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教学报告 > 教学报告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3-05 09:00:08 查看人数:19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

第一篇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3750字

龙川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韦钦强

2023年4月

我从2023年3月分管龙川县教育工作以来,认真履行职责,注重调查研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并着手落实我县基础教育的工作责任。现将本人分管教育一个多月以来履行职责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我县基础教育现状

自今年3月分管教育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认真履行职责,大胆负责,统筹兼顾,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多次深入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调查研究,现场办公,从多方面了解教育的基本情况,已基本掌握我县教育现状。

近两年来,龙川县委、县政府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确立了“教育强县”战略目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将“学梅州、找差距、兴教育”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的共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发展的工作意见、制度和方案,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落实经费保障,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普及与提高并进、全面发展与特色创设并举、纵向进步与横向领先并力的内涵发展道路,既充分挖掘传统潜力,又竭力扩张现代教育资源,力求在经济层面较低的状态下,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在构建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取得可喜成效。

目前,我县教育事业与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据统计,我县近90万人口,辖25个镇,有高级中学2所,完中8所,技工学校1所,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35所,小学340所,幼儿园54所。全县高中专任教师1076人,学历达标率78%;初中专任教师2591人,学历达标率97.2%;小学专任教师4101人,学历达标率99.6%。全县在校高中生15318人,初中在校生46812人,小学在校生78644人,在园幼儿153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巩固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4%以上;“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3.6%以上;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51.08%。两年来公开招进527名教师,对麻布岗中学校长和其他完全中学副校长进行了公开选拨;表彰奖励先进教师234名,先进教育工作者77名,十佳校长10名、十佳教师10名、十佳班主任10名。两年来教育经费总投入67080万元,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及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教育非学历教育各类培训达88批11124人;投入5687.93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的c、d级危房改造;投入750多万元装配实验教学,实施“校校通”工程;中心小学以上拥有电脑室、语音室,初中以上有理化生实验室;农村小学三年级全部开设了英语课程、中心小学四年级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2023年,我县教师人均月工资1988元,公务员人均月工资1892元,县城教师人均月工资2058元,农村教师人均月工资1990元,符合广东省关于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的工作要求。投入5160万元用于普高建设,新增高中阶段学位3800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6.8%;中职招生逐年增长;2023年龙川一中高分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终期督导验收,县实验中学高分通过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省一级普通高中学位占全县普通高中学位50%以上;两年来我县升学率和高考上线连创新高;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稳步实施,老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及其它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尽管龙川教育成绩喜人,但仍存在镇与镇之间、校与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个别学校存在班额过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等问题,需要今后努力予以解决。

二、对基础教育工作的认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教育须先行。龙川要在新形势下不落伍,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继续花大力气研究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只有存在的问题逐一得到解决,教育才能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阶段。教育既是社会的基础工程,又是社会的系统工程。教育是关涉千家万户,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是家庭幸福、社会发展的基石。办好教育,办大教育,除了满腔热情之行,更要按照教育特有的内在规律办事,不能带感情色彩,不能一时冲动。教育属社会的上层建筑范畴,建立在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所以,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政府的大力作为。教育不同于经济建设工作,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见成果,她必须通过几年乃至十几年才能见效,才能有效益。这就要求主政者必须高瞻远瞩,本着为政一任,造福一方的负责任态度,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

三、今后落实教育工作责任的意见和建议

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正视困难,迎难而上,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符合龙川特色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为龙川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3月份,县委、县政府将教育工作调整由我分管,给予我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我深知,就我的能力与水平而言,承担这份重担,没有任何轻松可言,唯有全力以赴,尽管我心里有一丝不安与忐忑,但更多的是充满信心。我于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有20多年,工作是划了两个圈:从教师起步,又回到教师队伍;事业从教育开始,又回到了教育。细细品味,深感教育与我有不可割舍的缘份,教育是我的事业所在。现在,我又成为龙川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但我现在不是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在深深地思考:我县教育到底与教育强县差距有多大?从纵向看,我县教育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振奋人心的;从横向看,我县教育与教育强县的差距并没有显著的缩小,在激烈的竞争中,稍有懈怠,就面临拉大差距的风险。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占据了我整个心扉。我现在想得最多的是我县教育该如何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该做什么?作为分管教育领导,我想做好四件事情:

(一)继续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思路、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坚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信心和决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借鉴和吸取其它地方和兄弟县区的成功做法,围绕我县基础教育现状,实现什么样的教育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科学规律,切实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我县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当前我县基础教育处在新起点,面临新机遇,需要应对新挑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行战略性思考,准确分析把握我县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思想观点、政策措施和对策建议,推动基础教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落实,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给百姓增添信心、给教育界增添动力的事情,努力建设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为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坚持既定的工作思路和做法,注重保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近年来,以县委书记段邦贤同志为班长的县委领导班子提出建设“教育强县”的总目标,作出了一系列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部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龙川教育发展实际,极大地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收到了显著成效,对此,我将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坚定不移、一如继往地予以推进。并将同教育系统所有教职员工一起,同全县人民一道,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以最大的决心和意志,开拓进取,励精图治,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致力于龙川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共同创造龙川教育美好的明天。

(三)抓好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解决教育民生问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机关。教育系统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内部建设与管理,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形象。要切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分阶段先行实施《龙川县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方案(试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解决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服务、管理、招生、教师队伍建设等办学工作方面的突出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解决实际工作中群众关心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四)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确保教育均衡发展。要以即将实施的教师绩效工作制度为契机,稳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盘活教师这一巨大人才资源,始终把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根本大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更好地发挥师资力量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基础教育的新兵,在龙川教育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承载着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今后,我有信心有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则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动摇,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不动摇,竭尽全力,逐一解决当前我县教育存在的问题,为继续谱写龙川教育事业发展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 基础教育强县建设自查报告4450字

一、学校概况:

__乡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心小学,原隶属于太和区教育局,2023年10月划归古塔区教育局管理。学校座落在古塔区__乡胜利村,下设3所村小,共计25个教学班,学生585人,在职教师76人,其中中心校有12个教学班,学生380人,教师38人。

二、根据评估标准自检情况:

根据《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县建设督导评估细则》,自查如下。

一、办学标准(满分40分,自查得分33分)

1、教师队伍(满分4分,自查得分2分)

(1)教职工编制。根据太和区1996年编制为73人,现有在编教师87人,超编14人。(太和区一直沿用1996年编制,一直未做调整),自查得分0分。

(2)教师资格。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全部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自查得分1分。

(3)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教师共计35人,占总数三分之一以上。自查得分1分。

(4)学科分布结构。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的一致性比例为96.05%,有三位教师为法律专业。自查得分0分。

2、干部队伍(满分10分,自查得分9分)

(1)校长任职资格:学校现有校长1名,副校长3名。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中学一级以上职称、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有1人未达到本科学历,有1人正在进行岗位培训。自查得分0分。

(2)校长对教学关注程度:校长每学年听课120节以上,参与教研活动20次以上。自查得分4分。

(3)校长科研能力:有2位校长具有县区级以上立项课题,每年发表论文。自查得分2分。

(4)校长行政素质:校长具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团结合作意识、民主作风、廉洁自律;具有共同愿景,民主氛围,分工明确,自查得分2分。

(5)班子建设组织机构:机构健全。自查得分1分。

3、学校管理(满分13分,自查得分12分)

