四是确保扶贫到户资金用于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
3、建立考评机制,确保工作落实。为抓实抓好扶贫到户的实施,应建立健全扶贫到户考核评比激励机制。一是督促检查机制。建立市对县(市)、县(市)对乡(镇)督促检查机制,做到半年检查、年度考核。二是考核评比激励机制。制定考核评比奖励办法,将扶贫到户纳入到当地县(市)、乡(镇)党政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各地应把实施精准扶贫的资金落实、目标任务、完成进度等进行细化分解,逐项落实,综合评比,奖惩激励。对组织实施完成任务好的给予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精准扶贫家庭帮扶调研报告
第四篇 xxxx年5月村级精准扶贫第一书记述职报告500字
(1)开展一次走访调研。作为选派到青山村的第一书记,深入实际了解实情。一方面与村“两委”成员增进沟通,熟悉村组情况;一方面挨家逐户走访,与农户们叙话谈心,听农户说些所思所盼所困。
(2)制定一套帮扶方案。撰写了《关于观英滩镇青山村脱贫致富的思考》一文;文中结合该村实际就班子建设,道路、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细化了帮扶措施。
(3)培养一批产业带头人。第一书记成功将在东莞开办企业的青山籍人士曾泽东鼓励回乡发展山羊养殖,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目前曾泽东已到周边乡镇考察规模化山羊养殖,选好养殖基地,正在筹备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社。
(4)建立一本精准扶贫台账。对全村70户251人精准扶贫对象建立帮扶台账,每户(人)确定专人结对帮扶,因户施策,一户一策,对精准扶贫对象将免费提供125亩黄栀子和180亩无花果种苗。
(5)开展一次特殊群体的帮扶。在重阳节前夕他自费为2名困难留守老人购买慰问品,走访慰问6名留守老人。为3户困难家庭申请到2.4万元的危旧房资金补助,帮助1名符合条件的群众申报认定为计生奖特扶对象。据悉,他还将不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相关活动。
第五篇 2023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10350字
2023乡镇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为适应扶贫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了解致贫原因,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增强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13日,县发改局和会仪镇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村组户,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扶贫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了为期14天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会仪镇位于绥江县境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镇辖国土面积100.89平方公里,辖箭头社区和会仪、和平、黄坪、三渡4个村民委员会,29个自然村、109个村民小组,18个居民小组,全镇有7040户24801人,其中农业户4985户19633人,占79.16%,属典型农业镇。有劳动力12648人。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500亩。林地面积50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000公顷。2023年,镇内生产总值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
(二)产业分布。会仪镇辖区内有6家企业,可吸纳劳动力400人,贡献产值4000万元。产业以种养业为主,主要覆盖4个村。有养殖大户46户,其中养羊18户、养牛9 户、生猪养殖7户、养兔4 户、养鸡 3 户,养鸭2 户、梅花鹿1户、其它2户,有专业合作社10个。种植业以经济林果为主,主要种植李子、核桃,李子种植14060亩,核桃4000 亩,种植大户55户,有专业合作社25个,主要分布在和平村、三渡村、黄坪村。
(三)贫困现状。根据2023年登记确认,全镇有贫困行政村2个,分别是和平村和黄坪村,特困自然村29个,有贫困户2468户,贫困人口12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数115人,低保人口数2794人,少数民族人口数91人,残疾人人口数562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0.25%,这些贫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布在贫困行政村。加快减贫脱困,确保2468贫困户12463贫困人口在2023年如期脱贫,到2023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抽样摸底情况分析
会仪镇有贫困户2468户12463人,其中建档立卡2051户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应抽查摸底615户。此次抽样摸底从发改局和会仪镇抽调20人组成,分内业组和外业组,内业组主要负责村委和片区的大面座谈交流,并撰写调研报告;外业组主要负责入户填表,汇总分析。通过14天的实地调查,共摸底640户,涉及4个村29个片区2852人。通过选取交通条件较差、贫困面较大、致贫原因复杂的区域开展调查,抽样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样情况。
一是贫困户属性分类:一般贫困户222户,五保户7户,低保贫困户411户。二是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致贫370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57.8%;交通条件落后致贫295户,占抽样摸底户数的46%;因残贫困125户;灾害造成贫困120户;上学造成贫困108户;缺土地造成贫困120户;缺水17户;缺技术100户;缺劳力贫困175户;缺资金贫困20户;缺可持续发展产业84户;其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贫困10户。三是贫困户生活条件分类:饮水困难172户;缺粮239户;通路不通畅289户;居住危房205户。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精准扶贫的五结合、五精准、三到位理解还要进一步提高,对到2023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标认识还要进一步深化。二是由于政策原因,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不能列入贫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台的关于精准扶贫的行动计划有些是针对贫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实上,有些村虽然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决贫困问题,这种政策上的划分,使得有些贫困村和自然村在脱贫过程中,政策和项目上会受到一定影响。比如三渡村,2023年实施了省级整村推进项目,目前该村仍有贫困户354户贫困人口1945人,现有卫生室也属危房,迫切需要改建。三是竹产业的发展不容乐观,受道路交通差、运输成本高、收购价格低等因素制约,竹产业未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队,群众种植8000余亩竹子,但2个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实现经济效益,群众种竹积极性受影响,对通过竹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信心不足。四是挂钩帮扶不到位,帮扶措施乏力,更多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挂钩对象的贫穷问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五是建档立卡的数据与此次抽查摸底的数据有出入,一方面,有贫困户未建档立卡,另一方面,人员或是致贫原因等栏目与实际不符。六是留守儿童现象,会仪镇现有留守儿童842人,占总人口的3.4%。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大批留守儿童是未来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以及前途问题,也无法实现脱贫目标,甚至若干年后,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基础设施薄弱。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个是道路交通不便,这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会仪镇和平村、黄坪村和三渡村3个行政村没有通硬化公路,镇内乡村公路193.5公里, 27个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一是由于山区环境恶劣,乡村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加之管护机制不健全和维护经费不足,导致会仪镇境内已有乡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二是由于不通公路造成边远山区房屋改造成本增加,农民手中有钱也不愿进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于不通公路,运输成本增加,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会仪镇四个村均存在这种情况;四是生活居住地与生产土地之间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区。另一个是水利设施陈旧,一是由于原有的沟渠年旧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约产业发展,比如,和平村群众想通过发展果蔬产业增收,但当地生产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饭,群众对发展担忧,信心不足。二是饮用水无保障,比如,会仪村水排片区安全饮水未全覆盖,现在实施的爱心水窖补助为3000元/口,部分群众不能凑足其余资金,项目实施难度大;再比如,黄坪村茶林片区和三渡村雷家片区部分贫困户未通自来水。
(二)文化低观念落后。调查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贫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占比例很小,贫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时间大大低于全县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更有甚者,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加入产业化经营,捡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群众小农意识明显,思想上依赖性重,土地闲置,自身能力有限发展不起来,但又不愿意参与土地流转,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宁愿闲置。
