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习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习,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
(七)、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真善美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高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解放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习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平均分 学年末平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初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习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习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近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发情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平、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习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
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第2篇】“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报告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习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习,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三篇”
(七)、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真善美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高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解放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习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平均分 学年末平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初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习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习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近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发情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平、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习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
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第3篇】英语“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实验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我校从2010年9月到2010年8月为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七年级五名教师参加了课题实验,学校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并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使课题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能更好的总结经验,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效的进行下去,为进行新一轮的实验提供依据,现就第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课题申报及第一阶段准备情况
我们学校在10年9月申报了四位一体课堂教学实验课题,申报被批准后,校领导鼓励实验教师大胆实验,积极探索,认真体会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的内涵,仔细领悟“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真正含义;实验教师学习研究国家基础教育研究所寄发的资料,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实验要求,详细的制订了实验计划及阶段实施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渗透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把握实验原则,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基础入手,实验班从一开始就按照实验要求,遵循4p教学原则,并按照十六字原则,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做好课后复习巩固。
二、所做的工作
通过网络资源组织实验教师一起学习了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理论及内容,平时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所发的资料,并通过会议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相互讨论,深入理解,体会这一新教学法的理念。收集了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学习有关中外教学理论,撰写了研究实施方案。
1、在研究中我们运用调查法,调查分析了本校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现状,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及课堂教学模式,根据调查情况来制定实施新的教学方案。
2、我们重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了了解,认识,发现了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他们学习习惯不好,另一个方面,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一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花大力气以教材为纲,整合课本所含知识,适当降低难度,
3、我们不断的听评课,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尽量让自己的课堂模式科学化,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4、组织教师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微格反思教学,把课堂教学环节细化,深入细致的扎实做好每一步,组内教师人人参与讲课、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帮助每一位教师不成程度的都有所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化,更具有实效性。
5、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做好课前准备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完成练习及作业。
四、取得的成果
1、通过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增强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性。
2、通过学习,收集有关“四位一体”课题研究的资料,使教师了解了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了教学观念,更新了思维,为实验教师在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做好了指导。
3、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们掌握了有效地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做了形式多样的可好软作业,陪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
