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4篇)

发布时间:2023-09-17 07:01:42 查看人数:22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第1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第2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摘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十篇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调查报告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首先引出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存量和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变更的行为。如果企业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虽未实现所有权全部转让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改制过程也被称为私有化过程;如果虽然将企业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但国有资本仍然占有企业控制权,改制过程称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过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资本参股进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两种,而后一种将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转变成了私有资本参股的国有企业(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原来封闭甚至垄断的市场环境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下生成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因为后两者已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制度化的企业文化,这令大多数国有企业难以企及。其次,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决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政府官员并不比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因此政府官员们的决策往往顺从与一些政治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并无益处。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成长,长久下来,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无法取得最佳绩效。第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想的冲突导致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发展企业或是增加员工福利,又要顾及政府的命令与控制满足政治上的要求,这种分歧在决策时体现得十分明显,国有企业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企业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因为亏损的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大于产出。而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而存在的,即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追逐利润。

如今,党和国家终于意识到高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沈的改革。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即将阴云蔽日的天空中现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拨开了阴云,见到了新的希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表1:中国的企业改制发展现状

企业总体样本

中央控股企业

地方控股企业

企业数

百分比

企业数

百分比

企业数

百分比

改制企业

1184

43.92

259

24.81

925

56.0

未改制企业

1512

56.08

785

75.19

727

44.0

公司数目合计

2696

100

1044

100

1652

100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内容有: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第一、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第二、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第三、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大部分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尽全力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从我的调查结果来看,依据企业性质不同,国有企业的改制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上市(全面公众化),二是内部公众化与部分外部公众化相结合。下面我分别说明:

上市是如今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采用的改制方式。这种方式进行改制最为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见效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制的更改,由国有企业变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公司)。当然,上市作为一种比较激烈的改革手段,实行起来必然有一些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结构。由于上市需要公众对企业的认同,这样公众才会投资购买该企业发行的股票,但是国有企业本身那低效冗余的结构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国有大型企业在上市前通常会进行重组。

重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通常来说包括横向与纵向两种重组方式,更可将两种重组方式结合,形成组织结构的网络,发挥更大效益,但必须在横向与纵向之间有一个侧重点。下面我就以我父母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后者为前者重组后上市的子公司)为例,说明以下重组上市的基本流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石油)是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在XX财富500强中名列39位,位居全国第三,净利润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一家集石油和天然气上下游业务、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物资装备制造和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中国石油的业务领域很多并下属大庆、辽河等大型油田,公司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有大量低效的单位和人员,因此在1999年上市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之后的改组中中国石油成功地将主体业务与支持服务业务相分离,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双向整合。横向上将各个地区的油田组成地区公司,实现了油田内部核心业务的独立,并且能够高效地同其它支持性油田服务项目相结合。纵向上将上下游核心业务分化为四个板块: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并将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国际公司等单位在企业架构中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图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结构。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重组整合发生在公司架构的基层也就是业务流程的架构内,改制的上层则是所有制与管理层的变革。在业务重组完成后,企业就能够在所有制等核心问题上做出革新。而革新的途径就是上市。

公开发行股票,将企业所有权上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到资产评估,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投资银行承销股票等众多专业环节,我在此不再详细阐述,我只说明以下上市后所达到的效果。通过上市,国有企业完成了所有制制度的变革,即由政府所有变为公众凭借持股拥有,而作为公众公司,政府也可以通过投资或改制时的策略占有部分股权形成所谓的国有控股股份制有限公司。至此,所有权已经与行政权力从法律层面上相脱离,接下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层任命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代表,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任命管理层时,自然会把管理层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作用放在第一位。这样,董事会在自身利益的的推动下,任命能为公司发展和盈利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为管理层,从而达到公众(指股票的所有者,从理论上讲,任何法律允许的人都能购买企业的股票,所以称为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推动企业与公众利益的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认为政府放弃了本应盈利的企业的所有权,是吃亏了。其实政府的职能不再与管理企业,而在于建立制度,用制度来监管企业。而政府本身则是从税收中获利,再用来造福人民。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政府的收入不但不会少,反倒会大幅增加。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国企改制,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

