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关于乡村旅游扶贫的考察调研报告该怎么写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关于乡村旅游扶贫的考察调研报告该怎么写,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看全文介绍。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化,创新发展成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必然要求,而乡村旅游扶贫就是扶贫开发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20xx年x月x日至x日,xxxx县政协第十三界委员会农经界别组赴兴隆考察调研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通过对三桥滨州移民新村、兴隆玫瑰农庄和卡麂坪传统古村落民居保护的考察调研,对我县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旨在探讨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扶贫已进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阶段,理清扶贫攻坚思路,增添扶贫攻坚措施,实施新一轮精准扶贫,已成为各级政府使命崇高的艰巨任务。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策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一是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对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在享受乡村旅游普惠政策的同时,可以享受d级危房改造、宅基地复垦、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地灾救助、三峡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叠加扶持。还可以享受扶贫的信贷贴息、低息和无息借款等特殊政策;由企业开发的旅游景区,政府给予相关扶持政策时,将扶贫责任捆绑给企业。企业必须履行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收购贫困户生产的农副产品,门票收入提成用于贫困户扶危济困、社保扶贫补助、经济发展扶持等扶贫义务。建立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探索无偿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循环使用、滚动发展。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乡村旅游扶贫资源集体所有、村民共享。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乡村旅游扶贫互助组织等方式明确并公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利润分配、项目受益农户等重大事项,使乡村旅游扶贫成果真正惠及贫困农户。三是建立扶贫项目成果巩固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护指导工作,建立“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管护机制,发挥扶贫项目效益。
总之,xxxx乡村旅游扶贫要立足生态涵养区发展“三步走”战略,以“建设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中心”总体目标,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为依托,以产业化拓展为平台,以发挥乡村自然生态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为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走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和可持续一体化的道路。
关于乡村旅游扶贫的考察调研报告该怎么写的内容已经呈现在各位面前,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更多精彩的工作报告范文更新在这里,欢迎大家多多来阅读参考。
第2篇 关于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
导语: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关于产业扶贫的调研报告,以供参考。
产业化扶贫是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贫困地区长效脱贫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推动全市产业化扶贫工作持续健康发展,8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立,带领农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就全市产业化扶贫工作情况,先后到大悟、孝昌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业扶贫项目基地等视察了解情况,听取县及有关乡镇两级政府和发改、财政、农办、农业、扶贫、农商行、农信社等部门工作汇报及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化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1、特色产业和基地初步形成,规模不断扩大。把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注重发挥老区、贫困地区山场、林地、人力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特色资源,重点培育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茶叶、油茶、中药材、苗木花卉、优质稻、养殖和旅游等主导产业,而且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截止20xc年底,茶叶基地面积35.4万亩,油茶8万亩,中药材9万亩,苗木花卉苗圃基地5万亩,畜禽养殖大户600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00多个,水产养殖可养水面10万亩,先后开发白果树湾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宣化店中原突围旧址两个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点,建成观音湖、双峰山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仅大悟的五大产业产值就达41.7亿元,安置解决20多万人就业。同时,我市以实施全省重点老区乡镇、插花贫困乡镇连片开发试点项目为契机,新建青(油)茶、药材、苗木花卉、肉鸭等农林特基地10万多亩,如汉川杨林沟镇5000亩红辣椒基地、应城陈河镇2万亩和云梦吴铺镇1.2万亩优质糯稻基地等,形成了稳定的致富产业,群众增收效果明显。
2、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坚持把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提高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近两年来,利用贷款贴息政策,扶持了以大悟悟道茶、华龙生物制药和孝昌鸿翔鸭业、管氏茶等为代表的40多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目前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悟县14家,孝昌县29家。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和企业与村组、农户利益联动机制,实行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公司联村”工程,引导企业参与村级扶贫,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大悟县依托悟道茶、新花花生、华龙生物药业等企业,大力发展茶叶、花生、板栗、药材和畜禽养殖小区,覆盖17个乡镇、178个行政村,网络基地农户13000多户。孝昌县组织鸿翔鸭业、管氏茶业、太子米业等重点民营企业帮扶产业建设,覆盖14乡镇148个贫困村,网络基地农户17600多户。
3、农产品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大力培育和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商标,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xc年,仅大悟、孝昌两县就有金鼓露毫茶叶、齐天花生等6个产品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认证,有管氏茶叶、凤凰茶等140多个“三品一标”产品,太子米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大悟县悟道茶业、三里天然绿色公司等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大别山绿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全部获展会金奖。
4、农民增产增收基本稳定,脱贫致富步伐加快。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产业化扶贫工作力度,有效地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使贫困地区农民逐步摆脱贫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截至20xc年,全市老区、贫困地区产业基地总面积达260多万亩,覆盖80%以上的贫困村和农民,农民从特色产业基地获得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50%以上,通过产业开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两年来,全市有近6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化扶贫摆脱贫困,5万多农民被转移安置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二、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投入不足。一是市、县两级政府没有达到《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中关于扶贫配套资金按不低于中、省拨资10%的比例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的要求。二是专项扶贫奖励资金少,难以满足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类型产业扶贫的要求。如孝昌县,由于贫困人口多、产业基础差、财政实力不强,20xc年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仅可满足部分重点贫困村和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的需要,而生活在非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约40%的贫困户则因资金不足,限制了发展产业和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
2、产业链条不长。我市老区、贫困地区的产业在产业链条上只有第一个链条的多,像鸿翔鸭业长链条的少。如板栗、花生都只是初级产品,没有深加工之类的后续链条,产品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产出效益低,仍然没有摆脱原料供应型产业的困境。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整体数量少,规模小,实力较弱,储藏、加工、包装、宣传和营销的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3、基础设施不配套。大悟、孝昌两个重点贫困县的特色产业基地绝大多数都是开发山场和岗地建成的,通往基地的路况差,影响了产品的运输。而且大多数基地的水、电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产业效益低,有相当一部分处于“靠天收”的状态,一旦遇上像今年的持续高温天气,产业基地将损失惨重。
4、利益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规范和紧密,大多为松散型,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影响了产业扶贫的健康发展。
5、人才和技术支撑不够。我市老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丰富,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但是缺乏符合有关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之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和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程度不深入,导致优质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低,农民增产增收困难。
三、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化扶贫。一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的发展不断调整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把致富产业与本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鼓励引导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和项目建设。二是要充分利用贷款贴息等政策,培育壮大示范带动作用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进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2、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化扶贫。要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以农村远程教育基地、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和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提高创业就业的能力。要强化科技支撑,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打造精品名牌,力争形成一个支柱产业有一个名牌产品当龙头,一个系列产业有一批拳头产品作支撑,一个市县有一批特色精品作支柱的科技创新格局。