(三)子女上学致贫。有部分贫困家庭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进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学,需要支付一大笔学费和生活费,无形中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脱贫的农民更是苦不堪言。据抽样调查了解,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抽样贫困户的17%,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个大学生每年要支出15000-20000元。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四)因灾因病因残返贫。一是自然灾害。有的家庭本来经济状况差,主要收入又源于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若遇旱、涝、风、雪、雹或是虫害、疫情等自然灾害,无法抵御,导致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贫困或是返贫。二是突遇重病。贫困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劳动力死亡伤残的,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三是基本医疗服务条件差,看病贵看病难,和平村、黄坪村无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不能及时治疗,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疗费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五)缺钱缺项目缺劳力缺土地。一是缺资金和缺项目,此类贫困户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帮扶措施主要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产业扶持以及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二是缺乏劳动力,此类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这类家庭要给予重点关注。三是缺少土地,有部分外迁人口到本地结婚组建家庭,由于要照看老人孩子不能外出务工,自己又没有土地,无法增收创收。在此次抽样摸底调查中,缺土地户数所占比例在18.8%。
(六) 现有项目实施难度大。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加之有的项目需要农民自筹部分资金,在农村实施项目过程中就出现劳力紧缺和自有资金短缺问题,导致有的项目无法实施,就算勉强实施,后期项目管护人员和资金不到位,也不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条件。比如,三渡村20户相对集中的农户饮水问题,上级项目资金配套到位,当地群众无法自筹剩余资金,导致有项目也实施不了。
(七)特殊群体贫困。镇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
四、精准扶贫计划
围绕到2023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目标,认真落实精准扶贫要求,通过交通水利等基础项目的实施以及劳动力的培训等措施,带动实现大面脱贫,努力做到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贫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农户十有一保障。初步测算,需要投入资金20808.5万元,其中:交通需要投入资金14360万元(行政村硬化公路1260万元,自然村硬化路8600万元,通户间路4500万元);解决安全住房上级补助资金964万元,特殊贫困户60平方米,安全住房资金500万元;学校改扩建1020万元;卫生室建设60万元(上级补助30万元,整合资金30万元);解决卫生自来水需3000万元(争取中央资金1200万元,省级补助 12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高稳产农田建设需要326万元;劳动技能培训需要资金150万元;文化活动建设需要资金405万元;广播电视通讯资金17.5万元(上级补助资金12.5万元,县级配套5万元);行政村小超市上级补助资金6万元。
(一)解决行政村通硬化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问题 全镇3个行政村未通硬化公路,27个自然村中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马家沟和三渡村雷家2个自然村未实施过通达工程,贫困户硬化户间道情况不容乐观。
按照贫困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特困自然村通公路、贫困户通硬化户间道的总体要求,2023年,全面完成3个贫困行政村14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建设,共需投入资金1260万元;完成29个自然村172公里通硬化路建设,共需投入资金8600万元;完成特困自然村通硬化户间道757公里,共需投入资金4500万元。解决道路交通共需资金14360万元。
(二)解决贫困户有安全住房问题 全镇29 个特困自然村中,有 804户群众需要解决安全住房问题。其中有779户居住在d级危房中,有24户居住在c级危房中。 按照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的总体要求,到2023年,全镇计划改造d级危房779户、c级危房24户,共需补助资金964万元。同时,全镇约有100户特殊贫困户需整合各类建房补助3至5万元,合计500万元,修建60平方米安全住房,建议采取灾后重建帮扶模式,县镇村组联合,一户一策解决住房问题。
(三)解决行政村学校建设和贫困户的上学问题 全镇现有学校8所,校舍面积9408平方米,在校生1484人。 到2023年,在校学生1800人,校舍面积应达到12808平方米,共需改扩建大河小学、莲花小学、大田小学、新桥小学等4所学校建筑面积 34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020万元,可确保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基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解决贫困户有病能医治问题
黄坪村、和平村无村卫生室。三渡村卫生室属危房。2023-2023年建设行政村卫生室3个。每个卫生室建设资金不少于10万元,面积在120230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资金30万元,整合投入资金30万元。同时,加大农村医疗保健体系建设的推广力度,实施中医入户、健康普查、能力建设等五项工程,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卫生自来水问题 全镇4个行政村所在地有2所学校未实现集中式供水,集中居住农户20户以上的地方集中式供水未全覆盖,11个自然村已通卫生自来水,18个自然村未通卫生自来水,但部分群众建有水窖。 到2023年农村人口饮水问题得到全部解决。新增蓄水20000立方米,安装管道800千米。其中行政村新增蓄水1500立方米,安装管道150千米;特困自然村新增蓄水18500立方米,安装管道650千米。共需投入资金3000万元,争取中央资金1200万元,省级补助 1200万元,地方配套600万元。
(六)解决特困自然村产业建设问题
特困自然村中,有5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有6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至5000元,有8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至4000元,有10个村人均纯收入还处于3000元以下,农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
到2023年,建成以特色畜牧业(猪、牛、羊、鸡、兔等)为特色的养殖示范村6个,建成以特色种植业(核桃、李子等)为特色的种植示范村8个。最终保障贫困行政村,村村有特点,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饭吃。
(七)解决特困自然村高稳产农田建设问题
全镇耕地面积24394亩,其中:中低产田地面积19515亩。按照特困自然村到202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户均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的要求,还需要建设高稳产农田1631亩,需投入资金326万元。
(八)解决特困自然村农户致富技能培训问题
2023年底,全镇特困自然村29个共计5015户1978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54 人。共有农村劳动力9428人(男5186人,女4242人),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5057人、初中以上文化4371人,掌握务工技能的2357人。外出务工377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确40%;年务工总收入6500万元,农民人均年务工收入1.7万元。总体上看,特困自然村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缺乏,务工比例不高,务工工资偏低。
到2023年在会仪镇 4个行政村29个特困自然村培训培养农村劳动力3000人,投资按500元/人计算,合计150万元,力争特困自然村实现户均1人掌握1门致富技能,不断推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加,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九)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有文化场所问题。
文化活动场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文体活动室、文体活动广场、农家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目前黄坪村和会仪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特困自然村有5个文化场所。 到2023年需完成行政村文化活动场所2个,特困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24个,共需投入资金405万元。
(十)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问题
已有4515户安装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和接收设备。目前,29个特困自然村500户未通广播电视。到2023年,采购、安装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户户通设备500套,总投资17.5万元。拟向上级争取资金250元/户,县级财政补助100元/户。
(十一)解决行政村有小超市问题
已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成小超市(农家店)的行政村有1个,其余3个行政村没有小超市。
按照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中有便民实惠小超市或小卖部,能基本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总体要求。到2023年,需建设行政村小超市3个,共需补助资金6万元。
(十二)解决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通通讯的问题 到2023年,到行政村通讯覆盖需提升改造建基站4个,到特困自然村通讯覆盖需建基站18个,实现全镇移动网络全覆盖。
五、保障措施和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转变思想观念,坚定脱贫信心。我国扶贫开发始于80年代,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扶贫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不少扶贫项目属于粗放式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于是顶层设计,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存在的漫灌问题,改漫灌为滴灌。
