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农村报告

农村文化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01-02 12:44:02 查看人数:31

农村文化报告

第1篇 暑假农村文化实习调查报告

暑假农村文化实践调查报告

盛夏的天气,烈火般的阳光,晴空万里,大自然中到处充满着和谐的气息.在7月21日至7月23日这三天的时间里,我来到了平江县三市镇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带着满腔热情,把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乡村文化及人文景观细细品味。

平江县三市镇距离县城二十多公里,东临嘉义,南接思村,西与安定和三阳交界,北与童市相连.这是一方充满灵性的文化厚土,被誉为“蓝墨水上游”的汨罗江穿境而过,回荡着屈原,杜甫两位世界文化名人江畔求索行吟的千古绝唱;这是一方山清水秀的生态净土,连云拔峭与南,汨水蜿蜒西流,万亩连云茶园青翠欲滴,一望无垠,境内的千年古樟被誉为“中华一绝”。

深厚的文化底蕴

该镇文化底蕴丰厚。三市俗称“三眼桥”,相传因古时“三眼分水”的传说而得名,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末诗人李元度,共和国上将钟期光,当代著名画家周令钊都出生于此。以瓮思游、李里、余宣传、余四兵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旅居外国和留学人士也遍及世界各地。该地的花灯戏深受群众喜爱,且在xx年平江县民间艺术节上获一等奖。著名画家周令钊是三市镇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者之一。xx年他回到老家,和友人陈若菊一道,为家乡创作大型版画《碧浪连云,茶香如海》,成为三市的瑰宝。

现在的乡村文化建设

近几年逐步建立完善了一些促进村民提高素质的公益文化设施。村民活动室/图书室/篮球场等公益设施陆续建立,全村群众学习,锻炼形成风气,买码,赌博等不良风气已经绝迹,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新建的三市镇文化活动中心拥有12个功能室,文化器材/娱乐设施15套,图书16000册,能同时容纳120人进行学习娱乐活动,是平江县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较为先进的功能中心。在调研的过程中,优美的广场舞格外吸引我的眼球。村民们互相携手,相互微笑,摸索着赢回青春的舞步,自信激昂,成为了村民广场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为优质的生态环境喝彩

7月23日上午,我来到了三市镇著名的水库风景区——尧塘水库。为缓解城关地区用水供需矛盾,进一步提高饮水质量,平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通过科学论证,将取水源定于距城关30多公里的三市镇尧塘村尧塘水库。尧塘水库风景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三面环山,一面临镇。夏日的水库四周满山油翠,山水相映,鸟语莺啼。水产资源极其丰富,水下游鱼成群,水上野鸟戏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已和谐相融,交相辉映。绿地林荫,卵石小径,苍鹰振翅,岸边观水长廊,扶手古色古香,好一番景致。饶塘水库风景区景点有登山远眺,电站,溢洪道,观水长廊,思源亭……

新建的尧塘村水库总库容为644万方,属小(一)型水利工程,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经卫生部门检测,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该工程投资大约7000多万元,每天可供水5万吨,可以解决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该工程已于xx年8月竣工)

三天的乡村文化调研活动,带给我太多欣喜,太多震撼,那种奇妙的感觉至今还回味无穷……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平江三市镇,景色优美,百鸟争鸣,花香四溢,人杰地灵,一片欣欣向荣,永远祝福你!

护理高职(3)11-1班酷猫写作

xx年7月24日

第2篇 农村自办文化活动社会调查报告

农民自办文化,是指农民个体或群体依靠其拥有的各类文化资源,而进行的以满足自身或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或物质利益需要为目的的各类文化实践活动。农民自办文化是反映当地的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及农民自身的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近年来,_____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大力开展农村三项活动,全区各乡镇农民自办文化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全面了解我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情况,近期,_____区文化局组成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农村,采取听汇报、看材料,现场考察等形式,开展农民自办文化调研活动。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3篇 关于对农村文化室的调查报告

忽视农村文化建设,不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农民不仅精神失去支柱,智力失去支持,经济难以发展,社会稳定存在隐患,而且久而久之,农村这个弱势文化区域,就会被其他文化同化、吞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重塑农民这个新主体,用新文化冲击旧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强大动力。

文化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各地要把两馆一站一室建设列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文化室建设对于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我与村干部和群众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当今农村文化室的现状是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照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大部分行政村文化配套设施过于简单陈旧,文化室里一般只是一块牌子,几张桌子,几张椅子。图书少,娱乐、健身设施少,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娱乐形式比较单调。大部分行政村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少,一个行政村大型文艺活动没有超过三次,这与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很大差距,大部分农民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另外,由于农民自身对文化学习的觉悟性不高,一般不买书籍,不订阅报刊杂志,从而使自身精神世界比较匮乏。在调查中,不少基层干部告诉我们,给农民送点文化并不难,难的是让文化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从而改变农民的旧思想、旧观念,新农村建设才会有盼头。

经过认真分析,我认为问题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最大的阻力。我认为要发展好农村基层文化室建设,就要优先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好了,才能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农民的物质生活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农村和农民才有精力来发展和改善文化生活。

2.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室最大的障碍。当前国家虽然大力重视基层文化建设,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农村文化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往往在一个时期为完成上级交办的某项特定任务,而重视文化投入,一阵风过去了,文化投入就滑坡回落。

基层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建设农村基层文化最大的困难。基层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层文化的投入,使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目前我市农村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且发展不平衡。有些乡镇即使建立了农村文化室,很多也是有名无实,未能充分利用。有的用之不当,甚至被挪作它用。农村文化骨干人才流失得快,文化队伍人才匮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外出就业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农村基层文化骨干相对减少,乡土文化人才培养缺乏后劲。部分村民尤其是下一代青少年对于本镇村的历史人文,名胜典故、风土人情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易造成新文化建设出现断层。

农村文化生活的乏味是建设农村文化室的瓶颈。单调、乏味的农村文化生活,让农村陈规陋习的代代相传钻了空子。有的村民空余时间不是凑在一起谈论东家长西家短,就是打扑克、耍麻将,甚至聚众赌博等等。可想而知,这种文化熏陶滋养下的农民何能树雄心立大志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室。针对以上存在的原因,我对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室建设提几点意见和建议:

大力加强农村经济发展。镇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农村保护地建设,使近年来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才有更大的精力来参与到村文化生活中来。

要大力发挥农村文化监督员的作用。当前国家虽然大力重视基层文化建设,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农村文化保障体系不健全。只有发挥文化监督员的作用,建立有力的举报机制,农村文化室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着力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要积极开展农村群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大力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培养健康向上的乡土文化。我们在发展农村文化中,必须认真挖掘和鉴别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将党的富民政策、致富经验、科学文化知识、先进典型、思想教育等内容编排成节目贯穿于活动之中,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结语:由此可见,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重塑农民这个新主体,用新文化冲击旧观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强大动力。

第4篇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民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提升。但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忽视农民精神需求的倾向依然存在。农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文化消费水平总体偏低,加上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量少、需求水平及自身素质不高等原因,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得不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垃圾趁机占领农村文化市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以下是小编为你提供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根据市委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安排,我深入到高平市马村镇西牛庄村、野川镇文化站、西沟村、河西镇苏庄村,通过实地察看、入户访谈、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就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深入联系点市教育局、兴高能源进行了调研。结合同全市文化界人士座谈讨论的情况,总的来讲,我市的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同时问题也较为突出,需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日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关注农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务,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乡村的文明风尚,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有泽州县和阳城县2个全国文化先进县、城区和高平市2个省级文化先进县、50个市级文化先进乡镇、200个市级特色文化村。

第一,增加了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入9255万元,同比增长59.68%,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有了较大突破。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三下乡、四进社区服务活动,缓解了农民群众看戏难、看图书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的问题。10月份,正式启动文化低保工程,4个月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支付160余万元,为300个贫困村送电影3600场,送戏104场,建立农民书屋35个;累计回收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购书补助卡29806张,为贫困村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送图书56000册,全市近20万群众开始受益。

