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道德调查报告(15篇)

发布时间:2023-01-27 12:56:06 查看人数:15

道德调查报告

第1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置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诚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不容低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无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赶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视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第2篇 现代家庭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疽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家庭内部的和睦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良好风俗习惯的形成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生教育。因此,家长的道德修养、教育方法以及家庭教育的环境,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具大的影响。

一、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

1、重智育,轻德育。一项调查表明:12-17岁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观念相当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往往把“智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他们看来,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就好,深信“分数代表一切”。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提出严格甚至苟刻的要求,至于子女有什么兴趣、爱好和能力却看不到,当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思想道德等方面出现问题时却视而不见或不以为然,疏于引导、矫正,错过德育时机。

研究近年突出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不难发现与其家庭教育中忽视德育的误区密切相关。家长在子女少儿时期过于溺爱、袒护子女,管束松散,放任自流,必然导致子女日后自私、任性、孤傲的性格特征,为青少年时期的走上犯罪之路埋下祸根。

2、重学校,轻自身。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教师的作用被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但相当数量的家长未能客观地看待孩子教育的社会系统功能,未能正确地评估学校教师的作用与能力,过分依赖学校,过分期望教师,这种教育观念无疑是片面的,与农村学校教育现状产生矛盾。

诚然,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责任,但不应看作学校承担教育学生的全部责任。有些家长把教育子女的全部责任推给学校,推给教师,忽视自己言传身教的作用,使家庭德育流于形式。

3、重体罚,轻说教。这种“棍棒教育”的家庭教育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当子女犯错误时,农村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采取掘单而粗暴的体罚方式,训斥一顿,棒打一通,全然不顾子女感受。当然,农村家长有时也进行说服教育,但缺少耐心、细致的态度,未能在思想根源上去解决问题。

刻育心理学规律揭示:经常受到惩罚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自尊心、自信心十分脆弱,学习成绩因而进步缓慢。农村家长“重体罚,轻说教”的家庭教育方法严重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倘若家长发现子女问题后,能民主平等地与子女沟通,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给予温暖的关怀和照顾,那么子女就不会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

4、重物质,轻精神。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有些家庭还存在着重视物质给予与满足、忽略精神需求与激励的误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惜投入大量金钱,满足子女衣、食、玩各方面的物质需求,借此鼓励子女积极求学,或者送子女参加数学、英语、奥赛等智育培训。鲜见有学生家长陪同子女逛书店买德育书籍、参观烈士陵园等具有深刻德育意义的活动。

实际上,对子女教育舍得物质及在智育上的投入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的是学会做人,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这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才是高层次的教育投入。有的学生尽管家境贫穷,但是奋发图强,刻苦学习,注重全面发展,成绩优异,思想上积极进取;因为他们从父母那里汲取到精神上无形的鼓励和满足,内心充满亲情动力。

二、现代家庭道德教育采取的策略。

1、更新观念。在指导思想上,要从单纯依靠学校转变为与学校、社会配合;在培养目标上,要从养老防老、光宗耀祖,转变为为国家培养各个领域的多层次的建设人才;在教育模式上,要从封闭转向开放,支持孩子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渠道接受知识,扩大视野,成为有创造志向、创造意志、创造才能的人;在教育态度上,从自由放任转为自觉地系统地正确地教育孩子;在教育方法上,要从娇惯溺爱或粗暴、包办代替转变为严爱结合、疏导,让孩子学习生活自理等等。

2、以身作则。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会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首先应当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和心理素质。家长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子女。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的主张,所以,家长要努力做孩子的学习榜样。一方面,家长要通过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另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良好形象,从日常生活入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做到言行一致,举止文明,勤劳奉献,宽以待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