云南省、昭通市相继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因此,当前主要是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内涵,在精准识别后如何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一是建议县级尽快召开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议,把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上来,并通过广大干部职工把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的信心传递到群众中。二是尽快印发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手册,全面掌握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贫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农户十有一保障的标准。
(二)规范识别机制,解决要扶谁的问题。一是在已全面完成扶贫建档立卡任务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要通过走村入户的举措,再次核实做细有关工作,特别是全面掌握贫困户人口、耕地、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以便下步提出精准扶贫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完善扶贫信息网络,对扶贫对象实施规范化和动态化管理,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后从台账中退出,返贫的重新纳入台账管理。三是建立返贫防御机制,有些贫困户在脱贫后又会因灾等返贫,因此有必要建立防御自然灾害的扶助机制,重大疾病救助机制,子女就学援助机制,通过日常的防御和应急的防御手段及运用文化科学知识,控制脱贫农户返贫,以巩固和发展扶贫成果。
(三)实施分类政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贫困户分类化解,由于贫困原因和程度不同,贫困户扶持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丧失了劳动能力,需要依靠社会保障维持基本生活;有的因病因灾致贫,但尚有劳动能力,可提供打工就业机会或扶持农业生产。总的来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然后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另一方面是对时间分步实施,从2023年到2023年共计5年时间,建议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三轮实施完毕,两年为一轮,第一轮20232023年,帮扶5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20232023年,帮扶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先前脱贫群众;第三轮20232023年,帮扶剩余10%的贫困户以及因灾因病等原因又返贫的群众。
一是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大面脱贫一批。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要加大向上汇报力度,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落地,整合项目资金,帮助贫困村和特贫自然村实施一批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电力通讯、公共服务等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以村或以自然村为单位实施外,还可以通过划分资源禀赋相近,地理位置相邻和致贫因素相似的小片区,采取跨村跨区域实施的办法,这样既可以整合资源,也可以解决非行政贫困村或特困自然村资金项目少的问题。
二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比如,发展种养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与特色农业的深度融合等。针对调研中竹产业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竹的销路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增加竹的附加值;尽快改善交通降低运输成本。
三是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特别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因大病大灾生活困难无法翻身的人,要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
四是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要通过调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增加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力度,发挥医疗救助保障对防贫、脱贫的重要任用。建议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解决先有钱才治病和治了病才报账的矛盾,对信用等级高,评估其经济偿还率高的大病家庭,试点推行先看病再给钱模式,逐步缓解看病难问题。
五是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将这部分人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比如,和平村三节田,黄坪村马马丘在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六是通过教育和科技培训减少一批。一方面,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好特困学生关爱基金项目,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加大对劳动力的科技培训,结合劳务输出、移民培训等项目的实施,整合县内培训资源,建立扶贫培训基地,采取群众点菜、政府下厨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
七是通过思想教育扶志一批。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好吃懒做,自身动力不足的贫困户,一方面从思想教育、考核导向等方面入手,让挂钩干部做到真正用心扶贫、潜心扶贫;另一方面做好对群众的正面宣传、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实施扶志工程,引导贫困户树立崇尚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让贫困户真心想脱贫、真心想致富,充分激发自身原动力。
(四)坚持规划先行,解决扶什么的问题。建议在《云南省乌蒙片区绥江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232023年)》中,就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工作措施,相关部门拟定行动计划。会仪镇根据县级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一是目标精准。紧扣全镇2468户12463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总目标,立足镇情实际,注重与脱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扶贫目标,不提好高骛远的指标数据。二是思路精准。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全镇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着力三化兴三农,在产业链上创新扶贫模式。三是措施精准。针对会仪镇的自然条件,尊重群众发展意愿,重点在产业发展路子和措施上作出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安排。同时台账的内容和实施举措要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四是保障精准。要求根据规划迅速分解责任,注重加大调度、督导力度,抓好任务落实。
(五)建立融资机制,解决扶贫资金的问题。一是建议全县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使用,由县政府协调,设立专户,乡镇组织实施,县直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整合资金集中连片打造。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将财政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三是要把扶贫开发政策与财政金融政策要机结合起来,引导信贷、保险等金融资源到贫困地区去,适度提高贷款额度,增加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周期,积极探索有效缓解贫困农户资金困难的新途径。建议县级研究制定出台金融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四是强化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建立完善透明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和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
(六)强化宣传动员,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一要做好群众宣传动员工作,利用好1017扶贫日,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意愿,切实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转移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种养业方面优选排列其帮扶需求。三要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将知情权、决定权、管理权交给群众,对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扶贫项目,均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议定建设内容并自行组织实施。四要出台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
(七)加强基层组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农村的脱贫致富,领头雁很重要。一是要积极探索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新模式,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____村组织配套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政治坚定、民主作风好、工作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村工作。二是要强化镇党委书记、农村党支部和致富带头人培养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新农村指导员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性。