第二,改善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县级两馆建设初见成效,沁水县文化馆、图书馆和陵川县文化活动中心(两馆合一)主体工程已完工,阳城县图书馆已经立项,城区、泽州县的两馆建设均已列入重要议程。,全市新建、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32个。全市40%的村建设有文化活动室。全市现有农家书屋300多个,藏书100余万册。同时,将村党支部活动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资源整合为一体,用于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提高了农村公共资源共享率和农村文化活动的集聚力。就高平市野川镇文化站和西牛庄村、西沟村、苏庄村来讲,文化氛围浓厚,基础设施较好,文化建设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第三,拓展了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一是同节庆活动相结合,如陵川县的红叶节、泽州县的金秋小康文化旅游月、沁水县的柳宗元文化节、高平市的炎帝文化节、城区的白马禅寺祈福节等,打造了文化品牌。二是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每年春节、元宵节,市区和各县都要组织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如阳城县的皇城相府杯民间艺术擂台赛、泽州县的八音会擂台赛、高平市西牛庄村、苏庄村、姬家山村的春节文艺演出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与文明创建相结合,在全市广大农村开展了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推动了乡风文明。西牛庄村创新十星级文明户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第四,发挥了农民文化主体作用。在送文化的同时,各级政府还十分重视种文化工作,利用传统和重大节日、集市、庙会等,开展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吸引群众参与。鼓励指导民间力量兴办了八音会、手工艺品、根雕、石艺、个体放映队、农民书屋等文艺团体。这些自办文化组织,大都以自我投资、自愿组合、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方式组建,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帮助创建了一批文化示范户,开展了特色文化村评选,把广大农民组织到了文化建设当中,推动了农村文化发展。

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第一,农民群众素质偏低。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222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大专以上的只有不到4%。就农村来讲,受教育程度更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了90%以上,其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如何提高农民素质,这是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最大课题。

第二,文化基础设施滞后。目前,全市六个县市区的文化馆、图书馆建设不平衡,城区只有190平方米,泽州县租借,高平市1800平方米,阳城县2031平方米,沁水县在建,陵川县400平方米;各县市区的图书馆,只有阳城县达到了国家最低评估标准。84个乡镇(办事处)的综合文化站,除新建改建的32个外,其余的均不达省定标准,其中有一半文化站无法开展正常活动。全市2337个行政村(居委会),60%的村庄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已建成的文化活动室也有一半以上没有达标。无文化阵地,有阵地无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陈旧的状况还普遍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第三,文化产品供应不足。大部分农村受场地、经费、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动手段简单、形式陈旧、内容单一,群众参与率不高。每年相关部门都要组织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但覆盖率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仍然存在看电影难、看图书难、看戏难的现象。一些地方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对留守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如何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特别值得研究。

第四,农村文化队伍薄弱。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不足。比如泽州县,17个乡镇中,综合文化站的在编在岗人员只有9名,而且大部分乡镇文化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乡镇布置的各项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专干不专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大多数没有经过文化主管部门的考核选任,而是由乡镇政府自行安排干部兼任,许多人员没有艺术专业特长,存在着专业不专、后继乏人的状况。

第五,农村文化发展失衡。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因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建设差异较大,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同样的发展趋势。总体上看,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相对较好;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文化建设也处于相对的贫困状态。

第六,文化体制机制缺失。有的地方把不住四位一体的建设格局,没有把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没有把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民生重点,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文化工作也总要让位于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农村稳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重点、项目、保障等环节,没有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目标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的问题;有的地方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对农村文化投入缺乏规定性的制度保证,对农村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

三、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我市农村文化基础差、农村文化建设难、农民群众素质低、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实际,当前,应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可概括为四个一,即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建立一套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人才队伍,推进一项创建活动。

第一,做好一个总体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制定和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指导农村文化建设。总的目标要求,一是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二是加强文化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保证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坚持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发掘、保护、开发优秀的文化遗产,壮大农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局和方向。

第二,建立一套体制机制。一要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正常增长的保障机制,设立农村文化发展资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文化经费用于乡村的比例,同时用好国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到,县级两馆应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全部达到省定目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应扩大数量、提升档次,有效扭转我市农村文化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二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动机制,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确保农民群众既能听到中央和省委的声音,又能听到市委市政府的声音。三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力度,建立农村文化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把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等具体指标,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评价体系,激发出社会各界的文化自觉意识。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要害。

第三,打造一支人才队伍。在政府职权范围内,深化农村文化队伍体制改革,创新农村文化队伍管理制度,理顺乡镇文化站及其人员的岗位职责、日常管理、机构编制、工资福利、学习培训等方面的关系和机制,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基本待遇,解决无人干事的问题。通过举办培训班、选送深造、骨干示范、专干下乡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音乐、美术、书法、剪纸、文学等多门类的农村文艺人才,发展一批八音会、小剧团、秧歌队等群众性文艺组织,鼓励引导他们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建立一支永不离村的文艺队伍。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第四,推进一项创建活动。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以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文明创建为抓手,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推动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联动对接。在创建内容上,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治理五乱(乱倒垃圾、乱倒粪便、乱贴广告、乱设摊点、乱建房屋)、推动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达到六化( 环境整洁化、村庄园林化、街道明亮化、饮水安全化、能源新型化、住房舒适化),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抓好十星级文明户 、乡村好人、美德家庭等创建活动,抓好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妇女儿童禁毒禁赌会等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创建要求上,突出群众得实惠,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推动政务、法治、人文、市场、生活、生态六大环境建设向农村延伸,使农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主题和载体。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应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构筑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为我市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第5篇 2022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梁子湖区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貌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五改四通三建”(即改水、改厕、改院、改厨、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互联网;建医疗室,建活动场,建垃圾场)为主要抓手,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效。农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不同了,村风民风更加文明和谐了。民进梁子湖支部,根据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可喜变化,组织了部分民进会员深入乡村,对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梁子湖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以满足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化阵地为基础;以挖掘拓展具有地域色彩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为手段;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变农民精神面貌,培育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及技能的新型农民为重点来进行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文化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开展。xx年全区“五有文化”阵地,(即一有小舞台,作为文化阵地的中心和标志;二有篮球场,一场多用,与小舞台连成一个整体,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三有健身小广场,作为群众体育锻炼的场所;四有宣传栏,作为群众进行各种宣传的窗口阵地;五有文化室,作为群众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场地。)在六十村、丛林村、桐油村、东井村、杨井村、牛石村、金坜村、柯畈村、子坛村、陈太村、谢培村、王营村、徐桥村展开。这些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都规划布局在村中心位置,并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广场,广场周围进行绿化、美化,使文化广场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休闲娱乐的所在,成为全村聚集人气的地方,集结欢声笑语的磁场。

二是广泛筹措资金,携手共建文化中心。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较大投入,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区有些村子资金筹措值得借鉴:金坜邱家塆,由建筑老板邱福成出资百万元,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每层有500平方米的三层楼文化中心。青峰山塆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在社会上筹措资金几十万元,建起了文化室、图书馆,办起了管乐队。朝英村村民个人自筹资金建起了农民健身房。马龙村农家女陈家怡用电脑写作,多部小说出版发行。太和居委会采用集资方式,办起了老年腰鼓队。等等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户,正在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辐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与民间艺术得到挖掘和继承。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各姓氏民众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许多积极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扬。例如,青峰山塆的邓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谱堂匾文化”“名人先贤文化”“族规礼仪文化”;子坛坯承塆的陈氏“义门文化”,其文化内涵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继承,为乡风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我区有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民间文化,也得到了较好的抢救。如陈太、张夏塆在民间流传几百年的工尺谱排子锣,金坜村的玉莲环,眼看就要失传,今年得到了市、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得到了抢救和传承。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管理责任不明。新农村文化阵地的硬件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的软件建设,经费投入,工作责任,分阶段,分步骤确定的文化工作任务目标,由谁抓,由谁完成?目前这种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村庄,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群众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揽。农民们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内涵丰富,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农民们文化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一些村子打牌、买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级网络建设工作机制没有抓好。区级文化阵地设施没有做大,全区没有一处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级文化中心没有做强,文化站、电影院形同虚设,有的乡镇被挤占成其它场所。村级文化活动室没有做活,参与的群众极少。塆级文化中心户没有做靓,文化中心户没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农村文化活动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太少。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清新纯朴的文艺节目缺少编导扶持。农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干队伍缺乏培养。一些民间艺术(如梁湖哦号、民谣、风俗礼仪、婚丧咏文)缺略传承。

