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综合报告 > 报告范文

旅游文化报告5篇

发布时间:2023-10-31 17:18:01 查看人数:35

旅游文化报告

【第1篇】暑期城镇旅游文化调查报告

20xx年8月17日,xx师范大学xx实践队开始了第三次实践活动——探究xx周边的城镇旅游文化之xx篇,上午八时许,我们xx实践队一行5人乘车前往xx,针对xx影视基地、xx寺以及xx公园等景点进行实地走访和考察。

xx实践队首先来到的是xx影视基地,该影视基地坐落于xx西部西山脚下的xx村,由于xx村也有200年的历史,古朴的房屋建筑和百年古树使影视基地仿若浑然天成。高大的狮身人面像带震撼了我们。中午稍作休息后,我们来到了千年古刹xx寺,恰巧赶上了xx寺的周末课堂,诵经的声音不绝于耳,佛堂的净土润化我们的心灵。从xx寺出来后,碰到了刚从xx森林公园下山的游客,恰逢周末,来此参观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随机采访了四位游客,他们都表示xx西部这两年发展很快,感觉和十几年前一点也不一样,交通也愈加便捷,环境也很好,表示有还会再来的想法。

城市发展很快,周边旅游业也在跟随城市的发展脚步。在此次走访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要想发展一个地方的特色旅游,首先要做到的是便捷交通,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xx前几年修建好的山前大道推动了石家庄西部的旅游业发展,打通了西部山区与城市的沟通与交流。如今,在市区和xx西部多个景点,如xx公园、xx寺、动物园、xx影视基地等都有直达的公交车,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此外,在景区外面我们还看到了规划好的停车场,十分便民。

身处周边县市的百姓,利用当地旅游特色,可以吸引很多商机,旅游文化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造福当地百姓,在前往龙泉寺的路上,我们注意到有一条正在施工的燃气管道,在采访当地居民过程中,他们开心地说:“有了天燃气,以后我们的生活就方便多了!”

xx影视基地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千年古刹xx寺带给我们佛家的润物无声,涤荡每一个尘世的心;西山森林公园带给我们高山的雄伟奇壮,郁郁葱葱的植被下写出了坚韧不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燕赵儿女,相信我们的美丽石家庄会越来越好!

【第2篇】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充分了解我县文化发展特色资源,找准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近期,县政协组成工作调研组,深入相关文化院团、文化企业、旅游景区、学校,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文化特点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高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县境内有田野文物保护点16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墓群、汉明长城),省级4处,县级保护文物47处。骆驼城古遗址始建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距今1832年,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唐古遗址之一。许三湾古墓葬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密集型古墓群之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

我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竞争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市场管理力度,使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我县现有文化事业单位4个,即:高台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工团,在职职工44人。国有文化企业2个,即:新华书店、电影公司,现有职工10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83家,从业人员200多人,经营面积15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700多万元,其中文化传媒公司2家,网吧9家,kvt娱乐场所10家,音像制品零售经营户8家,电脑打字复印43家,印刷企业3家,图书零售(出租)8家,祁连玉奇石馆2家,还有一些分散的文化产业经营户,如字画装裱、手工编织、艺术根雕、器乐制作等。总体来说,我县文化产业仍处于摸索徘徊、低层次、低水平始发阶段,规模小、结构单一,对经济的贡献率很低,xx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81.3万元,占全县gdp的0.85%,除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和旅游外,其它文化产品销售、广告印刷复制业、互联网经营与娱乐、工艺美术品加工销售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5万元,仅占全县gdp的0.4%,与全国2.75%和全省1.8%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为推动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我县在xx年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红色带动工程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文化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近年来,我们按照确定的目标、既定的任务,总体谋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抢抓党的xx届六中全会决定、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争取和建设一批文化旅游项目。近年来,我县黑河湿地公园建设、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二期工程、祁连葡萄庄园旅游服务项目、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骆驼城遗址环境整治和出土文物陈列馆建设、月牙湖公园游乐项目配套建设、博物馆新建及大湖湾风景区崇文楼、会议中心、垂钓中心等建设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二)丰富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景区。依托我县特有的红色旅游景观、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丰富的水域湿地资源、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深度开发、培育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龙头的红色游,以黑河湿地公园(含大湖湾风景区)、月牙湖公园为主的湖泊水面游,以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古墓葬群为代表的文物古迹游,以祁连葡萄庄园为中心的生态观光游以及许三湾—罗城段沙漠探险游,努力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景区,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按照“扩充、改造、完善、提高”的思路,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资源,塑造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健全景区功能,提升景区档次和水平。