(1)德育管理:学校采用三位一体的德育途径,大力开发社会教育资源,与7路公交车站点、敬老院、解放锦州烈士陵园等建立联系,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制度;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完善,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各个环节。自查得分1分。

(2)教学管理:学校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开全开齐课程;具有备课、上课、实验、作业批改等制度;实验教学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有教师听评课制度。自查得分5分。

(3)设备管理:各种教学设备分类登记入册,存放科学。自查得分1分。

(4)学籍管理:学校暂时为进入古塔区学籍管理系统中。自查得分0分。

(5)教科研管理:学校设有科研室,建立了校本研训制度,定期开展校本研训活动,100%教师参加教科研。自查得分3分。

(6)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制度健全,有明确的作息制度和管理制度,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自查得分1分。

(7)财务管理:学校管理制度健全,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做到“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小金库”,定期公布审计结果,学校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定期参加财务管理及其相关法律培训。自查得分1分。

4、教育质量(满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1)普及率与合格率:学校残疾儿童辍学率为0,学生合格率100%。自查得分4分。

(2)体育、卫生、艺术:按照要求做眼保健操、广播体操,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5.8%,不低于95%。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体育节;按照要求开设心理健康课;每学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常见病发病率低于2%,近视眼发病率低于4%。自查得分6分。

二、办学条件(满分40分,自查得分13分)

(1)学校占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14400㎡,生均占地面积36㎡。自查得分2分。

(2)学校建筑面积:学校建筑面积2450㎡,生均建筑面积6㎡。低于10㎡/生的标准。自查得分0分。

(3)普通教室装备建设: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有11个教室,一个班级暂时在语音教室上课。教室内具有广播系统,不具备闭路电视接收功能,不能上网查询资料。自查得分0分。

(4)专用教室级辅助用房、公共教室装备建设

a、科学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有科学教室1个,面积54㎡,教学仪器库1个,面积18㎡;无其准备室、科学活动室、科学园地等辅助用房;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环境布置体现学科文化和学科教育。自查得分1分。

b、音乐、美术、书法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有音乐教室1个,面积72㎡,无美术、书法教室及辅助用房。自查得分1分。

c、语言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有语言教室1个,面积72㎡,现被改作学生普通教室。自评分数0分。

d、计算机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有计算机教室1个,面积54㎡,有2023年配置的电脑20台,生机比19:1。不能达到7:1的标准。自评得分0分。

e、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没有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及辅助用房。自评得分0分。

f、多功能电化教室及辅助用房:学校有多功能电化教室1个,面积72㎡,教室内设有大屏幕投影多媒体系统及卫星接收系统。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自查得分1分。

g、图书室:学校无图书室。自查得分0分。

h、科技活动室:学校无科技活动室。自查得分0分。

i、心理专用教室:学校无心理专用教室。自查得分0分。

j、体育场所及辅助用房:学校无体育活动室,田径场地、跑道设置、篮球场地、排球场地均为简易设置,操场未实现塑胶或硬铺盖;体育器材库管理达标。自评得分0.5分。

(5)办公用房装备建设

a、卫生室:学校有卫生室一个,面积18㎡,有基本设施,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学生健康档案齐全,环境布置体现专业化。自评得分1分。

b、多媒体录播教室:学校无多媒体录播教室。自评得分0分。

c、卫星接收教室:无专用卫星接收教室,与多功能电教室在一起。只能接收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和中央教育频道节目。自评得分0.5分。

d、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广播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总务仓库、维修管理室、传达值宿室等:学校有教师办公室一个,面积36㎡,校长办公室兼会议接待室1个,面积54㎡,副校长办公室1个18㎡,主任室2个,18㎡,广播室兼体育教师办公室1个,面积18㎡,传达值班室1个,面积18㎡,无德育展览室、维修管理室。师机比4:1。自评得分1分。

(6)生活服务用房装备建设

学校无宿舍、食堂、浴室、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用房。自评得分0分。

(7)教育技术装备

a、科学实验教学仪器:仪器种类齐全,数量不足,未达到标准,账物相符。自评得分1分。

b、体育教学器材:体育器材种类齐全,但一些大型户外金属器材已经腐烂,不能使用;自评得分1分。

c、小学图书(纸介、电子):图书数量严重不足,可供学生阅读的读书仅有5000册,尚缺少7000册。无电子图书及电子期刊。未及时更新、填入。藏书内容、质量、结构不符合要求。各种账目齐全。自评得分0分。

(8)校园卫生条件、环保、及安全

a、校园卫生条件、环保及安全:校园布局科学合理;绿化达标,艺术化建设有特色;室内环境符合标准;室外各种布线、管道符合标准;消防设施设备符合标准。自评得分2分。

b、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设备设施齐全,功能完备,重要场所和出入口无盲点。自评得分1分。

(9)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无全省统一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软件。自评得分0分。

三、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100分)

1、学校信息化要求。(满分75分,自查得分39分)

(1)学校有信息化领导小组,每学年召开会议不少于2次,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形成规划方案,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自评得分1分。

(2)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学校教学计划。自评得分1分。

(3)每学期有对技术人员、中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校内教育技术培训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并纳入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计划中。自评得分1分。

(4)学校每年有能保证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经费投入并落实到位。自评得分3分。

(5)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安全规章制度。自评得分1分。

(6)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完好率到达95%以上。自评得分2分。

(7)学校校园计算机网络接入传输速率为2m,未达到10m标准,络信息点未能覆盖全校所有场所。自评得分1分.

(8)学校具有智能广播系统,有卫星接入。无有线电视接入,无有校园闭路电视。自评得分0分。

(9)能利用移动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未实现教室班班通。自评得分0分。

(10)学校根据需要设置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综合教室,无科技活动教室、音像教材资料制作室等专业教室,能满足一般教学活动的需要。自评得分2分。

(11)学校有网站,发布学校信息和校务公告。自评得分1分。

(12)教研组有blog,班级未建立blog,暂未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三方网上互动。自评得分0分。

(13)无学生自建的跨学科的班级学习型主题网页。自评得分0分。

(14)学校无管理功能的软件系统,未实现基于网络教学管理、教务管理、课程管理、学生管理、学校行政后勤管理、图书管理等功能。自评得分0分。

(15)学校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有学校自主开发的教育资源,未与辽宁省基础教育资源库互联。自评得分1分。

(16)学校校本资源不足1t,基本满足各项教育活动,能保证所有教师正常使用,每学期整理更新教学资源至少一次。自评得分1分。

(17)学校的学科电子音像教材与学科文字教材配套,总量不少于500小时,三年内补充更新率达到15%,满足学科教师正常使用。自评得分2分。

(18)未订阅现代教育技术书籍和报刊。自评得分0分。

(19)学校管理者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暂时未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管理人员》要求。自评得分0分。

(20)学校配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兼职人员,具备少量教育技术专业知识。自评得分0分。

(21)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未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技术人员》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学应用与日常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自评得分1分。

(22)学校各学科教师暂未全员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学人员》培训,大部分已经通过初级考试,还未参加中级考试。自评得分0分。

(23)学校主要学科教研组具有1-2名教育技术骨干教师,能够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项目,多渠道的校本研究(包括网络教研),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活动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成果、形成制度。自评得分3分。

(2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科覆盖率达到100%。自评得分2分。

(25)每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学科数达到60%以上。自评得分2分。

(26)普通和专用教室信息技术设施平均周使用时数达到周学时的50%以上。自评分数1分。

(27)学校学科教师能够应用网络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能够进行教学设计。自评得分2分。