3、健全利益分配机制,保证产业化扶贫成果共享。政府要引导和扶持农村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社,并促其正常有序运转,更好地保护农户利益。要逐步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促进企业和贫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化扶贫基础。要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通村、通组、通基地、通企业公路水平。加大新建和整修水库、渠道、塘堰、泵站、电力等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5、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产业化扶贫。一是要认真落实《湖北农村扶贫条例》、《扶持老区建设条例》、《湖北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逐年增加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用于支持老区、贫困地区产业化扶贫的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等涉农资金,有重点地投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进一步拓宽产业扶贫的融资平台,用足用好产业化扶贫贷款贴息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产业化扶贫领域。四是积极争取上级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用于扶贫开发和促进产业化扶贫的发展。
6、打好革命老区牌,助推产业化扶贫。充分发挥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政治、资源优势,打好革命老区牌。要大力宣传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探索出的成功模式,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不断提高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知名度。
第3篇 2022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要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本文将介绍2022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2022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1)
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和厅党组的安排,我们有幸参加省水利厅第六轮三万工作组的工作,自1月进驻竹溪县水坪镇纪家山村以来,迅速开展以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为主题的第六轮万民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带领全体组员和纪家山村干部,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足迹遍布纪家山村所有贫困户和部分农户,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查阅资料、与镇村干部座谈交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大力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纪家山村基本情况
纪家山得名于大唐名将薛刚之妻纪兰英在此山安营扎寨,练兵打仗,故名纪家山,现存有石寨练兵场遗址。纪家山村距竹溪县水坪镇政府1.5公里,距竹溪县城4公里,紧临305国道和麻竹高速,南与洞子沟村、胡柳树村相连,北与金铜岭村、向家汇村相邻,西与黄龙村连接,东与水坪街村、田垭村相接壤,全村版图面积9平方公里,竹溪河绕村北边全境,长3公里,像一条蓝色彩带缠绕着纪家山村。
纪家山村为典型二高山,海拔最高点为500米,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森林植被密度大,森林覆盖率为70 %。全村下辖7个组、269户、人口989人。全村劳力422人,其中,男性284人,县内外打工319人。全村耕地面积84.8公顷,其中水田26.7公顷,旱地58.1公顷,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40公顷,全村茶园面积500余亩。被确定为重点贫困村。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
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99人,-脱贫销号57户219人,未脱贫贫困户85户280人。
1、面上致贫原因
(1)交通道路极度落后。该村于硬化通村1.8公里村级公路,到,路面已支离破碎,单向通行小车都比较困难。全村通组到院路均为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发展。群众要求硬化路面的愿望非常迫切。
(2)饮水不安全。纪家山村是典型缺乏安全饮用水的旱包子村,农户饮水基本上是从水井中抽水吃,细菌超标,无一户有安全饮用的自来水,遇到较大旱情,部分农户生活饮用水就无法解决,历史上政府曾多次给群众运送饮用水。
(3)农户住房条件差。全村目前还有土坯房农户65户,部分房屋倒塌,其中危房30户。
(4)产业发展薄弱,经济收入低。,全村人均收入8690元,增收渠道单一,主要靠外出打工经济。全村没有主导产业,仅有500多亩茶园,但管护、培育水平低,没有发挥经济效益。养殖业方面,有2家养殖大户,一家养鸡6000只、一家养猪300头,规模均比较小,带动作用不明显。
(5)公共服务保障方面欠账较大。无村卫生室,无一处群众集体文化活动场地,没有金融服务网点,没有敬老院,全村无一户收看有线电视,光纤到户几乎为零。
(6)集体经济空白。村集体欠债12万余元,无项目、无收入,造血功能差。
2、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懒惰、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全村未脱贫85户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33户,占贫困户的38.8%;缺劳力46户,占贫困户的54.1%。比如,六组的周培兵,患有食道癌,妻子患乳腺癌,儿子因近亲结婚,先天智障,家中无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力,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自给自足、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部分贫困村民比较懒惰,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开展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贫困户精准识别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精准扶贫力度,省市县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贫困户的扶持政策,一时间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唐僧肉。走访中经常有人说既然上面有政策,他们能享受,我为什么不能? 为什么我不是贫困户?他们家比我家条件好,为什么他们是贫困户?他家在镇里有房子,家里条件很好、他家有车子、我原来要脸,现在不要脸了,我也要当贫困户,大大提升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的难度。
一方面,除极少数鳏寡孤独,其他贫困户的识别都存在多种因素干扰。主要的干扰因素是人情干扰和家庭情况查证难。人情干扰表现为:纪家山村基本上是一个组一个姓,因为家族关系,有的族人互作伪证,互说好话,不说实话;村干部土生土长,攀亲带故的村民众多,存在搞关系照顾现象。家庭情况难查证的表现为:劳动能力查证难,工作组走访中得到的主要是村民生病、残疾、智力等问题的相关情况,很难明确知道这些问题对劳动能力和家庭收入的真实影响,有的村民一点小病也说不能下地劳动;在外打工情况查证难,纪家山村外出打工人员较多,遍布全国各地,是否在外地有稳定收入、每月收入多少?是否购置小产权房、购买车辆等都很难查证;子女赡养意愿辨识难,许多家庭的现状是,子女在外打工或成家,两位老人独自或带孙子留守在村里,仅看两老的居住、饮食等条件,确实艰苦,但很难辨别他们的子女是无赡养能力还是有能力不赡养。
另一方面,上面划的识别红线不一定契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从去年的七进到今年的八不进,甄别农户是否贫困户都略显生硬。例如,村民李祥银一家,户主因中风多年,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每年还有较大的医疗开销,原本的小康之家也因此被拖垮了,儿子在县法院工作,但由于是编外聘用人员,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1400元供家中5口人生活,因八不进要求中有一项是家庭成员(含已分家立户的)有人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属财政供养的农户而无法被纳入贫困户。
2、基层干部转变思想难。工作组到驻点村第一次召开村干部会的时候就对村干部说过,老百姓要脱贫,干部就要脱层皮。然而,村干部的待遇不明确,奖惩不健全,导致他们的工作状态还无法跟上工作组的节奏。我们进驻纪家山村后,经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纪家山村十三五精准扶贫规划,但相关事务村民们知情率不高,易地搬迁、交通道路等土地征用协议签订进度迟缓,工程机械迟迟不能进场施工,各项工作推进十分吃力。
究其原因,一是等、靠、拖、推诿思想严重。部分干部认为搞精准扶贫要规划到村到户,实行一户一策,工作量大,费脑筋,还是原来的扶贫方式来得简单,几个大项目一定,万事大吉,于是抱着原来的扶贫方式不愿放,缺乏创新意识。二是疏于与群众沟通。纪家山村全村版图面积9平方公里,下辖7个组,村民居住非常分散,交通又不便,很多地方只能靠步行。我们在入户走访中,有的群众反映村干部三年没去过他们那个组,很少向村民传达相关扶贫政策,贪污政策,使得贫困户不了解精准扶贫精神,承诺的事情办理也不及时,致使扶贫工作难以推进,这是典型的懒政。三是村干部办事效率不高。村干部普遍比较老化,文化水平不高,基本不会使用电脑,而精准扶贫要填写的表格和文字较多,为此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承诺的事情也没时间去办。
3、因地制宜,找准产业难。进入纪家山村以来,我们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扶持村主导产业上。每次到村民家中访贫问苦,都会询问村民对自家产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跟他们宣传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村民们对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即使是工作组无偿为有山地散养土鸡意向的贫困户提供围网,初期响应的村民也寥寥无几。纪家山村原先交通不便,没有水源,没有大面积、平整的土地,没有特色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村民可供选择的产业只有养殖业和种植业。但养鸡不赚钱,养猪投入大,而且需要一个劳动力专门照看,发生疫情就血本无归。以往干部们拍脑门要求村民们发展的产业,效果都不太好,村里很多土地里还种着3年前统一栽种的板栗树,大部分都不见挂果,这让村民们或多或少对工作组找到的新的产业项目缺乏信心。
4、扶贫政策落地难。今年年初驻村以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精准扶贫、强农惠农政策。然而,要将政策落地生根,需要各方面全力支持,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政策就将沦为画饼。例如,工作组年初为了鼓励养鸡大户卢治国按照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帮助其申请50万元贴息贷款,根据金融扶贫政策,本是水到渠成的工作,实际上却是经过我们无数次联系,竹溪县领导多次协调,县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先后审查,仅完善的贷款申报材料就提供了4次,直到两个多月之后,贷款才得以发放,并且只贷到了30万元。贫困户王安贵想贷款5万元养殖土匪鸡,协调几个月,至今仍未贷到款。
5、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实施难。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的过程中,村民们经常会跟我们说,这些政策我怎么不知道,村上从来都没跟我们说过。当时评贫困户的时候我们不知道,都是村上自己定的。村干部决策不够民主,工作方法欠缺。驻村之前,村里重大事务和贫困户评定工作都只是村干部内部商议决定,不及时或很少听取村民的意见,在村民们看来,贫困户的评定工作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不透明,村干部存在以权谋私行为,看似很辛苦做了很多事,却不被村民们理解,甚至被村民们误解,干群矛盾比较尖锐,村干部威信不高。
6、移民安置搬迁难。从年初的生态移民安置点建设到现在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纪家山村的移民安置搬迁项目换了很多种提法和思路,工作组和村两委也做过许多基础性工作,安置点的位置三度变更,我们也就分散安置还是集中安置的问题多次与县、镇两级党委、政府讨论,最初是因为具体的易地搬迁政策尚未正式出台,导致移民安置工作不能步上正轨。然而,从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度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以来,纪家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依旧困难重重。
首先是安置点的选择困难。因居住分散,各组村民都希望安置点的选址在自己组里面,方便搬迁之后的日常农作。其次,安置点土地征收工作推进缓慢。纪家山村土地碎片化十分严重,一个安置点的土地就份属十几户村民,这十几户村民中,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土地征收,搬迁安置工作就进行不下去。其三,易地扶贫安置贫困户的选定也备受争议。易地扶贫安置是交钥匙工程,这样的帮扶力度无疑是空前的,是否纳入易地安置对象对于贫困户的吸引力也是空前的。其四,新建安置房面积和规格与村民意愿相左,遇到阻力。按政策规定,易地安置住房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米,纪家山村统一为一层坡屋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需要,按两层打地基并将屋顶用混凝土浇筑,而部分村民希望新房的面积和自家之前的住房面积相同,且最好是两层,这就形成了村两委和工作组一方面要组织无偿为村民建设新房,一边还要给他们作思想工作的奇怪现象。
四、精准扶贫的对策与思考