(三)大力推动文化旅游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为把文化特色有机融入旅游业态,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共促共赢,近年来,我县利用节庆日、纪念日,依托县域内各旅游景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节庆活动、民俗活动和旅游文化艺术节,全面提升了我县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从xx年开始,我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持续推进黑河湿地公园和湿地新区生态城市的共融建设,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打造宜居宜游生态家园的坚强决心,也是文化与旅游、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相得益彰的集中体现;组织开展的红色旅游文化艺术节紧紧围绕打造“红色高台、北凉古都、沙漠绿洲、戈壁水乡”这一文化旅游名片,组织开展了全省钓鱼大赛、端午游湖、龙舟赛、红歌会、红色经典音乐演奏会、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展、民间旅游文化产品展销会、全民健身展示等11项文体活动,通过文化与旅游的互补融合,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集中展现了我县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成果、积淀深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各具特色的乡镇文化、原创生动的红色音乐、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从xx年以来,通过认真策划、精心组织,连续三年举办了“红色旋律”、“红旗颂”、“红西路军精神永存”大型主题歌会和音乐歌舞剧,现已打造成为我县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每年在大湖湾国家3a级风景区举办的端午游湖暨龙舟赛活动,“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活动也已成为我县一项特色品牌旅游节会,是传承民俗文化、展现高台风貌的重要平台。广泛开展的周末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节、新社火调演、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灯展、读书活动、节庆文化活动等,既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也成为对外展示我县文化旅游形象的有效载体,为旅游强县这一目标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四)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以“一轴两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月牙湖、黑河湿地公园桥头景观区至大湖湾风景区沿线为中轴,祁连葡萄庄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骆驼城许三湾古城遗址、许三湾-罗城段沙漠探险旅游观光带为南线,黑河北岸现代农林业观光示范带、正义峡并连接石头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北线)为基本脉络,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具有浓郁西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彰现文化旅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后发优势。具体包括依托红西路军纪念馆打造红歌会品牌、与甘肃画院合作开发出版以红西路军征战河西为主题的“铁流西渡”系列连环画、文物精品的复制与推广、“乐善”秦剧的深入挖掘和品牌包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为主的各类民间民俗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民间艺术品制作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五)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管理。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县境内文化旅游资源实行有计划、有重点开发战略,严禁无序竞争、掠夺式开发。凡从事文化旅游开发的集体或个人,都必须遵从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拟建或待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须报县级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二是严抓文化市场的监管。针对文化市场点多面广、经营人员混杂、个别经营户违法经营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网吧、ktv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采用日常检查、临时抽查、夜间巡查、联合执法等多种执法手段,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大力推广网吧实名制管理、“净网先锋”等技防手段,有效的促进了网吧、ktv等娱乐场所的依法合规经营。同时本着褒先促后的原则,在文化市场经营户中广泛开展“以德治店守法经营”评选活动,着力营造守法经营的文化市场经营氛围。

【第3篇】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全市上下对旅游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提高,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区域旅游特色逐步鲜明。全市共有成规模、较规范的旅游景区(点)42处,其中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为国家4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7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a级景区和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以来,我市旅游公路建设投资达到2.6亿元,新建旅游专线20条,全市旅游公路累计达到28条,总里程达到318公里。目前,以市区为中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连接各大景区的旅游公路环线网络已经形成,极大地改善了旅游景区通达条件和便捷程度。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效应明显。作为全国围棋发源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8月,我市举行了第一届全国围棋文化节,围棋文化节的举办充分展示了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的时代风采和独特魅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拍摄了电视《康熙大帝》、《关中女人》、《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赵树理》、《铁血长平》、《红窗花、白雪花》有效地提高了旅游地的知名度。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台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后,相继出台了《市旅游文物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思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为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环境保障。8月出台的《市服务业发展大纲》和《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又把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服务业18个重点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来培育发展。

