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2全国大学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xx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都将举行各自的纪念活动,而中国则将9月3日确定为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天,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铭记历史,警示后人”。
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的中国全国抗日战争,历经8年艰辛,首次取得中国近代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全面彻底的胜利。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能够抵抗日军的进攻并在抵抗中不断消耗与歼灭敌人,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维护这个重要的政治条件,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军事条件,这就是抗日持久战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早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就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争。
1935年,***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提出“中国革命战争还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这是现时革命形势的又一个特点。”1938年5月,***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首先,***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
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之后,他列举了中日双方互相反对的4个特点。
除战争的正义、非正义,以及与此相关的寡助、多助问题外,他特别强调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的问题。日本的强,表现在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中国的弱同样表现在这些方面。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能很快取得胜利。
日本的小,表现在国度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这就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持久战而最终打败日本。这些分析,科学总结了中国必须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
其次,***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
中国必须实行抗日持久战是由上述客观情况决定的,但持久战的实施还需要有充分的内部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把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在《论持久战》中,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用专门的章节论述了全面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的观点。
关于军队,他特别强调要把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才能极大提高战斗力。关于民众,他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他看来,如果实现了人民战争,“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事实上,共产党在全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把“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作为自己的抗战路线,人民战争理论的科学性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印证。
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依据抗日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战略,而且具体地阐释了实施抗日持久战的方法。
1938年5月,***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提出了游击战争在中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问题。与抗日持久战密切相关,***指出,在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的情况下敌人可以占地甚广,却在占领地留下了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并且由于中国的进步,就是说有共产党领导的坚强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于是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等一全套的东西都发生了。”
“中国抗日的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了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还具体地分析了游击战的战略内容、游击战与正规战的配合、建立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等问题。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广泛展开游击战争,卓有成效地牵制与消耗日军,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战略作用。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持久战战略,引起了中国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论持久战》刚刚发表的时候,周恩来即把其中的基本精神向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长的白崇禧进行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并立即向蒋介石转达。蒋介石赞成***的观点,并授意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口号,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国民党军队的一些高级将领如傅作义、卫立煌等,都予以高度评价。《论持久战》还被翻译成英文向海外传播,得到爱国华侨、华人以及关注中国抗战的外国人士的一致好评。
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抗日持久战的思想不是***和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的,在此之前,已经有人提出过抗日持久战思想。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蒋百里、李宗仁、陈诚等人的言论。而对中国抗战战略制定有最高权力的蒋介石,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也提出包括迁都、调查与开发战略资源、国防工业西迁等长期抗战的筹备计划;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也有过“持久消耗战”的很多言论。这种不约而同的认识都是源于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即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日本是一个先进的小国。看到和承认这个客观存在的人,并不需要特别的先见之明,就会不约而同地得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战的结论。
但是,仅仅看到由客观条件造成的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还远远不是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对于客观情况的把握,因立场的不同、视角的不同、思想方法的不同而有片面与全面、浮浅与深刻的不同。
蒋介石等人看到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这个基本事实,但是他们缺乏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与世界关系以及世界格局演变的辩证思考,因此他们对所谓“持久”的把握往往脱离实际,很容易从“持久”跳到“速胜”,盲目地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的调停或干预。从这个立场出发,国民党倚重正规军队,希望通过几次大规模的战役引起国际影响。淞沪战役和南京战役期间,蒋介石寄希望于布鲁塞尔九国公约签字国主持公道以及国际调停,但均未如愿,反而造成了作战的混乱和无谓的伤亡。
而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思想,是建立在对与战争相关的一切外部与内部复杂因素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战争不同阶段的关系、外援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战略持久与战役速决的关系、保存自己和消耗敌人的关系等,都有完整的科学分析。因此它的持久战战略,既不会因为一时的顺利而幻想“速胜”,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失去必胜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持久战的真正实践者
虽然国共两党都承认中国抗战的持久性,但两党在如何实行持久战方面,却存在着很大差别,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抗战路线。
在1937年8月7日召开的国防会议上,国民党正式提出了实行“持久消耗战”的战略。这个战略有它正确的一面,但是,对于如何实行持久战,国民党的路径却存在着很大缺陷。蒋介石提出“固守阵地,坚忍不退”,“层层布防,处处据守”。虽然这种作战方法在战争初期起到了延缓日军推进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日军,但也很快造成了中国军队的大量伤亡。因此从长远看,很难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转换。这是一种单纯依靠正规军作内线持久防御战的片面抗战路线。
现在也有人对国民党是否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提出了质疑,认为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有过许多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宣传,乃至实际的人民动员。不能否认,这种说法不无根据。比如,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蒋介石就提出了“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全民动员号召。与此相应,国民党在抗战初期也制定了开放民主的政策。
但这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事实说明,国民党并没有把人民作为支持持久战争的力量源泉而加以珍惜和爱护,相反,在很多时候采取了违反人民利益的政策与行动。例如,1938年6月在河南花园口发生的黄河决堤事件,直接的后果是使豫、皖、苏3省40多个县市的广大地区成为“泽国”,89万无辜百姓葬身洪水,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了影响至今的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又如,1938年11月在长沙发生的文夕大火事件,是在日军远离长沙的时候发生的,在“焦土抗战”的决策下,一把大火造成了长沙全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街巷、房屋被烧,3000多名平民葬身火海。又如,1944年的豫西作战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军队严重扰民而丧失了人民的支持。这些事实说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确实是片面抗战路线。
与国民党以片面抗战路线实施持久战战略的方法不同,共产党是以全面抗战路线来实施持久战战略。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共产党于8月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任务的重要报告。在报告中***特别强调,“单纯的政府抗战只能取得某些个别的胜利”,“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因此,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事实上,在抗日战争的全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以游击战争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卓有成效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其中,正规军、地方武装和民兵的结合,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的广泛开展,不放松有利形势下的运动战,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等等,都起到了消耗与消灭敌人并同时壮大自己的作用,从而达到在持久战中逐渐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最终向敌人发起反攻并战胜敌人的目的。
有人说,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避开了主战场,这不符合历史实际。实际情况是,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它是不是主战场不仅要看战役的规模,更主要的是看这个战场是否能够有效地牵制与消灭敌人。这里可以引用1938年至1940年在日本侵华部队华北方面军参谋部任职的加登幸太郎的回忆,他说:在华北战场,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由此可见,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一样,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其实,国民党也看到了敌后战场牵制与消耗日军的战略作用,并且一度组建军队到敌后作战,但最终国民党军队在敌后作战并未取得成效。究其原因,除了军事训练的不完善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把人民群众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源泉。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不仅科学地系统地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而且成功地实践了这个战略,最终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侵略者,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目标。
第2篇 抗战胜利70周年假期实践报告
学院的”志愿传承队“于8月3号顺利的完成了此次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活动,但伟大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让我们深入活动的繁枝细节,继续跟随官微君一起感受革命精神吧。
随着海口市内红色革命纪念地寻访活动的结束,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又于7月23日,寻前往海南文昌“张云逸纪念馆”和“陈策将军祖居”进行调研。
走进“张云逸纪念馆”,花团锦簇,绿树掩映,环境优美。纪念馆正门,镌刻着由聂荣臻元帅题写的“张云逸纪念馆”六个金色大字。在里面,矗立着着张云逸将军5米高的铜像,栩栩如生的塑造了张云逸将军的戎马英姿。在后面,穿过扭曲婉转的人工桥,便来到了张云逸将军的生平陈列馆。陈列馆共两楼,里面记叙了张云逸将军从出生到病逝的全部经历,这是烈士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峥嵘岁月,他带领国民冲锋陷阵,为祖国的成立作出了莫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成为了领导中国人民建造自己家园的核心。张云逸将军一生戎马,赫赫功勋,让后人铭记,值得我们新一代学习,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
走出“张云逸纪念园”,寻访团一行继续乘坐大巴赶往了位于文昌市会文镇的“陈策将军祖居”。陈策将军同样戎马一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革命先驱,张云逸将军被人们称为独腿将军。革命年代,一位独腿将军,领导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烈士,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是多么的光荣啊!