3、说理导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必须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服。必须把说理教育与训练行为结合起来,也就是讲练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不仅会说,而且会做。成为真正既有知识,又有才能;既有高尚思想,又有良好品德行为的人。为此,家长必须在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服的同时,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家规,在提出时讲清道理,使之自觉实行,并且经常检查督促,进行反复训练,以养成良好习惯。孩子有了缺点和错误,固然要批评教育,但重要的是耐心开导,帮助分析原因,指出努力方向,启发他们自觉改正。有不少家长习惯封建式管制,孩子动辄得咎,不是训斥穷骂,就是动手体罚,既不讲道理,更无明确家规。孩子当然不知如何去做,更谈不上什么道德行为训练。这样的家长当然不可能真正地把孩子教好。

4、教育合力。教育要形成合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该是互动合作、协调一致的关系,首先家庭内部的教育力量要讲相互配合、“教育一致”原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主动、经常地与学校联系。经常校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动态、学习态度、生活状况,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协调与教师的关系,加深与教师的感情,要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与教师达成共识,取得共同教育的效果,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总之,家庭德育在孩子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教育功能。教育好下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我们家长应该竭力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心灵港湾,要不断提高家庭德育水平,用科学的方法武装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孩子的楷模、良师、益友。

第3篇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具有针对性、真实性、论理性、典型性和时效性,下面是挑选较好的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一、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

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2.7%的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望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占8.7%。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1、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43.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过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有不少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实习报告网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2、城市学生优于农村。

城市学生选择“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选项比例为49.4%,农村为20.4%,相差29个百分点;城市高中为48.2%,农村为38.5%,相差近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基础文明水平与物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孩子的居住环境、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大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比例已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3、初中生行为习惯最差。

“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学生小学有45.6%,高中有43.4%,初中只有38.5%。而初中学生选择“能意识到,但做不到”或“认为做到做不到无所谓”的比例却远高于小学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释是:小学生听话,高中生已经懂事,初中学生最难管。诚然,初中正处于反叛与激变的关键年龄,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对师长的指令言听计从,而且还没有像高中生那样的自我修养意识,许多人对个性的理解极不成熟,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中学生把奇装异服当作“美”,把污言秽语,不拘小节当作“酷”,初中生的违纪率,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率都要高于小学和高中。

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小升初考试的废止,小学素质教育渐入正轨,小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集合(本次调查职高比例较小),诸多习惯差、学习也差的学生没有机会进入高中校门。因此,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初中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校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对升学率片面追求,使初中德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实效性也大不如小学和高中。

初中是人生的关键年龄,此时的学生逐渐开始形成关于人生的最初的观念,行为习惯也渐渐定型,此时的教育往往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抓好初中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几点建议

1、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教育的氛围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政府要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监管,要在社区中加大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建设,要鼓励兴办民间的旨在培养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对各种问题学生进行帮助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和进行各种教育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倾向,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阴云,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自然的成长。

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无一不在表明党和国家的一种决心--教育要转轨,必需从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中走出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可实际情况是,智育一家独大,学业负担并未减轻,加班加点屡禁不止,德育只能在夹缝中坚难的生存。今天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辛苦。所有的新观念、新思想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身在其中的校长和老师们总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实身不由已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学校当以育人为本,育人当以立德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提高青少年一代的道德素质,是教育最要根本、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

3、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德育应该随着整个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研究意识、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德育目标是课程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认真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德育也要对自己的理念、内容、方式、手段进行反思,从时代特征出发,努力弘扬主旋律,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发展需求出发,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学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养,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影响力正在降低的问题,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德状况,提高业务水平,改善教育行为,用丰富、美好、高尚的优秀文化去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

4、现阶段的德育工作要努力抓好几个具体工作。

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对学生的理想与信念的教育。教育不能世俗化,不能只讲小道理,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共产主主义的理想与道德,信仰是精神之根,没有科学的信仰就会失去精神的家园。

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使道德、文明真正形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内化为稳定的信念并在时时处处体现出一个现代文明人的精神与气质。

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群体的教育。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象是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岔道,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他的生命旅途很可能就会从此呈现另外的景观。同时,问题学生又象是生了病的孩子,他们自己最痛苦,最需要关怀与帮助。问题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表现对校园的秩序,社会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