至于内部公众化与外部公众化相结合的方式,则是我自己构思出来的,目前只是雏形,也没听说哪家企业采用了这种改制方式,我在此简要的提一下。这种方式将公司的股份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公司内部和外部进行上市,在内部上市的股票需要公司内部制定相关制度加以规范,以便让这部分股份在员工中间依据职位和业绩进行动态的有机的分配,在外部上市的股份与前一段所讲的上市模式基本等同。为了让内部流通股与外部流通股的价值保持基本等同,而不至于导致交易混乱,还需要一套独特的机制将内部股票交易与公众股票交易相挂钩,这种机制十分复杂,我目前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留在今后思索。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上文不难看出国有企业改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障碍和问题。下面我就把采访过程中受访者集中提到的一些改制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被提及最多的问题是,在企业重组后,一些单位的冗余员工的流向问题。下岗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很多员工已在岗位上工作多年,虽然成为超出编制的员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专业技能,相反很多人是相当专业的技术人才或专业学术人才。这些人才若不加以利用,必将使企业利益甚至是国名经济遭受损失。因此,在非上市的支持性服务单位中将这些人才加以合理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尽量使他们的工作与原先从事的工作相互关联,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

信息化对于企业的改制也显得至关重要,从重组的上市,信息化对整个流程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不仅能直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使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能以全球化网络化的思维思考问题。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的革新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改制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比较消极,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吃大锅饭”的看法较为普遍。因此,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文化的建立是无数经验的结晶,我在此不作讨论。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变革,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企业只有变革才能生存,才能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明天!

五、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调查研究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2.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吴敬琏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韦伯 著

4. 《现代企业制度概论(第三版)》 张鑫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5.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 林毅夫/李志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6.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李荣融

7. 《公司上市实务指南》 饶宏斌/曾艳 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在上学期的马克思哲学原理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后经历了期末考试、英语四级、军训、到假期的实习,真正开始此次社会调查已是近九月的事了。虽然开学迫在眉睫,但我认为既然要写这份调查报告就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于对问题的洞察能力,而且报告要客观,要有据可依。因此,我阅读了很多文献,并设计了问题,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同一些国企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了深入的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他们的看法也对这篇报告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此感谢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与我交流并精确地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的父母对我的帮助最为重要,他们整个职业生涯均在国企工作,所在的企业经历过重组上市等一系列过程,他们协同我分析资料,纠正了我的很多错误观念,并且一反常态地不反对我熬夜,我对他们的感情已无法在此用语言表达。同时感谢人文学院安排的这次社会调查作业,对我而言,我对国企改制的问题一向十分关注,这次作业给了我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让我系统地整理自己先前形成的思想,认清了一些思维中存在的错误。同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关心家国天下事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会在今后对这篇调查报告尚未搞清的一些重要问题继续深究下去,直到弄清正确答案。思维带给人力量,思维本身也是一种力量,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探寻真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进自己的一份力。

第3篇 2023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养老院老人的生活与志愿者的服务情况,从而改进志愿模式、提升志愿效果,为老人们提供更优质、有效的志愿服务,由化工学院实践团队于2023年7月3号与7月4号奔赴南京市鼓楼区清凉门23号文起老年人活动中心进行了以对养老院老年人志愿者服务情况的问卷调查实践活动。

3号上午实践团队组长提前一天去了文起老年人活动中心作前期准备,与院长交涉并征得第二天调查活动的允许,询问老人们的一些生活习惯,方便第二天活动的时间安排,保证不耽误老人们的休息时间。4号上午实践团队出发,选择在老年人比较休闲的时间,与老人们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了解如今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每位组员都有几张有关志愿者服务的调查表准备与老人们共同完成。

调查之前,我们了解到,有几十位老人的养老院,只有一两名能自己完成调查问卷。这里的老年人年龄都在七十岁左右,来服务中心的时间也都在两年左右,有的老人不是语言表达或听力有障碍,就是神智不清,无法与其交谈。但是在与尚能交谈的老人们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人们都是很愿意配合我们工作的,和我们一起唠唠家常。只是,她们大多对志愿者的活动定义不清,了解不够,只知道有些志愿者每周五会来一趟,和她们一起做游戏。但是,他们对志愿者的服务还是挺满意的。

老年人在活动中心的活动其实很少,据我们了解,如果没有志愿者,老人们三点多起床做一些小锻炼,然后就坐在那里发呆等吃饭,老人们的联系不是很紧密,甚至因为生活习性不同还存在矛盾,每天的活动少之又少。志愿者们的服务给她们带来生活上的欢乐与充实,几位老人说她们还学了画画,跳舞。这也是我们实践活动调查最初想看到的效果。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退休老党员,老奶奶自愿待在这里五年了,她说,这里空气好,让人心情舒畅。她提到了周边的志愿服务,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说这些孩子们都很懂事,服务做得也很好。老人很善谈,和我们聊了她的传奇一生,最后还不忘教育一下我们要相信党的号召,努力学习,做国家的栋梁。