(28)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教育技术并应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每学期撰写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上,积极参加各种信息化活动和比赛。自评得分3分。

(29)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网络道德与安全教育至少1次。自评得分1分。

(30)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校,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校未学生提供条件看展正式或非正式的信息技术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能力要求。开展常规性的信息技术相关的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学生会制作电子组品,积极参加电子作品比赛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特长。自评得分4分。

(31)学校有激励教师参与校级以上的课题研究的机制。每学年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实验至少1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课题研究。自查得分2分。

(32)改革经验、科研论文在市级以上的报刊杂志、教育网站上发表,或在同级竞赛中获奖。自查得分2分。

合计自查得分:85分

以上根据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县建设督导评估细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化)进行的自查情况,由于在太和区历史欠账比较多,硬件设备大量缺乏,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在均衡教育发展中给与政策与资金倾斜。

第三篇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1200字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

时间:__年9月5日

立项号

___kt—__yw418

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负责人

刘娜

所在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同时专列‘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且对不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进行了专项说明。由此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采用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由于我们的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发展的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使学生受到太多的限制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提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研究”这一课题教学研究。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并行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形势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块面。《课标》中是这样阐述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可见其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起着桥梁的作用。它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综合展示台”。它是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的桥梁;它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是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的桥梁;它是学生从理性认识走向实践能力的桥梁;它是学生从语文走向其他学科的桥梁

学习方式:这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学习方式不仅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更主要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目标:

第四篇 宁乡基础教育调查报告的现状5000字

一.领导重视,科学决策,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历届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决策,充分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办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广大师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热情,使宁乡教育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教育二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

一是作到教育工作“三个纳入”、“三个优先”、“四个到位”。即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对教育的投入,在落实干部职工的优惠政策时,优先考虑到教育和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中作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县、乡两级政府实行议教制度,主要领导实行联系学校制度,各级各类教育领导机构健全。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委会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讨论几次教育工作,及时做出有关决定和意见,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县人大、县政府每年都要安排教育视察和主题审议。各乡镇把发展教育事业纳入党委书记、乡镇长任期目标,每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义务教育普及、教育经费筹措、校舍维修、代课教师待遇落实、成人教育计划等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年终有由政府牵头,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教育、财政有关部门参与统一检查验收,严格兑现奖罚,从而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下乡检查工作,都能坚持进学校门,问学校事,帮助学校排忧解难的良好风气。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承包制,积极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全县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县、乡两级管理,县、乡、村三级办学体制。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职责,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实施“两基”工作以来,积极推行乡、村包学龄儿童入学率,学校配合乡、村、校共包普及率,学校包毕业率的“四包”制度和“两基”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并层层签订责任素,使普及九年教育具体指标到乡、到村、到校,责任到人,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机制。具体工作中,坚持“动态管理、提前介入”的原则,抓住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等关键指标,全面落实了四项保障制度。首先,落实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学期开学前两周,各乡镇政府向适龄儿童家长发送 《入学通知书》,对个别不能及时送子女上学的家长,采取上门动员、说服教育等措施,逐步提高了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其次,落实初中就近划片招生制度。每学年开学前,根据各乡镇初中办学规模,要求各乡镇初中实行统一划片就近招生,划片情况具体落实到村、落实到组、落实到社区,确保乡镇95%以上的适龄儿童和县城100%的适龄儿童按时升入初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初中办学规模,尽可能做到让更多的小学毕业生按时升入初中。近三年,全县先后调整撤并学校111所,初中扩班100多个,扩招学生7000余人。第三,落实贫困学生救助制度。采取“依法治流、责任堵流、救助截流、教管防流”等措施,控制在校学生辍学流失。2001年至2023年,全县共争取国家“两免一补”经费1552.3万元,受益学生28.97万人次,其中免杂费资金355.9万元,受益学生11.7万人次;免费教科书资金1157.7万元,受益学生28.97万人次;补寄宿生生活费资金38.9万元,受益学生6000人次。2023年,省上下达全县免学杂费资金2468万元,其中农村小学年生均150元,农村初中年生均200元;县镇中、小学生均180元和230元。享受免费教材贫困家庭学生8.3万人;下达安排公用经费382万元,其中小学年生均24元 ;初中年生均32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12万元受益学生人,以上三项(不含免费教科书)共计3262万元。为了使“两免一补”工作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县上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宁乡县“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就贫困学生的界定、资助资金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反映良好。第四,落实“一费制”收费制度。加大了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加强了学校常规管理,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课业负担,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加强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首先,抓好领导班子配备。重点是校长的选拔和培训,逐步把一批职业道德较高、富有教学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分期分批对六年制以上学校主要领导进行了集中培训,选送初、高中校长到省、市学习、挂职锻炼,校长队伍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目前在任校长从年龄上来讲,高中校长平均48岁,初中校长平均42岁,小学校长平均35岁;从学历上来讲,高中校长具有本科学历的占80%,初中校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2%,小学校长具有中师以上学历的占98%。

其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宁乡县教师队伍管理暂行办法》,从学校管理、校长队伍建设、师德培养与建设、毕业分配、教师调动、教师培养与培训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考核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教师队伍管理。

二是制定了《宁乡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五年规划》,对学历不达标的教师优先提供进修、函授等机会。先后组织实施了“教师继续教育工程”、“551”教师骨干培训等活动,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7000多人次。目前,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79.1%、85.9%和57%。

三是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数量。针对全县学龄人口高峰期到来,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县政府克服财政投入不足等困难,加大教师补充力度,近三年来共补充中小学教师2079名。四是打破用人常规,出台引进高素质教师的优惠政策,吸引紧缺学科的本科学历教师来宁乡任教。

第三,关心教职工生活,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生活地位。

在宁乡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怀教师。先后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教师入党;给有30年以上教龄的800多名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先后20次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1800多人次;有100多名教师被选为全国、省、市、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先后集资修建了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7个教师住宅小区,解决了1000多名教师的住房问题;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首先保证教师工资,全额兑现教师各种津贴、补贴,优先解决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从2001年10月开始,宁乡作为全省6个教师工资统一发放试点之一,率先实行统一发放,杜绝拖欠。通过上述一系列积极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支合理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了以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冉树苍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锡武为代表的一大批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有方、效果良好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

一是保证经费投入。坚持“政府为主、社会为辅、财政支持、项目带动”的工作思路,通过国家投入、省市教育部门支持、县乡财政筹措、实施教育项目、干部职工捐资、向金融部门贷款、由承建单位垫付、社会力量援助等多种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2002、2003年两年间全县共投入义务教育经费8124.4万元;2023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5000多万元,2023年全县投入教育经费6000多万元,四年间共投入学校建设费用近2亿元,这在宁乡历史上是空前的。

二是狠抓项目建设。2001年,组织实施投入2349万元的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建筑面积44904平方米;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财政转移支付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每年下达资金617万元,五年共计3085万元;近四年,共完成城市教育费附加、扶贫、外援等项目投资800多万元,对3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改建、扩建或新建;2023年开始,组织实施总投资2930万元的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规划对40所中小学、进行扩建。

三是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自2001年以来,先后新建、改建、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全县校舍面积由42万平方米增加到61.9平方米,净增近2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地改善。目前,在全县600多所中小学校中,新建学校达到300多所,占一半以上;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中,楼房项目学校40所,总面积176147平方米,占校舍建筑总面积的35%;村级六年制小学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60%;乡镇初中砖混、砖木结构校舍占到同类学校校舍面积的95%。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从排危到配套,从配套到达标,校容校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无论城乡,目前建筑最好、环境最好的都是学校。