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及性道德的教育。调查显示,好逸恶劳,缺乏责任感、敏感脆弱是当今学生的三大弱点。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感情,形成正确而又现实的劳动观念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道德、性道德的教育虽然刚刚为人们所重视,但可以预见,如果不以负责的态度去落实这些工作,很可能就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掉入成长的陷阱。

5、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坦诚、务实、负责的态度去研究新时期中小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应当经常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教育者应当更加虚心,对学生思想中的新动态,要报有宽容的态度。在新的教育氛围里,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评判者,而是新旧道德对话中的一方,而胜利永远属于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新道德的缔造者。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不意味这悲哀,在师生双方的矛盾斗争中,学生成长了,教师成长了,教育也就发展了。

第4篇 道德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中学。

调查目的:

1、了解**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

2、影响**中学生不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因素。

调查内容:我于**年**月1日—**年**月20日对**中学的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品质的调查。发现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并了解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表现情况。

2、具体分析影响**中学生不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因素。

(二)调查方法

1、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两次教师座谈会,两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2、家访,实地调查。整个调查共走访了20个家庭。通过访问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为分析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理性依据。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教师、学生座谈以及对家长走访,其他人员的言谈。结果显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学校长时间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肓对有些孩子没有起到好的教肓,这是为什么?调查发现,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肓,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肓、社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肓和影响。

(一)**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表现情况。

1、教肓价值观。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肓价值观。7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8﹪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高中和大学,12﹪的初中学生没有考虑。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5﹪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0﹪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15﹪的学生害怕学习。

3、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90﹪的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班集体,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友同学,同时还具有团结合作、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强烈爱国主义等精神。

4、不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调查结果表明,有10﹪的厌学初中生,在校表现为我行我素,老师苦口婆心的忠言一句也听不进去。背着老师的面,抽烟、喝酒、赌博,没有一点班集体荣誉感,也没有羞耻之心和自尊心,出口就是脏话连篇,更不懂得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学生。总之逆反心理及为严重。

(二)影响学生不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因素。

1、爱吵架、说脏话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其子女的性格粗暴,在学校表现为出口就是脏话连篇,行为举止方面表现为我行我素,跟本不把老师的教诲放在心里,在家表现为不尊重父母,同父母顶嘴,目中无长辈,唯有我独尊。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走上社会,将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面影响。据实地采访调查,当地王某家庭,众所周知,是一个不和睦的家庭,家里成天闹得鸡犬不宁,亲戚好友劝说也无济于事。他们的独身女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慢慢长大,其女儿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是对人傲慢无礼,不学无术,结果初中未毕业就自动辍学,四处流浪。后来其父母后悔莫及,深感没有配合好学校老师尽职尽责教育好自己的女儿。实地采访,当地类似这样的初中生家庭有10﹪。

2、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因种种原因而离异,孩子将缺少家庭完整的爱,这无疑给孩子一个沉重的心灵打击。孩子由www.koomao.com于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心理阴影加重,性格孤僻。在校表现为沉默寡言,易伤感流泪,成绩一落千丈。据调查发现xx年,初中有一个班级,47位学生,其中竟然有21位学生是来自破裂的家庭,听了那位初中班主任老师的讲述,当时我很震惊,深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责任的重大,既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给这部分孩子父母般的温暖、关爱,及时抚摸他们心灵中的创伤。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位即将毕业的初中女生给我的印象特深,在要临近中考时,得到父母离婚的消息后,整天以泪洗脸,茶饭不思,学习成绩退步很快。在班主任老师的安慰、开导之下,她的情绪才稍为有些平静。当地离婚率达到了1**﹪,给孩了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3、爱贪玩,赌博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中学的主要生源来自国营农场企业单位的家庭。农场家庭每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家庭生活还算富裕。家长的娱乐方式,除了看电视外,大部分家长都贪玩,寻求刺激性的娱乐方式——赌博。赌博方式种类繁多,其中打麻将、玩牌机的人最多。平时及双休日,孩子在家无人管,时间长了,孩子耳濡目染,也模仿大人外出找同伴玩起赌博性的游戏来,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抽烟、喝酒无师自通,。恶习染上,道德品质败坏,据我调查,当地家长以赌博为娱乐方式的竟有80﹪。