在交流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个普遍存在的志愿问题。可能是由于没受过专业的志愿训练,来做志愿的志愿者无法与老人进行合适的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有的志愿服务只是学校安排的必须完成的任务,没有做多少准备,所以让有些老人感觉志愿服务印象不深,大同小异。这也是我们需要注意并改进的。

调查结束后,我们几位实践组员与老人们合影留念,感觉老人们都非常好。她们需要我们的爱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志愿服务做得更好,向老人们表达我们最真诚的祝福。或是因为自己的子女太忙或是自愿留在老年人服务中心,老人们都还有志愿者的陪伴。

第4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调查报告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首先引出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存量和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变更的行为。如果企业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虽未实现所有权全部转让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改制过程也被称为私有化过程;如果虽然将企业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但国有资本仍然占有企业控制权,改制过程称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过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资本参股进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两种,而后一种将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转变成了私有资本参股的国有企业(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原来封闭甚至垄断的市场环境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下生成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因为后两者已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制度化的企业文化,这令大多数国有企业难以企及。其次,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决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政府官员并不比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因此政府官员们的决策往往顺从与一些政治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并无益处。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成长,长久下来,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无法取得最佳绩效。第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想的冲突导致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发展企业或是增加员工福利,又要顾及政府的命令与控制满足政治上的要求,这种分歧在决策时体现得十分明显,国有企业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企业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因为亏损的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大于产出。而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而存在的,即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追逐利润。

如今,党和国家终于意识到高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沈的改革。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即将阴云蔽日的天空中现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拨开了阴云,见到了新的希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内容有: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第一、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第二、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第三、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大部分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尽全力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从我的调查结果来看,依据企业性质不同,国有企业的改制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上市(全面公众化),二是内部公众化与部分外部公众化相结合。下面我分别说明:

上市是如今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采用的改制方式。这种方式进行改制最为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见效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制的更改,由国有企业变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公司)。当然,上市作为一种比较激烈的改革手段,实行起来必然有一些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结构。由于上市需要公众对企业的认同,这样公众才会投资购买该企业发行的股票,但是国有企业本身那低效冗余的结构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国有大型企业在上市前通常会进行重组。

重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通常来说包括横向与纵向两种重组方式,更可将两种重组方式结合,形成组织结构的网络,发挥更大效益,但必须在横向与纵向之间有一个侧重点。下面我就以我父母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后者为前者重组后上市的子公司)为例,说明以下重组上市的基本流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石油)是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在xx财富500强中名列39位,位居全国第三,净利润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一家集石油和天然气上下游业务、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物资装备制造和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中国石油的业务领域很多并下属大庆、辽河等大型油田,公司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有大量低效的单位和人员,因此在1999年上市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之后的改组中中国石油成功地将主体业务与支持服务业务相分离,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双向整合。横向上将各个地区的油田组成地区公司,实现了油田内部核心业务的独立,并且能够高效地同其它支持性油田服务项目相结合。纵向上将上下游核心业务分化为四个板块: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并将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国际公司等单位在企业架构中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在上学期的马克思哲学原理课上,老师布置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其后经历了期末考试、英语四级、军训、到假期的实习,真正开始此次社会调查已是近九月的事了。虽然开学迫在眉睫,但我认为既然要写这份调查报告就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于对问题的洞察能力,而且报告要客观,要有据可依。因此,我阅读了很多文献,并设计了问题,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同一些国企的管理层和员工进行了深入的且富有成效的交流,他们的看法也对这篇报告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此感谢他们利用休息时间与我交流并精确地道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的父母对我的帮助最为重要,他们整个职业生涯均在国企工作,所在的企业经历过重组上市等一系列过程,他们协同我分析资料,纠正了我的很多错误观念,并且一反常态地不反对我熬夜,我对他们的感情已无法在此用语言表达。同时感谢人文学院安排的这次社会调查作业,对我而言,我对国企改制的问题一向十分关注,这次作业给了我一个深入思考的机会,让我系统地整理自己先前形成的思想,认清了一些思维中存在的错误。同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关心家国天下事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会在今后对这篇调查报告尚未搞清的一些重要问题继续深究下去,直到弄清正确答案。思维带给人力量,思维本身也是一种力量,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思维与行动更好地服务社会,探寻真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进自己的一份力。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4篇)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国有企业改制问题调查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关键字:国有企业计划经济私有化现代企业制度共容利益转型结构: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第二部分:正文一.计划经济的局限性二.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