(八)细化管理考核,确保精准扶贫实效。着力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四到位。一是挂钩帮扶到位。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每一户贫困户明确一名责任人,建议由挂钩单位对挂钩村派驻扶贫工作组,主抓精准扶贫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东部发达城市对口支援我县,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引导农村致富带头人以传帮带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措施管理到位。帮扶单位要根据扶贫专项规划以及工作方案,细化帮扶措施。同时,建立帮扶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反馈机制。县级层面也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三是成效管理到位。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四是责任管理到位。建立精准扶贫考核管理办法,对各级帮扶单位和结对帮扶责任干部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情况、计划推进情况、扶贫效果、结对帮扶干部管理情况和群众满意度。
(九)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贫困人口中有一部分家庭面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甚至两者都有的现象。不解决好这一现象,不仅对脱贫目标的实现有影响,也会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影响。一是要对这一部分特殊群体建立信息档案,摸清底数,掌握基本情况。二是将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之中,由政法委综治办牵头、教育局、民政局、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加强协作,从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心理辅导、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多个领域,扎实开展工作。三是要发展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好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倡导和组织有爱心的志愿者,到这部分家里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四是鼓励和引导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以经济帮扶为主导的关爱行动。
总之,构建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建立既具体、细化,又全面、系统的工作制度,引导广大干部把群众当成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亲人,把群众的困难疾苦当成自己的痛,对贫困群众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做到真帮真扶;为群众的致富梦和小康梦携手努力、合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同步小康步伐,早日过上美好生活。
第六篇 村精准扶贫工作报告2700字
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乡按照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创新思路办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乡__村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乡地处_、_、_三县交界处,距市区近18公里,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有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46户8030人,有省定贫困村2个,一般贫困村3个。__村位于乡西北方向,属于乱石滩电站淹没区。该村现有3个社,共有332户880人,有土地1005亩,2023年人均存收入为4300元,主要以生猪、大豆、猕猴桃、渔业养殖为支柱产业,有通村公路8公里。__村属于省定贫困村,现帮扶单位为__市司法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57人,2023年减贫60户226人(其中真实贫困户27户135人,非真实贫困户32户91人),2023年度返贫户9户31人,计划今年全部脱贫摘帽。
二、工作举措
2023年6月以来,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提振精神,敢于直面问题,抱着背水一战,悬崖对垒的决心,坚持“5+2”“晴+雨”“白+黑”的精神,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热情,战高温、斗严寒,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组织领导更加务实。
新一届党委班子人员确定后,及时对原有工作格局做了充实调整,明确了党委书记主抓、政府领导主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层层加压,层层加码,层层传导压力。通过召开党委会、流动现场会、坝坝会、院落会等方式研究指导具体工作。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每天到村现场指导工作,督促工作进度。特别是对照贫困村脱贫“一低五有”标准及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三有”“四个好”情况,做好完善补课,实行领导牵头,专人跟进的推进模式,项目倒排工期按期销号,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
二是联系对接更加紧密。
市委副书记赵秀清书记多次到村现场指导督促工作,梳理存在的问题,指出改进的措施并督促整改。原法院院长彭远院长多次前往我乡__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针对__村的实际,从产业发展、资金争取、干群统筹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帮扶单位市司法局挤出自身办公经费2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的帮扶,投入3万元设立脱贫补差基金。汪兴栋局长多次带领驻村工作组及机关全体同志到贫困户家走访慰问,真正做到走访贫困户全覆盖。帮扶单位通过养殖扶持、发放物质、文明宣传、法制帮扶等多种措施,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
三是项目攻坚更加有力。
在贫困户脱贫方面,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目标,全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一是锁定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加快推进13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把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作为头等大事,扎实抓好新村建设、五改三建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全力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二是扎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认真落实推动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低保兜底户7户21人。三是抓好脱贫产业发展,围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这个核心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种植业,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实现贫困家庭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四是帮助贫困群众在脱贫过程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把上门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精神帮扶与物质帮助相结合,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和生活习惯。五是帮扶人员真帮实扶,尤其是驻村工作组、村第一书记始终坚持吃住在村,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六是完善补差机制,建立帮扶单位信息台帐,帮扶单位司法局,通过对贫困户逐一走访,掌握了第一手信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补充棉被69套,衣服100余件,日常生活用品1000余件套。
在贫困村摘帽方面,我们对照“一低五有”摘帽标准,全力确保如期脱帽。今年11月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和民主评议的方式,对全村人员进行了地毯式的摸排,最终确任全村无一新增贫困户,贫困发生率为0%。成立了“乱石滩”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水产养殖136亩,通过鱼塘和山坪塘一口的承包,收取集体经济6000元,全面达到上级验收标准。2023年建设完成通村主要聚居点村学校公路5公里,2023年新修建到大梁山村公路3。05公里。高标准建设村卫生室,完成了药品布置及制度上墙等工作,注册医师何祥廷入驻就诊,组织开展义诊活动4次。投入资金10余万元改建200平米村级文化室1处,同步建设村级司法调解室1处,建设500平米广场1一处,安置农民健身器材8种。全村通4g网络,通村宽带已接入,入户安装6户,广播在响率达100%。
其他精准扶贫工作。在__村,我们深度对接走访贫困户69户,实行了帮扶单位、乡镇、村社三级联动对接;成立“何兴”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30亩与50亩的小微园区2处,大豆长势良好;发挥能人带动作用,以养殖户何春均为核心成立“荣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生猪600头,带动贫困户10户;依托__市穗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成立“__”猕猴桃产业专合社,流转种植猕猴桃436亩,带动贫困户30余户助农增收,并以该园为重点依托,投资50万元建设南充市市级脱贫奔康示范产业园1处;整治山坪塘1口,新建蓄水池4口,完成贫困户联户供水站2处建设惠及贫困户15户;发放产业周转金10万元,小额信用贷款投放8万元;优化供电线路,增容添置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制作并栽立小微园区公示牌2处,脱贫工作展板3个,贫困户明白卡69张;对接市古城旅游发展公司,加快乱石滩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并在四川新闻网、南充日报等媒体或报刊做了宣传推荐,开启旅游扶贫新模式。