五.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对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管理。县教育部门制定了《宁乡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宁乡县普通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对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与此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乡教委教学辅导员职责》、《乡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学校学科教研组工作条例》、《宁乡县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试行办法》等教研工作职责制度,加强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开展多层次的教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全县先后邀请百名全国各地特级教师,中小学校长来我校讲课、讲学,派出一大批骨干教师合和教研人员到教研教改先进省区和学校考察学习。各乡和学校定期组织参观、交流等教研活动,先后在全县总结、推广了二十余种适合宁乡教育情况的、具有个人或学校特色的优秀中小学教学法。

三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认真组织实施“jip”计划,找到了贫困地区发展和改革小学教育的路子,为最终全面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创制了良好的开端。

四是根据《宁乡县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新课程标准实施意见,从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育人目标。2003年,全县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启动实施;2023年秋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起始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六.按照质量、规模、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教育结构

一是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全县学校布局分散、布点多,整个教育结构头重脚轻、基础薄弱的状态,县上按照适当压缩高中、积极协调初中、大力充实小学的原则,利用五年时间调整了中小学布局和教育结构。先后撤并学校100多所,使乡中心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成龙配套,形成了“小学成面、初中成片、高中成点”和“一乡一所初级中学 ,一村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的布局。

二是改革和调整了中等教育机构,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将6所普通中学改办为农职中学,并在部分初中附设“三加一”班,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把扫盲教育和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有益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截止目前,全县有一所农职业中学达到省a级农职业技术学校,设置专业13个;全县28个乡镇各建成了农科教中心,为全县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技术人才。

三是早在1985年,宁乡一中、宁乡二中就剥离了初中部,集中精力办高中;1998年新建开办宁乡四中;2003年又新建了宁乡五中。两校规模都在30多个教学班,使高中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

七.健全和落实教育信息化运行机制,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牢牢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难得机遇,坚持“立足现实,统筹规划,超前配置,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理念为先,师资为首,资金为重,管理从严,应用为本”的工作思路,把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错金全县教育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区差距的有效手段,采取“投、借、贷、捐、赊”等方式,多放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2000多万元,从2001年开始,先后组织实施了“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远程教育项目,农村初中“校校通”工程项目、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二期“义教”工程信息技术教育项目、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和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接近全县农村中小学的100%。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全县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本校培训、本校教研、农村学院干部教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巩固“两基”成果、实现幼稚教育资源共享和宁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 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3900字

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和有关人员深入到乡镇联校、初中、县直学校、民办学校,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走访询问等形式对莘县的基础教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对全县的基础教育现状有了更全面的的认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下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莘县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莘”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坚持政府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3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7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7处市级示范乡镇幼儿园,87处县级规范化学校。一是幼儿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近两年来,全县幼儿园建设共投入XX多万元,新建幼儿园27处,改建29处,扩建7处。2023年5月,县实验幼儿园接受了省十佳幼儿园验收,明天幼儿园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验收。两处幼儿园均达到了全市领先地位。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两年多来,县财政把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列入预算,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奖励与专项资金,千方百计筹措县配套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XX年年落实资金1210万元,建设了14个项目学校教学楼。2023年落实资金1331万元,建设了15个项目学校教学楼。今年,项目学校立项20个,已通过公开招标,即将开工兴建。近五年来,农村中小学累计投入一亿多元,用于改扩建及新建校舍,长期保留的农村中小学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全部楼房化。三是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焕然一新。一中新校、实验高中不断完善内部设施,办学条件达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二中新建了图书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楼,成为全市第二处省级农村规范化高中。实验高中东扩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制约实验高中发展的操场问题即将解决。

(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各项管理日趋规范。形成了小学养成习惯,初中打牢基础,高中巩固提高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一是高考连年创优。自XX年以来,本科上线人数连续9年名列全市第一位。特别是2023年,本科上线人数、优质生数以绝对优势位居全市首位,增长率达到51.24%,占全市新增人数的40.8%。文科上线数占全市的1/3以上。其中文科全市前10名,莘县占8名;理科全市前10名,莘县占3名。全市有10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莘县占5名。二是2023年以来,着力开展了小学抓规范、初中抓课改两项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全县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迈出新步伐。三是中小学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三)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将教育局下属的7处县直学校定为正科级单位,2处定为副科级单位,提高了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待遇。二是新教师“逢进必考”机制不断完善。从XX年开始,针对我县师资队伍年龄老化、结构失调的现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自然减员与新增教师1:1.2的比例,每年从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中小学教师,共招收了1102名教师,有效缓解了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缺编的矛盾。三是精简乡镇联校富余人员,全部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四是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因岗设职,定员定岗。

(四)教育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是对教育干部实行述职承诺制。每年年初,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局机关中层干部公开述职,总结工作,分析问题,落实措施,接受监督,增加了工作的压力。二是强化教师校本培训。在学校内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导师制、学科负责制,开展传帮带,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强化师德教育。把每年的9月份确定为“师德建设月”,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全面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创业热情。为了落实“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今年又开展了全县中小学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范围之大,要求之高历年所未有。四是注重培养名师名校长。目前,我县涌现出了3名水城名校长、4名水城名师,5名县级名校长、12名县级名师,落实了他们的科研经费,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扩大。

(五)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机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了《莘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XX年年春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免除了杂费,减免了课本费,同时对初中贫困住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受助学生达到了在校生总数的8%以上。今年,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调整为每生每年小学400元,初中600元。省、市、县按照80:8:12的比例分别负担,及时足额拨付,专款专用。财政、教育部门逐步完善各项管理使用制度,“校财局管”工作进展顺利,确保了义务教育经费的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二、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经验

莘县虽然是一个欠发达县,但是县委、县政府领导抓教育的思想超前,教育决策者的办学理念先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积极性高涨。莘县的基础教育经过几年持续健康发展,已经跻身全市领先、全省先进。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做好了“七个坚持”:一是坚持优先发展不动摇,把满足群众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原动力。二是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促进教育公平,把办好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努力实现“有教无类”、“学有所教”。三是坚持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县乡办学责任,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公办与民办相结合;适度扩张优质高中资源,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中教育。四是坚持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促进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五是坚持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搭建公正公平有序的竞争平台。六是坚持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争取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创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七是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加强教育督导,促进教育工作和谐发展。

三、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莘县的基础教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但是距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县乡、乡镇、校际之间的差距较大,校舍、师资、内部配套设施等参差不齐,县域内中小学办学水平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均衡协调发展。特别是岩集、张鲁、刘庄、邹巷、王铺、马集、樱桃园实验等几处初中,在校生均在300人左右,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城区小学、初中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实验小学、国棉学校、中心希望小学、实验初中、新华学校无法满足家长需求。家长择校意识越来越强烈,大批农村孩子想方设法也要到城区接受义务教育,给城区小学、初中带来很大压力。

2、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一中、实验高中在前几年的招生扩张中已经达到了极限,近两年不得不控制招生规模。两处学校均按公办民助性质运作,城区缺少公办高中,二中地处朝城镇缺乏吸引力,明天、师范两处民办高中办学不景气,优质高中教育相形见绌。