1、访贫问苦,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坚持四访五评六看,摸实情。驻村以来,深入开展村民在我心中活动,吃住都在山里,用双脚丈量山里的每一寸土地,走进山上每户村民的家里,用眼去看,用耳去听,跟他们拉家常,倾听群众心声,增进群众感情,从他们口中了解自家和邻里们的生活情况,一点一滴地破开他们的心扉,以真心换真言,把最真实的情况归纳汇总。同时紧扣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目标,理清思路,反推扶贫对象和脱贫标准,配合镇村两级做好建档立卡数据清洗、核查,弄清贫困人口数量、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做到信息准确、不错不漏、能进能出。
2、身体力行,转变干部思想观念。我们每周邀请村干部到驻点开一次碰头会,宣讲学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研究近期工作;组织村干部前往上一轮厅三万活动驻点村水坪镇莲花村,观摩学习莲花村的施政方略和发展经验。一有机会便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树立公正、为民、务实、勤勉的工作态度和科学、民主、高效、细致的工作方法。同时通过建立民主议事制度,转变思想观念,及时听取群众意见,缓解干群矛盾。给全村党员上两学一做专题党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过不懈努力,村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明显转变,各项扶贫工作基本步入正轨,正在有序开展。
3、深入调研,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召开了主导产业培育专题座谈会,就培育纪家山土匪鸡、纪家山猪肉等养殖产业,茶叶、大樱桃等种植业和桃花岛生态旅游、纪兰英练兵场等脱贫致富项目进行了探讨。通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提出了纪家山村路通、水通、产业兴、村民富,山村美,旅游旺十六字方略,并组织制定《省水利厅第六轮三万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和《纪家山村精准扶贫规划》。
4、突出特色,打牢脱贫致富基础。突出水利行业优势,从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狠抓安全饮水、抗旱水源山塘等方面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民发展产业的基础条件。建设一个200立方米水塔,铺设通村到组达户自来水管15余公里,目前全村农民均喝上了自来水;规划新建、整治9口山塘,已整治两口。广泛协调项家汇电站,落实村集体每年收入5万元,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同时,组织拿出了通组到户道路设计方案,即将挂网招标。新建二层的纪家山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已完成一层的建设。洞子沟口生态移民安置点建设已完成场平,正在打地基;明家湾生态移民安置点建设,村里已组织完成竞争性谈判,即将进场施工。新建贫困户异地搬迁示范户2户,其中1户主体工程已完工,另1户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5、因地制宜,精心培育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通过土壤检测,帮助发展大樱桃、茶叶种植产业,春季已建设50亩规范化大樱桃种植示范园和100亩茶园,今年秋冬季,将结合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国土整治等项目,建设大樱桃产业园1000亩、茶园500亩,使村民能够长期受益。结合桃花岛旅游区和纪兰英练兵场建设,打造美丽山村,大力发展山村旅游业,扶持农家乐和山村旅社,使村民能够富起来。推动藤上结瓜产业发展模式,走合作社+农户路子,以竹溪县六棵树养鸡合作社、竹溪县华鑫生态畜特养殖场、竹溪县五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竹溪县欣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按合作社+农户形式,打造纪家山土匪鸡纪家山土猪肉和纪家山生态龙虾等明星品牌,协调养鸡合作社贷款30万元发展养殖产业。已养殖土匪鸡30000只、土猪700头、小龙虾50亩,产品供不应求,带动30多户贫困户发展。引进企业资助15万元给养鸡专业合作社在竹溪县电商产业园发展村级电商产业,打响生态纪家山这一品牌。《湖北日报》4月9日报道了厅工作组产业发展工作。
6、扶贫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扶贫根在扶智。只要贫困户的家里出一名大学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家庭的贫困问题。纪家山村孩子大多数在水坪镇中心小学就读,我们多次深入水坪镇中心小学扶贫捐资和看望留守儿童,联系民营企业家捐资设立贫困学生扶助基金,对贫困户孩子进行资助,帮助其成长成才。当了解到该校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后,迅即联系省级示范小学武汉小学,经过精心筹备,武汉小学校长李强带领13名教师来竹溪县水坪镇中心小学开展帮教活动,并现场签订《武汉小学结对帮扶竹溪县水坪镇中心小学意向书》,达成从武汉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到水坪中心小学支教、提供优质的在线视频教育资源等长效帮扶意向,让身在边远山区的学生们也享有与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7、强化沟通,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工作组以六个一批为抓手,积极与竹溪县党委政府沟通,邀请县领导带领竹溪县相关部门来纪家山调研并召开纪家山村精准扶贫现场办公会,形成了会议纪要。经过一项一项对接,各项有利于贫困户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医疗救助扶贫、低保兜底脱贫的政策正陆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8、创新方式,广泛宣传政策。通过召开三万活动启动对接会、村两委班子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多次座谈,广泛走访,日夜接访,宣传讲解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放精准扶贫政策宣讲资料300多册,张贴宣传标语20多处。在村委会安装无线广播,每天下午六点向全村宣讲扶贫相关政策和公开村级事务;建立生态纪家山青年微信群,全村269户已有153人加入,深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公示村级事务决策结果和工作组、村两委工作动态,收集意见,解答贫困户增补、易地搬迁、产业发展、道路硬化、自来水管网铺设等相关问题。《湖北日报》以微信促脱贫作了专题报道。
9、强化民主,建立村级民主议事制度。经与村两委认真研究,决定建立民主议事制度,将村级重大事务提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决策。通过在1-7组分别召开全组村民大会,按照各组人数多少分配村民代表数,无记名投票产生19名村民代表。由村两委研究提出重大事项,经村民代表民主商议,充分发表意见,以民主投票决议的方式进行决策,决议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布。一方面使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有效缓解干群矛盾,另一方面,把贫困户的评定事务,交给更了解他们家庭情况的邻里街坊,使评定更具有公信力。4月下旬,纪家山村通过民主决策制度,从85户贫困户中剔除了5户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家庭,并纳入了5户确实需要帮扶的村民为贫困户,结果公布后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拥护。
10、统筹规划,做好易地安置对象甄选工作。工作组既严守政策红线,大力宣讲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又搞好统筹规划,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规划洞子沟口、明家湾、金家湾三处移民安置点。发动各组村民代表,协助搞好安置点土地征收工作;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尊重贫困户意愿,公开化、透明化评定易地安置对象。
五、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建议省市县精准扶贫相关部门选定几个课题,成立调研小组,深入基层一线、深入实际进行调研,摸清落实政策所遇到的阻力,制定契合基层实际情况更具操作性的政策。
2、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实现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转变的必由之路,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遵循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走合作社+农户路子,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通过扶持产销一条龙、有市场经济头脑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
3、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投入,放宽大病救助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4、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5、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要把村两委班子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两学一做活动,切实提高村干部素质,强化村党支部书记培训,要把致富带头人纳入村班子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全面推行五议五公开制度,完善村两委干部考评奖惩机制,加大对村干部参与扶贫工作的奖惩力度,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6、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广泛动员和思想教育,通过星级农户评选、宣传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农民思想素质,学习创业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有效解决在部分贫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勤奋、不养老的问题,激发他们脱贫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增强内生动力。
2022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2)
十堰市自实施 千企进千村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 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郧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子胥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定点联系的扶贫村 郧县城关镇桃花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 (20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20xx-通过对桃花沟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 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20xx-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 春赏桃花、夏摘桃果 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六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 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保障措施及建议
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 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 (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第4篇 2022关于村实施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十堰市自实施“千企进千村”、“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郧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子胥湖集团公司董事长周伟定点联系的扶贫村——郧县城关镇桃花沟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二、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2、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xx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xx-通过对桃花沟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xx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xx-xx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春赏桃花、夏摘桃果”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六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一、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xx年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三、保障措施及建议
1、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2、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四是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必须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同时,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达到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智慧)的有机统一,为农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基础。