参观学习完张云逸和陈策将军的纪念园,它完整的再现了烈士当年的风采及他们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位当代的青年学生去学习,以此来勉励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并且通过本次活动,有利于我们青年大学生更好的追寻革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提高当代学子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强我中华而奋斗!
重庆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为英雄正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九十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社会实践调研团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已圆满结束。团队成员共9人,邓雪梅老师为带队教师。以下为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总结。
一、完善自我管理,提高团队凝聚力
活动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合作,但是以个人的自我管理为前提。作为大学生,参加校外三下乡活动的时候,礼貌和形象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代表了个人,而且还代表了团队和学校。在社区宣传抗战胜利70周年时,团队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了进来,热情地为社区的居民讲解,让宣传目的得到全面体现,吸引带动了居民参与到活动当中。团队的凝聚力则需要在和谐和愉快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
二、开展走访活动,了解历史
开展拜访抗战老兵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收集调查问卷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完成我们的调研报告,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那段让人不能忘却的历史,通过直接和抗战老英雄对话,听老英雄讲述那些他们抗战的故事,体会当时战乱生活的艰辛,珍惜现在的生活。
三、拓展工作领域,为人民服务
在拜访过程中,团队为老兵带去了一些慰问品,据了解,抗战老兵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宽裕。团队应该做的是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情况,保障老英雄的生活。现在幸福的生活都是这些老英雄打下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团队也会定期去看望他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九十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铭记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关爱抗战老兵、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调研队赶赴铜梁区开展拜访抗战老英雄、参观纪念馆等活动。
7月19日上午,团队来到铜梁区巴川镇陈奎老先生家中,陈老英雄今年91岁高龄,但是身体很硬朗,精神矍铄。他为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生死故事,老先生讲述时,眼里还泛着泪光。老英雄因日军的轰炸,不幸被弹片击中,导致腹部左侧受伤,当老英雄给我们看他的伤疤时,突然感觉战争离我们这么近又那么远。下午拜访了另一位老战士江伯高,团队为老英雄表演了节目,和老英雄一起合唱了革命歌曲,老英雄被我们的热情所感染,老英雄还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合唱,更显精神抖擞,让大家仿佛看到了当年老英雄上战场奋勇杀敌的风采。他们就是“活历史”,生活在我们身边,为后人讲述着那些老故事。当听到这些故事,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团队成员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应更加珍惜。
7月20日,我们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邱少云纪念馆和冯玉祥故居,每段故事、每张图片、每件遗物都震撼着团队的每一个人。仿佛大家都置身在那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峥嵘岁月当中,真实地感受了那段历史。
此次活动强烈地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聆听作为“活历史”的两位老先生口述抗战历史,艰苦奋斗,与敌人顽强拼搏的事迹。让记忆永存,让精神永恒。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饮水思源,感恩抗战老兵,向抗战老兵致敬。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责任。
第3篇 大学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为英雄正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九十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社会实践调研团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已圆满结束。团队成员共9人,邓雪梅老师为带队教师。以下为此次“三下乡”活动的总结。
一、完善自我管理,提高团队凝聚力
活动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合作,但是以个人的自我管理为前提。作为大学生,参加校外三下乡活动的时候,礼貌和形象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代表了个人,而且还代表了团队和学校。在社区宣传抗战胜利70周年时,团队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了进来,热情地为社区的居民讲解,让宣传目的得到全面体现,吸引带动了居民参与到活动当中。团队的凝聚力则需要在和谐和愉快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提高。
二、开展走访活动,了解历史
开展拜访抗战老兵活动,一方面是为了收集调查问卷中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完成我们的调研报告,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那段让人不能忘却的历史,通过直接和抗战老英雄对话,听老英雄讲述那些他们抗战的故事,体会当时战乱生活的艰辛,珍惜现在的生活。
三、拓展工作领域,为人民服务
在拜访过程中,团队为老兵带去了一些慰问品,据了解,抗战老兵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宽裕。团队应该做的是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情况,保障老英雄的生活。现在幸福的生活都是这些老英雄打下来的,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团队也会定期去看望他们,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九十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铭记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关爱抗战老兵、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调研队赶赴铜梁区开展拜访抗战老英雄、参观纪念馆等活动。
7月19日上午,团队来到铜梁区巴川镇陈奎老先生家中,陈老英雄今年91岁高龄,但是身体很硬朗,精神矍铄。他为我们讲述了他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生死故事,老先生讲述时,眼里还泛着泪光。老英雄因日军的轰炸,不幸被弹片击中,导致腹部左侧受伤,当老英雄给我们看他的伤疤时,突然感觉战争离我们这么近又那么远。下午拜访了另一位老战士江伯高,团队为老英雄表演了节目,和老英雄一起合唱了革命歌曲,老英雄被我们的热情所感染,老英雄还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合唱,更显精神抖擞,让大家仿佛看到了当年老英雄上战场奋勇杀敌的风采。他们就是“活历史”,生活在我们身边,为后人讲述着那些老故事。当听到这些故事,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团队成员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应更加珍惜。
7月20日,我们参观了红岩革命纪念馆、邱少云纪念馆和冯玉祥故居,每段故事、每张图片、每件遗物都震撼着团队的每一个人。仿佛大家都置身在那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峥嵘岁月当中,真实地感受了那段历史。
此次活动强烈地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聆听作为“活历史”的两位老先生口述抗战历史,艰苦奋斗,与敌人顽强拼搏的事迹。让记忆永存,让精神永恒。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应该饮水思源,感恩抗战老兵,向抗战老兵致敬。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责任。
【范文二】
7月20日,河海大学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接过了安徽一队实践队伍的接力棒,将实践地点转移到了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
上午,我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并与馆长进行了学习交流。下午,我們举行了横幅签字活动和游客随机调查,并有幸地遇到了退伍老兵旅游团和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的民间人士,都进行了亲切交谈。
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学习调研时,我们发现馆内展示物以战时原物居多,真实反映了时战情形,并从纪念馆管理处进一步了解了台儿庄地区红色文化的保存保护情况。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记录,对台儿庄大战的战前、战时、战后情况有了更深入的学习,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在横幅签字和随机采访活动中,我們针对来此地参观的游客,从人群类型、目的以及感想方面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发现,大多数游客携带孩子来参观,希望可以通过参观纪念馆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几十年未曾见面的退伍老兵借参观此地的机会与战友重聚,再续战友情,在与一位退伍老兵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他们一行人来自山东邹城,其中大部分人参与了60年代全国各地的铁路建设,爷爷奶奶们自豪地说:“我们当年建设的成昆铁路可是号称地质博物馆啊!”看到我们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爷爷奶奶们表示十分欣慰。
在进行主题横幅签字时,我们有幸遇到了刚从台湾归来、致力于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的山东台儿庄峄阳王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明华先生,王爷爷表示他此行目的是希望通过台儿庄纪念馆这个平台让台湾同胞深入了解祖国的抗战历史,尽自己所能来促进海峡两岸的历史文化交流。老人在看到我们横幅时,主动提出要和我们合影留念,并对我们的活动表示了高度的肯定和支持。
【范文三】
8月3日,天气格外晴朗,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远传承队”寻访团由崔建兵老师带队一行5人,前往海南大学教职工住宅区探访中国远征军老兵云昌舜。
云昌舜,今年93高寿,当年的中国驻印军新38师炮兵第二营的一名中尉兽医官,是位历经艰辛,饱受沧桑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兵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寻访团的探访,令云昌舜老先生格外高兴,急忙的请寻访团一行人坐下喝茶。寻访团开始了访谈,根据云昌舜老先生讲述,1941年,他当时在专修班以毕业考试第三名的优异成绩留校任教,担任少尉助理员,当时战乱不断,正值年少爱国,便和同学从学校开“小差”,于1942年底加入了远征军。入伍后,经过相关培训后,云昌舜成为中国驻印军新38师炮兵第二营的一名中尉兽医官,1943年随部队开赴野人山。他负责管理全营480匹骡马。由于医术高明,加之认真负责,云昌舜所负责的骡马几乎很少有患病的。而他也因为自己出色的工作获得了史迪威将军的奖励,官升一级。云昌舜老先生声情并茂的描述了,在当年一次战役中因为骡马的警觉,成功地避免了敌军的埋伏。环境的恶劣,天气的极端,并未能影响到当年远征军们的斗志,这让在场寻访团为之而感动。
访谈结束之际,云昌舜老先生强调到:“当代学子,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实践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这句话令在场的寻访团铭记在心。此次探访,让寻访团感受到中国远征军的不易,峥峥铁骨,赫赫战功,为国为民,可歌可泣。希望当代学子发奋图强,光大祖国!