3、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机制亟待改进。县乡、乡镇之间教师流动欠灵活,年龄结构不合理。乡镇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偏大,达到了48岁,多数是转正民师挑大梁。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多数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偏远的农村完全小学师资短缺。地域性教师编制不合理,一中、实验高中、职业中专师资匮乏,莘亭、十八里铺、燕店、河店四个乡镇教师超编。

4、学校内部配套设施陈旧,急需更新。城区、乡镇中心中小学基本达标,农村完全小学空壳现象严重,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存在短缺、陈旧问题,造成无法开全课程,特别是农村小学英语、体育、音乐课很难开课。

四、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莘县人口众多,22个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中心乡镇与一般乡镇之间综合实力差距较大,造成教育的不均衡。

1、农村完全小学布局调整进度不平衡。燕店、河店调整力度较大,几年前就实现了合理布局。莘城、樱桃园、朝城、大张、古云、妹冢等几个人口大镇小学布局还存在教学点,造成资源浪费。一些长期保留的小学还没有建起教学楼。

2、义务教育经费还不能满足办学需要。目前的小学生每生每年400元、初中每生每年6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只能满足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转和简单的维护维修,添置图书、仪器、音体美器材捉襟见肘。个别乡镇存在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统筹使用的情况,没有按学生人数足额使用,造成经费使用不合理。

3、群众享有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高,造成“扎堆”现象。由于家庭比较富裕,家长对农村教育不满意,出现了许多进城就读的学生,城区小学生源充裕甚至过剩。新华学校每年都出现初一学生爆满现象,个别农村初中初一只招生200多人。并且,初二、初三转学进城就读的源源不断。公用经费按人头拨付,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进城

第六篇 2023年幼儿园基础教育调查报告最新3450字

在越来越多的公立幼儿园变成私立幼儿园的同时,还冒出一批新的私立幼儿园,各个幼儿园之间竞争激烈,每个幼儿园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她们急需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但是,因为经费紧张,不能外出学习、观摩,不能参加省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教研脱钩,这必将导致管理混乱,教学欠佳,耽误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的现状

(一)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1、无人管理

据调查,现各单位的中心幼儿园有些是工会管,有些是教育科管,有些是私人承包。但碰到一些具体工作时,谁都说不管,造成互相推诿现象。而被承包出去的幼儿园有如泼出去的水,管不着了,而私人创办的幼儿园更是无法管了。因此,大部分幼儿园处于一种无人管理的混乱状态之中。如果长期这样,幼儿园的办园方向谁人督促,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谁人管理?

2、无照经营

出现了公办园、私办园以及介于两种性质之间的幼儿园等多种办园形式必然引起竞争,带来生机。特别是由于体制改革,精简人员,有些下岗职工为了谋生,办起幼儿园,幼儿园的数量增加很快,如桂林洋农场由过去的一所公立“中心幼儿园”变成6所私立幼儿园,这些幼儿园是不经过任何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批,想办就办,认为有一间房子只要有小孩就可办一间幼儿园。在垦区,这种无照经营幼儿园的闹剧将会愈演愈烈。一旦发生事故,她们会拍拍屁股,一走了之,可是,责任该由谁负呢?

3、违规招生

幼儿园承包后,成了独立单位。园长们有了自主权,可以各自为政,自行其是了。为了扩大生源,随意招生,把1岁半的婴儿接收入园,同幼儿一起编班,增加管理难度,不符合大纲要求。

4、幼儿园教材、教法小学化

园长为了经济效益,无原则地满足家长的要求,孩子们入园后,开始学习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布置家庭作业、打分,并且把写字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这势必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也给家长造成一种误区,很多家长一接送小孩回家就问今天学了多少个字了等等,这是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

5、待遇低、流动性大

由于幼儿园推向社会后,农场不但不投入,而且还要上缴。因此,自筹经费的幼儿园教师的待遇相对低于农场拨款的幼儿园教师,教师的待遇不能满足个人需要时,就会换工作。南田农场中心幼儿园,因教师待遇低,每学期都换老师,家长意见很大。另外,由于相当一部分幼师的个人身份得不到明确,一些原先是正规幼师毕业的回到农场后,由于承包,他们享受不到中小学教师同样的待遇,因此,工资待遇低,经常改行或从事其他行业。就连大部分评了职称后,没有得到各种兑现,影响了积极性,流动性较大。

6、管理者不是内行,幼儿园的管理混乱。

在调查的80多所幼儿园中,幼师专业毕业的园长只有40多人,有上岗证的30多人,其他园长则来自小学老师、工会干事、其他等。由于不是内行管理幼儿园,园内的教学、后勤管理差,急需提高管理水平。

7、幼儿园收费低,经费紧张。

承包前幼儿园的经费由农场拨。近几年,由于农场经济效益差,对幼儿园的拨款,逐年减少。

幼儿园体改后,大多数农场不拨幼教经费,幼儿园靠自筹资金维持教育工作的运转。有的农场不但不拨教育经费给幼儿园,而且,还要向幼儿园收取承包管理费等。由于农场职工收入低,大部分幼儿园的收费也低。据调查,除了海口地区外,大部分农场幼儿园每学期每人收日托生的各项费用只有750元,其中学杂费210元;伙食费450元;接送费90元。

由于收费低,上级部门不拨经费,造成教育经费紧张,致使幼儿园的教师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这是其一。

其二,由于收费低,造成开支紧张,无法购置教育教学用品。

其三,幼儿园教师的外出学习、参观受到经费紧缺的限制,不能参加正常的教研活动,园长们反映,每年都有各种很好的外出参观与学习活动,但他们没有经费,无法参加各种活动,使他们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感到没有奔头。

8、学校的学前班与幼儿园抢生源

除各类幼儿园之间互相竞争外,学校与幼儿园之间也展开竞争。学校为了搞创收,有很多学校是招收学前班的。把3-6岁的孩子纳入学前班学习,小小的年纪,每天写字、拼音、做加减法题,这种不正当的做法,不但违背幼教规律,而且,造成孩子重复学习的不良现象,使孩子从小失去童年的快乐时光,过早的背上沉重的学习负担,破坏了“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计划的实施,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有很多学校所招收的学前班,由于年龄小,所以,有许多小孩在学校一年级留了几年,造成学生留级率大,报表数字也难平衡。这是与国家、省及总局“关于在有中心园的地区,学校不准招收学前班”的通知是违背的。有的园长要求上级部门要解决不合理的现象,否则,幼儿园实在难办下去。还有的教育工作者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

二、对幼儿园管理的几点意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行政上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1、统一注册,颁布发办园证件。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限制五花八门的幼儿园搞乱幼教圣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尽快把幼儿园统管起来。首先,要明确幼儿园由教育部门来管理;其次,对每一所幼儿园重新进行清理,凡是不够条件的进行压缩,对条件具备的进行注册登记。

2、逐步建立幼儿园的年审考查制度。

学习垦区中小学校年度考核的做法,制定“垦区幼儿园管理标准”,检查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是否达标,达标幼儿园由教育主管部门发“办园许可证”,卫生部门发“卫生合格证”。对不达标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达到标准。否则,取消办园资格。同时,通过评估,评出垦区幼儿园的等级并挂牌。

3、规定收费标准,规范办园行为。

要根据垦区的实际,参照幼儿的培养标准,对垦区的公办或私立的幼儿园出台一些收费项目标准。规范办园行为、办园条件,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检查、监督。