(二)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鼓励和倡导全社会举办旅游业,一是鼓励资源型企业将旅游业作为接替产业,由地下向地面发展。提出了一矿一业的发展思路。兰花集团开发王莽岭景区,三八煤矿开发珏山景区,竹林山煤矿开发蟒河景区,市煤运公司开发棋子山景区,晋煤集团王台矿开发丹朱岭景区。二是加大文化旅游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地和民间资金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河南客商孙先生投资4000万元,承包经营柳氏民居,沁水白云洞由个人投资开发,历山风景区被省城客商孟翠萍承包经营,陵川县凤凰欢乐谷景区由北京亿信通开发建设。

(四)突出重点项目管理。,山西省把服务业作为四大攻坚产业之一,而且放在第一位,其中旅游产业是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在山西省服务业18个领域1+10项目中,我市皇城相府和王莽岭作为重点项目拟列入其中。在省建立旅游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项目库时,我市14个旅游项目,争取全部纳入该项目库,可为我市旅游文化产业争取更多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完善,完成旅游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截止到上半年,共审批、核准、备案旅游项目13个,其中省审批、备案9个,为项目建设投融资打下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政府主导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措施下,我市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之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一)观念陈旧,认识还不太到位。我市许多地方旅游发展最缺乏的不是资源,不是资金,而是观念。各级、各部门普遍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旅游业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旅游业在调整产业结构中紧迫性、必要性的高度认识。

(二)宣传促销力度不够。近年来,我市游客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均呈较大幅度增长,但多数是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游客和境外游客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下一步在巩固原有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和境外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优化游客结构,增加旅游收入。

(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滞后。多数景区的主要收入来自门票,旅游与文化还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没有对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没有培育出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相关产业,没有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链。游客在我市停留时间短,人均花费不高,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四)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市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在对丰富的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有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部门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涉及到文物、旅游、林业等多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现象。如何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还需要加大综合协调的力度。

四、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虽然,我市旅游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但总体来说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不够强,游客停留时间较短,客源输出多输入少,景区知名度不高,难以融入山西主要旅游线及中原旅游经济圈,旅游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潜力。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王莽岭、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全市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又如蟒河旅游风景区,是以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珏山风景区,则有晋魏河山第一奇、小华山,小武当之美称;而大峡谷则是喀斯特地貌的著名自然遗产。近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了晋北佛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黄河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为主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其中,尤以晋商文化的迅速崛起为典型代表。与全省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业发展特点相比,风光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独树一帜,恰好弥补了全省旅游资源的缺憾和不足。据专家论证:旅游必然成为全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沁河古城堡独具特色的第四大旅游区。

其次,拥有客源市场优势。与中原一大批诸如郑州、洛阳、新乡、安阳、焦作等具有极大潜在客源群体的大中城市紧相毗邻;第三,拥有旅游交通环境优势。已拥有或即将拥有侯月铁路、郑太铁路和晋焦高速公路、晋长高速公路、晋侯高速公路、晋洛高速公路等一批重要旅游交通设施。

第三、发展旅游业时不我待。河南已经抢先一步,利用我市的自然资源,做成了知名景点。我市必须奋起直追,加大发展服务业力度。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周边地区如焦作、济源、洛阳、开封等市的旅游业迅猛成形有目共睹。这些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类风光景观的迅速崛起。云台山、小浪底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仔细分析,这些自然类旅游品牌的景观主体绝大多数在境内。而的自然风光绝不逊色于她们,丰厚的人文景观更具市场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以特有的太行山水风情为灵魂,以青莲寺、炎帝文化、长平古战场及沁河流域古城堡群为文化内涵,以棋子山、王莽岭、珏山、舜王坪、蟒河、太行山大峡谷为舞台,打造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品牌。争创出我省继三大文化旅游品牌之后,以自然风光独占鳌头的第四张王牌,构建旅游业美好的明天。