第4篇 抗战寻访社会实践报告
为响应团中央的全国大学生抗战纪念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并结合团中央每年推行的大学生“青春三下乡”活动。7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赴湖南韶山实践队来到了著名的山水洲城——长沙。在长沙进行社会实践的一天内,我们攀登了岳麓山,游览了湖南大学和橘子洲。
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南岳72峰之一的岳麓山。抗战时期,岳麓山“与长沙城隔江相望,对长沙有瞰制之利”,使其成为长沙战场极其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一山、一城,在那段异常惨烈的战史中,曾如此唇亡齿寒、存亡相依。刚踏入山脚,便感受到暑气削减,满目翠绿,清风蝉鸣,神奇地将我们带人了一个平和宁静的世界。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向上,又走过了一级一级的青石板台阶,来到了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抗日战争期间的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73军于长沙围抗日军,该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伤亡重大,其第5师师长及将士,还有其他几个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俊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站在这些墓碑前,尽管隔断着几十年的时空,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以及勇往直前、不惧牺牲的精神。
从岳麓山下来便进入了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湖南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高校。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大校园风景秀丽,大量近代的红砖黑瓦述说着她的古朴历史。我们着重参观了湖大的新老图书馆,老图书馆现在作为一个景点来开放,馆中收藏了大量的各界人士捐赠的文艺作品,使得这座红楼更具文艺气息,新图书馆颇具现代化,方正的大楼直指青天。
路过岳麓书画院,几根断裂布满青苔的花岗岩大门柱静默的立在草坪上,这些都是日军轰炸留下的伤痕,告诫世人战争的残酷,在湖大风光绮丽下也掩盖着饱受战火侵袭的沧桑,她几度迁址,几经受创,损失了大量珍贵的仪器和文物。同时校园内的建筑设施也被摧毁,使得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即便如此,当时的湖大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以英、德、法、日四种文字向中外文化界发表宣言,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学生们的抗日热情和士气。回想我们西工大的先辈们,同样是在日军轰炸的威胁下,“七星灯火、坝上长夜”的故事是他们航空报国的最美诠释。
来到橘子洲,远眺湘江北去,仰望岳麓青翠,大家都情不自禁朗诵起***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流露出他的风华正茂。字字千万重,其中的豪气与壮志仿佛在宣告世人,他***来了!忆往昔思今日,如果没有以***为代表的这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今天我们无法预料。他们在面对日寇钢铁洪流下,带动着身边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者为民族存亡而战。恰同学少年,此时的我们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那个时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天的行程结束的很快,但大家都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不舍,虽然有很多未能做的,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是大家感触颇多。这一天里,我们在岳麓山上缅怀英魂,驻足于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牺牲的前辈先烈的墓前;走在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感悟那个年代留下来的那种大学生的豪情;在橘子洲头,我们意气风发,忆往昔峥嵘岁月。夜色下的星城愈发的美丽,我们漫步在湘江江畔,享受着这夜间难得的静谧和清风带来的凉爽,大家不免沉醉于此。
历史并未离我们远去,历史也并没有被我们的国人遗忘,曾经我们民族所遭受的不幸一切一直在被缅怀、一直在被反思。我们走过了多个抗战遗址和纪念馆,每一个地方都是人来人往,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驻足认真聆听的游客,这都足以说明,我们国民的爱国热情是高涨的。而且,不论是在网络还是报纸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湖南人民是多么在意和看重这段抗战历史,不断地寻访、不断地纪念,把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融入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骨血中去了。
短短的七天,我们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了一起,大家共同经历着一切,大家互帮互助,这种感情是无法被别的东西超越的。我们这次的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活动,我们在各地的寻访、参观,就是像重走当年的抗战路线,去体会感悟他们经历的一切,去体会感悟他们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在于何处。我们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壮大,不让历史重演。一个国家、民族要富强、复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我们就是国家的储备力量。
第5篇 2022纪念抗战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追忆红色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四进四信”活动,由五十名金融系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假期“追忆红色历史 弘扬革命精神”——寻访北京红色圣地,先后来到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鲁迅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学习实践,使得革命精神的旗帜随着实践团的行进迎风飞扬。
重走青年路的第一站: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这里,北大红楼的浓浓书香气息沁人心脾,学生大教室、第十四书库、第二阅览室等无不让人感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学识渊博和北大学生的求思好学。革命青年们在这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寻求着救中国之路。展映厅里“红楼往事”的放映使同学们不禁感概道:“革命青年们的爱国之情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让人佩服,红楼正以全新的面貌,见证历史的奇迹!”
鲁迅博物馆是重走青年路活动的第二站,“在杭州、在绍兴、在南京、在日本、在厦门、在上海”每个板块文物的展示因陈旧而愈显珍贵,这些板块无不向人们诉说鲁迅先生的浓浓爱国情。胡鑫雨同学说:“上学时学鲁迅的文章感觉十分晦涩难懂,通过这次参观了解到鲁迅的生平和所处的历史年代,更能理解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呐喊,冲破黑暗的决心。”
最后,实践团队来到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今年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的抗战路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主题展览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共分为8个部分,用珍贵翔实的历史照片、文物、历史记录片,来客观真实的反映这段历史,用这些感人的抗战故事去诠释伟大的抗战精神。
金融系学生赵伟不禁感慨道:“中华民族就是要勿忘国耻,这个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只有珍惜它、爱护它,反对战争,我们只有坚持和平,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一路上,同学们对那一段红色的历史有着更深的认识,金融系师生情、友情不断加深,重走青年路还在继续,金融好青年的脚步随着红色精神的传扬不断向前!