五、体会和思考
运用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法,使参与实验的教师及其他教师在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上都有所提高,有助于实验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逐步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意识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很不够。在下一阶段,我们还应加大试验力度,改进实验方法,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实验,为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而努力。
【第4篇】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报告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报告
一、绪论
语文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人的生活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好语文既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因此,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现在还不能说,我们语文教学已经做到了“因材施教”。自1978年吕叔湘先生批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高分低能”以来,语文教改百花齐放,流派纷呈,活跃了语文教师思想,丰富了语文教改理论,探明了语文教改的方向,培养了一大批语文教学新秀,其功不可没。但无庸讳言,一些新教法或忽视了中差生的困难,或操作方法零碎繁琐,没有规律可循等,无法适应农村语文教学实际,在农村实际教学中的利用率并不高。至今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在继续。笔者遵循“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学习借鉴了近二十多年来语文教改的成功经验,在长期的教改实验中,形成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构想。
二、实验缘起
(一)语文文教学的实际需要。义务教育是年限教育,小学生免试升入初中,既不允许留级,又不允许学校分快慢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传统的“一切齐”“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要么只顾优生抛弃大多数,要么从平均情况出发,使优生不优,差生更差。因此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强烈要求改革这种教学方法。
(二)素质教育的呼唤。传统的“-?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教学表面上看是面向全班同学,其实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尖子”生,而忽视了大多数中差生,煮的是一锅“夹生饭’。就是对“尖子”生也只是重视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读写听说能力,思辨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他们“高分低能”。这种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三)农村教学改革的需要。许多新的教法因脱离了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实际利用率不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充彻农村学校的课堂。即使有的教师想进行教改,也只是这里学一招,那里学一式,东一榔头西一棒,浅尝辄止,很难形成气候。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及相关假设都植根于农村语文教学实际的土壤之中.本课题的实验可以使教师研究有目标,教学有模式,操作有“抓手”,评价有标准,会激发大家教改的积极性。因此开展本课题实验,是推动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四)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农村教师谁也不愿意常年在老经验上“原地踏步’,一生在少慢差费的圈子里“打转转”。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学习、研究,实验适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新教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本课题立项后,教师的实验,有领导重视,有舆论支持,有机制激励,有专人指导。他们要学习理论,研究教法,要上“实验课”、“公开课”、“示范课”,撰写研究论文,设计教学方案,参加研讨交流等,这些都会有力促进实验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实验依据
(一)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一是哲学依据。教学法是属于意识的范畴,应该符合具体学生的实际,应该是学生发展需要的产物和反映。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对充满发展潜力的学生,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他们,弄清他们各自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确定异步推进的层次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之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二是教育心理学依据。各国教育家几乎一致认为学生之间存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行能力分组是发掘和培养人才的良好途径之一。他们还认为分组后,教师面对的不再是一批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而是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这样,教学就比较容易适应学生的能力和要求,就能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异步推进教学法’吸取了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和成功经验,又克服了分组的、个别的课外的教学形式低效的弱点,把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和课外的教学形式,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阶六步’,既符合学生家长的愿望,又符合时代的要求。全面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启发性、民主性、整体性,积极性的教育原则,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谈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学语文》2000年第1期)。三是教学论依据。异步推进教学法落实了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落实了听说读写思全面训练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落实了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四、实验目标
(一)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争取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保证使每一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从教材、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既符合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汉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理念,又便于教师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教学模式。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青年教师的当务之急不是靠一二节课周游历国,而是形成思想,钻研理论,把教学问题想深一些,想透一些,想远一些,想实一些。惟其如此,青年教师才有发展后劲。”“有的教师为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受某些‘公开课’、‘表演课’舆论的误导,满足于一招一式的追求与设计,最后只不过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教书匠”(上海陈军语)我们进行该课题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教师学习理论,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形成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五、实验措施
