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综合报告 > 报告范文

庙会报告3篇

发布时间:2023-10-25 07:01:02 查看人数:81

庙会报告

【第1篇】农村庙会文化管理与引导调研报告范文

_____镇位于_____*市区南郊,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民风敦厚,民俗纯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该镇的农村庙会文化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庙会是一种集民俗信仰、商品交易、文化娱乐等项目为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与引导,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进步的意义。

一、_____镇庙会文化活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得以迅速恢复和弘扬,特别是农村庙会文化活动。据调查统计,目前该镇建有庙宇48座、祠堂26座,遍及全镇21个村社,其中在活动中有抬菩萨出巡的45处、搭台演社戏的45处。活动时间大多在农历八月至来年正月,也有在农历五月。

传统的庙会文化活动主要表现为拜神祭祀(给村社所供养菩萨过生日)、抬菩萨出巡等活动,带有部分宗族和封建迷信色彩;广大群众热衷于拜神祭祀,肆意操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造成铺张浪费,影响社会治安。近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管理引导下,庙会文化活动有了新的变化,在拜神祭祀过程中进行移风易俗,逐步改革封建礼仪,举行舞龙弄狮、大鼓凉伞、手持火灯(耍社火)等民间艺术表演,举办芗剧、木偶、电影等演出,组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咨询服务,使之形成一种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进了人们情感交流,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以往农村庙会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庙会文化活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必竞带有一定的宗族和封建迷信色彩,如果不加强管理与引导,势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经过全面调查,发现该镇以往的庙会文化活动存在着如下问题:

1、领导意识不强,认识不足。基层领导对庙会文化活动缺乏理性认识,认为庙会只是农村一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活动,没有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没有意识到政府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把它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任其自发、自由活动。

2、管理制度松散,力度不强。虽然各庙宇都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人员少,文化水平低,组织能力差,加上镇村两级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宣传不到位,寺庙未批先建现象时有发生,庙会文化活动仍有不文明庸俗低趣的形式出现,宗族派系争端尚未完全消除,成为社会治安隐患。

3、审美取向含糊,品位不高。普遍村社认为,庙会如同村民逢年过节一样,拜神祭祀,操办酒席,请来剧团演戏,宴请亲朋好友。把活动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部份忽视掉,致使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如曾闻名闽南一带的古县南音唱腔消失了,明代传承至今的大鼓凉伞表演服装道具也变样了。反之,名为活跃氛围而公开放映格调低下的录相片等等。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使庙会文化活动品位明显下降。

4、文化内涵不够,缺乏开发。庙会既是传统民间集市的一种形式,又是汇集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每个庙会文化活动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挖掘发挥其文化内涵,必将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该镇的白云岩寺庙,是宋绍煦年间朱熹讲学处,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闽南一带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能把该庙会举办成集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经贸洽谈的大型活动,那么将吸引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投资建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于对庙会文化活动没有很好地管理与引导,庙会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挖掘,其价值未能开发利用。

三、对农村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与引导

如何传承和发展农村庙会文化,使之形成一种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值得基层领导探讨的问题。对此,_____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加强对农村民俗文化活动的管理,正确引导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加强宗教活动的依法管理,发挥基层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等要求,设立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相应措施。主要体现如下:

1、广泛宣传,增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的正确认识。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收集提供我国宗教信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以及庙宇活动管理等文字图片资料,通过镇、村召开的各种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在节庆期间组织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咨询服务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庙会文化活动的要求规范和目的意义。

2、加强管理,规范对庙会文化活动的行为。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把庙会文化活动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行分工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把庙会文化活动作为年终镇村挂钩分管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年重大庙会文化活动之前,邀请文化、宗教、法律等专家举办庙会文化知识讲座,组织全镇各村社负责活动的村民理事会成员参加,使他们统一思想,增强认识,文明有序地组织庙会文化活动。由政府牵头,协调文化、宗教、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抵制和摒弃一些低级、庸俗、鄙陋的活动内容,有效地避免火灾和消除治安隐患,使庙会成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