五、几点建议

根据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力,我们认为,在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文化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在规划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于大力支持。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一是根据财力状况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逐年适当增加投入,引导旅游文化产业的品牌培育、项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发展基金,作为导向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文化产业的贷款贴息,扶持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和带动社会资金注入。

(三)找准旅游文化业的着力点。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谋划和培育我市旅游文化产业,必须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找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学习借鉴其他省、市旅游区好的做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把文化的导入作为旅游精品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风情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文物保护和对非物质文化的挖掘与整理,扶持文化创意群体和经纪人,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戏曲文化、民俗民居文化等文化形态融入旅游开发建设中。

(四)创新旅游品牌。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地方鲜明特色,千方百计把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打响叫亮。近年来,在旅游品牌的培育和宣传上,全省初步形成了晋北宗教文化、晋中晋商文化、晋南根祖文化三大文化旅游区。但没有太行山这一块,不能不说是缺憾,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全力打造神奇太行经典的旅游品牌,努力向全省第四大文化旅游区神奇文化旅游区的目标迈进。

【第4篇】**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

_____县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根据省、州和县委的安排,县委宣传部为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及时成立了调研组,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化体育局、县旅游局、县广电局联合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顺濞、富恒、瓦厂、县一中和一些单位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调研组认为,对##这样一个国家级的重点扶持县来说,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具有一般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各族人民要早日脱贫奔小康,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通过调查研究,调研组发现##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同相邻县市相比,发展缓慢,后劲不足,步履艰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品牌上都有待提升。 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调研组认为。

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由于前一段时间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基本理顺了关系,今后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功夫;教育方面就目前我县的情况而言,暂定为一保二促,既保义务教育,促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先为教育产业奠定基础。就实情而言,我县近期应在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上狠下功夫。

现就核桃产业与旅游开发作如下分析研究,供两项产业发展论证作参考。

一、##县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现状 ##彝族自治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4%,全县辖4镇7乡6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99086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5%,森林总覆盖率达67.2%,位居全州各县市之首。

1、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优势 ##彝族自治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立体气候,80%以上的地区适宜种植核桃。##是核桃原产地之一,已有3500多年的核桃栽培历史。

##核桃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营养丰富。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上,##大泡核桃获得了“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核桃优良品种”的荣誉。

1995年##彝族自治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核桃之乡”,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00年,##彝族自治县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

发展核桃已成为##山区人民群众开发资源、发挥优势、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旅游文化开发,以核桃产业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核桃仁作为老少皆宜的食品,同时也可开发成核桃精油、核桃粉、核桃蜜饯等旅游产品,核桃果壳还可开发成旅游工艺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核桃树发芽长叶的时候,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绿海,也是天然的风景树,这时可组织游客进行观关旅游,核桃树可为游客憩息纳凉提供好场所;核桃树挂果的时候,可组织游客品尝鲜核桃,也不枉此行;核桃收获的季节,站在树下或者爬到树上,游客可以手握核桃杆学着打核桃,感受丰收的喜悦。

2、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现状

(1)核桃产业发展状况。全县共有农户20229户,种植核桃农户14788户,占73.7%。

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4.86万亩(24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6.7万亩的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业产生了松劲思想。殊不知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我县的产量规模不够,精细加工不到位,所以没有得到更多的增值税,只要我们做好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加工工作,仍可得到可观的财政收入。

2、精心规划,加快实施。要使核桃生产达到产业化、规模化。

我县的核桃产业纵比有发展,横比步伐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满足现状,吃“金字牌”的老本,发展缓慢的另一原因是:一些干部群众只顾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和计划种植任务,忽视了种植后的抚育管理,致使新种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重造轻管,效益不佳。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林业部门要精心规划,制定系统完整的实施方案,按县委到2022年,核桃总产量达6500吨,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700元以上,核桃工业总产值超1亿元的核桃产业发展思路去实施。

另一方面对农民要建立有效的督促机制,吸取退耕还林的一些教训,政府投入要见实效才兑付,否则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旧剧还会重演。

3、精细加工,提高品味。搞好核桃产品深加工,努力提高核桃文化品味。

一是扶持好现有的大理##核桃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首先要在核桃乳、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核桃精炼油的产品数量质量上下功夫,其次要在降低成本上作文章,扩大消费群体。(据初步调查,核桃乳60%左右是党政机关用于礼品,20%左右用于公费餐桌接待用,20%左右属群众消费)。