(一)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具有强烈的教改愿望,当“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这一研究课题确定后,我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表现出了巨大的教改热情,全县有近百名教师主动参与实验,并积极撰写研究论文。但为了有效地操纵实验中的各种因子,我们只确定了严桥初中、赫店初中、旭光初中、苏塘初中、三溪初中为实验学校,在无为中学、汤沟中学,六洲中学,严桥中学等学校确定了实验班。在严桥初中进行了同年级四个班级的等组实验。其中一个班用单元整体教学法,一个班用“三主四式”教学法,一个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用“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前三者为对照班。四个班的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完全一样。教师素质基本相同,都是教学骨干,其中用单元整体教学法的老师,长期在重点班任教,是全校的骨干教师;用“三主四式”教学法的是一位教改意识很强的青年教师,经常进行全镇的“观摩教学’,是大家公认的后起之秀;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是一位语文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全镇语文界德高望重;实验班教师周可学老师在进行实验前,教学能力与他们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上。这四位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实验班的实验变量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三个对照班用各自的教学方法教学。四个班的学生入学成绩、,年龄、家庭经济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等基本相同,并用随机化抽签的.力法,随朝,分派任教班级。汤沟中学为了控制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由王开东一人同时担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因为苏塘初中所有的老师都主动进行实验,实验变量相同,只能以学校为单位,以单组实验的程序设计。其他实验学校或实验班与上述三个学校的方法基本相同。
(二)控制无关变量。1,用“平衡法”使一些无关变量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的影响基本相同。如严桥初中等学校实验班与对照班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完全相同,学生数、学生成绩、智力及学习态度基本相同,教师素质相当,教师的敬业精神都很强。其无关变量的影响基本保持平衡。2、运用纳入法减少无关变量。在实验中——些无关变量是无法排除的,如进行本教法实验,教师必然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法;同时还将预习和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纳入了教学过程。因此单组实验,我们将其纳入实验之中,作为多变量实验。而在严桥初中,赫店初中和旭光初中等校,则鼓励对照班教师也重视预习和课外教学活动。这样尽量减少无关变量,有利于研究多变量的交-互作用,对处理好实验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使各要素处于最佳结构状态之中,这对获得最优效果有特别重要意义。3、把变量变为常量。如在汤沟中学,由一个教师同时担任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教学,以控制教师教学水平产生的差异。
(三)运用“准实验法,鼓励非实验教师进行“原生态”试验,全‘县运用本教法的教师近百人,课题组其实只有笔者—?人负责,其他成员均为各校的实验教师,因此无法刘‘所有教师的实验实施全程、全面、有效的操纵。但又不能不让他们?。“实验”,也不能无视他们的“实验’。于是就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研讨会请他们参加,讲座请他们听,“公开课”“示范课’活动请他们听评?,研究论文鼓励他们撰写,笔者还定期深入他们课堂调研指导等.但对其实验的无关变量不作严格控制,让实验变量“回归自然”,使其“实验”基本上在“原生态”环境中进行,以了解它的适应性、生命力和效果.实验成绩以其所在乡镇或市县统考和各种竞赛成绩与其他来进行实验的,条件相当的学校或班级进行比较。这样“实验”的内在效度虽然比较差,但却为我们研究其外在效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同时“实验”教师众多,形成了“横向重复”的格局,我们能及时从中求同寻异,比较分析,研究其“循环重复”的可能性,及时辨识其研究信度。
(四)注意实验的代表性.我们在实验点,被试的选择,实验教师的配备等环节上,确保它们在实验研究中的代表性.被确立的实验学校,除无为中学外,全部都是普通乡镇初中和普通农村完全中学,坚持在普通学校,普通敷师、普通学生。普通教材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样不仅使实验获得普遍意义,而且为我们将实验校,班的成绩和实验范围外的校,班成绩比较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可比性。
(五)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可以用几句话采概括:“严控重点,全面铺开,点面结合,统筹安排。”“点上攻关又示范,面上伤用亦探研,理论实际结合紧,开会交流解疑团。”(详见本人撰写的“结题报告,)
六、实验成效(一)构建了基本教学模式。
“中学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四阶六步”。“四阶”是指“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即:“指导预习——同步教学——分组讨论——异步训练——课堂小结——课外练习”。“引读感知阶段”即“指导预习”,是教师布置预习思考题,或提出预习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如让a层学生熟读课文,并运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让b层学生在a层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写什么,并初步感知课文的梗概;c层学生在朋层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或写作特点等。请学生将疑难问题记下来,或写在小纸条上,课前交给老师,或上课质疑.我们有的实验老师还特地设计了“学生质疑卡”,让学生质疑问难。
(二)建立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机制。一是因材施教的机制。它打破了“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教学目标更为分化具体,教学内容更切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更具有立体交叉性,为课堂开辟了多向交流的渠道,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机制。它根治了那种一成不变的先生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满堂灌”的陋习。因为“异步推进”的课堂是容不得“一讲到底”的,“满堂灌”自然成了“犯规”的行为。同时教师也没有时间给每一个学生来一个“一讲到底”。教师只能用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进行“精讲”,学生相对有了充裕的时间“多练”了。三是教学的内控机制,在“四阶六步”中,“四阶”是学生学习语文循序渐进的四个认知阶段,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异步推进;“六步,,中的每一“步’都是面向全体,分类指导,旨在推动全班学生异步前进。同时“四阶”是“六步”的目标系统,“六步”是“四阶”的操作系统。如“指导预习”的目的与任务是“引读感知”,“同步教学”是“启读”,“组织讨论”、“异步训练”和“课堂小结”是“研读演练”,“课外练习”是“运用迁移’等。这样每“步”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就会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就能步步登高,拾级而上,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与系统效应,可有效地防止负迁移。