3、因势利导,开辟农村宣传文化阵地。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倡导将村社庙宇(祠堂)改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增加新的活动形式,渗透先进文化内容。结合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活动,举办各种文体比赛,组织法制图片展览,赠送农业、科技书刊资料,营造“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转化群众思想观念。目前多数村社庙宇(祠堂)已改建成老人协会活动或文化活动场所,如路边村浦园下社把原来用于宗族集聚的旧祠堂改建为村老人活动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该社的民间武术南太祖拳术及弄狮已成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多次派队参加_____市、龙文、_____等地举办的民间地方拳术比赛,屡获南狮表演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4、传承发展,提高庙会文化活动品位。_____镇庙会文化活动绚丽多彩,孕育着舞龙弄狮、大鼓凉伞、手持火灯、芗剧、木偶、锦歌、南音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直接表达着当地人民的个性特征、亲和力与凝聚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密配合上级文化部门,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应对措施,健全保护机制,着手在硬件建设、资料搜集与保护传承、研究创新、开拓市场、加强宣传等方面来传承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人、传承单位创造条件,提供环境,给予扶持,让其进行传帮带,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培养新生力量。充分发挥庙会地方特色,组织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表演活动,进一步提高庙会文化活动品位。

5、积极创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加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管理与引导的同时,不断挖掘发挥其文化内涵,积极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使农村庙会文化活动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相结合,与商业营销相互动,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活动平台。如2022年6月,该镇在白云岩庙会期间举办了大型的旅游商贸文化活动,邀请许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前来参加。通过这次活动引进外来企业5家(其中港资、台资各1家),签订外销荔枝、蘑菇等农副产品40万吨,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第2篇】村庙会调查报告

河北省地处燕赵大地,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河县位于河北省的西南部,该县并不是后兴起的县城,而是一座古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战国时期的田光,三国时期的颜良都是该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籍中共最高将领董振堂将军,除此之外,新河县又有很多珍惜的文物出土,如20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朝双系罐、隋朝五嘴壶,还有大皇庄净业庵的大铜钟、东关十方院的人头幢。

新河县发展到今天,任沿袭保留了许多古代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风俗习惯也有一些相应的变化。我们于20xx年x月x到新河县尧头中学实行,在实行期间多次听学生以及当地人提到庙会,从学生的描述中,庙会给我的感觉就像赶集似地,有很多小商法买东西,还有文艺汇演。但是我有些困惑,这和平时的集有什么不同呢?难道每年一次的就叫庙会?定期的就是集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迎来了尧头一年一度的庙会——端午庙会。

庙会当天我们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向当地的老人了解一些相关情况,情况如下。

尧头村的庙会定在每年的端午节,即农历的的 五月初五。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四,在村西最后一家的西侧有人用白色帆布搭起了一个凉棚,到了晚上,村民活动广场上便传来了有节奏的咚咚打鼓声,据当地老师说,这是表演的人提前预演彩排。这使我对端午庙会更加好奇。

五月初五当天,平静的尧头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很多小商贩聚集到尧头,他们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摆开摊位。这些摊位既有普通的商品,吃的、穿的、用的,还有一些传统工艺的摊位,如写花鸟字画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拿出一个体积不大的盒子,摆开了正式,这盒子打开后是一张桌子,他把用品摆在桌子上,铺开纸,用一只特殊的笔(如长方体印章,扁,沾颜料那侧为海绵质的头)沾了两种颜料在纸上随便一图,一只生动的蝴蝶就画了出来。

在村西的凉棚下,北面的墙壁上已经挂上了一幅神像,长约一米半,宽约70厘米,那神像花绿的脸,面目有些狰狞。神像前有一张摆着贡品、烧香的坛子的桌子,桌子前面有石头围城的火堆,专门用来烧纸。火堆前面又有两个垫子,时不时有人来磕头上香。凉棚两侧内西侧摆着条形的长凳,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奶奶。东侧由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手持小鼓带着三个婆婆,那三个婆婆有人手中拿钵,有人拿锣,伴着小鼓有节奏的敲着,四个人口中念念有词的唱着,应该是祭语。在凉棚的西侧有三堆火塘,也是用砖简易垒成的,最靠西的两个火塘直径越半米,里面烧着纸,有人在旁边不断的加烧纸,在靠近凉棚的这个火塘有些特别,两边分别用一块砖立着,像柱子一样,上面有平放了一块砖,感觉像打开的打门一样,在砖头支撑的空间下,摆着贡菜和酒,酒杯中还插着一只粉色的三角纸旗,在这旁边插一个大的红色三角旗,上面黑字写着“尧头庙会”。