第6篇 长沙抗战社会实践报告:游璀璨星城,寻先辈英魂
7月15日,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赴湖南韶山实践队来到了著名的山水洲城——长沙。在长沙进行社会实践的一天内,我们攀登了岳麓山,游览了湖南大学和橘子洲。
15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南岳72峰之一的岳麓山。抗战时期,岳麓山“与长沙城隔江相望,对长沙有瞰制之利”,使其成为长沙战场极其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一山、一城,在那段异常惨烈的战史中,曾如此唇亡齿寒、存亡相依。刚踏入山脚,便感受到暑气削减,满目翠绿,清风蝉鸣,神奇地将我们带人了一个平和宁静的世界。我们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向上,又走过了一级一级的青石板台阶,来到了陆军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抗日战争期间的三次长沙会战,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73军于长沙围抗日军,该军在激烈的战斗中,伤亡重大,其第5师师长及将士,还有其他几个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俊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站在这些墓碑前,尽管隔断着几十年的时空,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以及勇往直前、不惧牺牲的精神。
从岳麓山下来便进入了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湖南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高校。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大校园风景秀丽,大量近代的红砖黑瓦述说着她的古朴历史。我们着重参观了湖大的新老图书馆,老图书馆现在作为一个景点来开放,馆中收藏了大量的各界人士捐赠的文艺作品,使得这座红楼更具文艺气息,新图书馆颇具现代化,方正的大楼直指青天。
路过岳麓书画院,几根断裂布满青苔的花岗岩大门柱静默的立在草坪上,这些都是日军轰炸留下的伤痕,告诫世人战争的残酷,在湖大风光绮丽下也掩盖着饱受战火侵袭的沧桑,她几度迁址,几经受创,损失了大量珍贵的仪器和文物。同时校园内的建筑设施也被摧毁,使得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即便如此,当时的湖大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以英、德、法、日四种文字向中外文化界发表宣言,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学生们的抗日热情和士气。回想我们西工大的先辈们,同样是在日军轰炸的威胁下,“七星灯火、坝上长夜”的故事是他们航空报国的最美诠释。
来到橘子洲,远眺湘江北去,仰望岳麓青翠,大家都情不自禁朗诵起***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流露出他的风华正茂。字字千万重,其中的豪气与壮志仿佛在宣告世人,他***来了!忆往昔思今日,如果没有以***为代表的这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的今天我们无法预料。他们在面对日寇钢铁洪流下,带动着身边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者为民族存亡而战。恰同学少年,此时的我们心潮澎湃,恨不得回到那个时代“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天的行程结束的很快,但大家都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不舍,虽然有很多未能做的,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是大家感触颇多。这一天里,我们在岳麓山上缅怀英魂,驻足于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牺牲的前辈先烈的墓前;走在湖南大学的校园内,感悟那个年代留下来的那种大学生的豪情;在橘子洲头,我们意气风发,忆往昔峥嵘岁月。夜色下的星城愈发的美丽,我们漫步在湘江江畔,享受着这夜间难得的静谧和清风带来的凉爽,大家不免沉醉于此。
历史并未离我们远去,历史也并没有被我们的国人遗忘,曾经我们民族所遭受的不幸一切一直在被缅怀、一直在被反思。我们走过了多个抗战遗址和纪念馆,每一个地方都是人来人往,每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驻足认真聆听的游客,这都足以说明,我们国民的爱国热情是高涨的。而且,不论是在网络还是报纸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湖南人民是多么在意和看重这段抗战历史,不断地寻访、不断地纪念,把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融入到这片土地上人民的骨血中去了。
短短的七天,我们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了一起,大家共同经历着一切,大家互帮互助,这种感情是无法被别的东西超越的。我们这次的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活动,我们在各地的寻访、参观,就是像重走当年的抗战路线,去体会感悟他们经历的一切,去体会感悟他们的情感,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清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我们的人生价值在于何处。我们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壮大,不让历史重演。一个国家、民族要富强、复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而我们就是国家的储备力量。
第7篇 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为响应团中央的全国大学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寻访活动和“三下乡”的光荣传统,弘扬光荣革命精神,努力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在扎实的实践服务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与社会阅历。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学生会组成了以xx级辅导员王璐芸老师带队,大一大二学生会骨干为主的“赴湖南韶山暑期实践队伍”。整个实践分为三个部分:忆峥嵘岁月,访伟人故里,仰老兵雄风,将分别前往韶山、衡阳、芷江、长沙进行为期5天的暑期实践。
韶山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是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第一天即7月11日,几经辗转,我们实践队来到了伟大领袖***的故乡。整顿休息过后,便出发前往第一站——***铜像广场。整个铜像广场占地极广,铜像伫立在广场中央,***同志身穿中山装,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再现了领袖毛主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在苍柏鲜花的映衬下更显得高大伟岸。在铜像前,导员带领大家唱起了团歌,歌声响亮,久久回荡在铜像广场上,带着我们对红军的敬意飘向远方。接着来到了***同志故居,其故居建于民国初年,采用南方农宅形式,坐南偏东。整个故居的布局整齐规划,风格朴素,真实还原了毛主席生活、学习的场景。看着毛主席的书桌,我们仿佛看到当年毛主席伴着昏黄的灯光,在油灯下刻苦学习,立志报国的模样。毛主席这种勤奋的品质也激励着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在学习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其他方面的知识吸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后一站则是来到了***纪念堂,其位于韶山冲引凤山下,纪念堂内建筑多为江南园林风格,雅致清新,建筑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纪念堂内的陈列,吸收了近几年党史最新的研究成果,运用独特的馆藏文物资料、先进的科技展示手段,将毛主席的生平和光辉生动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正是毛主席,在混乱中站出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现在,纪念堂已成为全国优秀爱国教育基地之一,我们在这里缅怀***同志的伟大功绩,领略东方巨人的崇高精神风范。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7月12日,实践队离开韶山,向南行进,来到了抗战名城衡阳。战火硝烟已去,但痕迹深深,作为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衡阳,城内处处都保留着抗战时期的纪念场所和历史文献资料。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的衡阳保卫战,是中国整个抗战史中作战时间最长、双方伤亡士兵最多、最为惨烈的城市争夺战之一,也是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个日军伤亡超过我军的战例。而纪念这场战争的“衡阳抗战纪念城”纪念碑,座落于衡阳市岳屏公园。12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岳屏公园,瞻仰了纪念碑,并参观了纪念碑附近的衡阳抗战纪念馆与抗战雕塑,从纪念馆的沙盘、陈列进一步了解了衡阳这座城市的抗战历史。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偶遇衡阳当地高校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系的同学,双方就衡阳抗战历史,衡阳文化进行了深刻交流。 下午则参观了另一处抗战纪念景点衡阳高新区陆家新屋。陆家新屋,距今已有125年历史,在1945年抗日衡阳保卫战期间,曾被日军黑濑连队当做指挥部。至今,该建筑南向墙面尚保留数10处当年留下的弹痕,右侧厢房封火墙山屏上的一个弹洞,直径达1米左右,是衡阳保卫战难得的历史见证,是珍贵的抗战遗址。屋内陈列着54块展板,展示陈列柜6个,收集有抗战时期的手榴弹、日式头盔、望远镜、马鞍等物品。国防教育广场则位于景区南侧,于xx年兴建,有歼-6战斗机、坦克等展品4件。
