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语文教师初中教育实习报告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于xx年9月11日至10月20日,我在初二年级实习了40天。在这40天内,我一共学到不少教学经验。作为实习班主任,我和其他班主任一块早读跟班,和学生一块进早餐,增进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习期间,学校举办了一次运动会,我带领学生训练参加校运动会的仪仗队,带领该班学生参加运动会,读报、课间操时维持秩序,做了几名差生的细致的思想工作,认真回复学生给我的信,筹办了“搞好学习大家谈,爱心助学快行动”主题班会。在整个实习期间,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怎样上好语文课,这是实习的重点。头两个星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听课,认真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习。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分析,而这个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差,对抽象分析较难理解继而引发对学语文缺乏兴趣。即使部分能力强、愿意学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些分析,也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于这些十四岁左右的初二学生来说,最容易接受、最需要的是丰富的感性体验。正如指导老师对我说的,像《听潮》这样的抒情散文,只要老师读好了,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了,课就上好了一大半。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老师讲课有激情,学生不会不受感染。散文单元,我上的是《白杨礼赞》第一课时,由于准备不充分,文章线索没有讲清楚,但是我注意到自己的朗读。学校有课文朗读的磁带,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自己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没有专业朗读人员读的好,但我尽了自己的全力。指导老师后来说,老师应该自己读,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不能自己不读,又说学生读的这不好那不好。
要做到在快乐中学习,不能孤立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有课时,我往往是凌晨五六点就起床备课,查资料,写教案,直到上课前还在考虑各种细节问题。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如果准备时间充裕的话,讲课时会发挥得更好。老师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要有一股气势,要有较好的气质。我给自己定位为清刚之气:直率、真挚、刚强而不失温和。我认为男老师一定要有一点硬气,这样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提问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往往问题一说,就要学生举手回答,而且我的语速、教学的进程都比较快。我认为语速、教学进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多数学生的适应程度灵活掌握,该快则快,应慢则慢。
批改作业,我纠正每个错误,在批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其作业本上写明,为了不浪费时间、精力、感情,我不改这次作业。我的指导思想是要不断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在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过程中有反复,但不能“苦口婆心”,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要根据学生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措施。改作文,我花的心血更多,我注重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爱好等各方面情况,评语不拘泥于文章形式。我认为表达的通顺与否、有无错字和内容的分量对初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他们最突出的问题。学生写作文并不怎么讲究章法,他们感兴趣的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老师把写作文看成纯粹技术性的练习,不关心作文的内容,就会失去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绝好机会。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教书是为了育人,不要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作为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的指导思想。
班主任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看到明显成效。我在初,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2篇 初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初中语文教育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欢迎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
第3篇 实习生语文教育调查报告
我于8月15日至23日在县中学进行了为期9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旁听高中语文课程,完成了教育见习。这次见习让我收获颇丰,感受颇丰。
一、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
语文课是一门焕发生命的光彩的学科,它本身就是有趣的,我还记得大一古代文学史的李乃龙老师曾经说过,把语文课上得生动精彩不是你们的功劳,但上得枯燥无味就是你们的过错。
在课余时间我和任课老师黄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黄老师说,我们需要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挖掘它的潜质,使人走进语文课堂,就好像推开了一扇美的门,能感觉到美的氛围。如何有利于学生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如何有利于老师教,教得轻松,教得科学,教得艺术?这些思考到位,就会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带入一种新的境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尊重学生“需要”,注重学生“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我觉得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老师的文学素养首先要提高,这就要我们重视在大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要旁征博引,老师的知识面就要拓展,不仅仅局限在本专业的知识。黄老师一直在强调阅读对于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重要性,他说,上课技巧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如果真的要从事语文教学,必须多读书,充实自己的内心,这样上课才能有内涵有深度。话说的很朴实,却意义深刻。
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情感还在于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语文教学是体验的教学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体验就是要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在黄老师讲到语言的运用时,就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语,体验重复、谐音双关、情感色彩的作用,并让学生试着为商品做广告词。这样的实践,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也很好地将课本和实践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是生活的教学。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就像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在老师讲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中的一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时,除了解释男女之间那种微妙的感情外,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理解,譬如:两个朋友吵架了,本来只要一个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冰释前嫌,可是就像面对着一弯清且浅的河水,迟迟没能跨出去。这样,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