第5篇 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引导文: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村是市列入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xx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xx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xx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扶贫计划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四)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6篇 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更多内容,请看下文。
一、基本情况
南沿沟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沟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南沿沟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南沿沟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南沿沟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扶贫计划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四)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第7篇 2022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本文将介绍2022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22精准扶贫调研报告(1)
为落实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大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们按照《通知》要求,迅速组成1+4调研专班,深入全市7个贫困镇26个贫困村,走访294个贫困户,通过访谈、座谈、约谈等形式,进一步掌握了全市贫困镇、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失地农民中存在的主要致贫原因、社会保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宗教信仰问题方面的目前状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武穴市域基本情况
武穴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与江西省瑞昌市、湖北阳新县隔江为邻,东与黄梅县、西与蕲春县接壤。全市国土面积1246平方公里,辖12个镇处、341个村(社区),常住人口80.52万人;其中贫困镇7个,贫困村46个,至末,全市贫困人口由的63467人减至 57596人,减少5871人。
二、专项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围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武穴市出台的《武穴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武政发[2022]26号)文件规定被征地农民退养时每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的120元,经过先后5次调整由最初的196元/月,调到了现在的372元/月,保障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而根据 湖北省出台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鄂政发[2022]53号)政策,其退养待遇与养老政策相比降低了接近50个百分点,养老金调整也相对放缓。
建议:
市政府在出台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时,应当结合实际,确保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待遇只提高不降低,使之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二)围绕因病致贫人员医疗保障问题 我们在本市石佛寺镇胡垅村、胡福泗村走访调查贫困户对象20户,其中健康4户,仅占20%;残疾6户,占30%;体弱多病3户,占15%;患大病的5户,占25%;智障和其它2户,占10%。同时调查10个特困户,其中8户是家庭成员长期患病,占80%。虽然我市已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但因病返贫致贫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建议:
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增加大病、重病医疗报销比例,甚至免除医疗费用。
(三)围绕农村低、五保人口生活保障问题 我们调查了本市大金镇上周煜村、大法寺镇大屋雷村、李贞村、余川镇凤凰村计65户低保对象和32户五保对象。发现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农村低保对象界定难、管理难。二是人户分离享受低保情况增多。三是人员不足,工作手段滞后。四是五保对象待遇偏低,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五是五保户生病入院难,需要个人先垫付医疗费,再到合作医疗报销,无钱垫付就住不了医疗。
建议:
1、加大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的准确性。针对目前取消低保指标限制后,大量因病、因残临时发生困难的对象蜂涌而至申请低保的现象,应严把100%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关,并适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杜绝造成该保的没保,不该保的保了的现象发生。
2、推行第三方监管制度。每村聘请一些正直的低保对象作为低保信息员,可以随时了解低保对象动态,保证家庭信息完整、准确为审核、审批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3、严格控制低保待遇背后的隐性福利政策。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低收入家庭、边缘户申报低保的目的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有的是为了享受教育减免政策而挤占低保资源;有的是为了享受廉租房即住房问题而申报低保。申报贫困户存在同样问题。在这方面要与卫生、教育、房管等部门沟通衔接,出台相关政策,防止一些人瞄着低保待遇背后的隐性福利政策。
4、大幅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待遇。建议统一集中与分散供养对象的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供养标准不低于5400元,即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费标准450元。市合管办要对五保生产住院报销政策进一步放宽,程序要简便,结算要即时,对特殊群体要有人性化的特殊政策措施。
(四)围绕残疾人生活保障问题 据统计,底武穴全市残疾人口有5.02万人,占总人口6.28%。在市残疾办理残疾证的有13408人,其中一级残疾2354人;二级残疾 2695人;多重194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占持证总数的31%。市残联此次深入梅川镇绿林村、四望镇铺尔垴村和龙坪镇向文村对145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发现,80%以上的残疾人人均收入低于贫困标准(2300元)。普遍存在三低两差即受教育程度低、医疗水平低、家庭收入低、居住环境差、就业能力差。
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低保、社会救助标准,残疾人家庭收入低,有的甚至没有收入,低保救助资金不能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扩大低保、社会救助覆盖率,对于残疾程度低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也应纳入低保社会救助范围。
2、住建部门加大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
3、加大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救助,提高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的报销比例;村、社区建立康复训练室、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把残疾人康复、医疗、训练费用纳入医疗报销范围,残疾儿童(如孤独症儿童、脑瘫儿童)康复纳入救助范围。
4、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人社、残联等部门应积极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工商、税务、金融等社会相关部门要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及相关扶助。
5、积极开展社会托养服务。着力建设社会托机构,对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力抚养的重度残疾人实行社会集中托养。
(五)围绕贫困人口信教问题的原因及社会影响问题 经调查余川镇砌石村和王宪村发现,两村共计有贫困人户1881人,除少年儿童外,50%以上的群众信仰佛教、道教。个别人信奉三赎基督教(邪教),甚至有党员带头信教。产生信教原因有如下几种:一是迷信菩萨救苦救难,保护平安,消灾降福。二是家庭传播或盲从。三是地处宗教文化影响,年龄结构主要在40岁以上。
建议:
1、加强对宗教事务的宣传和规范管理。
2、加大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建设。
3、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4、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切实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职责。
三、综合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当前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凝集全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多方潜能,全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落实政策,推进专项扶贫。将国家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推进产业化扶贫,高标准抓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专项扶贫,以来,我市共投入扶贫开发专项资金600余万元,确定扶贫开发项目63个。完成雨露计划460人次。二是整合资源,推进行业扶贫。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支持贫困镇、村、组发展,把着力点放在集中解决贫困地区交通难、水电难、种田难、读书难、就医难等问题上,加强农村土地整理、水利、交通、通讯、电力、文化、教育、卫生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底全市包括46个贫困村在内的341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村村通,电力、通讯组组通,低保、医保和失地农民保险全覆盖。三是广泛动员,推进社会扶贫。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目前,全市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联合社、农业机械合作社、畜牧业生产合作社、水产业生产合作社等社会团体68家。这一大批社会团体活跃在广大农村地区,互相协调,合作发展,直接间接地为贫困人口的生产技术、产品销售,增加收入,生活质量提供了帮助。此外,武穴市区还涌现了一批如广济帮帮团、湖北爱心社、女子读书会、楚天公益群等专门帮助失学儿童、留守老人,特贫困户的民间组织。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民间组织仅一年,就为360多名失学儿童提供了衣食和学习用具帮助;为156名贫困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为97个大病致贫特困户资助现金20多万元。
(二)现有贫困对象的成因分析
目前,在我们武穴市7个贫困镇46个贫困村的57596贫困人口这个群体中,有农村低保对象10342户,19336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413人,有失地农民贫困户15016人,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13498人,其他贫困户5400余人。通过此次专项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成因有如下几种:
有待改变的致贫返贫成因
一是贫困村主要是由于一无集体积累,二无村级企业,三无资源优势,四无资金开发,缺 乏产业支撑,单一农业致使村民收入偏低。
二是贫困户主要由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丧失劳动力,无子女赡养、子女读书支出大等失血大于输血。
三是贫困主要是自身条件缺失、先天性智障、后天性致残、半路得病,身无技艺,文化水平低等。
有待解决的贫困人口素质
一是依赖型 等、靠、要思想严重,抱着政府不会让人饿死的思想,过一天算一天。
二是观望型 一些失地农民守株待兔观念固执,只盼社会援救,集体分红,国家提高救济标准。
三是盲动型 缺技术、少资金,又好盲动,养猪发病,养鸡发瘟,负债经营,因债返贫。
有待改善的精准帮扶方法
一是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有些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扶贫资源整合不够 一些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量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是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合,但没有一套长期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三)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存在的困难
武穴属插花贫困县市,全市12个镇处中,有7个镇被评定为贫困镇,46个贫困村,贫困人口57596人,是一个大的群体。近年来,我们采取的扶贫方式一方面是每年由35位副市级以上领导,驻点帮助35个贫困村。另一方面是每年整村推进7个村,以及不定期的连片开发,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要想实现三年脱贫目标,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必须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