五是有许多边远村庄没有通广播,通闭路电视,通互联网,农民接触新文化的途径欠缺。

三、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1、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完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我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严格绩效考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建议采用“四个一点”的筹资办法,即政府补一点,相关部门及挂钩单位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组自筹一点,广泛筹集资金。农村文化建设要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级文化部门要有长效的工作机制,“送”“扶”“植”好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活动永葆活力。

2、农村文化体育设施要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开通村村通广播、闭路电视、网络工程。大力整治文化环境,对网吧、买lhc、抹牌赌博、封建迷信活动要加大打击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建好体育活动场所,建起一村一篮球场,能方便群众“二打二晒”。

3、要挖掘整理好我区宗族文化,民间艺术。保护好古建筑,古树木及古文化遗址。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由于我区外出打工人员多,建议一些民间艺术,惜日只有男同志学习的技艺改为妇女学习。

4、做靓文化中心户。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选择那些政治思想好,群众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劳动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经济能人作为中心户建设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实行民办公助,市场运作,文商互补的办法,使文化中心户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5、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防止劳民伤才,杜绝形象工程。建设好特色文化阵地,使文化阵地本身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内涵。

6、旅游文化要开发利用。我区有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山青水秀,旅游景点甚多,人文色彩浓厚。目前我区旅游只打山水牌,人文文化旅游还没有开发。梁子岛、月山、沼山大寺、子坛庙、青峰寺、长兴寺等处所有许多的传说、神话、历史故事,如果开发出来,将会给我区旅游文化忝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会有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赏美景,品佳肴,话传奇。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梁子湖区区委、区政府本着“立足目前,着眼长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挖掘艺术,突出特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第6篇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任务也越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逐步消失,这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

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需求。

虽然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

除纯粹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

现在各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无法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文化设施陈旧单一,文化阵地逐渐丧失。

现在各乡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广播站和室外体育场。广播站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且多数陈旧、老化,室外体育场也仅有篮球场。由于缺少维护各种设施严重损坏。村级除近两年个别村新添一些文体设施外,其余村也仅有广播,且由于设备老化基本瘫痪,乡、村广播这一曾经的宣传主力逐渐丧失阵地。

二、文化工作人才缺乏,文化传播链脱节。

乡广播站有站所事业编制,每乡有1—3个,有的还超编1—2人,但真正干文化工作的最多不过1人,且是兼职。文化站有文艺特长的人很少,更没有相关培训。真正具备文化工作素质和热情的人是招不进、留不住。随着取消农业税,没有了村提留,村级广播员也因经费文体而流失。

三、文化工作经费不足,相关工作难以规模开展。

文化工作是一项费力费钱,需要长期坚持投入但见效缓慢的事业。由于以前经费投入不够,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工资偏低,文化设施得不到更新补充,导致农村文化建设进程停滞甚至倒退。

1、大力扶持主流宣教媒介。

一是建好乡村广播站,恢复乡、村两级的主要宣传渠道。坚持定时开机制度,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商业信息,弥补现在群众现场开会难的缺失。

二是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参与市场竞争送戏下村。

三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补充文化设施,公开招考一批文艺专业人员,财政给乡镇列支专项文化工作经费。

2、引导培育群众文艺团体。

一是发掘保护好传统的文艺项目。如渔鼓、舞龙、舞狮等。

二是引导好农民的自主文体队伍。如军乐队、腰鼓队、秧歌队、排球队、歌舞团。

3、加速开辟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相关部门应大力争取上级计划,全面推开村级图书室建设。科学规划布点,建设一批农民文体活动场地,配齐篮球、排球等设施。各乡镇、村间开展文体赛事活动,营造氛围,形成习惯,把农民从麻将桌前引向图书室、体育场,这样既锻炼了身体素质,提高村民素质,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事业的伟大进程。

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想查看更多相关信息,请上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7篇 农村庙会文化管理与引导调研报告范文

_____镇位于_____*市区南郊,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民风敦厚,民俗纯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该镇的农村庙会文化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仍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庙会是一种集民俗信仰、商品交易、文化娱乐等项目为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农村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与引导,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进步的意义。

一、_____镇庙会文化活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得以迅速恢复和弘扬,特别是农村庙会文化活动。据调查统计,目前该镇建有庙宇48座、祠堂26座,遍及全镇21个村社,其中在活动中有抬菩萨出巡的45处、搭台演社戏的45处。活动时间大多在农历八月至来年正月,也有在农历五月。

传统的庙会文化活动主要表现为拜神祭祀(给村社所供养菩萨过生日)、抬菩萨出巡等活动,带有部分宗族和封建迷信色彩;广大群众热衷于拜神祭祀,肆意操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造成铺张浪费,影响社会治安。近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管理引导下,庙会文化活动有了新的变化,在拜神祭祀过程中进行移风易俗,逐步改革封建礼仪,举行舞龙弄狮、大鼓凉伞、手持火灯(耍社火)等民间艺术表演,举办芗剧、木偶、电影等演出,组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咨询服务,使之形成一种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进了人们情感交流,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以往农村庙会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庙会文化活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必竞带有一定的宗族和封建迷信色彩,如果不加强管理与引导,势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经过全面调查,发现该镇以往的庙会文化活动存在着如下问题:

1、领导意识不强,认识不足。基层领导对庙会文化活动缺乏理性认识,认为庙会只是农村一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活动,没有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没有意识到政府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把它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任其自发、自由活动。

2、管理制度松散,力度不强。虽然各庙宇都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人员少,文化水平低,组织能力差,加上镇村两级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宣传不到位,寺庙未批先建现象时有发生,庙会文化活动仍有不文明庸俗低趣的形式出现,宗族派系争端尚未完全消除,成为社会治安隐患。

3、审美取向含糊,品位不高。普遍村社认为,庙会如同村民逢年过节一样,拜神祭祀,操办酒席,请来剧团演戏,宴请亲朋好友。把活动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部份忽视掉,致使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如曾闻名闽南一带的古县南音唱腔消失了,明代传承至今的大鼓凉伞表演服装道具也变样了。反之,名为活跃氛围而公开放映格调低下的录相片等等。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使庙会文化活动品位明显下降。

4、文化内涵不够,缺乏开发。庙会既是传统民间集市的一种形式,又是汇集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每个庙会文化活动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挖掘发挥其文化内涵,必将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该镇的白云岩寺庙,是宋绍煦年间朱熹讲学处,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闽南一带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能把该庙会举办成集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经贸洽谈的大型活动,那么将吸引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投资建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于对庙会文化活动没有很好地管理与引导,庙会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挖掘,其价值未能开发利用。

三、对农村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与引导

如何传承和发展农村庙会文化,使之形成一种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值得基层领导探讨的问题。对此,_____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加强对农村民俗文化活动的管理,正确引导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加强宗教活动的依法管理,发挥基层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等要求,设立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相应措施。主要体现如下:

1、广泛宣传,增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的正确认识。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收集提供我国宗教信仰、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以及庙宇活动管理等文字图片资料,通过镇、村召开的各种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在节庆期间组织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咨询服务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庙会文化活动的要求规范和目的意义。