四是脱贫决心更加坚定。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实现全过程痕迹化管理,挂图作战不做样子、不走形式,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落地见效。全乡机关干部及帮扶单位帮扶干部都一对一地到贫困户家走访慰问,坐下来,细分析、细算账、细商量,把因学、因病、因残、因灾,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各种困难因素找出来,填好贫困户贫困现状、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分析、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等重要内容,记好脱贫计划进展情况、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和帮扶工作台账。针对贫困户一户一策,有区别地提出规划方案,一道算清收入账,谋划脱贫致富策,让贫困户增加脱贫的信心。后期挨家挨户入户验收评估,反复核算收入算细账,全部贫困户都认可签字并写了感谢信。目前全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状态十分良好,人心十分稳定,对党的政策和干部的帮扶工作都非常有满意,对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信心满满。
三、下步工作打算
总的来讲,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我们还是实实在在地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也还有方方面面工作没有兼顾到的地方,比如农民夜校才刚刚举办,我们还需要下大力气做好该方面的工作。下步我们将以此次脱贫摘帽验收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强化工作举措,继续巩固__村脱贫攻坚成果,不因脱贫摘帽而减弱支持力度,不因脱贫摘帽而减少帮扶力度,并全力确保__乡全乡脱贫攻坚工作全胜。
第七篇 关于村落精准扶贫调研报告3550字
关于沙腔乡核桃坪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县委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按照《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方案>的通知》的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调研组于5月26日、27日深入沙腔乡核桃坪村开展工作调研,通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基层座谈等方式方法,较为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愿望和诉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概况
(一)村情简介。现在的核桃坪村是2023年由原下核桃坪村和原上核桃坪村撤村并组而成,人口382户、1842人,耕地8100亩,退耕还林2304亩,荒山6800亩,低产茶园900亩,良种核桃550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和黄豆为主,辖6个村民小组,沙二路横贯全村6.5公里、上下核桃坪组和斯密罗科均通公路,而磨子坪、小沟、司儿湾处于山顶尚未通公路,全村现有低保133人、五保3人、孤儿5人,教学点1个、1-3年级学生98人。
(二)产业发展。2023年市纪委和市科技局对口帮扶在核桃坪实施了2600亩茶园,因产茶迟加上技术管理不到位效益低下,现900亩。2023年市军分区帮扶在核桃坪实施了960亩良种核桃,因品种或者气候原因无法挂果,现在仅剩550亩,只能当烧柴。近两年磨子坪等乡政府帮扶新增造林4000余亩,小沟等群众逐渐扩大了山羊养殖规模。
(三)农民收入。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30人,支撑全村年均收入2400元。季节性打笋子两次,支撑全村年均收入450元。退耕还林、农资直补、低保供养等政策性收入,达到全村年均收入450元。高山3个组部分养羊户年出栏山羊近10头,矮山猪、鸡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养殖业目前带动收入不大。未流转的柳杉造林全村6000余亩,按每亩年产值250元算,拉动全村年均收入800元,但有个“留存争取”的过程。合计人均年纯收入4100余元。目前暂无村集体收入。
(四)基础设施建设。人畜饮水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群众用水方便;通村公路在市军分区帮助下已经硬化,上下核桃坪和斯密罗科3个组在“沙二路”沿线通公路,磨子坪、司儿湾、小沟3个组都在山顶没有通公路,但均已建成1.5米宽的水泥“联户路”。;全村实现了农网改造,已通电;通讯信号尚未全覆盖,其中磨子坪、司儿湾、小沟3个组手机信号还比较困难;全村 “村村通”卫星电视已全覆盖。
(五)基层组织建设及其作用发挥情况。全村共计党员36名,村级班子设有支书、主任、副支书、文书、纪检小组长,县上下派了林业局何卓刚为第一支书,乡上下派了大学生村官曾珂为村副主任。村级活动场地建设比较完备,村级办公经费全部兑现到位,每年5万元的公共维护经费全部用于水管维护、铁索桥维护、危岩处理、垃圾转运等。村两委比较团结,村组干部的群众威信较高,但文化素质底,致富发展作用不强,因此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完成乡上交办
的目标任务上作用发挥良好,但是在引领发展上作用较差。
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政策宣传。严格遵守县上规定的“两公告一公示”,共计公示到组3次并结合“两项测评户户见面”把贫困户的识别要求、程序要求逐户的进行宣传讲解。
(二)严格选贫程序。坚持乡上监督、村上引导、组上组织、群众做主,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户长会确定初选名单,再将初选名单汇总到村,村上召集全体干部和群众代表排序再公示,县上指标公布后以贫困程度的排序取舍,在集中全乡名单在乡场镇公示。目前全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80户363人,脱贫32户147人,预脱贫6户23人,未脱贫42户193人。
(三)强化督导检查。5月12日至22日乡纪委采取实地走访和电话抽查,督查共计72户、其中识别对象45户,知晓率高达100%、公开反响良好。
(四)充实《扶贫手册》。结合沙腔实际制作了《贫困户调查表》补充到《扶贫手册》中去,增加了户口数和实际人口数,耕地林地荒地资源普查,“七通七有核查”、“四因三缺一差分析”,已享受的惠民政策,现阶段帮扶计划,种养殖和务工创收台账等。
(五)初步归类分析。全村338户,因病80户、占23.7%,因残38户、占11.2%,因学53户、占15.7%,土地流转缺生产资料的16户、占4.7%,缺种养殖技术和务工培训的44户、占13%,超生家庭负担重的111户、占32.8%,有干
劲需要资金帮扶的84户、占24.9%,交通住房条件差的49户、占14.5%,酒疯子贪懒好吃的35户、占10.4%。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一)客观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生产条件艰苦。核桃坪村地形为“两山夹一沟”,山多地少,资源匮乏,农业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低,加上村民居住分散,耕地少且土质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二是劳动者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依然存在;三是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四是扶贫开发局限性强。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山区、灾害高发区、高寒区,点多面广,基础设施差,扶贫效果不明显;五是是陈规陋习致贫,该村是纯彝族聚居村,由于受彝族传统习俗的影响,“薄养、好攀比”。六是医疗条件落后,部分村民小病不能得到及时医治,久而久之,小病就变成重病,从而影响自身发展。
(二)主观原因。一是户籍制度改革和精准扶贫政策不配套。2023年以来“两边一川一区”启动户籍制度改革,沙腔乡完成量和完成率均居全县第一累计达1400余人。但当时的是户口转变村民享受的惠农政策一律不变,但现阶段的计生、民政、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却没有执行这一,在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是县级部门抽查方式有待转变。沙腔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为家庭户主的达到了800多人,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登记的电话号码均为户主电话,工作开展中大量的宣传和接待干部入户以在家妇女为主,单纯的电话抽查无法全面反映沙腔乡的工作开展情况。三是脱贫人口存在“一刀切”。今年县上给沙腔乡已脱贫数量是根据去年上报已享受惠农政策人数,已享受惠农政策不代表已脱贫,导致沙腔乡现在已脱贫数量基数过大。
四、发展意见
(一)开展分类扶贫。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生产技术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行托底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
(二)推进产业化扶贫。一是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组织推动力度,积极争取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带动造林,并或者造林政策性帮扶。二是采取“规模化、示范户、散养户”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开展林下养殖,壮大本地山羊规模,力争各户均年出栏10头山羊。
(三)加大智力扶贫。突出智力扶贫作用,发挥技术和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作用,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确保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同时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生活习俗,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扩大务工输出。一是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尤其是年轻闲散人员的外出创收,同时关心外出务工人
员的生活、工资收入等情况,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家庭关爱问题。二是加强与外界信息的交流,鼓励群众走出去就业创业,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五)加强基础建设。一是以下一步三房改造为契机,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的问题,切实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对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缺乏的贫困人口,有计划、有组织、分批分阶段实施异地搬迁扶贫;二是继续加强乡域道路交通建设。对未通路的组新建,确保组组都通路,从而为困难群众增加经济收入提供保障。三是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特色寄宿制学校和各教学点的修缮维护工作,营造良好教育发展环境。做好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四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移动基站、电信基站和电信网络光缆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加网络覆盖率,拓宽群众信息渠道。