4、加强对幼儿园的扶持。

由于体制改革后,幼儿园推向社会,农场没有投入,大部分的私人承包幼儿园的经费是不保证的,尤其是重大的基建投入与设备购置,幼儿园根本没有能力来投入,这样,造成教育教学设施跟不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因此,建议总局能否出台相关配套文件,要求农场在一定条件下也要给幼儿园一些扶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5、加强对学校学前班的管理。

国家教育司对学校办学前班早有明文规定,凡有幼儿园的地方,严禁学校办学前班。学校办的学前班,一定要明确规定孩子入学前班的年龄和所开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式和方法。因此,建议总局教育局再重新出台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学校招收学前班。

(二)业务上统一管理,强化科研

1、统一幼儿园使用的教材。

据了解,现垦区各幼儿园所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有的使用江苏版,有的使用海南版,有的使用上海版等,这些年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些教材不适合于我们海南、不适合于农垦的实际。因此,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帮助、指导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研教学,经常与她们在业务上进行沟通,同时也给垦区各幼儿园之间开展交流,我们要在原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出我们具有农垦特色的幼儿教材,供垦区各幼儿园统一使用。这样,每学期可以进行统测,了解分析各幼儿园的办学情况,及时地给予指导及帮助,提高垦区幼儿园的办学质量。从这次的园长们研讨会上,大家都对统一教材都表示赞同。

2、规定教学目标,安排好幼儿园教学课程。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各幼儿园要开全开齐课程,对不同的班级要开设不同的课程,总局教研部门要对各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要对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进行评价。

3、抓好师资队伍的培训。

办园长培训班。幼儿园的园长是带路人,园长要转变教育观念,贯彻学习《幼儿园新纲要》;制定教育目标;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严禁小学化的倾向;鼓励园长们在办“特色园”上下工夫,以此提高收费标准,改善教师待遇,增加幼儿园教学设备。要开展对幼师的岗位培训,经常组织幼儿园开展一些教研教学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与能力。

4、建立信息网络,搞好网络交流与教学。

有条件的幼儿园,都要求购买电脑,并且要上网,搞好网络教研。同时,加强网络信息交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三、最后建议:幼儿园的管理体制能否重新定位,包括幼师的身份、待遇、幼儿园经费的投入等能否理顺。

垦区幼儿教育,在农垦的教育史上,还是一个薄弱的领域,属于“年轻”的队伍,无法与中小学相比。体改以后的幼儿园,更是百花齐放,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幼儿园要走好,下面的路怎样走,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在垦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幼教事业一定会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会健康成长起来的!

第七篇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650字

1.机构行政化

中国农村现阶段教育主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之和与教师之比是1:1,就是说一个教师在上课,后面就有一个领导在监视着。人多,机构就多,部门就多。不管理是不作为,换句话说,管理管理,不管就没人理。管理了,事务就多,文件就多,会议就多。很多学校安排了专门参加会议、领取各种文件通知的专职驻城办事人员。有人统计了一下,教师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要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达标、验收。两个一半,这样算起来,农村基础教育的人力资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说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么?教书、育人,教师的事。领导是什么?不教书,不育人,育教师。所以教师要想生存只有两种方式:一是要教好书,指哪干哪;二是要有个领导做保护人,潜规则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书不难,多学习,多交流。不被育就难了,那么多的领导在监视你。所以巨大的压力之下教师大多也分为两类:一是老黄牛,别思想二是奴隶化,想方设法变成主子。这样算来,教师队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庞大的,钢架的,而且后劲十足的教育管理机构,还能融下多少自主、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呢?教育管理部门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发文,培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向教师发号施令。按章办事,按文办事,办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学行政化

教学行政化表现为:一是为分二是为了作业,上面布置下来的课题要完成,条条框框要完成,上传下达传递给学生。三是庞大的作业量,庞大的班级学额,庞大的课时数,教师能应付就高手了。还什么自主呀,都自主就闹翻了天了。

第八篇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5000字7100字

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基础教育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进行改善。

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23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__届__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 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___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2023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200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2023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23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 ,学龄儿童接近200多 ,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 很多教师 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 由于照顾不过来, 只能让 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办公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 人, 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 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 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 由于他们的年 龄偏大, 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营胜小学全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 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 该村近 3 年未补充过教师, 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 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再加上“民转公”教师,

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 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

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 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 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 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 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轻的又过于年轻, 没有什么工作经历, 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 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 只注重学

校教学管理, 对教学管理以外的, 如学校安全管理, 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够。

3、 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 补”后, 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 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 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 如校舍建设、绿 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23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23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23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23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23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23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23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___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第九篇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5450字

甘肃基础教育项目考察报告

2023年4月21-23日,陕西妇女研究会发展部李春叶与来自宜川县教育部门的13位同志一同赴兰州考察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在三天的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情况,实地参观了几所学校,了解到中英项目在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的诸多措施,使同去考察的教育系统的人员开阔了思路,并感触颇多,为今年下半年教育部门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下面就此行考察的情况做具体介绍。

一、考察目的

宜川社区综合发展项目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女童入学率,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为此,项目此前多次邀请兰州中英项目教学专家为项目县教师做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希望教师们对参与式教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很顺利。为了更多了解新教学方法如何具体运用到实际中去,社区如何与学校发展计划相结合等问题,项目中特设计了此项考察活动。

二、考察日程安排

·4月21日:

----- 在兰州教育大厦会议室与中英项目办公室工作人员座谈,了解项目的整体情况;

----- 前往临夏市东乡县参观乔鲁小学和团结小学 (因中途修路,未能到乔鲁小学参观) ;

----- 与临夏市项目办人员座谈,了解项目实施情况。

·4月22日:

----- 前往临夏市和政县参观二甲小学和新集小学,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学校有关人员座谈、听课、参观学校等;

·4月23日:

----- 考察人员谈论考察收获。

三、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概况: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gbep)是一项针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实验性项目,项目的目的是提高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以此帮助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由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dfid)提供援助资金1120万英镑,于1999年12月启动,周期5年,后来又延期一年,并增加项目经费130万英镑。项目主要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4个最贫困县(东乡、和政、积石山、康乐)实施,由甘肃省教育厅负责项目管理,英国剑桥教育咨询公司(cbc)通过一支包括国内和国际专家组成的队伍提供技术支持。整个项目由十余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几乎囊括了基础教育的所有领域。其中,项目的两个关键领域是学校发展计划和参与式教学,而所有的领域都围绕学校这个核心来展开。

2、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内容框架:

3、项目所关注的领域及目前所取得的效果:

4月21日与项目办的负责人员巴处长和白处长以及张勇座谈,听取了他们对项目的整体介绍,了解到中英项目关注的领域以及目前的进展,以下做以简单介绍:

(1)学校发展计划: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是鼓励学校与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鼓励县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学校的发展想办法。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还在于改变学校和县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供给者)的关系,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关系改变为'自下而上'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改变要通过给学校更多权利参与自己的发展问题达到。学校发展计划的目标也于通过学校与社区更密切关系的建立,通过关注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儿童入学、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社会发展领域的问题,来改变二者之间的关系。

(2)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平等参与”。此项目的目的是改善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方法,侧重于强化教师教学方法,不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教师培训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当地资源以降低教育成本,保证在教学中考虑弱势群体(比如女生和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需要。目前已经培训了四个项目县79%的教师,培训总数达到5700人次。