(三)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因课题实验的需要,教师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法;并主动地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教改经验。同时他们并不满足于本教法研究中业已形成的经验,各自还在实践中不断地消化和修正,丰富和发展本教法的理论。
(四)促进了农村语文教学改革。“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以其指导思想明确,操作方法方便,赢得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欢迎,并激发了老师们的教改热情。三年来,我县已有近百名教师成功地将该教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变了原来教学中的无“法”无“序”状态。大家在实践中始终禀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理念,运用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扎实有序.有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天天喊教改,但总觉得教改离我们还很遥远。现在通过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教改已走进了自己的课堂”。
七,讨论与建议
(一)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既是“保底”教学,即保证学习有困难学生达到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是“提优”教学,即保证优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设定教学目标时,既要给优生“发展性匹配”,又要给中差生“适应性匹配”,使教学切实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备课给各层次学生确定的教学目标,上课时还要机动灵活地落实。每节课还要通过对学生的质疑,回答问题,讨论或练习等情况的判断,了解每个学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学有的放矢。依据层次目标,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或训练题,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掌握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使设计的问题与训练题与之“衔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2,能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各层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3、使学生有认识上的困难,值得思考和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同时在定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每“阶”每“步,,的有效荷载,对教什么,教多少,怎么教的问题,要进行全盘的权衡和考虑,既要使学生切实达成各自的学习目标,又要使课堂教学过程张弛有度;自然流畅。
(二)有人认为给学生划分层次繁琐复杂,还会伤害学生自尊心,其实不然。作为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应该是了解的,一般都能随口对学生家长说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出甲乙丙丁。教师通过“听其言”,“观其行”,“省其私”,掌握学生的态度、意志、智力等方面情况;通过测验,作业,提问等方法掌握学生现有的“水平”,特别是差生认识上的缺陷和学习上的困难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并非难事。同时划分层次只是教师心中的事,它主要直接体现在备课的教案上,只是隐性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在上课时给学生点名标号。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说一点也不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处的层次,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有所“暴露”。但是,班内划分层次是动态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学生层次和学习目标,及时表扬达成学习目标的学生,使语文教学在异步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可使学生在得到成功的评价中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四阶六步”中的每“阶”每“步”既是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又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种综合的灵活可变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僵死模式。我们在教学中并不一定是每一节课都要完整地运用“四阶六步”,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一节课全部使用某一“阶”某一“步”,或某几“阶”某几“步”也未偿不可。一节课用“四阶五步”也是可行的(如“分组讨论”和“异步训练”,只取其一等)。但应该做到:一要“吃透”。教材和学生,定标时有层次,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二要把握“四阶六步’模式中各个“构件”的功能,并尽量使之体现在一节课内或课文的几节课内,发挥其整体功能,体现其教学特色。为了使这种教法适应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它的变式和作文教学方法等。
(四)本教法不提倡“打乱”班级界限,搞“串班教学。不少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痛陈班级授课制的种种弊端,我们都有同感。但目前班级授课制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我们只能改革和完善这种形式,革除其种种弊端,而决不能轻言废止这种形式。“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既利用了这种形式,又溶入了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和分层教学,点拨教学的方法,使之注入了新的机制和活力,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同时,也克服了“串班。教学给班级管理和学习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它还把“大语文教育”的主张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引导教师和学校将其纳入教学,教研安排和管理之中。力求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即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最优化)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五)要正确对待“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教学模式是教学特色和风格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教学理论的简化形式,是现实经验的抽象概括,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是操作的。抓手”和评价的依据,因此教学模式的意义是不容低估的。但在教学中,不能只看重“异步推进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不能因其备课有“过程”,教学有“步骤,’,用起来十分方便,就死抱着不放。因为本教法的基本内涵是: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异步推进;教学过程的异步推进;每个学生认知活动的异步推进。所以,运用了“四阶六步”,只是改革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是注重了教学过程的异步推进,不一定就是运用了我们所倡导的“异步推进教学法”。“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决非等同于其基本模式,我们花了三年多时间,聚集了近百人的队伍,集中研究的是前者,而不仅仅是其模式。我们大多数教师运用本教法的一般过程是:“学用模式——熟练地运用模式贯彻异步推进教学理念——创造性地运用模式全面地贯彻异步推进教学理念”。做到教学有模式,但不拘泥于模式,是人使用模式,而不是人当模式的奴隶;是运用模式异步推进不同层次学生共同进步,而不仅仅是为打破“满堂灌”,废止“填鸭式”,更不是为模式而模式。
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