2、加强管理,规范对庙会文化活动的行为。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把庙会文化活动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行分工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把庙会文化活动作为年终镇村挂钩分管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年重大庙会文化活动之前,邀请文化、宗教、法律等专家举办庙会文化知识讲座,组织全镇各村社负责活动的村民理事会成员参加,使他们统一思想,增强认识,文明有序地组织庙会文化活动。由政府牵头,协调文化、宗教、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抵制和摒弃一些低级、庸俗、鄙陋的活动内容,有效地避免火灾和消除治安隐患,使庙会成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

3、因势利导,开辟农村宣传文化阵地。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倡导将村社庙宇(祠堂)改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增加新的活动形式,渗透先进文化内容。结合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活动,举办各种文体比赛,组织法制图片展览,赠送农业、科技书刊资料,营造“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转化群众思想观念。目前多数村社庙宇(祠堂)已改建成老人协会活动或文化活动场所,如路边村浦园下社把原来用于宗族集聚的旧祠堂改建为村老人活动中心和体育活动中心,该社的民间武术南太祖拳术及弄狮已成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多次派队参加_____市、龙文、_____等地举办的民间地方拳术比赛,屡获南狮表演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4、传承发展,提高庙会文化活动品位。_____镇庙会文化活动绚丽多彩,孕育着舞龙弄狮、大鼓凉伞、手持火灯、芗剧、木偶、锦歌、南音等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直接表达着当地人民的个性特征、亲和力与凝聚力。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紧密配合上级文化部门,发挥主导作用,采取应对措施,健全保护机制,着手在硬件建设、资料搜集与保护传承、研究创新、开拓市场、加强宣传等方面来传承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承人、传承单位创造条件,提供环境,给予扶持,让其进行传帮带,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培养新生力量。充分发挥庙会地方特色,组织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表演活动,进一步提高庙会文化活动品位。

5、积极创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加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管理与引导的同时,不断挖掘发挥其文化内涵,积极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使农村庙会文化活动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相结合,与商业营销相互动,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活动平台。如6月,该镇在白云岩庙会期间举办了大型的旅游商贸文化活动,邀请许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前来参加。通过这次活动引进外来企业5家(其中港资、台资各1家),签订外销荔枝、蘑菇等农副产品40万吨,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第8篇 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XX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共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XX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XX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2、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XX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均为一站一编制,由于基层文化站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编的有12人,但仅有9人在岗,被乡镇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岗的也往往兼有乡镇(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乡镇文化专干平均年龄偏大,由于缺乏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4、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灯会”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对唱”。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乡村举办的少数文化活动,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卫星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我区广大农村原电视“村村通”设备未及时更新,绝大多数乡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许多偏远山区基本无法接收电视节目。群众长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区)的电视节目,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和庙会活动,致使一些地方赌博及“六合彩”等歪风盛行。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

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各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约制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步伐,但从各级政府自身来说,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钱投入,致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从事文化事业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积极性,大多放弃主业改做乡镇中心工作。

二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区、乡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生存困难。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三是文化管理体制不畅。一方面,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乡镇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去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相当多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广电与文化分属两个职能部门,对农村的传媒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而且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收益小,仅靠广电部门是无能力承当农村广电网络建设。虽然国家规定到XX年农村地区20户以上的村全部实现网络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户并未列入新的网络“村村通”工程计划,得不到上级补助资金,导致我区目前许多乡村原有接收设备无力更新。在卫星传播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广大农村地区只收1-3台外地的电视,无法收看省、市、区电视节目。

三、加快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群众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贫乏的地方,不论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就会抬头,社会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而且乡村群众文化中心和文化网络的形成发展,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不仅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到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将有力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变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我们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建设强大的基层文化阵地。一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和省政府的《决定》精神。规划好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文化阵地布局和建设问题。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调剂改造、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二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文化宣传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有力的宣传文化,就没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所以党政领导及宣传部门要时时关心和宣传新农村文化建设。三要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认真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对实施文化站达标建设的乡镇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南平、泉州、莆田等地的做法,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乡镇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民间融资活动,通过村企共建、村校共建、村庙共建以及城乡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具及资料,满足乡村群众平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需。

2、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3、创新手段,积极构建农村文化活动的网络。

一是依托乡村文化站点,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二是成立乡镇电影放映队或文化传媒中心,推动农村电影

“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全国农村1村1月保证看1场电影”)在我区农村得到落实,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三是建立“农家书屋”,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最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国家鼓励和资助各地农村建设“农家书屋”,要求场所不小于20平方米,书籍不少于1000册,含有30多种各类期刊及100多电影光碟,以满足农村群众阅读需求。

四是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借助体育活动的场所——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五是结合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活动,促进乡村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组织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活动,提高农村保护和传承传统优良民间文化的意识,让我区民间的铁枝、纸扎、火把拖石、肩头戏、线狮、傩面舞等得到发扬光大。

4、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节俗文化活动。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应充分认识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巨大现实意义。当然,其中也可能夹杂某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但我们要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使频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如春节各地民间文艺踩街活动,二月二霍童文化艺术节活动、三月三畲族歌舞文化活动、妈祖文化活动、关帝文化活动等。

二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各地农村都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民间绝活艺人,由于多种原因,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解决传人问题,并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

三是特色文化活动。我区是畲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又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以及绿茶的主要产区之一。畲族文化、大黄鱼文化、茶文化等应成为我区独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园文化、灯谜文化、企业文化等也应加以重视和引导,使之融合到新农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很好进行策划和包装,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映活动,应多播放适合农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娱乐影片和科教片来赢得农村市场。

五是学习外地经验,借助农村“三堂”和闲置校舍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形式。我省南平、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间庙堂、废旧礼堂”(三堂)作为民间文化活动的场所,依靠离退休党员干部、乡村老人协会、庙堂管委会等承担农村文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让老协会会长或庙堂管委会会长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间庙堂的“香火钱”为农村文化活动“买单”,将“三堂”变成政策法规的“宣传站”、社情民意的“中转站”、先进文化的“传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借助“三堂”场地既可解决活动场所不足和经费不足的困难,又有利于推动文明新风进“三堂”,还有利于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我区乡村目前有许多地方学校的楼房闲置,可以借用作为当地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开办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之用。

5、明确职能,实施有效管理。乡村文化站点在履行服务和经营性职能的同时应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管好基层文化市场。对进入农村文化市场的民间艺术团体,市(区)文化部门要审核把关。有条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赁的形式,将镇区网吧、电子游艺室、音像出租户、图书销售点、棋牌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统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经营,遏制地下黄、赌、毒现象。

6、领导重视,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一是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落实工作。“2131”工程带有公益性,建议区政府要解决电影器械设备及购买拷贝的资金;文化部门要负责各乡村“2131”工程计划的制定和业务指导;乡镇要负责计划的实施,保证乡村农民一个月看一场电影。

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要专题研究解决农村地区更新广电接收设备的资金问题,满足农村群众对广电联网的需求,让山区农民与平原地区群众一样能收听收看中央、省、市、区广播电视节目,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建议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在国庆中秋期间组织民间文艺汇演活动,让各乡镇、社区的民间艺术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农村民间文艺的繁荣和发展。

第9篇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工作报告范文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工作报告范文

农村信用社作为一家金融企业,面对金融业竞争压力,尚有少数干部员工心存浮躁、目光短浅、人浮于事、得过且过。其中不乏有这样那样原因,但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滞后是其根本原因之一。

当前,面对新形势,培育新思维,调整新思路,解决老问题,深入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农信社任重道远。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做表面文章,尽管有些企业似乎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很大,场面也很轰轰烈烈,但那不过是在认认真真地在做表面文章而已。