五、工作建议
(一)以先进带动后进为抓手,推进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核桃坪村现有党员36人,只占全村总人口的0.02%,比例太低。且现有的党员中,近一半属于老党员,年龄偏大。村党支部要积极发展党员,为基层党组织输进新鲜血液,助推整村发展。
(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核桃坪村党支部领导干部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积极引导全村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指派党员作为建卡贫
困户的精准扶贫指导员,组织全体党员与核桃坪村贫困户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通过知识帮扶、政策帮扶、物资帮扶等形式,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共谋脱贫致富之策,共商发展大计。
(三)积极汇报困难。协调主观制约。主动向上级党委政府的汇报工作情况,积极与民政、计生、扶贫、公安等部门沟通衔接,早日解决政策上的冲突与困难,为村民争取更多的惠农政策。
(四)实行分类指导,做好精准扶贫。按照现有经验,实施项目整村推进是一个很好的分类指导方式,建议加大对贫困农户贫困人口的脱贫分类指导力度,实现基本生活靠农村低保,脱贫致富靠扶贫政策,真正体现“真扶贫、扶真贫”。
第八篇 对精准扶贫调研报告4900字
对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23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3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2023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第九篇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50字
一、工作概况及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工作,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扶贫政策措施,并及时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略发〔2023〕7号),聚焦精准扶贫,着力行业扶贫,推进社会扶贫,促使全县贫困面貌持续改善,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通过实施脱贫目标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财政扶贫资金直补到户、干部驻村帮扶到户五大精准扶贫措施,使全县贫困人口由2023年的7.58万人减少到2023年的4.78万人,年均下降12.5%,2.8万个低收入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23年底的53%下降到33.9%。
(二)贫困户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2023年全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较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6.3%。支出方面,贫困户在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方面的消费增幅均在80%以上,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三)产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
2023年,全县投放产业扶贫贷款785.82万元,贴息55万元,扶持49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41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资本金超过了1000万元,借款率75%,回收率95%。横现河省级产业扶贫园区建设稳步实施,已完成投资98%,扶持带动贫困户332户,占计划350户的95%;两流水村“贫困人口创业示范试点项目”和“互助资金创新试点项目”全面启动。
(四)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开发、集中攻坚”扶贫开发工作思路,通过大力实施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陕南移民搬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七项工程,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23年,全县实施秦巴片区扶贫规划项目完成总投资12.1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3.01亿元,产业项目投资1.87亿元,民生项目投资3.61亿元,公共服务项目投资1.04亿元,能力建设项目投资302万元。
二、开展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年来,尽管我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县贫困人口基数大,精准扶贫工作启动时间短(刚刚实施一年),因此,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及困难:
(一)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
当前,除绝对贫困人口和低保户、五保户易识别外,大多数群众很难准确确定是否贫困。一是贫困户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扶贫对象难以界定。加之贫困人口和贫困户多由村干部决定,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在确定贫困户时存在“关系户”、“人情户”等现象;二是部分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精准扶贫工作不重视,在贫困户建档立卡时有走过场现象,且县、镇包村干部也没有进行认真核实,导致精准扶贫数据不精准;三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部分农户不讲实话,不如实填报收入情况,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贫困户系统,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进来;四是存在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现象,很难精准界定。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
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二是部分贫困户不愿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三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针对性不强,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
我县过去注重整乡整村连片推进扶贫工作,按照“一村一品”进行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但在精准扶贫到户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户的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基层政府在引导方面没有针对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造成个别农户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同时,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
(四)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
精准扶贫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县目前在精准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还相对滞后。一是全县有16个贫困村被列为“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项目村,这些村都有80-100万扶持资金,其中70%的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增收产业,但由于缺智力、缺劳力、缺技术的贫困户无能力发展增收项目,导致这些项目村的产业扶持资金“闲置”花不出去,没有真正发挥出扶贫资金的效益;二是产业扶持资金额度较小。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农户反映每户专项扶持资金限额5000元,带动不了增收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如:一户按发展100窝猪苓计算,农户需要投资9000余元(不包括原材料和人工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高,导致到户产业难以实施;三是全县仍有80个贫困村没有安排产业扶持项目,这些村的部分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却没有项目支持和资金的投入,致使扶贫工作推进缓慢。
三、意见及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瞄准贫困、精准发力,确保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第十篇 县政协精准扶贫调研报告6800字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云南省领导干部转作风下基层析民情奔小康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试行办法》要求,__县委于6月26日召开了十二届四十次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工作,为进一步摸清我县贫困状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思路,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县贫困状况进行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由县挂钩处级领导、县挂钩扶贫单位、新农村指导员组织各挂钩联系的镇村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开展了全县扶贫摸底调查工作。现结合各乡镇调研组的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县贫困现状