衡阳行程的第二日,我们带着慰问品,拜访了老兵丁耀辉老人。丁耀辉老人是衡阳市人,今年已91岁高龄,身子骨却依旧硬朗,目光中闪烁着战士坚毅的光芒。丁爷爷是当年参加入缅作战的远征军之一,回忆起抗日那段艰苦岁月,他感慨万千。丁爷爷向我们讲述了战争的残酷和现在生活的美好,“我们在缅甸的时候,没得吃,没得药,非战损远远高于战斗死伤。原150人次的连队,打到最后,就只有十几个人活下来了,你不知道我们在缅甸受了多少苦。”说到此处,老英雄已泪眼模糊,似在回忆当年的残酷,战友离去的悲痛。整个采访过程中,老先生反复强调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更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采访结束后,丁爷爷给我们题字道:“应始终牢记:贫穷就会挨打,落后就会被人欺负!为了不让这段屈辱历史重演,同学们应该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学好各项本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话虽朴实,却道出了一代老兵对于祖国强大的渴望,对于新一代青年的殷切期望。而我们也向丁老赠送了我们工大独有的战斗机仿真模型,寓意工大航空报国之志。此行只采访了丁耀辉爷爷一人,但老兵心目中永远燃烧着的熊熊革命激情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灵烙印。这些老战士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留下的是累累的伤痕和病痛的身躯,以及内心对祖国永远的忠诚和热爱,怎能不叫人敬佩?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13日下午,我们拜访了衡阳市大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根植于衡阳本土,专注于品牌文化包装及活动策划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公司书画院,管理层领导就同学们感兴趣的衡阳保卫战历史故事作了深入的讲述和交流。董事长许丰华先生曾是当地新闻联播的编辑,他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为我们剖析了衡阳保卫战极具纪念意义却不被广泛宣传的原因,同时启示我们:只有真正的思考才能铸就人格。不能被事物表象所迷惑,真正思考看透它才能获得最本质的内容。接下来总经理马康伟与我们交流了文化产业和大学生创业两个方面。马先生提出,未来是属于高感性族群的,社会更多的需要创新性思维、设计思维,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在思维上占据制高点方能抢得先机。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结束了衡阳的行程,实践队搭上西行的列车,前往芷江进行下一阶段的实践。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实践队于14日下午到达了芷江受降遗址纪念馆。纪念馆建于1995年,占地1500平方米,入口处是一座“血”字形的牌坊,象征着抗战胜利是由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但在我们看来那更是一座中国的“凯旋门”,那是日本受降的地方,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地方,是中国饱经风霜后的伟大复兴的第一步。随后,我们到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诸多有关抗战历史的物品、展板等,还有抗战时我军发送电报时的仿真场景,电报声连绵不断,仿佛带我们走进了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而放映厅播放的抗战影像资料,让我们更加体会到抗战的艰辛,钦佩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的同时,也愤慨于日军的种种恶行。在参观之余,我们也对游客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第8篇 2022抗战胜利70周年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作为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山被无数革命后代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山精神在被革命后人代代传承的同时,也影响着该地区人民的思想理念,对其经济发展状况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7月24日至28日,我校土建学院赴临沂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在牛玉玺老师的带领下在沂蒙山地区瞻仰革命先烈、领略沂蒙精神、调查其经济状况。
厚积薄发,出征前充分准备
7月21日下午,实践队于西院东教二楼会议室举行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土木系辅导员韦宇老师、牛玉玺老师和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仪式。
仪式伊始,实践队队长李玉龙向带队导员牛玉玺和其他队员做活动计划报告,计划包括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当地龙头企业山东新银麦啤酒厂、走访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等。紧张而又丰富的工作不容出错,队员们认真倾听并记录活动计划。
“社会实践离不开其现实意义,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沂蒙精神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那么这次活动我们该如何得出结论呢?”牛玉玺老师这一实际问题引发了队员之间的讨论。最后,队长李玉龙做出总结:“从旅游业着手,通过实际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地居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同时对当地某些企业进行调查,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最终得出结论。”
最后,队长李玉龙再次明确了各项分工,提醒队员对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好准备。牛玉玺导员也认真强调了安全问题:“安全是第一位的,避免一个人单独行动,防止有队员掉队的情况出现。”至此,实践队出征仪式圆满完成。
缅怀先烈,纪念馆偶遇老兵
7月26日上午,实践队一行人来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缅怀为党为国的革命烈士、聆听感人肺腑的支前故事、感受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其中包括粟裕将军与陈毅将军的雕像、当年作战时缴获的坦克等等。展厅参观完毕后,实践队一行人来到粟裕将军墓前祭拜,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两侧是2800多名烈士的墓碑,其中还沉睡着很多无名烈士。缅怀结束,实践队恰遇一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于将军墓前深深鞠躬,他虽年岁已高,但是表情庄严,军姿站立。经询问,老人叫石殿久,已86高龄,16岁入军,曾作为孟良崮战役第三道防线支援部队士兵参战。
在石殿久老人的提议下,实践队重回情景体验厅,听老人讲述“过去的故事”。老人认为,情景体验厅较好地重现了战争时的情景,在他的印象里,战时的沂蒙就是这样战火连天却又充满着希望。“那时,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的战死,但是听说沂蒙山区的人民努力支持前线,也让我们燃起了希望。”他看着将军洞和士兵们欢呼“胜利”的雕塑缓缓说道。对于在战役中无私奉献的沂蒙山区人民,他表示,沂蒙人民是真的为了国家为了广大的中国人付出了很多,战争中他们经常为部队送来一些急需的物资,为前线战斗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他们当时的战役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临行之际,他与队员们一一握手,并感谢队员们的祝愿。
上午十一点,实践队结束此次旅程,实践队成员王雪飞说道:“这次孟良崮之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战争的残酷,但更多的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感谢,也对烙印在沂蒙人民灵魂深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走进银麦,调研经济发展
沂蒙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民的就业创业观,为具体了解,7月26日下午,实践队一行来到当地著名企业青岛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参观调研。
银麦啤酒厂创始人为几名下岗员工,本着“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他们因地制宜,带领啤酒厂大步向前,最终啤酒厂发展为当地的纳税大户。营销部经理公丕顺认为,沂蒙精神在公司的“崛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故在每年销售淡季,企业均会展开以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沂蒙精神为主题的军训,届时所有员工均需参与。公经理说:“沂蒙精神是我们建厂初期最艰难的那一段时间支撑我们走下来的动力,正式这种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才可以让我们从当初的月产5000瓶达到今天的日产两千多吨。”作为龙头企业,啤酒厂对周边的一些纸箱包装厂、塑料薄膜厂以及当地金银花种植农户在经济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带动。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企业的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地的就业率,导致颇多当地人外出务工。
在啤酒厂的帮助下,实践队面向全体员工发放了近100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啤酒厂大部分员工认为沂蒙精神在蒙阴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思想上的引领作用,甚至是该企业的精神文化内涵,但其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小。
探访蒙山,对话当地居民
7月27日上午,实践队全体成员到达蒙阴县蒙山脚下,往日的硝烟弥漫早已被郁郁青青的树木代替,崎岖的山路向队员们诉说着战士们的艰辛。站在山下,队员们禁不住发出感叹,“我们可能无法真正体会到革命战士们的艰辛,但是我们希望能在他们走过的路上领会他们的革命精神。”经过简单的交流队员们正式踏上了“重温革命道路”之旅。
沿着山路走了没多久,队员们便来到了红嫂洞。“送子送郎上前线”,“用乳汁救护伤病员”,“舍弃亲骨肉,养育革命后代”,“摊煎饼、做军鞋”,一群女子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
下午,全体实践队在蒙山脚下向村民分发问卷,对村民的经济情况、就业情况以及沂蒙精神进行调查。据了解,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农副产品、农家乐以及亲自挑着东西上山卖。据村民傅先生介绍,自从蒙山开发以后,道路变得通畅了,居民的收入情况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傍晚,实践队成员在牛玉玺老师的带领下举行最后一次总结大会,讲述自己几天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阐述沂蒙精神,对所了解的情况进行总结同时针对当地经济发展提出建议。经过几天的实践学习,实践队成员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革命老区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有了自己的看法。至此,此次暑期实践圆满完成。
第9篇 重走抗战路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
7月19日至21日,我校赴延安照金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团赴延安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红色理论学习及传统实践教育活动。本实践团由我校第七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张建鑫、杨超等39名师生组成。在张永斌、刘业兴、孟立东、党艳东等老师的带领下,本实践团分别在延安大学、延安精神教育培训基地、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等革命圣地,针对“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等主题进行了理论学习、现场实践。
艰苦卓越?回望延安历史
7月19日下午,在延安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杨延虎教授为来自陕西各大高校的百余名学子做了关于“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的主题报告会。