一、思想认识:头重脚轻根底浅

没有真正领悟企业文化的精髓

目前,在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各级农信社特别是省级联社无不重视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但是,在基层信用社,一提起企业文化,很多员工往往把农信社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惠民活动当成了企业文化,每逢活动就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甚至将统一服务用语、统一服装、加大对外宣传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

事实证明,这是由于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所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呢?我们不得不面临这么一种现实:长期以来,农信社用人机制尚未完全规范,部分员工对新事务接受能力低,对企业文化内涵和发展方向不能领会,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认识不到位,以至于在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上总是打不开局面、推不动进展。

二、客观事实:重经营轻文化

一味强调经营,而忽略企业文化建设

任何企业只有在追求效益中不断发展壮大,没有效益就没有发展,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部企业发展史,就是追求效益与建设自身文化相统一的历史。

截至目前,农信社生存发展已近半个世纪,其本身独特的文化本该是博大精深,厚重久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潜在的优良传统进行系统的总结,也就没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

纵然,自省级联社成立以来,农信社系统建立了党建体系,但由于对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很多地方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还没有真正地付诸在实际行动上。

三、行动实施:专业人才缺乏

现实是农信社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操作者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完整体系。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的需要、竞争的需求、员工素质的提高而不断变化、深入。

目前,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设计既要符合先进社会文化的要求,又要赋予时代特征,也要与业务经营结合起来。所以,没有专业人才无法做到设计上的科学、合理,运作起来也无法规范管理,但是当前在很多省份的农信社中这样的专业人才几乎没有。所以,必须为农信社观念形态文化体系的建立铺垫基石,而这种基石的核心是市场观念、服务观念、人才观念等经营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呈现雏形,并得到广大信合干部、员工的逐步认同,最终实现: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根基,在具体行动上有了体现,在实际效果上有了显现。

四、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在更新中进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现。对于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来说,以人为本既要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又要深入地挖掘全体职工的潜力,激活全体干部员工的工作动力;既要看到农信社本身半个世纪以来在全体职工中间形成的传统美德,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对这些文化进行扬弃,不断增加新的内容。

此外,以人为本还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经营形势的认识,提高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阶段的认识。在经营中协调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在更新中进步。避免一条腿走路,重经营轻文化的思想。

五、实事求是循序渐进

调查研究,稳扎稳打,不走过场

实事求是是根据各省农信社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客观实际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正确分析和研究如何打造农信社百年企业文化,如何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发挥长处、力争突破,为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这是寻求企业文化建设路径的基础。

我们要稳扎稳打,要有长远的思路,要有不急不躁的思想准备。

没有真实的调查研究,难以体现真正的企业文化价值;没有循序渐进的步骤,就会形成走过场,摆架子的形式主义;没有先进的理念指导,就会跟不上时代、赶不上市场、形成不了合力,产生不了竞争力,最终是成不了气候,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成为空中楼阁,有名而实不至。

六、精心打造树立形象

抓好形象文化建设,打造新形象

农信社企业建设需要精心打造农信新形象、树立文化新目标。所谓农信社新形象就是客户和社会公众对信 用社所给予的综合评价和心理认定。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外部形象,就失去了和谐的发展环境;相反,一个企业拥有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就有利于吸引人才,广纳资金,甚至对农信社整个管理的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基本的企业形象入手,认真抓好形象文化建设。

七、厘清涵义分步培训

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离不开全员培训、分步培训

当前,打造先进的农信社企业文化,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我们苦苦追求的企业文化的涵义。没有这个铺垫何以形成系统的文化体系?那么,这就需要全员培训、分步培训,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只有这一阶段打下很好的基础,打造百年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才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我们每次开展的培训,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且是一种文化理念的引导。这个阶段必须要有实际效果,达到人人理解农信社的明天和明天美好的愿景。

这个阶段需要更长的一个过程,短者3年5年,长者需要8年10年甚至更长,力求一个“稳”字。

第10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怎么写呢?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

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遍布全乡的农村乡土文化彰显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机,为xx乡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xx乡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成效

1、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在乡政府在财政赤紧的情况下,尽力保证文化必要的投入,据统计,近几年来,乡里共投入14万元,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文化活动得到丰富,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政府以文化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乡文化站在圩镇办起了阅报长廊和时事政策博览墙。乡政府以培育新农民入手,创办了农民知识化培训学校,举办种养、加工培训班24期,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次,免费赠送科技书刊和资料近万份。乡里还办起了图书室、歌舞厅。同时,采取政府埋单,农民看戏看电影的形式,乡政府请县剧团来乡下村巡回演出,乡电影队下村放电影,为农民送上丰盛的精神食粮。()每逢重大节日,乡政府还组织开展爱xx罗江、美xx罗江系列文艺活动,从至今,共放映电影210场,为农民送戏40场,举办文艺活动12场,既满足了全乡农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导作用。

3、弘扬乡土文化,织牢乡、村、组文化网。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xx乡通过以奖代扶的方式,着力构建乡、村、户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规划、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乡已创建了5个特色文化村,15个文化活动室,200个文化示范户,并村经济贫困村的创建工作给予适当扶持。为了让当地农民成为本土文化活动的主角,乡政府以唢呐,鲤鱼灯为依托,经常组织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等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汇演,桂竹村鲤鱼灯获得全县民间艺术汇演二等奖。

4、政府搭台、农民看戏。xx乡从加强乡文化站和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入手,依托县文化局,县采茶剧团,开办了歌舞、乐器、书画等培训班。同时,按照政府出资,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形式,定期送电影、送戏下乡,免费赠送图书和科技读物,为农民群众送上文化大餐。乡政府还采取企业冠名,社会捐助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清新质朴的农村文化活动。

二、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1、农民的文化意识相对薄弱。由于受经济利益思想的冲突,一些农民往往忽略了对文化活动的追求。因此,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识。

2、经费投入不大,导致文化事业发展滞缓。由于上级对农村文化事业资金扶持力度不大,乡镇对培育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添制设备却无从下手。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农村文化事业。

3、乡镇文化站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应加强乡镇文化站专职干部的培训,配齐配强乡镇文化干部队伍,解决办公场所,下拨资金建好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增强乡镇文化服务功能。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2)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

1、数量少。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农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3、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点,或变成杂役,一年到头,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因三权下放而鞭长莫及。

4、经常性差。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扭秧歌,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5、主动性弱。由于年龄等原因,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文化站三权下放乡镇,文广站的管理由以条管理变为以块管理后,对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十分不利。乡镇文化干部只注重办好镇里交办的工作,文化部门布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阁,从而形成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错位,党的文化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

6、影响面小。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村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群众的参与面很小。

二、主要原因

1、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有的乡镇名义上设有专门的文化站,有的乡镇则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村里就更没有人抓文化工作了,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因此,乡(镇)、村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市里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也不能很好地参与。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簿弱。我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当簿弱,缺乏活动场所及必要的器材,乡镇的文化设施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

3、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处于停止状态。市文化馆负责对全市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多年来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一直处于停止状态。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各乡镇、村要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文化组织机构,尽快建立乡镇文化站,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市、县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缺乏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化第二课堂,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4、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全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5、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文化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及器材,用于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农村文化服务内容而需要扩大人员规模和经费的问题,确保农村文化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6、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和农民秧歌会演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革专业剧团组建文工团,增强专业剧团综合演出功能。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第11篇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梁子湖区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貌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五改四通三建”(即改水、改厕、改院、改厨、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互联网;建医疗室,建活动场,建垃圾场)为主要抓手,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效。农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不同了,村风民风更加文明和谐了。民进梁子湖支部,根据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可喜变化,组织了部分民进会员深入乡村,对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梁子湖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以满足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化阵地为基础;以挖掘拓展具有地域色彩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为手段;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变农民精神面貌,培育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及技能的新型农民为重点来进行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文化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开展。xx年全区“五有文化”阵地,(即一有小舞台,作为文化阵地的中心和标志;二有篮球场,一场多用,与小舞台连成一个整体,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三有健身小广场,作为群众体育锻炼的场所;四有宣传栏,作为群众进行各种宣传的窗口阵地;五有文化室,作为群众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场地。)在六十村、丛林村、桐油村、东井村、杨井村、牛石村、金坜村、柯畈村、子坛村、陈太村、谢培村、王营村、徐桥村展开。这些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都规划布局在村中心位置,并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广场,广场周围进行绿化、美化,使文化广场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休闲娱乐的所在,成为全村聚集人气的地方,集结欢声笑语的磁场。