语文教学要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离骚》抒写了理想,抒发诗人屈原强烈的爱国志向,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那种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感受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品质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呢?现在的有的中学生认为当今社会谈“爱国”好像已经过时了,从这样的背景作为切入点,在课堂导入时介绍屈原的身世,以及相关的历史军事背景,这样,让学生在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诗人的爱国主义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由屈原延伸至老舍、吴晗、傅雷,结合他们的经历,让学生领悟到他们身上闪耀着的孤独而又伟大的爱国情思,了解了这些,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在课后黄海华老师和我探讨过一个问题,就是师范生如何快速地进入教学状态,他说语文教学法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现在西方教学理论认为把握教学的两个最好的途径是观摩和反思:在没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观摩优秀的教学案例,先通过套用优秀的教学模式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积极反思,与教师多多沟通,教学水平就能有显著的提高。黄老师的这番话给我的启发很大,也是我这次见习最大的收获,非常感谢黄老师无私的教导和帮助。
黄老师还给我提出了一个理念让我思考,就是如何优化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有少数教师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意趣盎然,情思绵长,理韵悠远的境界,使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多的教师执着于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理性的分析和阐释过多,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还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思路去讲解,长此以往,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优化课堂教学,要将课堂教学融知识性、人文性和创造性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是勿庸置疑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更应该关照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黄老师还引导阅读一些关于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改革的文章。史绍典先生说:“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语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语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顾盼的、联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静寂、狂飚突进式的啸傲……,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畅谈、浅吟,是抑扬顿挫、回肠荡气、余音绕梁……语文是独立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语文以文学为主要对象,整个人类精神文明都是它的后盾,人文性必将引导我们的教育走向真正的人文教育,培养尊重生命,关注世界,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人。
短短的九天见习,是我人生角色转换的几天,是我不断成长的几天,也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见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见习不仅使我在专业知识上的提高,更是我人生的深化。学无止境,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以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重视熟练的掌握师范技能,加强自身基本功,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这次见习还让我督促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将来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培育尊重生命,关注世界,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人。
第4篇 应届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语文教育实习
春回大地,万象充满生机,在20xx年3月10日至4月21日,我在xx中学初二年级实习了40天。在这40天内,我获得了不少教学经验。作为实习班主任,我和其他班主任一块进行早读跟班,有时间就和学生一块进早餐,增进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习期间,学校举办了一次运动会,我带领学生训练参加校运动会的仪仗队,带领该班学生参加运动会,读报、课间操时维持秩序,做了几名差生的细致的思想工作,认真回复学生给我的信,筹办了搞好学习大家谈,爱心助学快行动主题班会。在整个实习期间,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怎样上好语文课,这是实习的重点。头两个星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听课,认真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习。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实习报告初中语文教师实习报告。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分析,而这个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差,对抽象分析较难理解继而引发对学语文缺乏兴趣。即使部分能力强、愿意学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些分析,也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于这些十四岁左右的初二学生来说,最容易接受、最需要的是丰富的感性体验。正如指导老师对我说的,像《听潮》这样的抒情散文,只要老师读好了,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了,课就上好了一大半。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老师讲课有激情,学生不会不受感染。散文单元,我上的是《白杨礼赞》第一课时,由于准备不充分,文章线索没有讲清楚,但是我注意到自己的朗读。学校有课文朗读的磁带,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自己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没有专业朗读人员读的好,但我尽了自己的全力。指导老师后来说,老师应该自己读,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不能自己不读,又说学生读的这不好那不好。
要做到在快乐中学习,不能孤立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有课时,我往往是凌晨五六点就起床备课,查资料,写教案,直到上课前还在考虑各种细节问题。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如果准备时间充裕的话,讲课时会发挥得更好
初中语文教师实习报告工作报告。老师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要有一股气势,要有较好的气质。我给自己定位为清刚之气:直率、真挚、刚强而不失温和。我认为男老师一定要有一点硬气,这样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提问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往往问题一说,就要学生举手回答,而且我的语速、教学的进程都比较快。我认为语速、教学进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多数学生的适应程度灵活掌握,该快则快,应慢则慢。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再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结果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有感情地朗读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后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初中语文教师实习报告初中语文教师实习报告。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
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初中语文教师实习报告工作报告。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语文教学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能取得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赞许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地说:老师,我们喜欢听你上课,你的课很精彩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第5篇 语文教育实训报告范文实习报告范文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 “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 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