根据本次摸底调查统计,我县贫困人口总数为24768户96118人(超出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分解下达给__县总数80135人的19.95%,超出净人数15983人)。其中:需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的贫困人口有14557户56055人,占总数的58%;需移民搬迁安置的贫困人口有5311户21063人,占总数的22%;需低保政策兜底的贫困人口有3850户15000人,占总数的15%;需医疗救助扶持的贫困人口有1050户4000人,占总数的5%。目前,全县贫困状况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贫困人口多、分布广、程度深。全县贫困人口总量为24768户96118人,占全县30.82万农业人口的31%,80%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高寒偏远山区、深山石山区等重点贫困村,也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2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非重点村。全县现有住房困难户18814户,其中破烂茅草房2080户,丧失生存条件的有1725户5304人。
(二)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全县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有: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缺生产资金、缺致富办法、缺技术、缺劳动力、缺水、交通不便、用电困难、通讯及社会事业落后等13类。其中,因病致贫1558户、因缺生产资金致贫8237户、因缺技术致贫6679户、因缺少劳动力致贫1642户、因交通不便致贫5412户、因学致贫1101户、因灾致贫183户、因缺水致贫992户、因残致贫202户、因缺致富办法5307户。致贫原因比重较大的为因缺资金、缺技术、缺致富办法、交通不便,占总人数的80.84%。
(三)贫困农户收不抵支、增收困难。全县贫困人口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全县现有丧失劳动力和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共1642户,这部分农户基本无任何收入来源。同时,由于贫困人口素质低、文化落后、观念保守、自我谋生发展能力低,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脱贫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只能靠天吃饭,加之产业单一,更无力发展其他经济作物,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且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贫困农户增收根本无从谈起,甚至会加深贫困程度,返贫率反而有增无减。此外,因劳动技能低,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外出务工多选择在建筑工地、矿厂等生产一线,不仅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而且工资相对较低、务工渠道更窄,收入也极为有限,增收脱贫十分困难。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滞后。数据显示,全县用电困难的贫困户有680户,农村中住危房的农户有20894户,占总量的25%;饮水不便的农户有14812户,占总量的18%。全县还有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组286个,通路不通车的村民小组930个,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村组之间道路不畅通,严重影响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贫瘠。全县55个贫困村普遍地处边远山区,基础条件差,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无集体经济和主导支柱产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不明显,发展的产业也存在小、散、乱等特点,品种繁多,零星分散,不成规模,质量不高,加上产地远离集镇,运输成本高,很难进入市场,即便实现销售,其产品附加值也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同时,由于农民缺乏创新意识,想发展但苦于无门路,不知道该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即使在政府扶持下发展了产业,但没有龙头企业带动,造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经营格局无法形成,使得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政府一旦取消扶持,产业也就随之消失。出现年年扶持产业,年年不见产业的怪象,农民看不见增收前景,产业也壮大不起来,集体经济收入更是基本为零。
(六)公共服务不足、社会保障有限。调查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缺技术的共有9540户,占总量的38.52%。由于卫生医疗保障、社会救助能力不足,致使贫困人口看病难、上学难、获得救助、减免和技能培训更是难上加难,如此恶性循环,只会造成贫困的代际相传和扩大蔓延,出现原本贫困的人会越来越贫穷的情形。
(七)重视不够、人员不整、经费缺乏。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要确保到2023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目标,需要全县、全社会更加重视扶贫、关注扶贫、共同参与扶贫。目前,由于县、乡两级扶贫办工作人员较少,尤其乡镇扶贫办人员大多为事业人员且身兼多职,流动性较强,其工作业绩既不能参与评职称,又不能享受其他方面待遇,工作情绪受到影响,导致队伍难以稳定。同时,因乡镇财政困难,人员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致使扶贫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个别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积极性也不高。
二、全县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精准识别难。一是受建档立卡对贫困对象总数控制的要求,贫困对象统计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我县的实际情况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因灾因病返贫对象较多,出现僧多粥少现象。二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谁才是真正的贫困户,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三是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贫困人口、贫困户的确定多由村干部决定,村民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关系户、人情户依然存在。
(二)精准实施难。一是精准扶贫工作量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运行机制也不够成熟,精准扶贫尚处于政策衔接期、机制转轨期,扶贫干部、乡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思想上有为难情绪。二是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差,能力素质有待提高。过去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油水,现在实施精准扶贫一改过去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要求项目要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乡村无利可图,工作热情减退。同时,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的概念认识还把握不清,在政策宣传层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扶贫政策讲的不详不透、宣传也不到位,在组织实施上也欠周密严谨。三是扶贫资金整合难度大。现有财政扶贫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信贷扶贫等项目的资金需求,资金缺口较大。而部门资金都有各自考量和使用要求,整合使用资金难度大。同时,在整合有关涉农资金项目时,一些部门认为扶贫只是扶贫办的事,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现象。四是扶贫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地位不高。县扶贫办现有工作人员不足,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处于小牛拉大车现状,部分乡镇和部门对扶贫开发不重视、不关注,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对业务把握不清,政策不熟,对本地方情况不明,扶贫人员不能专职专干,部分乡镇扶贫办业务人员更换频繁,严重影响精准扶贫的实施开展。五是财政预算无法充分保障扶贫开发工作经费。当前,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全面攻坚期,工作任务量成倍增加,乡镇是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主体,而乡镇没有扶贫工作经费和项目管理费,致使工作难落实、难推进。
(三)精准到户难。一是一户一策实施难。在实施精准帮扶过程中,虽对每户贫困户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扶措施,但部分贫困户家庭青壮年、明白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动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二是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受当前经济大环境影响,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呈现不稳定、阶梯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就算产业搞起来了,但终因市场因素而半途而废,一直也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但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弱。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壳子、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四是部分贫困户发展意识差,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甚至有些贫困户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感觉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优越感。也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但由于思路不明,观念不清,缺失资金,缺少引导,盲目发展,导致失败,最终失去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四)精准帮扶难。我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和单位部门要挂钩帮扶9.6万贫困人口,平均每名干部就要帮扶2户贫困户以上,驻村干部和村干部也要帮扶多位贫困户。很多机构较小的单位和部门也相应安排挂钩联系1个村,由于机构小、单位干部职工也少,任务相对也更重。全县一个村就有贫困户几十户、甚至是上百户,县、乡干部按照县领导每人包联3户,县直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包联2户,县直一般干部职工每人包联1户的帮扶要求进行帮扶,结对帮扶剩余的全由村干部帮扶,大部分村干部每人包联8户以上。由于精力有限,导致帮扶效果不明显,实施帮扶被动应付,甚至不少单位把扶贫帮扶按照民政救济来做,搞搞看望慰问、发发油米红包就算帮扶,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开发式扶贫帮扶应有的作用。