二是广泛筹措资金,携手共建文化中心。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较大投入,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区有些村子资金筹措值得借鉴:金坜邱家塆,由建筑老板邱福成出资百万元,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每层有500平方米的三层楼文化中心。青峰山塆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在社会上筹措资金几十万元,建起了文化室、图书馆,办起了管乐队。朝英村村民个人自筹资金建起了农民健身房。马龙村农家女陈家怡用电脑写作,多部小说出版发行。太和居委会采用集资方式,办起了老年腰鼓队。等等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户,正在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辐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与民间艺术得到挖掘和继承。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各姓氏民众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许多积极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扬。例如,青峰山塆的邓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谱堂匾文化”“名人先贤文化”“族规礼仪文化”;子坛坯承塆的陈氏“义门文化”,其文化内涵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继承,为乡风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我区有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民间文化,也得到了较好的抢救。如陈太、张夏塆在民间流传几百年的工尺谱排子锣,金坜村的玉莲环,眼看就要失传,今年得到了市、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得到了抢救和传承。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管理责任不明。新农村文化阵地的硬件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的软件建设,经费投入,工作责任,分阶段,分步骤确定的文化工作任务目标,由谁抓,由谁完成?目前这种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村庄,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群众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揽。农民们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内涵丰富,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农民们文化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一些村子打牌、买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级网络建设工作机制没有抓好。区级文化阵地设施没有做大,全区没有一处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中心。乡镇级文化中心没有做强,文化站、电影院形同虚设,有的乡镇被挤占成其它场所。村级文化活动室没有做活,参与的群众极少。塆级文化中心户没有做靓,文化中心户没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农村文化活动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太少。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清新纯朴的文艺节目缺少编导扶持。农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干队伍缺乏培养。一些民间艺术(如梁湖哦号、民谣、风俗礼仪、婚丧咏文)缺略传承。

五是有许多边远村庄没有通广播,通闭路电视,通互联网,农民接触新文化的途径欠缺。

三、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1、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完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我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严格绩效考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建议采用“四个一点”的筹资办法,即政府补一点,相关部门及挂钩单位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组自筹一点,广泛筹集资金。农村文化建设要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级文化部门要有长效的工作机制,“送”“扶”“植”好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活动永葆活力。

2、农村文化体育设施要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开通村村通广播、闭路电视、网络工程。大力整治文化环境,对网吧、买lhc、抹牌赌博、封建迷信活动要加大打击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建好体育活动场所,建起一村一篮球场,能方便群众“二打二晒”。

3、要挖掘整理好我区宗族文化,民间艺术。保护好古建筑,古树木及古文化遗址。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由于我区外出打工人员多,建议一些民间艺术,惜日只有男同志学习的技艺改为妇女学习。

4、做靓文化中心户。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选择那些政治思想好,群众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劳动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经济能人作为中心户建设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实行民办公助,市场运作,文商互补的办法,使文化中心户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5、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防止劳民伤才,杜绝形象工程。建设好特色文化阵地,使文化阵地本身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内涵。

6、旅游文化要开发利用。我区有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山青水秀,旅游景点甚多,人文色彩浓厚。目前我区旅游只打山水牌,人文文化旅游还没有开发。梁子岛、月山、沼山大寺、子坛庙、青峰寺、长兴寺等处所有许多的传说、神话、历史故事,如果开发出来,将会给我区旅游文化忝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会有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赏美景,品佳肴,话传奇。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梁子湖区区委、区政府本着“立足目前,着眼长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挖掘艺术,突出特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第12篇 文化局关于农村文化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xx县处于老、边、穷地区,属国定贫困县。全县辖12个乡(镇、埸),2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7万,城镇人口5万。由于县域经济底子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虽然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尽其所能地不断加大投入,扶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欠账较多的问题仍然存在,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任重道远。

一、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1、农民文化生活基本状况

全县农村文化工作发展不够平衡,12个乡(镇、埸)中,只有2个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较好。其他10个乡(镇、埸)文化活动相对较差。

xx镇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工作,不但从队伍力量上配好配强,挑选得力干部担任镇文化站长,而且在物力、财力多方面予以鼎力支持。去年,该镇在镇财政拮据的情况下,拨款1000元举行全镇农民业余剧团文艺汇演,并筹款10万元兴建了镇文化教育中心。xx镇文化站目前已跻身全省“百强文化站”行列。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农民经济上逐步摆脱了贫困并初步走向富裕,xx镇审时度势,想方设法,在“软硬”兼施,用较短的时间于全镇范围全面普及了广播、电视的同时,利用xx传统戏曲文化积淀较深的基础,以村落、街道为单位,以老艺人和文艺爱好者为骨干,迅速恢复组建起两个农民业余剧团。剧团采取政府扶持、农民企业家和农户捐资等多渠道解决经费,改造旧祠堂作小剧院,添置了音响、服装、管弦乐器、导具、面具等设备。剧团不但抢救、排演了大量传统戏曲剧目,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并带动了电影、图书、民俗庆典、体育休闲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特别是业余剧团保留的“x戏”戏曲曲牌,为省、市戏曲音乐挖掘研究“海盐腔”提供了有力的实证。剧团还创作排练了一批现代节目,如小戏曲、小品、歌舞,生动及时地反映了农村生活,多次参加市、县农民会演并获奖。农闲时节,剧团不但在本地演出,还去邻省邻县农村演出。今年四月,市电视台将xxx农民剧团演出的三夜本x戏摄录制作成光盘,作为当地珍贵的文化遗产保留。像xx镇那样,将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得同样有声有色的还有xx镇。

另外一些农村文化工作开展较差的乡镇,情况大致相似。这些乡镇,80年代兴建的农村影剧院绝大部分已租给人种香菇、木耳,做仓库,因年久失修,已舞台坍塌,墙面剥离,基本上都成了危房。近年来,这些地方农民的文化生活,除了看看电视,就是搓麻将、打扑克,终年难看到一场戏或电影,偶尔有县文化部门送戏下乡,逢圩日公演一场,人们便趋之若鹜,纷纷从五里三乡汇集一处,熙熙攘攘,煞是热闹,农民兴奋之余,总盼着这样的活动一年能多搞几次。

2、农村文化工作硬件建设状况

我县较大型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剧院、电影院、新华书店、文化电视大楼等。其中,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始建于1982年,三馆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现均成危房,最近巳被迫拆除。县电影院建于1984年,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也属危房,限期在年底拆除。现有县城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仅剩新华书店和县剧院二处。由于硬件建设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如县文化馆目前除了有几间办公室和一套音响设备外,既无排练演出场所,也无展览及专业文化培训用房,难以承担县级较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1997年为举办全县农村“迎香港回归”业余汇演,就曾请求县烟草公司赞助了埸景、道具等经费8千元,作为回报,20个节目有8个插了烟草广告,由此可见农村文化工作之困迫与无奈。

3、政府对农村文化的供给状况

尽管我县经济相对落后,但县委、县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还是非常重视,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乡两级财政近几年累计已投入了近60万元用于以下农村文化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20xx年xxx垦殖场自筹资金10万元,修善文化礼堂一座。

20xx年县财政拨款20万元兴建xx镇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一座,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中宣部配送了扩音设备及电视机;xx镇在中心落成之日又拨款1000元举行卡拉ok大奖赛活动,并每年拨付文化干事工资5000元。