第6篇 高中语文教育见习调查报告
我于8月15日至23日在县中学进行了为期9天的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旁听高中语文课程,完成了教育见习。这次见习让我收获颇丰,感受颇丰。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
语文课是一门焕发生命的光彩的学科,它本身就是有趣的,我还记得大一古代文学史的李乃龙老师曾经说过,把语文课上得生动精彩不是你们的功劳,但上得枯燥无味就是你们的过错。
在课余时间我和任课老师黄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黄老师说,我们需要针对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挖掘它的潜质,使人走进语文课堂,就好像推开了一扇美的门,能感觉到美的氛围。如何有利于学生学,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如何有利于老师教,教得轻松,教得科学,教得艺术?这些思考到位,就会把我们的课堂教学带入一种新的境界。作为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这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尊重学生“需要”,注重学生“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我觉得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老师的文学素养首先要提高,这就要我们重视在大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各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要旁征博引,老师的知识面就要拓展,不仅仅局限在本专业的知识。黄老师一直在强调阅读对于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重要性,他说,上课技巧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如果真的要从事语文教学,必须多读书,充实自己的内心,这样上课才能有内涵有深度。话说的很朴实,却意义深刻。
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情感还在于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语文教学是体验的教学。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体验就是要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在黄老师讲到语言的运用时,就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语,体验重复、谐音双关、情感色彩的作用,并让学生试着为商品做广告词。这样的实践,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也很好地将课本和实践联系起来。
语文教学是生活的教学。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就像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在老师讲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中的一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时,除了解释男女之间那种微妙的感情外,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理解,譬如:两个朋友吵架了,本来只要一个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冰释前嫌,可是就像面对着一弯清且浅的河水,迟迟没能跨出去。这样,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
语文教学要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离骚》抒写了理想,抒发诗人屈原强烈的爱国志向,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那种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感受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品质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呢?现在的有的中学生认为当今社会谈“爱国”好像已经过时了,从这样的背景作为切入点,在课堂导入时介绍屈原的身世,以及相关的历史军事背景,这样,让学生在结合当时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诗人的爱国主义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由屈原延伸至老舍、吴晗、傅雷,结合他们的经历,让学生领悟到他们身上闪耀着的孤独而又伟大的爱国情思,了解了这些,学生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在课后黄海华老师和我探讨过一个问题,就是师范生如何快速地进入教学状态,他说语文教学法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实践。现在西方教学理论认为把握教学的两个最好的途径是观摩和反思:在没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观摩优秀的教学案例,先通过套用优秀的教学模式融入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积极反思,与教师多多沟通,教学水平就能有显著的提高。黄老师的这番话给我的启发很大,也是我这次见习最大的收获,非常感谢黄老师无私的教导和帮助。
黄老师还给我提出了一个理念让我思考,就是如何优化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有少数教师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意趣盎然,情思绵长,理韵悠远的境界,使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陶冶。更多的教师执着于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理性的分析和阐释过多,造成了人文性的缺失。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还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或相近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思路去讲解,长此以往,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优化课堂教学,要将课堂教学融知识性、人文性和创造性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是勿庸置疑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更应该关照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黄老师还引导阅读一些关于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改革的文章。史绍典先生说:“语文,是情韵悠长、广博优雅、诗意盎然的;语文,是很本色、很清醇、很生活、很自然、很人性的;语文,是生活的、生命的、生态的;语文,是诗意的、激情的、顾盼的、联想的;它有高山流水样的奔涌、一马平川式的倾诉,午夜黎明式的静寂、狂飚突进式的啸傲……,语文,是励志、交锋、感悟、体验、畅谈、浅吟,是抑扬顿挫、回肠荡气、余音绕梁……语文是独立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语文以文学为主要对象,整个人类精神文明都是它的后盾,人文性必将引导我们的教育走向真正的人文教育,培养尊重生命,关注世界,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人。
短短的九天见习,是我人生角色转换的几天,是我不断成长的几天,也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见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见习不仅使我在专业知识上的提高,更是我人生的深化。学无止境,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以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重视熟练的掌握师范技能,加强自身基本功,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这次见习还让我督促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将来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培育尊重生命,关注世界,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人。
第7篇 中学语文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为期近50天的教育实习活动,希望通过实习能让我们深入中学教学第一线,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并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促进个人教学技能的形成。这次实习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和实习总结。在这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个人有了很多收获。同时,我以我所实习的中学——三十中为主要调查对象,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实习生教育调查报告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