4、家庭的过分宠给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农场家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视子女为家庭精神支柱,老人视子孙如掌上明珠。孩子从小在蜜糖中长大,到了初中,孩子的思想、心理、生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给孩子养成懒惰的思想,对长辈、老师、同学没有礼貌,自私心理较为严重,缺乏集体荣誉感,集体劳动时袖手旁观,拈轻怕重,只知道一味地向别人索取不会回报。有一位初二的班主任老师讲到,有一个学生到了星期五下午放学回家时,跟他借钱说是没有钱坐车回家,好心的班主任把钱借给他,奇怪的是钱不见还,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都陆续有学生向他借回家的路费钱,而且其他同学也未见还钱。这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怀疑,这所谓的路费钱肯定是学生另有其它用。这是一个教肓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家庭的过分宠爱,只会给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带来不良的影响。象这样溺爱孩子的家庭据我调查了解大概有1**﹪

5、网络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网络游戏很吸引人,许多孩子一旦接触了网络游戏就爱不释手。网络世界是一个虚似、神奇的世界,游戏中有的内容不健康,幻想、离奇刺激性的东西太多,孩子迷上网络游戏会忘记吃饭,忘记做作业,忘记睡觉,通宵达旦地玩,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孩子一谈到网络游戏就兴趣十足,一谈到学习就萎靡不振。网络游戏害了许多花季般的青少年。有的孩子竟把网络中的游戏当真,模拟网络中的游戏,敢去跳高楼,小小的年纪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迷恋网络游戏,课堂老师讲的许多进步思想,他也无心听进去,一有时间就钻到网吧室,上网的费用没有了,就去偷,去抢。据我走访调查,中小学爱玩网络游戏10个学生中有8个都爱。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社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xx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近年来,中央又围绕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力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向前进。

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中央、省、市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发【xx】8号),8年来,按照“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与时俱进、创造特色”的思路,注重开拓创新,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狠抓任务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开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了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县共有学校 302 所,学生129813人。其中,小学239所,在学生86723人;初中 58所,在校生30127人;高中4所,在校生12418人;职高1所545人。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年常抓不懈、精益求精。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分解》、《关于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通过督导、抽查等多种形式有效推进活动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创了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活动过程中,各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为重点,在学生中长期组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一是提高思想境界。通过在家庭、学校、社区开展经常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体验亲情中净化心灵、在互助友爱中提升境界、在奉献社会中陶冶情操,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标语、班团队会等进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文明礼仪等的宣传,营造活动氛围。及时宣传活动的进展情况,宣传学校未成年人精神面貌出现的新变化,宣传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在我县营造了良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氛围。三是注重典型引路。各学校十分注重树立身边的典型,及时总结活动经验,开展评选美德少年、十星少年等活动,以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和带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开展,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成为影响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主题、新方向。

(二)创新活动 扎实推进。

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家长的积极性,使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努力挖掘整合现有德育资源,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利用更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载体,形成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一是开展“美德校园”活动。通过给学校提一条建议,做一件好事,出一期小报等多种方式,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充满健康、快乐、和谐、安全的良好氛围。开展“五个一”、“五个进”活动,确保道德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五个一”,即利用国旗下讲话做一次道德主题教育;在每个教室张贴一张道德座右铭;每个班级举办一次道德专题班会活动;每个学生完成道德主题手抄报一份;每班出版一期道德主题的黑板报。“五个进”,即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进活动,从而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道德行为。

二是开展“感恩父母”亲情体验活动。做一件孝敬父母或长辈的事。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我为长辈做一件事”(例如:帮父母洗碗、扫地、浇花、送父母自制小礼物等)、“和父母说句贴心话”、“我请父母讲一件过去的事”“我当一天家”等活动,参与家庭生活,(帮父母收拾房间,在父母的指导下买菜做饭,安排活动等)让学生体验父母或长辈的辛劳,培养热爱劳动、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广大未成年人的孝敬感恩的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将这一活动拓展到为邻居、为社区的长辈做一件好事,促进了争做小小志愿者、争当小雷锋活动的开展。