20xx年xx乡拨款3000元修建文化宣传栏20米,拨付文化干事工资8000元。

20xx年5月4日xx乡举行五四青年联欢晚会,投入资金5600元用于租赁灯光、音响、化妆品、文化干事年工资等。

20xx年7月xx乡为庆祝建党80周年举行演唱会,投入资金6800元,用于租赁灯光、音响、车费、奖品、文化干事工资等。

20xx年xx镇拨款5000元,为街道农民剧团添置铜管乐一套,划拨旧车间一座改建成能容纳500人的剧院,该剧团通过募捐自筹资金6000元,添置低档音响设备一套;该镇冬自筹资金20万元重建影剧院一座,镇政府每年拨付文化干事工资5000元。

4、当前农民文化需求及特点:

(1)、农民以种养为业,农民文化生活也应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实践。农民急需传授科技种田知识的图书资料,盼望有关部门协助他们办好农民夜校,为他们补习文化科学知识。

(2)、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民对文化生活的多样性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他们渴望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电影、电视、电脑、网络、球类等各种文体场馆、设施能尽快地得到配套完善。

(3)、自编自演的文艺形式一直为农民喜闻乐见,农村急需为农民文艺演出队或业余剧团开展培训的师资和指导服务。

二、困扰农村文化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是文化设施陈旧和短缺,建设乏力,使珍贵的农村文化资源面临流失损毁。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被拆除后,上万册图书资料无处堆放,临时寄存在其他单位,大量的古籍孤本图书,随时有被损坏的可能,许多报刊、杂志无法与读者见面,人民群众阅览无场所。县博物馆原存放在库房和展厅的上千件馆藏文物尽管存放在有关单位,但保管条件差,自然挤压破损现象时有发生,上百件级别文物危在旦夕。省文化厅对我县两馆的评级工作也因两馆拆除无法进行。

二是文化工作经费不足,文化事业经费一般用于养人吃饭尚且不够,使节假日文艺晚会、体育比赛等各种小型就地、健康有益的日常文体活动难以进行。

三是人才流失严重,一些文化工作者,特别是一些科班出身和受过专业培训人员,因工作条件缺乏等原因离开文化工作岗位或外出另谋发展,对当地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我县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议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我们认为:一是要通过市埸化运作,增强农村文化事业的生命力。一方面,政府要尽其所能地增加投入,解决一些必需的日常工作经费和专项活动经费;另一方面,演出单位与群众文艺团体,可通过开展赞助演出、商业演出等市埸行为,开拓农村文化产业,增加创收能力,自力更生,以业养业,为事业发展积聚资金。

是要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地位,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排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稳定人心,留住人才,使其安心工作。三是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文化投入的重点首先是硬件建设。对目前我县无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和电影院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已予以高度重视,重建工作巳列入议事日程。但限于财力,应区别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今年先上县级博物馆、图书馆项目,总建筑面积2-0xx平方米(博物馆1000平方米、图书馆1000平方米),总投资100万元,明后年再建文化馆活动中心和影剧院,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文化馆活动中心2500平方米、影剧院250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由于我县财力拮据,除了自筹资金外,尚有资金缺口300万,还需争取多方支持尤其是国家扶助,方能如期完成。

第13篇 农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任务也越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逐步消失,这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

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需求。

虽然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

除纯粹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

现在各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无法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文化设施陈旧单一,文化阵地逐渐丧失。

现在各乡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广播站和室外体育场。广播站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且多数陈旧、老化,室外体育场也仅有篮球场。由于缺少维护各种设施严重损坏。村级除近两年个别村新添一些文体设施外,其余村也仅有广播,且由于设备老化基本瘫痪,乡、村广播这一曾经的宣传主力逐渐丧失阵地。

二、文化工作人才缺乏,文化传播链脱节。

乡广播站有站所事业编制,每乡有1—3个,有的还超编1—2人,但真正干文化工作的最多不过1人,且是兼职。文化站有文艺特长的人很少,更没有相关培训。真正具备文化工作素质和热情的人是招不进、留不住。随着取消农业税,没有了村提留,村级广播员也因经费文体而流失。

三、文化工作经费不足,相关工作难以规模开展。

文化工作是一项费力费钱,需要长期坚持投入但见效缓慢的事业。由于以前经费投入不够,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工资偏低,文化设施得不到更新补充,导致农村文化建设进程停滞甚至倒退。

1、大力扶持主流宣教媒介。

一是建好乡村广播站,恢复乡、村两级的主要宣传渠道。坚持定时开机制度,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商业信息,弥补现在群众现场开会难的缺失。

二是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参与市场竞争送戏下村。

三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补充文化设施,公开招考一批文艺专业人员,财政给乡镇列支专项文化工作经费。

2、引导培育群众文艺团体。

一是发掘保护好传统的文艺项目。如渔鼓、舞龙、舞狮等。

二是引导好农民的自主文体队伍。如军乐队、腰鼓队、秧歌队、排球队、歌舞团。

3、加速开辟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相关部门应大力争取上级计划,全面推开村级图书室建设。科学规划布点,建设一批农民文体活动场地,配齐篮球、排球等设施。各乡镇、村间开展文体赛事活动,营造氛围,形成习惯,把农民从麻将桌前引向图书室、体育场,这样既锻炼了身体素质,提高村民素质,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事业的伟大进程。

第14篇 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妇女是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妇女的思想状况、精神面貌,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妇女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化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日前,金城镇妇联就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现状

奎年来,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并且责成妇联等有关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创新农村妇女文化生活、丰富农村妇女文化生活载体、提升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层次。农村妇女文化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开展公共文化阵地建设达标村评创、文化阵地精品工程建设等活动,使镇、村两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得到提升。目前全镇村村建起了妇女儿童之家,镇(街道)文化中心、图书馆分馆全面建成。全镇村级公共文化阵地覆盖率超100%,建成精品示范工程2个、省径文化示范村 1个。基本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和“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当前,以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图书流通点为重点的“三位一体”文化阵地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有了这些相对健全的文化活动场地和文体设施,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文化活动.

2.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支撑。近年来,金城镇主要实施了“三项工程”,培育文化人才。一是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下发了《金城镇基层宣传干部工作职责》,明确基层宣传文化干部的配备与使用。二是文化人才队伍培育工程。依托市文联所属各协会和市文化馆师资,对基层文艺队伍、业余爱好者开展专业培训。三是文化人才队伍引导工程。建立镇文化志愿者队伍,并开展星级文化志愿者评选,招募镇级文化志愿者123人。目前,全镇共有民间文体队伍13支、文体骨干523人。在文化人才队伍的带动、引领下,有效推动了全镇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

3.文化品牌不断形成,为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丰富了内涵。金坛文化底蕴深厚,老百姓有崇文重教、孝老爱亲的良好传统,金城镇加快建设文化名镇,充分调动起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更极大地鼓舞了农村妇女的参与热情,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每年定期开展元宵灯会、社区邻里节、社区文化节、农民艺术节等文化品牌。除了全镇性的文化活动外,金城镇镇、村妇女组织定期开展才艺秀、文艺广场晚会等,专门组织广大农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提升了农村妇女文化活动品味。其中腰鼓队、舞狮队、舞龙队、扇子舞队就吸引了300多名妇女参加。

二、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总体上看,虽然农村妇女文化生活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村与村之间文化建设较不平衡。金城镇文化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集中在城郊结合村,离城镇较远的村文化建设则相对落后,农村文化建设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较为突出。

2.文体活动内容不够丰富。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建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妇女群众的生活方式已逐步与城市接轨。与此同时,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普及也将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送达到千家万户,广大农村妇女群众的眼界更加开阔,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望值逐渐增高。目前,大多数行政村的文化活动内容局限在文艺汇演、放露天电影等。文艺汇演只有在节日期间安排,无法满足农村妇女的日常文化需求。而露天电影,由于手法传统,对本地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妇女已失去吸引力。据上庄村的妇联主任统计,每次村里放映露天电影都只有七八十人到场观看,其中本地妇女仅占三分之一。