首先,在老师教授方法方面。
我所在的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套公式化的教法,解题、介绍时代背景、泛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分段、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种千篇一律的教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单一、枯燥,加上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语文课堂显得更加沉闷、无趣。老师在讲台上根据固有的模式大谈特谈,学生在讲台下作自己的事,少数认真听课的同学看起来也是抱着某种利益的心态——高分。整个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
第二,老师在课堂提问方面。
我发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会连续提问,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很简单的是非问,或者选择问、填空问、甚至是自问自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回答,或者说都能回答得上,但学生的回答显然都是很仓促,且习惯性地不加以深入思考而快速作答,而这些答案一般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样课堂牢牢地控制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及问题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课堂,其实整个教学质量并不高。
第三,教师的课堂点评。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同学偶尔会有一些充满灵气的回答,袒露出他们不一般的思维痕迹,但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不够敏感,对学生的回答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师点评语言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恰当的评价,让人感到老师的语言空洞。甚至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价值量有多大,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等等。这种脱口而出的随意表扬使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随意应付。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是对教学、也是对学生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四,教师的讲课内容。
听了一个月的语文课,发现老师讲课期间常插入诸如此类的话:这个字、词很重要,考试的'时候常会考到;这个句子注意它的翻译,考试会可能有所涉及;这种阅读理解题需要同学们好好看看,高考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题型……
整堂语文课都在语文老师的善意提醒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们每次一听到此类的话,都会条件反射地集中注意力。真的是因为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吗?不是的,很显然,是为了考试。考试独立于教育、教学之外,考试内容取代了教学目标,分数成为最终的教学目的。记得课间,我试着跟语文老师交流教学方法,我说:“老师,您看,我们这堂课可不可以再这样拓展延伸一下,或许课堂的趣味性会有所增加。”老师很干脆地回答:“没有必要,考试不考!”我愣了,考试不考,就不讲吗?语文教学难道也纯粹是为了考试吗?
我好疑惑,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说:中学语文教学设定的总目标是“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由此派生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考虑: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人文素养、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理论上的目标在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极大的反差。老师讲课以课本为主,课本上有的,就进行模式化讲解,课本上没有的,老师便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会提及。不要说知识技能没有得到提升,人文素养、情感态度,甚至应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然后,在做班主任代理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象,比如: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律,学习态度端正,积极上进,希望考出好成绩,让生命更充实、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曾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对学校生活的评价是累并快乐着,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这里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我发现,班里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有近90%的同学反映本班同学有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心理压力普遍较大。我所实习的学校学生平均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除了上课时间,每天课外学习时间在4小时以上,而有些科目每天作业时间都要超过2小时。如果每门课程的作业都如此,学生如何应对?即使只语数外三科每门作业要2小时,学生也不可能完成。其实这么多的学生抄袭作业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课业负担的确过重了。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上家长及老师的不间断督促,他们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
这便是我这次实习所见所感,也是我这一个月调查的收获,在当今新的教育体制下,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理论在短时期内根本无法与实际教学实践相一致,甚至会出现脱节的现象。我们只有期望教师的个人素养能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能越来越顺应实际教学。
第8篇 师范生毕业实习报告:中学语文教育实习(1)
一、实习目的:大学生活最后的阶段是实习,很重要,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体会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光荣.通过实习,我充实了自己,学会了如何教学,学习了许多未曾有过的东西.经历了这段的实习生活,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重任,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在实习过程中,我对比自己的学生时代,感受着差别,90后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信息接收面广.这对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知识要求.实习过程中,我们熟练地掌握了教学技能,不仅如此,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技巧.
实习学校简介:德安一中座落在德安县城东郊,博阳河东畔,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人才辈出的省级重点中学.沧桑巨变,她以坚实的步履不断走向成熟与成功.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德安县立初级中学正式开办,即学校的前身.1951年改称德安县初级中学.1958年学校开办高中,成为完全中学,改名为江西省德安县中学.文革期间改为德安红卫中学.1970年4月,改为厂办中学,称为德安农机厂五七中学.文革结束后,德安教育事业大发展,1979年9月成立了德安县第二中学,而原江西省德安县中学改名为江西省德安县第一中学至今.1980年被正式提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11月,顺利通过了江西省重点中学评估,获得省优秀重点中学的称号.学校占地面积约667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32278平方米.
学校现有在职教师190人,其中高级教师55人,中级教师81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00余人.
二、实习内容:
1 、班主任工作:每日带早晚两次自习,与班级班委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开班级常务会议一次.
2 、 专业技能教学:完成教案,上课次数七次(加作文训练课),批改学生作业,监考两次.
3 、教学研究调查:为更好地了解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两次小组谈心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动态.