一是必须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我市扶贫办有7名在编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司机。全市12个镇处均未设专职扶贫机构,更无专职扶贫干部。人手紧缺是制约更好开展工作的瓶颈。充实扶贫力量已刻不容缓。
二是必须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 领导重视是扶贫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党委政府应当把扶贫攻坚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重中之重,像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三大行动一样抓扶贫开发。同时要关心扶贫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素质培养,让扶贫干部有为、有位。
三是必须加强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支持 由于我市属插花贫困县市。上级每年拨付的专项资金仅300万元左右,不及麻城、红安等重点贫困县市的一个零头。重点项目如彩票公积金项目、脱贫奔小康项目等,与我市无缘。因此,地方财政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必须有的放矢地大抓扶贫项目建设,构建大扶贫格局,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落实三年脱贫任务。
四、精准扶贫的努力方向与建议
通过认真分析此次专题调研对象产生贫困的原因,比对当前的工作,我们认为,应当认真学习黄冈市扶贫办主任方荣同志撰写的《精准发力 扶贫攻坚》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精准规划发展目标
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一是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 结合我市实际,与大别山试验区规划、十三五规划以及行业部门规划相衔接。二是积极完善村级规划 按照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原则,结合村级发展实际,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大力发展产业增收项目。三是实现规划帮扶到户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因户施策,了解贫困户需求,制定帮扶方案,相互配合,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定每个贫困户扶持发展内容,实现规划帮扶到户。
(二)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针对不同贫困环境的村和不同贫困状况的农户,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帮扶政策,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的有效落实。一是单位帮扶到村 将三万工作队、扶贫工作队、脱贫奔小康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资源进行整合,分期分批帮扶全市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帮扶。二是干部帮扶到户 建立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一直是我市优良传统。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将全市行政以及企事业单位干部派驻到贫困村帮扶贫困户,确保每一户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动员社会帮扶 积极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建立帮扶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个体工商企业和个人等主体参与社会扶贫,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物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步伐。
(三)精准管理扶贫资源
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重点要从三个方面抓好管理。一是项目品牌化管理 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培育和打造扶贫品牌,为精准扶贫构建平台,多种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增收,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做好小额信贷、扶贫搬迁、雨露计划三大品牌建设。二是资金精细化管理 要严格执行《湖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突出扶贫资金使用重点加强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对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系统化管理。在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及时将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帮扶效果等登记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并根据贫困对象的扶持和增收变动情况,及时对已脱贫对象进行调整,对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扶贫对象予以帮扶。
(四)精准考核扶贫质量
精准考核是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分类考核机制。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非重点地区实行分类考核,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健全重点镇退出的正向激励机制,建立重点镇准入机制,把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真正的贫困点上,杜绝戴贫困帽子、过富裕日子的现象。二是完善党政扶贫责任制考核机制 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切实增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财政扶贫责任落实以及扶贫成效。三是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 研究出台黄冈市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细则,健全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到人的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党政领导干部以扶贫开发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挂钩。
2022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下半年工作要点安排,9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勋、副主任杨晓芳带领调研组,先后到区扶贫办、区交委、区水务局和古溪镇、玉溪镇、上和镇开展了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推进情况的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视察了古溪龙滩村、玉家村、华佗村、九岭村、双庙村3000亩油牡丹与柠檬种植基地、1100亩苕尖基地,玉溪书房村70亩台湾鱼鳅养殖基地、五通村壹斗米蔬菜种植基地和高山生态扶贫安置点,上和团山村300余亩柠檬、核桃种植情况;到部分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危旧房改造和种植、养殖等家庭收入情况;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区扶贫办、交委、水务局和古溪、玉溪、上和镇政府关于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的推进情况,详细了解了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精准脱贫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区自2002年纳入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先后经历了整村推进、整村脱贫、巩固脱贫成果三个阶段,目前有贫困村50个,贫困人口50272人。今年7月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区委、区政府把这项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今年退出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50272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的目标任务,坚持全区一盘棋、立下军令状、倒排时间表,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集中精力,创新举措,扎实有序推进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
(一)全区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全区成立了相应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明确了以部门和镇街为主体的责任机制,形成了3+1领导机制,以区领导牵头、帮扶部门、龙头企业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包帮机制,实行了一周简报、半月分析,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月听取扶贫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的工作机制。
2.摸清情况,确保对象精准。以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调查为基础,镇街核实、村第一书记确认、区级领导抽查,全面摸清全区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情况,梳理出深度贫困户1484户、4661人,其余的1.39万户、4.56万人为巩固提升户,建立了贫困户档案,编制出详实的贫困户工作台账,印发了40余万字的《扶贫攻坚工作手册》,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3.措施到位,勇于创新举措。
创立1261工作新举措。区政府及其扶贫工作部门,拓宽思路,解放思想,总结经验,大胆创新,创立了1261扶贫工作新举措。1就是1个靶子,要精准脱贫;2就是2个轮子,出台《潼南区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和《潼南区贫困救助管理暂行办法》;6就是6条路子,明确产业脱贫、就业脱贫、困难救济、教育帮扶、法律援助、低保兜底等脱贫出路;最后就是10个方子,采取自种自养、联户带动、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退地入保、扶持农场、订单采购、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方式,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调研的古溪、上和两个镇也分别采取有力的扶贫措施,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古溪镇扶贫工作中建立三到机制(核查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帮扶到村到户),帮扶任务分配具体,定点、定人、定责,实行分类指导、制定具体帮扶计划和措施,充分落实了谁去扶贫、怎么扶的问题;上和镇建立了三级联动机制,实行一村一案、一户一策方法,分别制定了3个贫困村和645户贫困户的扶贫方案。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扶贫。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结合全市扶贫攻坚计划,按照区里下达的对上争取任务,采取积极措施,加大了对市里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积极主动参与、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区交委对上争取到贫困村153公里村级硬化指标,资金约8500万元。区扶贫办争取到扶贫专项资金8000万元,已经划拨到区财政账户。区水务局争取到贫困地区水利项目资金2450万元。区农委争取到扶贫资金1300万元。区建委争取c、d级危房改造资金2022万元。市经信委拟对我区手机信息化产业给予补贴,每年不低于800万元。通过与市经信委扶贫集团积极对接,争取到100万元基础建设资金、200万元慈善救助资金。
各级人大代表助力精准扶贫。区人大常委会与区委、区政府同心同向、合力合拍,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当前人大工作的重点,号召各级人大代表高度关注、积极参与、扎实监督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召开常委会、主任会、职工会,多次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拟定精准扶贫方案,通过了《关于在代表主题活动中开展助推扶贫攻坚确保精准脱贫专题活动的指导意见》,区人大领导多次带领在潼市人大代表、区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专题视察、检查、调研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助推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据统计,截止目前,各级人大开展以扶贫为主题的视察、检查、监督、调研46次,参与代表581人次;组织代表走访困难群众211人次,参与代表855人;与挂牌的困难群众或挂牌贫困村结对,包村23个、包户38户;帮助硬化村级公路64.64公里,新修人行便道和泥结路54.4公里;新建集中供水5处,蓄水池8个,供水管网铺设4800米,整治山坪塘13口;新建垃圾站5处,发放垃圾箱67个;捐资助学、助教75名学生,捐资14.46万元。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为精准扶贫增添了重要的力量。