(3)早期教育:主要给一年级和二年级教师培训一些从事大班和复式班教学的技能。

(4)特殊教育需求:主要是帮助教师将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纳入整个班级中。

(5)校长培训:主要是提高校长的实践知识。此培训的8个模块正在开发之中。四个项目县685名校长接受了全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校长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6)教育财政预算改革:承诺提高预算内教育投入,尤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

(7)新的督导制度:以学校发展计划和评估支持教师为基础。

(8)开发补充读物帮助儿童语言的获得和发展,(已出版3种)。

(9)提高入学率的策略:帮助更多的儿童入学。其中策略包括:提供午餐计划,让女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创建美好校园,奖学金计划。现在项目县有235所村小和教学点开展了免费供应开水,4个教学点开展了免费午餐试点,18所村小开展了“创建快乐校园”活动。49274名贫困生得到助学金,其中女童为33912人,占68.82%;少数民族儿童35652人,占72.35%。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学率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了 22.23%和17.1%。

同时特别关注贫困儿童、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等弱势群体,贯穿项目理念,减少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

(10)学校布点规划:新学校布点规划更高效、科学。以减少人为因素和随意性,使学生就近上学,方便了学生就学。

(11)土建工程: 主要是改善儿童校舍的质量,改善校园环境和使操场更富有吸引力。截至2023年4月,四个项目县共改扩建中小学176所,新建和扩建校舍50729平方米。为边远贫困山区村小和教学点配备了若干体育、音乐、卫生设施。

(12)教育规划:支持县教育局提高教育规划能力。

(13)研究课题:注重行动研究, 所有参与者都成为研究者参与研究。

(14)监测与评估:通过监测与评估来评价项目的影响。

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当地教师和教育官员的教育理念和态度的变化,这也是项目最宝贵和最富建设性的成果。这些变化包括:学校和县教育部门之间关系的变化;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变化;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四、对中英基础教育项目的总结与思考

在两天的考察过程中,我们与甘肃省教育厅项目办公室人员座谈,了解到项目的整体概况和实施情况,并在后面的两天里到几所小学校去实地参观考察。以下是对中英项目的一些总结与思考。

1、对参与式教学方法及其如何推广有了更多的了解,结合考察对我们的项目有了更多的思考。 参与式教学及其培训的目的是在于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讲解着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接收者成为探索者、练习着,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首要是教育管理部门要改变观念;再次我们的教师也需要转变观念,而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同时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将主要知识点设计进教学内容,而且有些老师提出参与式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给出得信息量很少。目前我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参与式教学如果理解不透彻的话,很容易形成形式主义。只是简单的将教室布置改变成参与式的,但是教授内容依然是传统型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这里如何理解参与式。参与式其实没有任何形式和模式,他需要我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授课内容、教师的授课特点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和摸索属于自己的参与式,如何内化参与式是一个问题。我自己的理解,将参与式与传统式两种方式相结合,根据要讲解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可能会更好一些。

(2)、对教师评价标准的问题。目前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可能更多的侧重于学生的成绩上面。如果不改变我们的评价标准,那么参与式教学是很难继续的。中英项目面对这一问题,从体制上进行尝试,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再是以教学成绩为主(教学成绩占30%),而是从师德、班级管理、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育科研、作业批阅、活动开展与辅导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就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3)、对教师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应该是长时间的,不间断的,并且有一支督导队伍。意识和技巧是一个不断强化、不断支持的过程。仅仅靠

一、两次培训是不行的。但是就我们的项目而言,教师培训仅仅是宜川综合发展项目中的一个活动,我们没有那么大量的经费来支持这一部分。不过,教育部门下半年开始进行新课改的工作,有我们项目先前奠定的基础,相信宜川的下一步工作会进行得更顺利一些。

2、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校长角色的根本转变。传统的校长是行政型的,主要处理学校行政事务,很少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参观的和政县新集小学校长何龙,是中英项目教师培训教材的开发者,对参与式的理念理解得比较透彻,经常给教师上导课。并且在管理学校上也是以“服务”理念为宗旨。这一管理宗旨大大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同时新集小学的教研活动做的扎实有效,学校定期确定教研课题,由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研究组,进行研讨,平时开展上“四课”活动,即:帮扶课、教法研讨课、教学资源开发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我们参观的项目县学校,都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回族、东乡族等居多),属于国家贫困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包括硬件建设、师资力量等),条件艰苦,目前那里还有几百名代办教师。但是在此种情况下,大家在项目的支持下秉承理念,为学校的发展寻找出路,与社区相结合,充分发动可利用的资源,来发展教育。我想我们的条件比那里好很多,如果我们的教育人员都能转变观念,具有新的意识,我们教育事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 考察体会与感想

在兰州的最后一天,我们就此次考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汇总,每位老师都谈了他们对这次考察的感受、观点以及在未来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下就是各位老师的体会:

· 赵友三:谈三点。第一点到东乡县,比较艰苦的地方,许多教师特别是那些民办教师一月只有100多元工资,还很敬业的坚持在岗位上,挺不错的,同时也增强了我的事业心,激励我们;第二点昨天我们参观的新集小学,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素质方面来讲都很好,人家的参与式教学,我注意了一下,课堂设置的问题,非常切中要害,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第三点:从学校管理上来说,我感觉到他现在和咱们还有差距。对教师的激励没有和工资挂钩,我认为在现在经济时期,还是走不长远的。

·李天纪:新集小学的管理体现了教学的创新。在教学中,你给我讲,我可能就把东西忘了,但是你让我参与,我可能就会理解。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从他们参与式教学中的互动、辩驳、教师指导,就可以体现是师生共同的成长。在那种条件下,能把学办成这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韩德峰:关于参与式教学这种方法,回去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试试。参观的感受有两点:从人家学校来看,上至校长下至教师教学的思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再一个是新集学校育人环境方面(包括学校的一些标语)都非常有新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警示作用,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李翠霞:我们参观了三所学校,现在我主要谈谈第三所学校,他们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很浓,教室里的布置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每一个教室都各有特点。从听课上,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授课的老师参与,同时听课的教师也参与进去,氛围很好。他们的电教室是让学生在里面看,而不完全是教师用的。拿我们学校和他们学校相比,我们学校的班额都比较大,在大班该怎样开展参与式教学。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冯建林:

1、他们的敬业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东乡县,那里的条件那么艰苦,真是不容易。

2、这次参观对参与式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他们把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贯彻的非常好,关注公平、关注弱势,值得我们学习。

3、我们去年参加了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培训,但是针对我们的班额过大,只是做了浅显的尝试,通过这次参观,大班究竟该怎样搞参与式教学,还需要我们回去以后好好的尝试、摸索。

4、他们的帮扶课上得很好,而我们只是上的公开课,这需要我们回去借鉴。

·薛长琼:通过这次学习拓宽了自己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以前认为那就是一种方法,但是在教研活动中、在班级管理中都可以运用参与式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运用,让大家知道班级管理不是老师个人的事,以学生为主,这样他们会很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其实,我们那里的硬件设施比这里要好得多,但就是我们没有动起来,缺乏这种意识,让每个老师都有这种意识,我想我们会比他们做得更好。

·张芸:参观了三所学校,条件都很艰苦,特别是民办教师,精神令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二甲学校的学校布置非常有特色,能够体现平等参与的理念,比如:墙上的很多学生绘画作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新集学校的硬件条件比我们还是差了很多,但是人家老师的理念新,参加的培训多,我工作了13年,今天是第一次出来,所以给我的感觉比较深。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学校管理、教研活动等,他们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此次学习,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尝试着运用参与式的方法,配合今年我们要实行的新课标,都是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这是不谋而和的。