三、实习总结:
(一)教学专业技能总结:
9月15日,指导老师潘老师带着我走进学生的教室,那时心情很复杂,我是从这里毕业的,心里在想我走上讲台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潘老师将我带到教室,向同学们介绍了我,没想到同学们都蛮不错的,竟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并没有如我所料让我上讲台,而是在简单的几句介绍后我在后排的空位上听课.9月23日,我已经在这里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于是在一个星期后的在紧张的周末备课后,我紧张地走上了神圣的讲台.今天我给学生带来的是徐志摩先生的名作再别康桥,第一次上台,与在大学时技能课上的感觉完全不同,大学课堂上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开始时有点紧张,可是紧张感也慢慢放开.学生们互动和我的热情交织在一起,课堂气氛渐好!终于,下课铃响了,我也刚好讲完,谢天谢地!在门口时,潘老师向我走了过来,说了四个字:不辱使命!对了,我向潘老师承诺过一定把这节课上完.真的不辱使命.
第9篇 语文教育实训报告实习报告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
第10篇 初中语文教育调研报告
(三)调查结果:首先,从中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大都是本科,少数老教师是大专文凭。其次,从现今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学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基本都能使用多媒体。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从教学态度上来讲,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老师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有耐心,视学生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中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我实习的年级是初一,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很常见。而此时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掌握不了语文知识的。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语文教师的必修。富有激情的声音、起伏的腔调,游走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是他们维持课堂秩序的手段。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些方法,效果还不错。
中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必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中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还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发现,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如果师生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产生的后果也是他们始料不及的,可以说学生的出发点是无害的,端看老师如何对待。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男生叫杨杰龙,很调皮,上课老是插嘴,老师越是说教他他越是调皮,老师对他很头疼。我认为杨杰龙除了自律能力不足外也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会注意他的言行,每次跟他谈话都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最后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中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中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
中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及竞争。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感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教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合适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学问。
第11篇 xxxx年9月中学语文教育实习报告范文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学生分析:实习所在班级为初一3班。由于是村镇中学,学生基本来自农村,所以无论视野、知识层面,还是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很简单狭窄。与小学相比,在语文这个科目上,整体难度加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大大增多。学生正处于小升初的过渡阶段,对此仍然不适应,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觉性较低,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学生语文基础素养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仍然存在,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不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缺乏自己的见解。但令人欣慰的一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大多数学生不怯堂、不抵触,积极质疑、踊跃发言。课后背书情况良好,在老师的建议下积极主动的背诵所有文言文篇目,不懂就问,学习态度端正,对学习语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在原语文老师黄华忠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努力按照语文教学要求,根据语文教学三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争取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劲头更足、热情更高、成绩更好。
二、主要任务了解学生语文整体成绩、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2、 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3、结合自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学听课、备课、写详案,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批改学生作业、读书笔记、作文及随堂听写、小测试,并及时仔细评讲。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抽背,针对掌握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找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情况,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励其写读后感。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向原语文老师黄老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教学实习工作。
2、结合班主任实习工作尽快认识学生。
3、听课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创造性模仿学习。
第二周提前备好讲授篇目教案并请黄老师指导,及时作出修缮。
2、请学校领导听课,讲授第五课《伤仲永》。
3、结合指导老师对上课效果的点评,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四周提前备好第二单元课文的教案,讲授第二单元所有课文。
2、根据老师点评指导、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授课效果。
3、结合班主任工作,陆续找学生聊天,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评价。
4、结合主题班会,学习第二单元综合性练习。
第五周自我总结整个单元上完后的教学经验教训,听各个年级不同语文老师的课,集思广益,化为己用。
2、准备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教案。
第六周讲授《孙权劝学》,语文组各听课老师给与评价。
2、填表、总结。
完成情况及效果分析:
经过六周语文教师实习,结合班主任工作,我认识了班上学生,了解了语文基本学习情况,我的授课受到学生欢迎喜爱。听课认真仔细、记录完整详尽。教案完成及时,质量较高,能够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加之学生自身水平不高,因此,第一堂课效果不是特别理想。据学生反应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方面讲得还不够扎实牢靠。因此,我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结合自身水平能力提升自己,终于在第二堂课《黄河颂》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一步步的实践中,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飞速提升,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过渡。因而,总的来看,我的教学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第12篇 语文教育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对于我们师范生来说,教学实习工作是我们毕业之际必不可少的一个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应该重视我们的实习工作。尤其是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教法方面,我们更应该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习当中,完善我们的教学实习工作,加强我们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大学生活最后的阶段是实习,很重要,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体会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光荣.通过实习,我充实了自己,学会了如何教学,学习了许多未曾有过的东西.经历了这段的实习生活,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重任,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在实习过程中,我对比自己的学生时代,感受着差别,90后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信息接收面广.这对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知识要求.实习过程中,我们熟练地掌握了教学技能,不仅如此,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技巧.
实习学校简介:我所实习的学校是我的母校,它坐落在一个开阔的田野间,背面环山,现在由于公路改道,学校大门口就是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现有在职教师146人,其中高级教师15人,中级教师81人,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余人.