二是抓好核桃农贸市场硬件建设工程;三是扶持好个体私营企业核桃加工大户;四是抓好“核桃茶”、核桃工艺品等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五是在所有核桃产品上加深文化底蕴的策划和升华。总之,要彻底改变卖核桃干果、半成品的局面。

4、加大声势,扩大影响。加大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宣传力度。

##核桃产业除在核桃系列产品上加大文化底蕴的升华宣传外,在2022年策划拍摄出一部介绍##核桃及核桃文化的专题片,并制作成光碟,把它作为##的礼品赠送,给到##的游客,使核桃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省、州级乃至中央级党报党刊上加大##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的宣传,真正使世人了解##核桃。

5、有机结合,盘活资本。核桃产业必须与旅游文化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显现出无穷的魅力,光明万亩核桃园要与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形成整体。

选定好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的农户,对所定农户进行适当的旅游接待培训,让游客春、夏、秋、冬真正能体验核桃生态园的乐趣。石门关景区应开劈核桃干果、核桃系列产品、核桃工艺品商贸场地。

尽快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 只要我们做好核桃产业旅游文化开发这篇文章,把核桃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气候,##的核桃生产将会真正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

&nb

sp;

【第5篇】暑期城镇旅游文化的调查报告

暑期城镇旅游文化的调查报告

20xx年xx月xx日,xx师范大学xx实践队开始了第三次实践活动——探究xx周边的城镇旅游文化之xx篇,上午八时许,我们xx实践队一行5人乘车前往xx,针对xx影视基地、xx寺以及xx公园等景点进行实地走访和考察。

xx实践队首先来到的是xx影视基地,该影视基地坐落于xx西部西山脚下的xx村,由于xx村也有200年的历史,古朴的房屋建筑和百年古树使影视基地仿若浑然天成。高大的狮身人面像带震撼了我们。中午稍作休息后,我们来到了千年古刹xx寺,恰巧赶上了xx寺的周末课堂,诵经的声音不绝于耳,佛堂的净土润化我们的心灵。从xx寺出来后,碰到了刚从xx森林公园下山的游客,恰逢周末,来此参观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随机采访了四位游客,他们都表示xx西部这两年发展很快,感觉和十几年前一点也不一样,交通也愈加便捷,环境也很好,表示有还会再来的想法。

城市发展很快,周边旅游业也在跟随城市的发展脚步。在此次走访过程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要想发展一个地方的特色旅游,首先要做到的是便捷交通,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xx前几年修建好的'山前大道推动了石家庄西部的旅游业发展,打通了西部山区与城市的沟通与交流。如今,在市区和xx西部多个景点,如xx公园、xx寺、动物园、xx影视基地等都有直达的公交车,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此外,在景区外面我们还看到了规划好的停车场,十分便民。

身处周边县市的百姓,利用当地旅游特色,可以吸引很多商机,旅游文化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造福当地百姓,在前往龙泉寺的路上,我们注意到有一条正在施工的燃气管道,在采访当地居民过程中,他们开心地说:“有了天燃气,以后我们的生活就方便多了!”

xx影视基地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千年古刹xx寺带给我们佛家的润物无声,涤荡每一个尘世的心;西山森林公园带给我们高山的雄伟奇壮,郁郁葱葱的植被下写出了坚韧不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燕赵儿女,相信我们的美丽石家庄会越来越好!

旅游文化报告5篇

暑期城镇旅游文化的调查报告20xx年xx月xx日,xx师范大学xx实践队开始了第三次实践活动——探究xx周边的城镇旅游文化之xx篇,上午八时许,我们xx实践队一行5人乘车前往xx,针对xx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旅游文化范文

  • 旅游文化报告5篇
  • 旅游文化报告5篇35人关注

    暑期城镇旅游文化的调查报告20xx年xx月xx日,xx师范大学xx实践队开始了第三次实践活动——探究xx周边的城镇旅游文化之xx篇,上午八时许,我们xx实践队一行5人乘车前往x ...[更多]

报告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