三、开展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一)瞄准贫困对象,切实做到扶真贫。
一是及时更新完善建档立卡数据库。建立脱贫退出和返贫纳入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及时更换,应该纳入而没有纳入的要及时加进来。二是对五保户、低保户和无发展潜力的对象,与民政部门做好有效衔接,纳入民政保障。三是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要优先纳入脱贫计划,让其早日脱贫。四是对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因户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这样采取针对性的扶持措施,调集有限的资源,让贫困户得到有力扶持,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二)记准扶贫理念,切实做到真扶贫。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的扶贫理念,带着真实感情真扶贫。一是落实第一责任。 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把扶贫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以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人力调配、检查指导等工作。二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打破以往的政绩观,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要把扶贫工作的主战场转移到边远高寒落后的山上。要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和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对乡镇、县直单位党政一把手履行扶贫责任制的考核问责力度,每年对扶贫开发成效进行考核问效,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实行问责机制。三是加强扶贫队伍建设。配强配优县乡扶贫队伍,增加人员编制,保证扶贫干部能够专职专干,队伍稳定。四是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____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因村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三)选准致富路径,切实做到真脱贫。
脱贫致富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必须要选准致富路径,变输血为造血,否则会出现一边扶贫、一边反弹现象。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要充分结合贫困村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规模发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培育出贫困户增收项目。二是培育市场主体,发展产业要与市场衔接。通过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和 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的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引导贫困户加入发展生产,走共同富裕道路。三是发挥贫困户主体作用,激发贫困户致富愿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建立惠农政策激励机制,实行以奖代补,鼓励贫困户发展生产。四是将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打破行业部门限制,进行扶贫资源的大整合、大规划,在片区范围内针对不同的贫困特征和不同的制约因素,从点、线、面不同层级立体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问题,使最贫困的人群既能够分享到精准扶贫开发的资源,又能够从片区扶贫开发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受益,真正实现集中各方力量,彻底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环境。
(四)精准帮扶责任,切实做到真落实。
落实精准帮扶责任就是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要根据包村、包户任务,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施策。一是明确帮扶责任。各级帮扶单位要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为挂钩帮扶的贫困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办实事;要加强对社会扶贫力量的动员、整合和配置,使各种社会扶贫力量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形成共同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合力。一方面要选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的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参与指导贫困村扶贫各项工作,尤其是产业培植上,另一方面要做好督促监察工作,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负责监督所帮扶村的资金落实及项目实施情况,监督项目实施进程和质量。二是加强情感帮扶,驻村帮扶党员干部要积极走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政务公开栏,宣传政策,了解贫困群众的思想,积极鼓励其增强信心,帮助其树立自信,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三是形成帮扶合力。要积极扶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鼓励其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产业,要在税收减免、扶贫贴息等政策上给予优惠,以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要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加强对资金短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和帮助。要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的力度,建立健全技术扶持体系,用足用好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到户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不断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综合素质,保证贫困户户均有1名熟练掌握和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充分显现出科技扶贫在脱贫致富中的重要性。同时,社会各界帮扶资源也要向贫困村、贫困对象聚集,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形成精准扶贫的最大合力,确保到2023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四、全县下步精准扶贫工作打算
通过开展此次全面摸底调查,彻底摸清了我县贫困人口现状,也有效掌握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为今后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下步,全县将以实现贫困行政村四通四有、特困自然村五通一有、贫困户十有一保障为目标,以__县贫困村扶贫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苦干、合力攻坚,确保到2023年完成减贫脱帽,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体按照______提出的四个一批精准脱贫总体思路,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
(一)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4557户56055人。计划从2023年至2023年分年度实施产业扶持增收和劳动力就业引导培训,逐年逐批完成全县14557户56055人的脱贫任务。各乡镇要将符合此类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扶持、引导贫困户劳动力发展种养产业,并配套建设好水利、道路、电力等公共基础实施,充分实现贫困户稳定创业、就业,达到增收脱贫。
(二)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实现贫困人口脱贫5311户21063人。计划从2023年至2023年分年度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安置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县生存条件恶劣的5311户21063人的搬迁安置及脱贫任务。各乡镇要将现仍居住在高寒、偏远及生存环境恶劣复杂、不适宜发展生产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实施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彻底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在安置地分配新的土地给搬迁户发展生产或是转移就业,确保贫困户搬得来、住得下、能脱贫。
(三)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3850户15000人。计划从2023年至2023年分年度对无劳动能力及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低保政策兜底全覆盖,逐年逐批完成全县残、孤贫困人口3850户15000人的减贫任务。各乡镇要将因灾、因祸、因病等原因而致残并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给予低保救助,保障贫困户生活,缓解其困难,逐步减轻其贫困程度。
(四)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050户4000人。计划从2023年至2023年分年度对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的贫困户,采取医疗减免补助、社会救助、助学帮扶等措施,逐年逐批完成全县病患贫困人口1050户4000人的减贫任务。各乡镇要将因病、因灾、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纳入其中,通过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负担,解决贫困户看病难、治病更难的问题。同时,实施社会救助、助学帮扶,对因灾、因学致贫的贫困人口进行生活救助和助学帮扶,缓解其实际困难,阻止其再次返贫,从而巩固扶贫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