在报告会中,杨延虎教授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为学员们介绍了中共中央在延安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年革命历史。通过杨教授的引导和介绍,学员们对延安的革命历史了解更为全面,认识更为清晰。来自人文学院XX级的周珍同学表示,杨延虎教授的主题报告,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重新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热血沸腾的伟大年代,让我们全面认识到了艰苦卓越的延安革命史,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如今美好稳定生活的来之不易。
铁血热情?感受延安精神
7月20日下午,延安大学谭虎娃教授在延安大学敷仁楼为我校实践团做了“延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的专题讲座。
在讲座中,谭虎娃教授为学员们具体讲述了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具体内涵,深刻意义等,并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话语为我校师生阐述了其自身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丰富内涵。
在谭教授的讲解下,学员们被延安精神中所散发的人文魅力深深吸引,受益颇深。来自动医学院XX级的王振斌同学说到,延安精神中彰显的无私奉献、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让我深深折服。作为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一员,我们更是要学习延安精神,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中,激励自己,服务他人,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荡气回肠?瞻仰延安先烈
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实际运用能力,我校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延安大学校史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及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并集中观看了大型红色题材舞台剧《延安保育院》。
通过参观革命旧址和欣赏反映延安精神的舞台剧,学员们纷纷感到十分震撼。来自生命学院XX级的肖广军同学感慨道,延安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领略到延安时期,中共领导人、知识分子、国际友人的闪光人性,了解了革命先辈是如何在困境中成长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的,着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青春四射?践行延安力量
与我校赴延安照金革命传统教育实践团同赴延安,进行学习的还有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宝鸡文理学院等多所高校。在延安大学学子的热烈欢迎下,各大高校学子齐聚延安,成功举办了陕西高校联谊会。
在联谊会中,我校学员们结合自身所长,交流联欢。在孟立东老师的带领下,我校实践团全体学员带来大合唱《东方红》,食品学院研二学生李琛个人独唱,人文学院XX级学生崔雪丰笛子演奏等节目赢得现场一致好评。张永斌老师表示,此次活动对陕西各大高校增进感情,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践行延安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为期三天的延安之行现已接近尾声,留给学员们的感动却依旧炽烈。学员们表示,延安理论培训让他们感受到了艰苦卓越的延安历史,学习到了铁血热情的延安精神,同时也承诺,定将以激情昂扬的精神面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服务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敢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
长沙抗战社会实践报告:游璀璨星城,寻先辈英魂
第10篇 2022暑假抗战老兵社会实践报告
探访抗战老兵暑期实践贵州小分队是一支踏实肯干,不辞艰辛的队伍。团队成员9人,其中既有来自贵州的本地向导,又有来自草原的异乡儿女,既有刚毅果决的北方男儿,又有细腻温婉的岭南女子。这样的团队,既能最快领会贵州人的思维,又能用马背上的豪迈诠释战士铁血,既有勇毅,支持团队跋山涉水,又有温情,拂去老兵辛酸苦泪。团队会铭记着浙大求是创新的精神,求历史真相之是,创人不敢想之新。点兵已毕,只待出征,下个金秋,黔地的战斗故事将由我们重现,沙场图景一卷,还请君看。
“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寇心胆惊。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齐欢迎;创造新区,号召人民,为祖国战争!”这首鼓舞人心的《西征歌》,把我们带回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抗战期间,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还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他们集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下,抛头颅,洒热血,卫国杀敌,救民族于水火之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惟有让我们的后代“记国耻,唤国魂,珍国格,奋国威”,我们的民族才会振兴,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我们的人民才有福祉。作为来自浙江大学的“关爱抗战老兵”暑期社会实践队伍湖南小分队,我们分工明确:财会、摄影师、联络员、医疗员、宣传员等一应俱全,各司其职;我们效率颇高,多次会议都能直奔主题,全员迅速讨论解决;我们很“接地气”,十一人的团队中就有四位湖南本地人,探访路上更有保障;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青年人独有的朝气与热血,对抗战老兵们怀着浓烈的尊敬与爱戴,愿意沉下心来倾听与感悟每一位老兵的抗战往事。英雄在风中,我们在路上。
看这片天空蔚蓝如洗,八十年前,还染着铺天盖地杀戮的血,你见这片土地高楼林立,八十年前,还裂着满目疮痍抢掠的伤,你爱这国家繁荣昌盛,八十年前,还浸着落后挨打受辱的痛,你为这巍巍如山的民族自豪,那是八十年前浴血奋战的抗战军人们用生命传承的不屈精神结晶。八十年过去了,我们没有遗忘,但是岁月的洪流磨钝了这痛楚,我们没有轻视,但是被一些失真的宣传迷了眼。竺可桢学院抗战老兵探访暑假实践队,爱护历史,尊重历史,希望通过这次暑假实践活动探访那一群民族尊严的捍卫者,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认清自我,正视自我。也向老兵们致以我们最诚挚的敬意,带去我们的关心与慰问,帮助他们向社会倾吐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直面历史的伤痛,减轻现下的生活负担,度过一个平和安稳,少留遗憾的晚年。
得知服务队的到来,87岁的李英坤奶奶早早地在桥头等候着,李奶奶由于前段时间受伤,现在行动还需要拄着双拐,她不顾雨后湿滑的路面坚持引领着队伍来到家中。李奶奶向我们讲述了她作为卫生兵在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历,战争的残酷让她面对了很多战友的伤亡,也倍感现在生活的幸福,如今虽然年岁已高,她依然不愿给政府和社会增添麻烦。她还寄语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孝敬父母,爱岗敬业,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7岁的豆东跃爷爷从9岁开始担任儿童团团长,16岁参军,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侦察员深入到日本兵中,获取情报,特别是通过药水将情报记录在手纸上然后利用化学制剂显示出来,在唐县他打过多次漂亮的伏击战,在北京作为地下党完成特殊任务,历经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他的事迹(化名张俊臣)被登载入《在北京地下工作的日子里》一书中,他还获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84岁的史洪顺爷爷精神矍铄、声如洪钟,年少时因为聂荣臻元帅曾在他家中居住,对他幼小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9岁起就参加了儿童团,由于语言能力较强,所以一直负责敌后宣传工作,演唱革命歌曲,表演抗日节目,随后又担任了当地小学的教师,投身教育事业,宣传革命思想。解放后他一直扎根基层,在县财政局和国税局工作,直至退休。晚年史洪顺爷爷查出直肠癌,他以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愈效果,术后已经健康生活了20多年。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史洪顺爷爷还凭借自己的回忆撰写了《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的抗战情缘》、《“印度白求恩”柯棣华和他的中国夫人》两份回忆录,真实的记录了那一段段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
在唐县光荣院,服务队走进五位行动不便的抗战老兵宿舍,为他们进行了一对一中医诊疗服务,向他们表达了广大师生们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祝愿,随后服务队来到光荣院多功能厅,为抗战老兵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合唱《游击队之歌》、《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不时勾起对那个年代的回忆,许多抗战老兵听后激动不已、热泪盈眶,随着节奏一起唱,会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同时,服务队还为老兵们送上了耐心细致的健康义诊,除了心电图、测血压等检查外,专家们把脉开方、针灸推拿、生活指导,让老兵们感受当代中医青年的关怀和温暖。
在顺平县民政局的帮助下,服务队还来到了顺平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慰问住在这里的抗战老兵。有两位老兵分别介绍了当年他们的抗战经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两位老兵记忆犹新,仿佛一切都在昨天,每到动情时,老兵们的声音都有些哽咽,广大师生看着老兵们胸前闪亮的一枚枚军功章,触摸着一本本有些发黄的荣誉证书,听着一段段感人的抗战故事,内心深受触动,同学们纷纷走到老兵身边,认真记录下每一段历史瞬间,还分别用手机、相机与老兵们合影留念。随后服务队为各位老兵进行了专业的中医诊疗。
此次活动中,石家庄户外公益联盟的志愿者全程参与,他们携带了专业的影印设备,在八一建军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为广大抗战老兵现场拍摄照片,当场打印制作,为他们送上贴心的节日祝福,老兵们拿着还有些发热的照片,十分高兴,笑容满面,连声称赞。学校团委还利用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大学生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听一段革命故事,唱一首革命歌曲,与老兵合一张影,为老兵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一篇与老兵在一起的感想,广大同学纷纷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时发布活动情况,向大学生们传递着青春正能量。
追寻红色足迹,关爱抗战老兵,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抗战老兵送上贴心的节日祝福,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堂生动而深远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广大师生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传承革命精神,牢记青春使命,扎实努力,锐意进取,为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为人民健康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11篇 2022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寻访活动暑假实践报告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自8月1日起,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时代红星”暑期实践队以“追寻红色历史足迹,推广民族抗战精神”为主题,充分结合自身外语学习优势,深入沂蒙革命老区,就新时期红色文化的国际化宣传情况展开了寻访调研。