社会各界参与精准扶贫。充分挖掘社会潜力,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发挥慈善会平台作用,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商会、爱心人士募捐突破800万元,用于对贫困户、贫困学生的帮扶,特别是古溪镇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共募集社会资金66.18万元;38家非农企业提供资金200余万元,帮扶贫困户360余户;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扶贫助困的作用,确定了5亿元金融扶贫授信额度,对发展产业的市场主体、贫困村、贫困户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走访贫困人口55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800余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成为一个特点。
(二)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抓总,属地镇街、村社积极配合,涉及公路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山坪塘整治等扶贫项目全面铺开。截至9月24日,区交委完成25.6公里公路硬化;区扶贫办完成118.7公里泥结碎石路,建成漫水桥2座、人行桥2座、蓄水池11口;区农委完成人行便道97公里;区水务局完工126口机井,建成高位水池43处、小集中深井35口;区城乡建委建成d级危房67户;区商务局建成12个便民超市;区文化委完成46个村374组村村通广播安装;区卫计委完成5个贫困村卫生室的建设。在区交委调研了解到,全区贫困村公路通畅率已实现100%,85%的村民小组已实现通达,已完全达到和超过了市级精准扶贫验收的标准。
2.产业扶贫形成共识稳步推进。发展产业推动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重要性在全区上下已形成共识,区委出台了《潼南区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充分调动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产业企业、种养殖大户带动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各镇街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了产业扶贫帮扶措施,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区扶贫主管部门筹集了2000万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开展了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帮扶贫困村行动,10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50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选派了100余名市级、区级特派员对口帮扶贫困村,以产业带动、技术支持帮扶贫困村、贫困户。流转土地近2万亩,形成了以柠檬、生姜、莲藕、花椒、核桃等主导特色产业,有效解决了3500余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3.引导发展种养殖业成效明显。全区有213户贫困户自主发展种植业,种植面积约700亩,启动了21个产业基地建设,面积5500亩。深度贫困户养殖鸡、鸭、鹅苗20880只、家畜5720头,其中代养家禽家畜2320头(只),落实补助140余万元。托管代养是缺少劳力户实现稳定收入的有效方式,成为我区精准扶贫的亮点。
二、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引导不够广泛深入
目前,全区对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的宣传引导还不够广泛深入,利用各类媒体采取不同形式宣传扶贫攻坚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方面还需加大力度,一些村社干部、贫困人员对扶贫政策知晓不多,对区里出台的《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等扶贫政策了解不够透彻,运用扶贫政策不够充分,缺乏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规划及措施。
(二)部分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
调研中反映出,多数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缺乏脱贫自信心,不少贫困户对如何发展产业、如何脱贫致富仍然茫然无知,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诸多的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帮扶,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等、靠、要依赖思想,只等输血,不愿造血。
(三)部分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产业扶贫效果不够理想
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效益产业,有的贫困村虽然已发展一批产业,也仅处于起步阶段,特色效益尚未突显,带动长效致富的能力不强。全区2000万产业扶贫专项资金, 5亿元金融扶贫授信额度,用于对发展产业的市场主体、贫困村、贫困户政策资金支持,截止目前,这些钱很少用出去,未能充分发挥预期的作用,产业扶贫还需要持续加大力度。
(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调研中普遍反映,由于缺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体制、机制,加之我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于周边地区,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很难引进,即使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很难留住,导致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了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整体效果。
(五)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推进缓慢
个别群众觉悟不高、眼光不远、心理不平衡,对贫困村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占地、青苗补偿等问题,不积极支持,漫天要价,导致部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项目推进缓慢,个别项目不能按时启动,有的虽然开工建设,但由于材料、机械等准备不足,沟通协调不到位,导致进展缓慢。从交委调研反映,全区尚有10个村由于路基等未完善,导致15个公路硬化项目不能开工。
(六)上下各级联动配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有待加强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有的部门、镇村干部对扶贫工作认识还不足、重视不够、工作开展很不平衡,对扶贫攻坚存在一定畏难情绪,缺乏有力的扶贫措施;个别驻村干部工作不够深入,没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扶贫攻坚工作中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行动迟缓,敷衍塞责,上下配合不够密切,合力合拍不够到位,上下各级联动配合形成扶贫攻坚合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我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和市委孙政才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夯实精准扶贫措施,用心、用情、用力,继续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
(一)坚持需求导向,规划好产业项目,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需求导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需求当成领导干部的追求,要把群众满意与否、社会认可与否,作为检验精准脱贫的标准。因此,务必抓好贫困村的产业项目规划实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
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中的六大产业片的布局,结合全区50个贫困村的地域特性、产业特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注重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项目的配套,照顾到自然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的平衡发展,注重缩小南北地区的差距。
要尽快启动贫困村尚未开工的工程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再添劲,持续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水、电、路、讯、房等基础条件。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建、管、用体系,把好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关,加强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严格招投标程序、工程监管及工程竣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工程后续管护,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充分发挥工程项目在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中的作用。
(二)坚持要求导向,推进科技扶贫,引进专业人才
坚持要求导向,就是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主动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就是今年内退出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50272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目前,我区科技扶贫是扶贫攻坚工作中的短板,依托专业技术人才推进科技扶贫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内在要求。
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现代物流互联网+意识、品牌意识,大力推广先进种养殖技术,提高产业科技水平,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产品,进一步增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带动力。
要建立良好的人才招聘机制,有效解决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的问题,根据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以国有公司为平台大力引进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模式,为科技扶贫提供人才保障,为精准扶贫增添动力。
(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宣传引导,增强脱贫信心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牢固树立解决问题、克服问题、战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把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针对目前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中存在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增强精准脱贫信心。
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潼南区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和《潼南区贫困救助管理暂行办法》等扶贫政策,进一步提高全区上下对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根除等、靠、要的思想,坚定各级干部扶贫攻坚信心,帮助贫困人员牢固树立脱贫致富自信心。
要总结经验与典型,加大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镇街村与贫困户用足用好各项帮扶政策,充分发挥好自种自养、联户带动、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退地入保、扶持农场、订单采购、贷款贴息、农业保险10个方子在精准扶贫中的有效作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脱贫措施。
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技术培训、服务和指导,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致富技能,充分调动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四)坚持结果导向,抓好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
坚持结果导向,就是要把扶贫攻坚的结果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用发展有没有起色、民生有没有改善、面貌有没有变化、农民收入有没有增加等来检验我们领导干部在精准脱贫工作中,是否敢于担当,有所作为。抓好产业发展是能否精准脱贫致富的关键,要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助力精准脱贫。
要狠抓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力强、具有特色效益优势的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选好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注重产业特色效益与规模效益,坚持农旅融合,把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有机结合潼南农业旅游度假区的打造,依托旅游节会举办和星级农家乐的打造,把有条件的贫困村纳入全区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乡村体验休闲观光农旅业,繁荣乡村旅游市场,助力精准脱贫。