据当地人说,村里面专门有人负责每年的祭祀活动,从前,在庙会的前一天,祭祀人员就要到庙里把神请来,并且负责烧纸接待香客,直到庙会结束那天,昼夜不息。在庙会期间,还会有人捐赠善款、许愿还原。尧头村负责这件事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据当地老人说,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古时候,这个地区爆发瘟疫,邻县冀州一个人为了解救老百姓,自己就把所有的瘟疫都吃掉了,以至于脸被涨青涨红,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给他塑像,慢慢的,他也就演变成了神,受后人供奉。于是每年庙会,人们就会前来祈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有一个好的收成,祈求全家平安。

发展到今天,尧头庙会已经有了很多改变。在端午节的早上,负责祭祀的人会在六点之前到庙里去请神,经过一个小仪式后,将神像请出庙,抱神像的人在前,其他人在后,敲着小鼓,打着铜锣,拍着钵,口中唱着。把神安置到事先搭好的凉棚内,以供人供奉拜祭。

庙会除了商业活动、祭祀活动外,还有文艺表演。表演着多为四五十岁的人。先在庙会凉棚前集合,着统一旧式军礼服,组成一个小乐队,每个人手中都有乐器,乐队最前面还有一个指挥,在这个小村里可是相当壮观。乐队中最显眼的就是标有“新河尧头”字样的大鼓,直径约一米半,需要两至四个人敲。乐队在庙会前表演一会儿后就休息一会儿,再次表演时,位置就向村中的广场移动,反复几次,就到了尧头村的广场。此时乐队队员们脱下军礼服,换上了表演服。只看广场舞台上,那一群可爱的大妈,蹦蹦跳跳像小姑娘一样,鲜红的手绢在她们手中灵动的甩着,一点都看不出来她们的年纪来。这些大妈还身着藏族同胞的衣服表演藏族舞。看这些大妈那眼神那动作,不得不让人佩服,其表演艺术魅力已超越了年龄。一时村民们都聚集到此看这场文艺汇演。表演结束后,村民自发的又扭起了大秧歌,伴着现场配乐,瞧!大家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都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恨不得也去扭一个。

艺术家在民间,看那满头花白的老头,敲起鼓来特别带劲,那手腕那眼神,都是那么有渲染力。再看他旁边的两个大爷,在斗钵,两个人像小公鸡一样,平日里刺耳的钵声,现在也成了动听的语言,他们两个又像在辩论似地,你一言我一语,加上生动的肢体动作,真是一种享受啊!这还是我第一次看。

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中午,各家敞开大门,都在过堂里摆下桌子招待亲朋好友。本村的学生们也把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带回家去,想必他们的母亲已经准备好一大桌丰盛的食物了吧!整个村庄沉浸在喜悦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尧头村的端午庙会已经不单纯是一种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借这庙会这个契机进行商业活动,庙会期间更是当地人走亲访友的好时机。通过庙会这个机会,加强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

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组织庙会的这些人都已经很老了,年轻人多认为烧香拜神是封建迷信,只是看个热闹,对于庙会本身的一些事情并不关心,对于庙会的相关传说也知之甚少。那么,尧头村的庙会还会存在多久?这还是一个问题。

【第3篇】庙会调查报告

难道每年一次的就叫庙会?定期的就是集市?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迎来了尧头一年一度的庙会——端午庙会。

庙会当天我们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向当地的老人了解一些相关情况,情况如下。

尧头村的庙会定在每年的端午节,即农历的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四,在村西最后一家的西侧有人用白色帆布搭起了一个凉棚,到了晚上,村民活动广场上便传来了有节奏的咚咚打鼓声,据当地老师说,这是表演的人提前预演彩排。这使我对端午庙会更加好奇。

五月初五当天,平静的尧头村一下子热闹起来,很多小商贩聚集到尧头,他们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摆开摊位。这些摊位既有普通的商品,吃的、穿的、用的,还有一些传统工艺的摊位,如写花鸟字画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拿出一个体积不大的盒子,摆开了正式,这盒子打开后是一张桌子,他把用品摆在桌子上,铺开纸,用一只特殊的笔(如长方体印章,扁,沾颜料那侧为海绵质的头)沾了两种颜料在纸上随便一图,一只生动的.蝴蝶就画了出来。