暑日的老区,旧热不雨,烈日却挡不住实践队员的热情。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实践队员跨越多个县区,认真追寻着红色历史足迹。
在沂蒙红嫂祖秀莲故里,实践队员见到了红嫂后人、当地党支部书记张在召。在带领队员参观红嫂纪念馆时,他特地佩戴了一枚党旗胸章。问起原因,张书记说“我是听着红嫂讲述着抗战故事长大的,更是一点点看着咱们生活好起来的,这都是党领导的好,党的恩情永远不能忘,红色精神永远要传承”。简单两句,却使队员们倍感责任重大。
在红嫂故居,队员们有幸遇到了多名前来寻访的抗战老兵,并与他们一起唱响了《沂蒙颂》,在演唱中,一名87岁的老兵竟然几度哽咽,老泪纵横。老兵在抗战中负过重伤,是老区的乡亲们救了他。边给我们我们展示着腿部的弹痕,嘴里一遍遍重复着:“这是救命的恩情啊,乡亲们对我们是真好啊,真好……”
看着故地的点点滴滴,每一位老兵都难掩激动。听着他们的故事,队员们更是感动不已,这份深情是永远抹不掉的,更是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努力传承的。
追寻红色足迹的同时,借助自身外院学习优势,了解当前红色文化对外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队员们的本次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实践队员来到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多个知名的红色景区。也突出发现了当前景区外语翻译不规范、外语标示不准确等一系列比较突出的问题。并通过影像和书面报告等形式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反映,同时,在实践结束后,针对发现的问题逐一研究纠正,为红色文化的国际宣传更加标准和人性化贡献一份力量,是实践队最重要的后续工作。
实践期间,队员们还来到了老区的幼儿园和外国语学院培训机构,为孩子们上了多堂别开生面的外国语言课,带领大家演唱了实践队员用中文和多国语言创作的时代红歌。我们也欣喜的看到,由于当地的重视,孩子们心中早已有了红色精神的种子,对好多红色人物和故事都十分了解。恰是这一代代的传承,红色精神才能永放光芒,也是我们民族的一大幸事……
第12篇 抗战70周年关爱抗战老兵实践报告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学习和传承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8月1日,河北中医学院校团委及针灸推拿学院组织20多名师生前住保定市唐县和顺平县,开展“追寻红色足迹,关爱抗战老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为老兵义诊
活动于上午8时正式开始,天空虽然下着雨,但丝毫不影响师生们崇敬和热切的心情。得知服务队的到来,87岁的李英坤奶奶早早地在桥头等候着,李奶奶由于前段时间受伤,现在行动还需要拄着双拐,她不顾雨后湿滑的路面坚持引领着队伍来到家中。李奶奶向我们讲述了她作为卫生兵在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历,战争的残酷让她面对了很多战友的伤亡,也倍感现在生活的幸福,如今虽然年岁已高,她依然不愿给政府和社会增添麻烦。她还寄语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孝敬父母,爱岗敬业,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抗战老兵李英坤奶奶讲故事
87岁的豆东跃爷爷从9岁开始担任儿童团团长,16岁参军,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侦察员深入到日本兵中,获取情报,特别是通过药水将情报记录在手纸上然后利用化学制剂显示出来,在唐县他打过多次漂亮的伏击战,在北京作为地下党完成特殊任务,历经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他的事迹(化名张俊臣)被登载入《在北京地下工作的日子里》一书中,他还获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三、亲切的教授
84岁的史洪顺爷爷精神矍铄、声如洪钟,年少时因为聂荣臻元帅曾在他家中居住,对他幼小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9岁起就参加了儿童团,由于语言能力较强,所以一直负责敌后宣传工作,演唱革命歌曲,表演抗日节目,随后又担任了当地小学的教师,投身教育事业,宣传革命思想。解放后他一直扎根基层,在县财政局和国税局工作,直至退休。晚年史洪顺爷爷查出直肠癌,他以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愈效果,术后已经健康生活了20多年。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史洪顺爷爷还凭借自己的回忆撰写了《聂荣臻元帅与日本小姑娘的抗战情缘》、《“印度白求恩”柯棣华和他的中国夫人》两份回忆录,真实的记录了那一段段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
四、抗战老兵史洪顺爷爷忆往昔峥嵘岁月
在唐县光荣院,服务队走进五位行动不便的抗战老兵宿舍,为他们进行了一对一中医诊疗服务,向他们表达了广大师生们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祝愿,随后服务队来到光荣院多功能厅,为抗战老兵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合唱《游击队之歌》、《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不时勾起对那个年代的回忆,许多抗战老兵听后激动不已、热泪盈眶,随着节奏一起唱,会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同时,服务队还为老兵们送上了耐心细致的健康义诊,除了心电图、测血压等检查外,专家们把脉开方、针灸推拿、生活指导,让老兵们感受当代中医青年的关怀和温暖。
五、文艺演出送欢乐
在顺平县民政局的帮助下,服务队还来到了顺平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慰问住在这里的抗战老兵。广大师生看着老兵们胸前闪亮的一枚枚军功章,触摸着一本本有些发黄的荣誉证书,听着一段段感人的抗战故事,内心深受触动,同学们纷纷走到老兵身边,认真记录下每一段历史瞬间,还分别用手机、相机与老兵们合影留念。随后服务队为各位老兵进行了专业的中医诊疗。
此次活动,石家庄户外公益联盟的志愿者全程参与,他们携带了专业的影印设备,在八一建军节这个特殊的节日,为广大抗战老兵现场拍摄照片,当场打印制作,为他们送上贴心的节日祝福,老兵们拿着还有些发热的照片,十分高兴,笑容满面,连声称赞。学校团委还利用此次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大学生中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听一段革命故事,唱一首革命歌曲,与老兵合一张影,为老兵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写与老兵在一起的感想,广大同学纷纷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实时发布活动情况,向大学生们传递着青春正能量。
追寻红色足迹,关爱抗战老兵,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抗战老兵送上贴心的节日祝福,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堂生动而深远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广大师生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传承革命精神,牢记青春使命,扎实努力,锐意进取,为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为人民健康幸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第13篇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拜访身边抗战老兵
(一)、调查资料
xx镇位于x、x两县交界处,距县城 x公里。南连xx乡相邻,是附近相邻六个乡镇的物质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x0亩,其中田3x0亩,地8x0亩。林地面积1x6亩,水域3x6亩。辖亮xx个行政村,1x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x81人,4x7户。主要民族汉族。属海拔相对较高的浅丘粮经作物种植区。
同时,xx县也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在过去xx镇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老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突飞猛进。我们所在的村庄通过旁边高速公路的修建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现在也不是过去那般有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村庄了。
(二)敬爱的老兵:
快过年了,借这个机会到村里老人那里去拜访拜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村里还是有好几个爷爷是在过去当过兵的,不过他们的年龄不一样,最老的已经八十多岁了,也就不好去打扰;在问候过几个年龄不大的爷爷后,锁定了德高爷爷。
(二)、调查结果
我拜访了二个老兵,作为老兵他们当然很自豪,从他们说话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从他们的眼神中还让我看到过去的艰苦生活。有个爷爷是去了抗美援朝(第三批)的,他跟我讲过去的生活的时候眼睛里都泛着泪花,他虽然不是一名大将,但是也是一位的英雄,他跟我讲他们那个时候很穷,志愿去当兵保卫国家,只有国家富强了,自己以后才能富裕,在当兵的时候天天吃着糙玉米面馍馍,去打饭迟了的就只有饿肚子,经历过好几次大的战役,印象最深的还是抗美援朝的时候,那是几天几夜都不合眼,一直把美国军队打到朝鲜以南,我们中国才撤军,现在这个爷爷过的生活还是比较不错的,不是因为过去当过兵现在有好的福利,是因为他的儿子的工作比较好,我问了一下他现在有没有什么补贴,不是他难为情,我也觉得他的补贴太少了,一年也就几百块钱,也就一个月的生活费,因为时间短暂,他没有跟我讲太多。
德高爷爷是一个在外国驻军,没有打过什么仗,但是他也算是在维护中国的和平,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母亲比较娇弱,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也就是他一手带着,为此他的压力比较大,等到弟弟稍微大一点这个爷爷就去当兵了,先是在辽宁省训练后被调到湖北,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升职,后来被调到老挝当过驻军,回到家里后开始也没有什么补贴,作为一个老兵,生活肯定要的,工作了好几年,因为年龄的原因,自己慢慢的找到政府的人员才找到了退休工资,现在他加上低保一个月还是有六百块钱,也算是够自己的生活。
过去的生活艰苦是人人都不否定的,现在的我们生活虽然过得还算不错,但是是过去军人通过热血换来的,在过去中国饱受外来国家的侵略,整的国家不想国家,但是一批又一批有志分子带领着中国走向一个强胜的国家,他们带领着军队与外来侵略者相抗衡,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艰难的时期,哪一个人不说一个服啊,我们的先辈用自己智慧和身躯为我们打造了今天这个幸福的局面。
然而现在对于他们我们更不能忘记,应该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鼓励广大爱国志士相信我们的国家,就比如我拜访的几个爷爷他们虽然身处在农村,为什么就不能像城市里的老兵一样得到更多的补贴让他们衣食无忧呢?