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精准脱贫。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建立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机制,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致富能手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把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起来,引导入股参与保底分红,增加租金、股金和薪金收入,助推贫困村经济发展、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长效脱贫致富。
(五)坚持考核导向,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坚持考核导向,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扶贫攻坚工作的督查督办及考核力度,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绩效考核问责机制,通过督查考核,层层传导压力,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更加务求实效,责任落实更加到位,相关部门协作更加紧密,积极主动当好精准扶贫的排头兵、桥头堡,形成强大的扶贫攻坚合力,强力推进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全区实现脱贫摘帽的扶贫攻坚任务。
第8篇 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范文
第9篇 最新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下面是最新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欢迎参考学习。
最新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基本情况
南沿沟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 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沟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南沿沟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南沿沟村20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xx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 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致贫原因分析
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南沿沟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精准扶贫计划
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各类报告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 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 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 大水漫灌 到 精准滴灌 的实质性转变。
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 四精确 ,建立 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 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 五清 ,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 造血 、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 一村一策,一户一法 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 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最新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尽在酷猫写作范文网。
第10篇 供销社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范文
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要求,我社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积极动员全社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包村联户工作,努力为镇村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
一、结对帮扶基本情况
,预计脱贫时间:,主要致贫原因:因病(本人精神有点问题)、因学(两子女读书);主要帮助措施:产业就业发展2人、医疗救助扶持1人;住房情况:原住房面积100平方米,于1985年10月修建,需异地搬迁至聚居地;土地情况:共有耕地面积1.9亩,有效灌溉面积1亩;七有情况:有吃穿保障,有安全住房,有安全用水,有基本医疗保障,有基本教育保障,有生活用电保障,有广播电视;一超情况:年入均纯收入高于3300元;种植业补贴1000元,养殖业补贴2000元,适用技术培训1人次,农民技术员培训1人次,已参加新型养老保险,长期在外务工。
二、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切实强化驻村联户包扶工作的领导,县供销社将包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同时成立了县供销社驻村联户包扶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担任;成员为各股室负责人;驻村联户包扶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安排筹划、组织协调全社包村联户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会办,负责处理小组日常工作。
三、细致认真、做好工作
1、调度协调,做好包扶工作。建立健全包村联户工作调度协调机制,领导小组领导定期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召开调度协调会议、听取汇报、深入走访群众等形式,认真研究、及时解决问题。
2、深入群众,做好联户工作。坚持把包村联户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千方百计进行帮助解决;本着办一件事实,暖一片人心,结合工作实际,主动帮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驻村蹲点,做好帮扶工作。为响应上级号召。积极驻村蹲点,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帮实做,努力做好村民的贴心人;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兵”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实地调研、进村人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要点,结合实际制定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4、真抓实干,完善各项帮扶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建档立卡任务。
四、今后工作打算
将立足本职,加大力度,真抓实干地开展好包村联户包扶精准扶贫工作,让包扶村和挂联户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坚持促农增收、富民优先,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先进技术扶持,跟踪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以实际行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督查,落实考核制度,将督查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督促、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精神,总结经验教训、集中精力、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回头看、抓巩固”和下一轮精准扶贫工作,为实现精准扶贫带动村民奔小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11篇 企农合作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农企合作共建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是农业部今年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下面是小编推荐的企农合作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欢迎借鉴!
根据省委、州委、县委的指示精神和统一部署的要求,我们牵头会同畜牧局、超强公司等相关单位,组织力量,集中时间,深入到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乡村农户,走访座谈了部分农户和基层干部,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一、实施企农合作精准扶贫的情况
某县20xx年学习借鉴船山区的经验,开始在规划和实施肉牛基地产业扶贫项目上,引入了企农股份合作机制;20xx年在该县获准立项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时,对核心区主导产业建设项目,坚持并改进了企农股份合作的模式,基本实现了企农合作、精准扶贫的预期目标。
超强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属于省级农业产业化扶贫龙头,也是某县2022-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依托的龙头企业。该公司主营产业涉及无公害生猪养殖、肉牛养殖、绿色蔬菜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正在建设的40万头无公害生猪、10万头肉牛、1000万只鹅鸭屠宰加工厂和城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集屠宰加工、冷藏冷冻、农产品批发、物流配送于一体,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基地 (专合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有效集聚财政资金、部门资金、业主资金和群众筹资投劳,提升扶贫开发整体效果,从而达到整县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的示范作用。
肉牛基地产业扶贫项目,是依托龙头企业超强公司,联结白店等3个村826个农户,建立养牛专业合作社,按章程规范运作,负责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和收益分配等事宜。项目总股本设置(含圈舍、引种、沼气池建设)为506万元,农户投资230万元(折合到户补助和农户自筹)占45.5%,超强公司投资276万元占54.5%。将财政扶贫资金全额直接补助到入社农户,并作为入社农户股本金投入圈舍建设和引种,同时以直补给农户补助资金的90%为全体入社农户共享,10%用于对入社重点贫困户的倾斜。项目盈余约定按股本比例实施分配,当分配给农户社员不足10万元时,企业社员不参与分配,并由企业社员补足10万元分配给农户社员。
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核心区主导产业,继续依托龙头企业超强公司,联结才子等5个村1364个农户,建立鹅鸭专业合作社,按章程规范运作,负责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和收益分配等事宜。项目总股本设置(含种鸭场、孵化场、养殖示范场的圈舍建设)为564万元,农户投资340万元(折合到户补助)占60.3%,超强公司投资224万元占39.7%。项目盈余分配进一步完善,即从竣工达产年起,按项目股本比例分配到村,再由村按7:3的比例,按贫困户扶持、一般户引导的原则,在公推民选的基础上,分别扶持本村的重点贫困户和集体经济或公益事业;当分配到村的总额不足17万元时,企业社员不参加分配,并由企业社员补足17万元分配到村。
二、推进企农合作精准扶贫的措施
该县各级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企农合作,精准扶贫新模式,县扶贫办、财政局、畜牧食品局和乡村、企业齐抓共管,以专业合作社为项目实施主体,从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到项目管理、资金监督、收益分配,形成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有效运作的工作体系和互动机制。
一是严格规范专业合作社。通过宣传发动,民主选举,完善管理、监督机构和规章制度,筹措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建设圈舍及配套设施,引进育肥营销优质品种。
二是严格项目实施方案。坚持向重点贫困户倾斜的原则,落实股权,保底分配,合规运作。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项目的内容、地点和规模;对确需调整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三是严格县级财政报账。坚持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政策性规定,规范拨付程序,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分阶段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对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则终止拨付;对拒不纠正的,即终止项目执行并追究相关责任。
四是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在项目实施村社,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和规模、补助环节、补助标准和受益农户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对股本收益应到户的现金或物资,采取一折通或受益农户的花名册及签章的方式兑现,杜绝虚报冒领。
五是严格监督和检查验收。扶贫、财政和实施部门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搞好全程监督和检查验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发挥产业扶贫推进新农村和全面小康建设的作用,为全县扶贫开发探索了新的路子、积累了新的经验、做出了新的示范。