在村西的凉棚下,北面的墙壁上已经挂上了一幅神像,长约一米半,宽约70厘米,那神像花绿的脸,面目有些狰狞。神像前有一张摆着贡品、烧香的坛子的桌子,桌子前面有石头围城的火堆,专门用来烧纸。火堆前面又有两个垫子,时不时有人来磕头上香。凉棚两侧内西侧摆着条形的长凳,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奶奶。东侧由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手持小鼓带着三个婆婆,那三个婆婆有人手中拿钵,有人拿锣,伴着小鼓有节奏的敲着,四个人口中念念有词的唱着,应该是祭语。在凉棚的西侧有三堆火塘,也是用砖简易垒成的,最靠西的两个火塘直径越半米,里面烧着纸,有人在旁边不断的加烧纸,在靠近凉棚的这个火塘有些特别,两边分别用一块砖立着,像柱子一样,上面有平放了一块砖,感觉像打开的打门一样,在砖头支撑的空间下,摆着贡菜和酒,酒杯中还插着一只粉色的三角纸旗,在这旁边插一个大的红色三角旗,上面黑字写着“尧头庙会”。

据当地人说,村里面专门有人负责每年的祭祀活动,从前,在庙会的前一天,祭祀人员就要到庙里把神请来,并且负责烧纸接待香客,直到庙会结束那天,昼夜不息。在庙会期间,还会有人捐赠善款、许愿还原。尧头村负责这件事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据当地老人说,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古时候,这个地区爆发瘟疫,邻县冀州一个人为了解救老百姓,自己就把所有的瘟疫都吃掉了,以至于脸被涨青涨红,后来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给他塑像,慢慢的,他也就演变成了神,受后人供奉。于是每年庙会,人们就会前来祈福,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有一个好的收成,祈求全家平安。

发展到今天,尧头庙会已经有了很多改变。在端午节的早上,负责祭祀的人会在六点之前到庙里去请神,经过一个小仪式后,将神像请出庙,抱神像的人在前,其他人在后,敲着小鼓,打着铜锣,拍着钵,口中唱着。把神安置到事先搭好的凉棚内,以供人供奉拜祭。

庙会除了商业活动、祭祀活动外,还有文艺表演。表演着多为四五十岁的人。先在庙会凉棚前集合,着统一旧式军礼服,组成一个小乐队,每个人手中都有乐器,乐队最前面还有一个指挥,在这个小村里可是相当壮观。乐队中最显眼的就是标有“新河尧头”字样的大鼓,直径约一米半,需要两至四个人敲。乐队在庙会前表演一会儿后就休息一会儿,再次表演时,位置就向村中的广场移动,反复几次,就到了尧头村的广场。此时乐队队员们脱下军礼服,换上了表演服。只看广场舞台上,那一群可爱的大妈,蹦蹦跳跳像小姑娘一样,鲜红的手绢在她们手中灵动的甩着,一点都看不出来她们的年纪来。这些大妈还身着藏族同胞的衣服表演藏族舞。看这些大妈那眼神那动作,不得不让人佩服,其表演艺术魅力已超越了年龄。一时村民们都聚集到此看这场文艺汇演。表演结束后,村民自发的又扭起了大秧歌,伴着现场配乐,瞧!大家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都被这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恨不得也去扭一个。

艺术家在民间,看那满头花白的老头,敲起鼓来特别带劲,那手腕那眼神,都是那么有渲染力。再看他旁边的两个大爷,在斗钵,两个人像小公鸡一样,平日里刺耳的钵声,现在也成了动听的语言,他们两个又像在辩论似地,你一言我一语,加上生动的肢体动作,真是一种享受啊!这还是我第一次看。

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中午,各家敞开大门,都在过堂里摆下桌子招待亲朋好友。本村的学生们也把自己要好的小伙伴带回家去,想必他们的母亲已经准备好一大桌丰盛的食物了吧!整个村庄沉浸在喜悦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

尧头村的端午庙会已经不单纯是一种祭祀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借这庙会这个契机进行商业活动,庙会期间更是当地人走亲访友的好时机。通过庙会这个机会,加强了人和人之间的联系。

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组织庙会的这些人都已经很老了,年轻人多认为烧香拜神是封建迷信,只是看个热闹,对于庙会本身的一些事情并不关心,对于庙会的相关传说也知之甚少。那么,尧头村的庙会还会存在多久?这还是一个问题。

庙会报告3篇

_____镇位于_____*市区南郊,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民风敦厚,民俗纯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该镇的农村庙会文化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庙会是一种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庙会范文

  • 庙会报告3篇
  • 庙会报告3篇81人关注

    _____镇位于_____*市区南郊,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民风敦厚,民俗纯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该镇的农村庙会文化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庙 ...[更多]

报告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