3、文化体制机制缺失。有的村没有把满足农村妇女的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目标,没有把保障农村妇女群众的文化权益作为民生重点,文化设施被挤占、挪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文化工作也总要让位于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农村稳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对文化建设的战略、步骤、重点、项目、保障等环节,没有系统的、具体的指导意见和目标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无序性的问题;对农村文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的进程。

三、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村妇女文化生活质量的几点思考

1.整合资源,使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均衡化。以镇(街道)文化站为龙头,以妇联组织为纽带,加强区域间的文化资源整合。通过各村妇女组织的互动合作,由文化建设强村与薄弱村结对,进行基础设施、文化人才共享,保障农村妇女享有平等的文化活动。组织定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薄弱村的妇女进一步转变观念与方式,从“被文化”转为“要文化”。

2.注重特色,增强文化对农村妇女的吸引力。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载体作用,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龙灯舞、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让每名农村妇女都能在传统活动中寻找到自己能参加的项目。同时要注重挖掘特色,创造出更多当地农村妇女喜欢的文化品牌。如翠园社区春节期间的写春联、猜灯谜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当地妇女心灵手巧的文化民俗。

3.培育人才,组建农村妇女自己的文化队伍。一方面要加强专职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来提升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指导与领导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加强对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利用文化团体和文艺骨干较好的文化艺术基础和社会影响,丰富当地妇女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15篇 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022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XX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国共产党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XX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XX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XX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灯会”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对唱”。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乡村举办的少数文化活动,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卫星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我区广大农村原电视“村村通”设备未及时更新,绝大多数乡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许多偏远山区基本无法接收电视节目。群众长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区)的电视节目,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和庙会活动,致使一些地方赌博及“六合彩”等歪风盛行。

4、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均为一站一编制,由于基层文化站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编的有12人,但仅有9人在岗,被乡镇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岗的也往往兼有乡镇(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乡镇文化专干平均年龄偏大,由于缺乏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各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约制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步伐,但从各级政府自身来说,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区、乡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生存困难。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二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钱投入,致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从事文化事业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积极性,大多放弃主业改做乡镇中心工作。

三是文化管理体制不畅。一方面,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乡镇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去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相当多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广电与文化分属两个职能部门,对农村的传媒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而且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收益小,仅靠广电部门是无能力承当农村广电网络建设。虽然国家规定到XX年农村地区20户以上的村全部实现网络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户并未列入新的网络“村村通”工程计划,得不到上级补助资金,导致我区目前许多乡村原有接收设备无力更新。在卫星传播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广大农村地区只收1-3台外地的电视,无法收看省、市、区电视节目。

三、加快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群众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贫乏的地方,不论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就会抬头,社会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而且乡村群众文化中心和文化网络的形成发展,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不仅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到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将有力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变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

我们建议:

1、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2、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建设强大的基层文化阵地。一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和省政府的《决定》精神。规划好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文化阵地布局和建设问题。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调剂改造、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二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文化宣传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有力的宣传文化,就没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所以党政领导及宣传部门要时时关心和宣传新农村文化建设。三要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认真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对实施文化站达标建设的乡镇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南平、泉州、莆田等地的做法,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乡镇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民间融资活动,通过村企共建、村校共建、村庙共建以及城乡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具及资料,满足乡村群众平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需。

43、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各地农村都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民间绝活艺人,由于多种原因,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解决传人问题,并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

二是节俗文化活动。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应充分认识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巨大现实意义。当然,其中也可能夹杂某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但我们要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使频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如春节各地民间文艺踩街活动,二月二霍童文化艺术节活动、三月三畲族歌舞文化活动、妈祖文化活动、关帝文化活动等。

4、创新手段,积极构建农村文化活动的网络。

一是成立乡镇电影放映队或文化传媒中心,推动农村电影 “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全国农村1村1月保证看1场电影”)在我区农村得到落实,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二是依托乡村文化站点,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三是建立“农家书屋”,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最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国家鼓励和资助各地农村建设“农家书屋”,要求场所不小于20平方米,书籍不少于1000册,含有30多种各类期刊及100多电影光碟,以满足农村群众阅读需求。

四是结合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活动,促进乡村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组织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活动,提高农村保护和传承传统优良民间文化的意识,让我区民间的铁枝、纸扎、火把拖石、肩头戏、线狮、傩面舞等得到发扬光大。

五是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借助体育活动的场所——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三是特色文化活动。我区是畲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又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以及绿茶的主要产区之一。畲族文化、大黄鱼文化、茶文化等应成为我区独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园文化、灯谜文化、企业文化等也应加以重视和引导,使之融合到新农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学习外地经验,借助农村“三堂”和闲置校舍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形式。我省南平、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间庙堂、废旧礼堂”(三堂)作为民间文化活动的场所,依靠离退休党员干部、乡村老人协会、庙堂管委会等承担农村文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让老协会会长或庙堂管委会会长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间庙堂的“香火钱”为农村文化活动“买单”,将“三堂”变成政策法规的“宣传站”、社情民意的“中转站”、先进文化的“传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借助“三堂”场地既可解决活动场所不足和经费不足的困难,又有利于推动文明新风进“三堂”,还有利于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我区乡村目前有许多地方学校的楼房闲置,可以借用作为当地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开办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之用。

五是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很好进行策划和包装,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映活动,应多播放适合农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娱乐影片和科教片来赢得农村市场。

5、明确职能,实施有效管理。乡村文化站点在履行服务和经营性职能的同时应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管好基层文化市场。对进入农村文化市场的民间艺术团体,市(区)文化部门要审核把关。有条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赁的形式,将镇区网吧、电子游艺室、音像出租户、图书销售点、棋牌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统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经营,遏制地下黄、赌、毒现象。

6、领导重视,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一是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落实工作。“2131”工程带有公益性,建议区政府要解决电影器械设备及购买拷贝的资金;文化部门要负责各乡村“2131”工程计划的制定和业务指导;乡镇要负责计划的实施,保证乡村农民一个月看一场电影。

二是建议区委区政府要专题研究解决农村地区更新广电接收设备的资金问题,满足农村群众对广电联网的需求,让山区农民与平原地区群众一样能收听收看中央、省、市、区广播电视节目,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建议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在国庆中秋期间组织民间文艺汇演活动,让各乡镇、社区的民间艺术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农村民间文艺的繁荣和发展。

农村文化报告(15篇)

2022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怎么写呢?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2022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化范文

  • 农村文化建设报告(15篇)
  • 农村文化建设报告(15篇)94人关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文化 ...[更多]

  •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4篇)
  •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4篇)84人关注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下面是范文大全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 ...[更多]

  •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报告(4篇)
  • 农村文化事业发展报告(4篇)81人关注

    文化事业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的根源与传承,是人类历史变迁,社会发展的见证,泱泱中华大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十三亿华夏儿女,其中农村 ...[更多]

  • 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总结报告(15篇)
  • 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总结报告(15篇)67人关注

    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总结报告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局的关心指导下,xxxx镇文化站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以服务基层,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 ...[更多]

  •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5篇)
  •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5篇)65人关注

    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怎么写呢?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2023年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xx乡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事业 ...[更多]

  • 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15篇)
  • 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15篇)59人关注

    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 ...[更多]

  • 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调研报告(5篇)
  • 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调研报告(5篇)57人关注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领域己从传统的金融业务扩展到金融文化领域,竞争的手段己从单一的经营业务向全方位多层面渗透。培 ...[更多]

  •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3篇)
  • 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3篇)56人关注

    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梁子湖区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貌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五改四通三建”(即改水、改厕、改院、改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