这次调研表明,该县实行产业扶贫企农合作,精准扶贫,关键在依托龙头、股份合作、联建共享、保底分配、长期受益、精准扶贫,即以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发挥与农户的联接作用、组织作用和载体作用,着力构建看得见、摸得着、迅速见效、长期受益的产业扶贫新机制,有利于贫困农户作为产业扶贫的参与主体,进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方式。推行企农合作,精准扶贫模式,从投资环节把农民变为股民,加大村集体公共服务职能,既锁定扶持了重点贫困户,又使一般户能够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养牛合作社公推民选的200个贫困农户,首次户均分红500元,把扶持贫困户、引导一般户的精神落到实处,使政府、企业和农户都感到满意,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发展企农合作精准扶贫的建议
ⅹⅹ县在近两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过程中,县乡村突出统筹城乡发展,集中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尤其是企农合作,精准扶贫的新机制,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和全面小康建设。对于这次调研覆盖的区域来说,项目实施前后带来的变化十分显著。
一是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展示和培训、帮助农民接触新的理念,学会利用新的思维和技能,使大园区、小庄园生态示范扩展到1500余亩,呈现出产村相融的新格局。
二是在项目区新建整治水泥路15公里,架设跨河水泥大桥2座,安装路灯及杀虫灯34盏,修建垃圾池、公厕22个,资助修建活动场地,添置安装健身器材,让村民开始有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感受。
三是项目盈余除了按股份比例分配之外,还吸纳重点当地贫困农户进场务工100多名,每月发工资、包伙食,增加现金收入每年达150余万元,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建议有关部门按国家新十年扶贫纲要的总体精神,从政策层面上,加大企农合作,精准扶贫模式的推行力度,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建好专业合作社,把农民变为股民,强化农民能力建设,引导村集体经济发展,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同时在产业扶贫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
下一步,ⅹⅹ县将继续巩固企农合作,产村相融,精准扶贫的成果,着力整合各种资源,组装项目资金、组装主导产业、组装基础设施、组装公共服务,扩大超强项目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庄园经济,建设农民新村,探索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把现有的项目园区,打造成全省前茅、全市领先、全县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成为民富村美、文明和谐、全面小康的新农村。
第12篇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面上致贫原因
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村内无集体企业,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交通条件差。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
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因病致贫是主因。在调查中了解到,黄马河村贫困户171户,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42户,占贫困户的83%;缺劳力12户,占贫困户的7%。比如,黄马河村五组的常昌贵,患有癫痫病,妻子患有先天性的精神病,夫妻都是残疾人,儿子读初一,家中无任何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二是观念落后是根源。调查发现,贫困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既无劳动,又无技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观念比较传统、保守,守摊子的思想比较突出。
三是保障不足是诱因。在农村,大病救助、灾害救助、农村低保、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严重不足,标准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因病因残,极易返贫。
三、黄马河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
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要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代表会,武装骨干,统一思想,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克服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群众组织难、短期脱贫难等思想障碍,主动适应新常态,提高扶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投入到扶贫攻坚的热潮中来。
二是要完善发展思路。根据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在产业上,积极探索发展高山蔬菜和特色养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进一步优化方案,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减少浪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班子建设,村民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软环境建设。
三是要充分体现精准。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一家一户的脱贫上。根据对黄马河村贫困原因的分析,要在大病救治、社会保障和土坯房、危房的改造上再加力度,再添措施,使每个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的居所。
四是要精心谋划项目。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各级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就要认真谋划项目,并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力争有较多的项目落地,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五是要保护生态环境。黄马河村自然环境优美,生态植被良好,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资源环境的破坏,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房靓物丰、人和家兴的秀美风光,为夷陵区保留一方净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四、对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根据在黄马河村了解到的有关情况,现对我区即将展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进一步弄清情况。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要在进一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贫困状况,扶贫才能有的放矢。现有的贫困村是根据每年年报上人平纯收入的多少确定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是根据历年减少的脱贫户、人口的基础上确定的,与实际不完全相符。建议对全区的贫困户统一设定标准,各驻村工作组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统一标准,对贫困户、人口和致贫原因进行调查摸底,准确识别,把这些基础数据汇总后,根据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比例确定重点贫困村,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二)进一步完善规划。根据全区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结合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要求和政策,进一步完善“1十n”的精准扶贫规划,即一个总体规划,外加扶贫搬迁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基础设施(水电路网)建设规划、无能力脱贫人口的基本保障规划等,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均衡发展。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本次精准扶贫的重点是贫困人群的脱贫,要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一家一户贫困人口的脱贫上。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通过扶持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增加收入,这是治本之策。
二是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调查发现,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因此要增加医疗救助的投入,放宽大病救助的条件,提高新农合报销的标准,加强基层卫生事业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同时要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解决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三是大力改善基础条件。贫困地区面上的贫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畅、信息不灵。要下决心集中一定资金,进一步改善边远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面上的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四是适度发展养老产业。由于客观因素,边远贫困地区光棍家庭呈增长趋势,未来十到二十年内五保户将大幅增加,乡镇福利院要适当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现在,子女在外打工挣钱或在城镇落户,老人不愿离开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也将有一定市场,另外,现在城市居民也有季节性到农村居住的愿望,这将给农村的养老产业带来机遇,应统筹规划,逐步发展。
五是统筹考虑扶贫搬迁。扶贫搬迁无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行搬迁扶贫难度很大,多种原因不愿搬迁,囊中羞涩无力搬迁,有求于人难以搬迁。要做好搬迁扶贫工作,必须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核心是三点:①科学合理规划居民点。②加大对居民点基础设施的投入。③结合城乡统筹、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扶贫搬迁的相关政策。做到这三点,然后逐步引导,必有所成。
(四)进一步创新方式。总结以往扶贫的经验,这次精准扶贫在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实效。具体就是搞好五个结合。
1、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政府在做好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专班、强力推进的同时,要充分动员,武装骨干,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把群众发动起来才有不竭的动力。
2、行政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如在扶持产业发展时,先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利用扶贫资金让贫困户在合作经济组织中占有股份,既让贫困户受益,又促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后,又反过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此外在资本下乡、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方面,动员和组织好了,潜力巨大。
3、扶贫开发与城乡统筹相结合。要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夷陵区全域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去谋划部署,在产业布局、项目安排、城镇化建设上丰富完善、同步推进,不搞成“两张皮”。
4、帮助发展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重点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这无疑是正确的。有些贫困家庭,因年老体弱、长期生病、智障残疾等原因,通过帮助发展不可能脱贫,需要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社会救助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在这方面要加大投入,完善政策。
5、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同时,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新型农民教育、农户评选、宣传正反典型等方式,提升思想素质,学习创业技能,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文明新风,有效解决在部分贫困人群中存在的不团结、不勤奋、不养老的问题,提振精神,树立信心。
(五)进一步注重实效。新的历史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重点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转变作风,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方能取得实效。切忌情况不清,有失精准;切忌一哄而上,龙头蛇尾;切忌好大喜功,不办实事。总之,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