二、实习内容:
1 、班主任工作:管理班级,组织学生学习,按照学校要求按时召开班会,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按时作息,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时刻向指导老师和学校回报工作。
2 、 教学技能实习:教学实习期间我跟随指导老师完成教学,其中对于初三年级那个班,我采取听课的形式,完成了八节课的听课记录;而对于初二年级哪个班来说则采取亲自讲授的形式,共完成了课文的讲授,其中有文言文、诗歌和现代文的教学;批改作业三次,自测一次。
3 、教学研究调查:为更好地了解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两次小组谈心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动态.
三、实习总结:
(一)教学专业技能总结:
对于初二年级(137班)亲自讲授情况:9月6日,指导老师张老师带着我走进学生的教室,那时心情很复杂,我是从这里毕业的,心里在想我走上讲台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张老师将我带到教室,向同学们介绍了我,没想到同学们都很热情,竟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我心情真的好激动。接着,并没有如我所料让我上讲台,而是在简单的几句介绍后我在后排的空位上听课.听完这节课后,指导老师问我有什么感觉,我跟他说了后,他说下一节课开始亲自讲授,叫我好好准备。第二天,我已经在这里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我开始讲授第一节课,讲的时候指导老师在下面听我讲授,我在上面讲,开始讲的那几分钟感觉有点紧张,但几分钟进入状态后,感觉好像这的进入了老师的角色。不再紧张了,讲解知识也清晰了,说话声音也变得沉稳了。上完这节课后,指导老师给我指出了缺点和错误,给我提出了建议。我跟老师说了我的感受,然后老师也跟我说了他当年实习的感受,此时我才感受到了真正做老师的辛苦了。
对于初三年级(122班)的听课情况:9月6日,在上完(137班)的课后,接着就去听(122班)的课。授课过程中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严密,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在听课中,我注意指导老师的教态,学习他的教学语言,课堂时间的安排,课堂教学的节奏,用心领会他的教学技能。听课后给了我很好的引导方向,我明白了要真正驾驭课堂我们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弥补。
第13篇 xxxx年语文教育实训报告范文实习报告范文
2个月的教育实习,颇多感慨,特就“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一角度写一实习总结,各位踊跃发言!
设问析疑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育实习总结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好,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 “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
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
“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版权归所有;请注明出处!
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 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
第14篇 语文教育顶岗实习报告范文
语文教育顶岗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至 xx月xx号
系 别: 中文系
班 级: xx语文教育2班
姓 名: xxx
学 号: xxxxxxxxxx
指导老师: 李xx
xxxx年xx月xx日
一、实习目的shixi./
大学生活最后的阶段是实习,实习对于每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特别的重要,在xxxx年3月1日至6月30日的秦皇岛市新生路小学的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体会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光荣.通过实习,我充实了自己,学会了如何教学,学习了许多未曾学过的东西.经历了这段的实习生活,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重任,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在实习过程中,我对比自己的学生时代,感受着不同时代的差别,90后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信息接收面越来越广.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知识要求.实习过程中,我们熟练地掌握了教学技能,不仅如此,我还学会了如何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技巧.
通过教育实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初步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以及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了解现今小学生和教育的现状。实习单位为秦皇岛市新生路小学,班级三年级三班。
二、实习单位简介:实习报告网
海港区新生路小学建于1956年,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550名学生,56名教职工,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24人,14人正在进修本科学历,大专学历24人,中师学历32人。
学校占地面积10468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6.9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运动场为200米环行跑道。设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少队科技室、卫生室、劳动器材室、体育器材室、微机室和多功能活动室。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教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科学管理和系列化教育的办学特色。
三、实习内容:
(一)、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修改作业、批阅试题。做一个语文教师所做的事情,积极引导,认真做好工具性与人文性教育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 2 3 下一页
及时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处理班上日常杂务,管理好学生日常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调动学生干部处理班上各事务。语文教育顶岗实习报告
四、实习效果
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略有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及自己的刻苦努力,现能较好地上课及做好班主任工作。
五、实习总结及体会
实初为人师,对于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性、颇具诱惑力的事情。xxxx年3月1 日,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作为一位人民教师的崇高和艰辛。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认真做好实习前期工作
首先是把自己的心态放正,因为心态决定一切是辅导员叮嘱的。学做师者就得像师者。指导老师对我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指导教师介绍了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和实习期间该注意的事项。我也主动把实习班级的每个学生和学校的基本情况做了个初步的了解。有了这一切的统筹安排,我的实习才能进行的如此顺利。
(二)、名师指导按步骤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实习的开展,指导我的一个非常负责的教师。我们将实习分为两个阶段:实习报告网