要让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抗战历史真相。我们不能忘记坚苦卓绝的抗战,不能忘记中国军民用血肉与敌相搏的抗战,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当年中日之间军力和国力的巨大差距。当时的中国只是一个历经持续 10 余年军阀混战的仅仅形式上统一的贫弱的农业国,而日本却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强国。军事上日本是当时全球最强的陆军和海军国之一,拥有先进、完善的军事组织体系并建立了全民战争体制。
(四)、结语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它是用我们前辈的鲜血和生命铸成;今天的国富民强来之不易,因为我们曾经饱受外国侵略列强的欺侮。所以,请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老兵不死,却终究会渐渐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万的老兵,带着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细节和故事,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匆匆离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抢救的活的历史。对此,必须有使命感、紧迫感挽救这段历史中的一个个细节,趁现在还来得及。
第14篇 2022暑假宣扬抗战精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为积极践行xx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三峡大学电气学院关爱抗战老兵暑期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以“关爱抗战老兵、宣扬抗战精神”为主题,自7月4日起,在宜昌市开展了为期14天的寻访抗战老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4日一早,团队7人抵达宜昌市民政局,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影视资料,同学们不仅更加翔实地了解当地抗战老兵过去的光辉历史,同时也了解了这些抗战老兵目前生活的状况。当天下午,同学们又去宜昌市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以实际行动告慰烈士英灵。
第二天一早,团队一行人和社会公益组织一起去看望了四位位于夷陵山区的抗战老兵,我们每到一位老人的家里,就会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虽然每位老人的性格各异,生活状况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抗战情,老兵们就像一部活历史,讲诉着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为之动容,在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当队员们为老人戴上纪念章,送上礼物时,老兵紧紧握着队员的手,激动地说到,“我们已经老去,只有你们这些年轻人的强大,才是国家的希望”,并向志愿者们行军礼,英姿不减当年。队员们在为老人窘迫生活状况担忧的同时,更为其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折服。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团队7人连续奔波,风雨无阻,足迹踏遍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北山坡工人新村社区、cbd气象台社区、西陵区窑湾、西陵二路等地,共走访抗战老兵十人,以真诚感染着当地居民,并为老兵送去了一份份慰问和关怀。
同学们通过为期1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了解这些老兵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了开展关爱老兵行动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这些抗战老兵的人生经历就是一部‘活历史’,他们应该被放大,更应该被崇敬。”老兵们为国家做出过特殊的贡献,而目前有些老兵的生活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作为当代大学生,目前能做的仅仅是一份发自内心深处的关怀,我们需要并期待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关爱老兵的行动中。
第15篇 2022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参加市内纪念《抗战70周年图片展》、 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了解沂蒙革命先烈抗战英勇事迹,学习红色沂蒙精神,增强爱国情感,纪念中国抗日战争70周年。
实践总结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记得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奇耻大辱,使中华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越陷越深;三十多年后,“九一八事变”打破了沈阳城的宁静;“七七事变”的战火硝烟弥漫在卢沟桥畔。曾经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东方大国失去了原有的尊严,整个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
只有挺身而出!只有用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于是中国共产党站出来了,互相奔走呼号,带领全民族人民举起愤怒的大刀,浴血奋战,正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沉重而辉煌的一页。
我的家乡山东临沂也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这里播撒革命的火种,领导创立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沂蒙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面对日军疯狂的“扫荡”、“蚕食”和“封锁”,八路军和沂蒙人民紧密团结,同仇敌忾,生死与共,同日寇展开了英勇斗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中国抗战史上的壮丽诗篇。张元寿、常恩多、沂蒙六姐妹、红嫂明德英等一大批抗日英
雄在沂蒙大地涌现,为保卫家园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实践过程
首先,我先去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49年4月,占地15万平方米,大型纪念建筑物18座。***、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xx等10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陵园题词。1986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xx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xx年11月25日,xx主席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
烈士陵园塔
其坐落在陵园的中央,为五角亭柱式构筑,凸显出东西方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塔座为一石质平台周围有石栏环绕,四面各有12级台阶,通向环塔甬道。塔身挺拔雄伟,耸入云霄。正面为***主席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金光闪耀。四周石碑上刻有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邓小平、xx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华东局、山东省人民政府、鲁中南行署的建塔碑文。塔身五个角上各有两条石柱,石柱顶端和亭内五面塔壁上各有一大型浮雕,讴歌了华东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塔身四周以青铜栏杆护围。塔顶缀一大型景泰蓝质红五角星,红光闪映,象征革命烈士功高及天,光照千秋。
《永恒》
参观完烈士陵园,走进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耸立在馆前的是名为“永恒”的雕塑,象征着革命英雄永远在我们心中永不泯灭。纪念馆分为抗日战争纪念馆和解放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主要展出了沂蒙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日作战、日军在山东犯下的暴行、铜墙铁壁等内容。解放战争纪念馆主要展出了华东军民在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两馆展出有较高历史价值的革命文物300余件,并运用照片、文字、雕塑、场景及电视、投影等较先进的声光电展示手段,再现了这一重要的历史。?
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雕塑,和挂在墙壁上xx主席xx年在这里参观,缅怀先烈时的重要讲话。乘扶梯上楼去,进入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厅,可以看见挂在墙上的详细的沂蒙抗日根据地战略地图,从地图中可以清楚的了解沂蒙地区抗日的路线走向。馆内成列着很多抗日浮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革命先烈英勇奋战的战况。展馆内还介绍了沂蒙地区英勇抗战的民众,如 沂蒙六姐妹,以及沂蒙山区人民看日战争时期赖以生活和帮助红军的生活工具。
接着我去了位于市图书馆六楼展览中心的“山东抗战70周年图片展”。
展内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参观的民众,其中最多的是孩子以及带领孩子的家长。承办方市图书馆还派出志愿者和讲解员服务前来参观的民众。
我们不应遗忘“9·3”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牢记:九月三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法西斯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主要国家。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了。今天,我们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那场伟大胜利,我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发,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