·杨梅:参与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理念,它是融会到我们教学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我们日常中的备课,就可以使用参与式,共同提高。

·杨海林:我们宜川教师的学历比这里要高很多,但是人家这里却能把参与式搞好,我仔细看了他们的校园文化,处处体现了教书育人的理念。在新集学校,他们的校务公开栏在校门外面,上面公布了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名单。新的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观念,呼唤参与式教学,希望大家回去后,能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带给其他的同事们。后半年,我们要实行新课改,但是我们的新课改能不能顺利实施,参与式教学方法能不能掌握,今后的工作还是很大的。

通过此次兰州之行,同去的考察人员每个人心底都深有感触,在自己的意识中已经有了认识,这对下一步的工作会有所帮助,不过教育改革毕竟是一项大的工程,特别是意识的转变是最困难的,但是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好。

第十篇 、基础教育工作述职报告2500字

中共增城市委书记 朱泽君

(2023年4月24日)

两年来,我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带领班子成员,坚持把教育作为发展的先导性、系统性、基础性的民心工程来抓,进一步明晰教育发展思路,重点推进“两优”(建设优质学校、培育优秀教师)工程,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23年,我市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市(县、区)督导验收;2023年,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市被确定为___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联系点,我们抢抓大好机遇,积极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形成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全市教育呈现新气象。

一、深化认识,从战略高度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把教育发展放在一个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才能对教育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只有把教育放在一个区域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中来定位,才能真正凸显出教育的价值。当前,增城正大力推进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全力创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示范点,力争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10强。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大量人才和高素质的市民来支撑。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牢固树立“科教兴市”的战略思想,把教育作为培养建设人才、提升地方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基础工程,强调“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增城的现代化”、“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努力在全市倡导形成“卖田卖地都要抓教育,再穷再苦都要让孩子读好书”的共识。同时,我们还着眼长远,把教育作为减少未来农民的重要途径,大力抓好基础教育,尽可能让农村子弟都能读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农民命运,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增城大发展。

二、下大决心,确保教育的大投入

在办好教育的实践中,我清楚地看到,教育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事业,教育投入是优先发展教育的根本保证。几年来,我市先后投入30多亿元发展基础教育;2023、2023两年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切实做到了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费用增长幅度逐年提高,学校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2023年起全市实施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几年来,我们引导民营企业投入20多亿元大办民办教育,并且积极向银行贷款5亿元超前投入发展教育,“借钱也要办教育”,体现了政府办学的大决心。通过政府本级投入、上级拨付、银行借贷、社会捐资等渠道,形成稳定的教育投入体系,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投入保证。

三、狠抓“两优”,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现,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教育事业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优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求。面对新的形势要求,联系增城实际,我提出要以抓好“两优”工程作为突破口,努力把所有学校都办成优质学校。建立了普及、均衡、优质、协调的基础教育体系,不断缩小校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学龄儿童都能够享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真正让教师安心、学生专心、家长放心。所谓“两优”工程:一是建设一大批优质学校。我积极倡议“教师喜欢在哪里教,学校就在哪里建”,大力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程,全市逐步形成了农村小学集中办在中心村,农村初中集中办在中心城镇,高中集中办在增城市区和新塘城区的办学新格局,共撤并中小学校177所,新建和扩建学校75所。制定了全市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校一案”及各镇街建设方案,大力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设备,目前全市共有规范化学校80多所,大大提升了办学水平。近三年,我市高考各项成绩排名在广州12个区市的.中上游,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4.84%跃升到33.84%,市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二是培育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大力支持师资培育和培训,2023年至2023年,全市培训教师、校长3.4万人次,派出39名骨干校长分赴美国、广州、杭州、南京等地考察取经和跟班学习。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教师,每年都组织教师招聘团,提前到全国名牌师范院校招聘本科以上应届优秀毕业生。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待遇,2023年落实了教师四大节日补贴;2023年安排了2500万元增加教师的福利津贴,全市教师享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医疗、住房等福利待遇。2023年起已计划安排资金,按照汪洋书记提出的“两相当”要求,用三年时间全部解决教师待遇问题。

四、扶贫帮困,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我一直认为,办好教育,让每一个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改革开放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的最好体现。近年来,我市积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目标,把优先发展教育当作最重要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做好教育“普惠”的文章,制定出台了扶贫助学办法,真正让全市人民得实惠。比如在落实扶贫助学政策方面,我市对因学校撤并后上学路途较远的学生,免费接送学生上学,率先在全省实行财政补贴交通费政策;对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即免书费、免杂费,生活补助),对考上大学的特困生也进行扶助,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五、强化责任,为办好教育提供坚强保障

我倡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教育,也非常重视在基础教育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亲自挂点增城中学,经常到增城中学现场办公,帮助学校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促使增城中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达到广州市的一流水平。我十分强调教育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一把手”要对本单位应履行的教育工作职责负总责,尤其是镇街要负起直接责任,发挥主体作用。我十分重视督促抓好各级领导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和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工作决策的情况,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和现场办公,过问工作落实进度。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教育部门牵头抓总,各镇街、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发展教育的合力机制。

目前,我市通过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市,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与教育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实施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启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争取实现12年一贯制免费教育,积极探索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提升增城教育的品位。

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述职报告十篇

龙川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韦钦强2023年4月我从2023年3月分管龙川县教育工作以来,认真履行职责,注重调查研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并着手落实我县基础教育的工作责任。现将本人分管教育一个多月以来履行职责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一、注重调查研究,掌握我县基础教育现状自今年3月分管教育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认真履行职责,大胆负责,统筹兼顾,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多次深入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调查研究,现场办公,从多方面了解教育的基本情况,已基本掌握我县教育现状。近两年来,龙川县委、县政府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基础范文

  • 基础教育报告(15篇)
  • 基础教育报告(15篇)113人关注

    在越来越多的公立幼儿园变成私立幼儿园的同时,还冒出一批新的私立幼儿园,各个幼儿园之间竞争激烈,每个幼儿园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她们急需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但是,因为 ...[更多]

  •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问题(11篇)
  •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问题(11篇)101人关注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问题篇一在这次基础会计实训中我们解决了以下问题: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 ...[更多]

  •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5000字(15篇)
  •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5000字(15篇)98人关注

    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基础教育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进行改善。一、调研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 ...[更多]

  •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结果与分析(11篇)
  •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结果与分析(11篇)96人关注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结果与分析基础会计实训报告结果与分析第一部分篇一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更多]

  • 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15篇)
  • 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15篇)91人关注

    课题名称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的数学作业必不可少,而作业中出现的一些习惯性错误总是困扰着他们,每次学生考试 ...[更多]

  •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大一(11篇)
  •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大一(11篇)88人关注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范文篇一基础会计实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2 ...[更多]

  •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心得(11篇)
  •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心得(11篇)81人关注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心得篇一这是我第一次接实训课,怀着新鲜和紧张的心情踏入了实训课室。第一节实训课,老师給我們做準備工作,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會計,你不僅需要細心,還需 ...[更多]

  •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15篇)
  • 基础教育调研报告(15篇)73人关注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 ...[更多]

  • 2023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15篇)
  • 2023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15篇)72人关注

    小编给大家介绍2023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023年基础教育调查报告(1)基础教育是国之根本,基础教育调查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而 ...[更多]

教学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