第一阶段为见习阶段,时间为一周。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初一学生的语文教材,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并做好每节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交流,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教学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备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不断地进行反思,仔细体会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个细节,并这个细节中所蕴含的意思。因为在课堂上的每个动作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这是指导教师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我还经常听一些竟赛课、公开课、优质课。之后与指导教师一起探讨,更多的是老师的指点。吸取他人优秀成份作为自己所用。是模仿与学习相结合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上课阶段,我的指导老师是三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她给我安排的课时很多,这就使我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上讲台的次数就自然增多。一天中最多有三节课,一般都是两节课。所以就有了很多交流的时间,在做得不好的地方老师就会及时地给我指出。另外在课后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本课为止,这才交到指导教师那里进行初审。在审查时指导老师要求我说出我的上课计划,这就练习了说课的环节。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之后在上课前进行试讲。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会坚持去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整体规划,依照教科书的按排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等各方面都有了显着的提高。
(三)、积极做好班主任实习工作shixi./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当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则是更辛苦的,稍有不注意就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给管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我的工作做好。我从早上6点就起床,早餐之后就到学校签到。每天的主要任务: 1 3 下一页
1、看早读,每天早上7点半到教室督促他们打扫卫生,检查仪容仪表,督促他们认真早读。语文教育顶岗实习报告
2、在上课时间进行巡堂,检查上课情况,如有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下课及时找他谈话,正确引导。
3、第六节课后为课外活动,我要辅导个别学生,给个别学生作思想工作。在这过程中,我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不喊苦不喊累,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全校大扫除、班团会等活动。
经过不懈的努力,班级整体情况有了改善,我与学生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我成为他们诉说心事的对象,我也是他们忠实的倾听者,借此及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四)、虚心求教认真吸取他人优点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我在认真地写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网对每节课都要反思。得与失都在我的心里很清楚,做到下一次少犯错误。在反省自的同时,也要向他人学习。我多去参加学校的讲课比赛现场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亲自去讲课比赛的现场,从那里我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从他人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
实习,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充分认识到新教学教育的难度和我们需要做好的工作.当老师难,当一名合格优秀的老师难上加难.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的辛劳让学生感激不尽.正是这些忘我工作的老师们,一批批未来的花朵开放地更加灿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甘愿当盏灯,照亮学生们的未来之路,为未来的花朵们盛开地更加美丽而辛勤工作!
虽说我的实习生活已结束,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一名师范学院的学生我有信心做好教育工作,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 相关文章:语文教育实习总结、语文教育实习总结范文、初中语文教育实习总结、小学语文教育实习总结、高中语文教育实习总结
1 2
第15篇 xxxx年中文系语文教师教育实习报告范文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第二课堂颇有成就也颇多感慨。其中付出的努力、其中的感慨、其中的得与失,恐怕是这个键盘无法承载的。这次总结,我就语文教学这个方面谈谈我最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也许不如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真知灼见,却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我教的是高一〈1〉班,这个班是全校的示范班,他们的语文老师同时又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因此颇受关注。加上高一全用新教材,这些都使得我颇感压力。到底该如何教好这个班呢,我一脸的茫然。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学生的语文水平、新教材的改革这些基本情况入手。我总共听了指导老师三堂课,其中两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电教室上的。他的课堂大半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因为工作繁忙,他很少教我具体该怎么分析课文、怎么调节气氛、怎么设计教案。他只给我一个总的教学思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这句话可以说是他对我指导的全部,但在后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句话也是使我受益最多的。虽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其次是对班上学生语文水平的调查。在见习的三、四天时间里,作文的批改再加上自习时间和课下时间的了解,我对班上的语文水平和每个学生的水平有了基本了解。得知这个班的语文水平还可以,且全班的学习氛围很好,课堂纪律和作文上交情况都很好,学生课前预习也很自觉,更重要的是他们讨厌传统的语文教学,他们不喜欢老师垄断课堂。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新教材。新教材分必修1、必修2两本书,总体上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它从先前的应试教育转为对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上。所有的这些给我的只有一个讯息——我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找
见习结束,我们进入国庆假期。利用假期,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本班实际,完成了下一周的备课。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到了后来的教学实践,我才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具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种教学模式。某种程度讲,它已经成为我在这一个月里的教学风格。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颇受指导老师的赞赏和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的课堂大都采用一种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这里,我只抓住设问析疑这个点谈谈我的见解和感受。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可以说,具体如何设问、如何析疑是设问析疑的关键。我经常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看作是一曲动人的交响曲,提问则是这乐曲中的旋律。如何提问,首先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准确落实设问点。如教《项脊轩志》一文,我抓住文章最富有特色的特征即文章善于选取生活细节、场面描写的手法以及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把它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文章“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为切入口。先叫学生找出过渡句,然后根据过渡句先分析“喜”的部分。提问学生,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抒发自己“喜”的心情。接着设问“文章是不是以‘喜’贯穿全文”,转而分析“悲”的部分。首先叫学生看课文是通过大事表现自己的‘悲’的还是通过小事、生活细节表现自己对亲人的怀念的。学生轻而易举的可以得出是后者。由此,很自然的叫他们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看看哪处细节写得,最感动人,为什么感动你,这就转到了叙事与抒情融合的写法了。整堂课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自己从问题中找到答案。最后,我问他们“你们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学会了捕捉生活中的小事进行描写,学会了记物叙事抒情融合的写法。这就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找切入口,确定目标,设置问题内容,设置问题顺序至关重要。有的时候,不仅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也可以提。如在教《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我先放录音把学生带入一种意境,然后让他们说说听录音的感受,得出共同的体会即这篇课文很优美,语句优美,写景优美。然后叫他们找出文中直接写景的段落(第4、5节),接着分析第4节。先明确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应抓住文章写了什么,怎么样,勾勒了怎样的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由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这一段的月色下的荷塘。自然而然的他们会仿照第四节的分析来自读、分析第5节。最后,再让学生进行画面想象,通过音乐的渲染,再次把他们拉入了那种意境美。怎么去提问应该说是没有定论的,但一个总的前提是问题得围绕你的教学目标,得有科学的内容。你所提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导到你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是一个大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再考虑如何提问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问题更有连贯性,使问题更有概括性。
问题提出来了,如何引导呢?首先对学生的发言应该鼓励。发完言后应有恰当的评价。不要小看了那几句鼓励的话,它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有好几位学生在给我的留言本里写道:“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老师对我回答问题的赞美和肯定。我从没想过我还会受人关注,我从没料到我的发言也可以受到肯定。我们需要肯定,需要关注,需要鼓励。”这是他们心底发出的话,因此不要忽视了给她们鼓励。
引导可适当启发、点拨。如教《华罗庚》一文时,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传主思想、分析文章写作特色时,我都会联系先前学过的课文《“布衣总统”孙中山》。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会启发他们:“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布衣总统”孙中山》,这篇文章是通过生活中的几个方面表现传主甘于淡泊的品质。那么《华罗庚》还是不是从一个方面来写的呢?”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是以时间为顺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我接下来便问:一个人一生的经历是漫长的、复杂的,作者是不是只写了传主某一方面的品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很自然的转为课堂的重点——讨论文章突出了华罗庚怎样的品质,通过什么事怎样来表现的。在上《作文 有文采》这堂作文课时,唐突的叫学生分析一个例句的好坏,他会哑口无言,不知从何入手。我会提醒他们例句中用了哪些修辞,哪些修饰词,用了哪些动词,调动了哪些感官,这样写的效果怎样,给人的感觉怎样等等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和点拨。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到了作文怎么做到有文采,同时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由此看出,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了,要通过知识迁移、层层推理、由浅入深等等方式去做适当的引导,要让他们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要自己作答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总结。可由老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如“我们这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这节课中你们主要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示”等,使学生对整堂课的重难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到很多内容,总结可以让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重点,消化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总的说来,从设问到析疑再到总结,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对课堂的驾御能力的高低、教学技巧的灵活处理等等都会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正确的目标,确立好重难点,找好切入口,设计好问题,对学生也要有所了解,要顾及所有学生而不单是那些积极的想发言的学生。一个月的语文教学结束了,我深切感受到:只要你用心做了,就会有成绩。设问析疑、教师点拨法是我运用得较多的教学模式,它取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让我很有一种兴奋感和成就感。当听到指导老师“非常好”的评价时,当学生不约而同的说“老师,你的课让我听得入迷了”,“你是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欣慰,有了这些,再多的辛苦算什么。
这次实习,听过十几位老师的不同的授课方式,吸取了许多的经验,发现每个老师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我才明白“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应该说这次实习,给我感触最深的不是设问析疑这一教学模式,而是使我那种教师应该塑造个性化教学的观念越来越明显、清晰。语文是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怎样上好它,每位语文老师应该根据个人的不同、学生的不同塑造并保持自我丰满的教学个性,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学习更加主动的学习、自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