三是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切实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道德教育。带领学生积极地参观、实践、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根据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公共卫生清洁行动,对乱扔垃圾、乱摆车辆、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感化。通过编唱歌谣,开展主题班(团)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和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主动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结合“六个一”的要求(即: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培养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个出行习惯)紧扣“我爱我家、绿色行动”这一中心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动员学生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树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开展了做“爱心小天使”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空巢老人家庭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送温暖、献爱心”、“学生之间结对子互帮互助”等活动,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和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培养学生真诚交往、真心关怀、传递爱心、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品质。开展了“纠正一次不文明的行为,养成一个文明出行习惯”活动。结合学习遵守中小学生行为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观赛等知识。引导学生寻找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文明陋习或自己身上一个不文明习惯,纠正不文明行为,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文明礼貌素质,争当文明小使者。

(三)完善制度 建立机制

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区的平台作用,努力形成长期、有效的沟通联系机制。一是以学校为平台。各学校把主题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以家长为补充。发动家长言传身教,从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三是以社区为延伸。发动社区积极行动起来,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寒暑假期间,为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了使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四、基本经验

(一)坚持德育教育为先,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以“师德师能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将师德教育融入到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中。以“养成教育建设”为主线,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以“艺术教育建设”为主线,创建以艺术为特色的现代化校园,开展学生个人才艺比赛、音乐、舞蹈、书画、表演等文艺汇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安全法制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法制意识。此外,各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障碍和阻挠。

(二)坚持综合整治,全面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网吧等经营场所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对各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娱乐场所、网吧、影吧等经营场所进行检查整治,共检查网吧40余家,口袋书 xx册,盗版教材 30余册。设立“五老”义务监督员,成立了“五老”志愿者网吧监督小组,起到了宣传员、信息员、巡查员、监督员的作用。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健康优良、奋发向上的上网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坚持整合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创新活动载体。注重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利用“清明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广大青少年祭扫烈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教育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激发少年志气,使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四)坚持关爱留守、流浪儿童,继续加强扶贫救助工作力度。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任务,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家庭实际困难,开展了形式多样、贴近留守儿童的宣传教育活动。

(五)坚持“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平台,切实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互补作用。加强学校龙头作用,各中小学校利用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注重家庭教育,奠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建立家长学校50所。开展了评选“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优秀家长活动。

(六)坚持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社会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总结通报、促进工作,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科学管理考核到位,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全年精神文明工作主要内容,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纳入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村镇创建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之一。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随着高新科技的广泛运用,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但同时,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青少年犯罪、吸毒、辍学逐年增多,网络淫秽、暴力、黑恶势力也正在向未成年人渗透,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社会大环境与未成年人成长的小环境之间的关系,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是软件硬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硬件方面阵地资源缺乏,活动场所开放力度还不够,要将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加大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和使用的力度。

三是学校德育教育改革还需深化,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科任教师只管教学,缺乏通过课堂主渠道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师资队伍力量还有待加强,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四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文体教育活动。此外,贫困家庭儿童因辍学影响了这些未成年人身心道德的健康成长。

建议:

一是针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要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建立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做到这项工作始终有人抓、有人管,使这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确保未成年人活动有阵地、有措施、有落实。促进进一步建立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切实将德育工作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四是建立完善关爱农村留守、流浪儿童机制,利用社区及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形成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局面。

关于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嘉兴市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组于6月份分别对三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有共发放问卷204份,100%回收,100%有效。问卷调查的内容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能热爱祖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能积极向上,有健康的人生追求;三是能诚实守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四是能遵守公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五是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同时先后组织召开了学校领导、部分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的调查座谈会。 一、 问卷调查及座谈会情况综述 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调查座谈我们认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诚实守信、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小学生的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不足与问题: 1、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 调查显示,当前部分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认识偏离主流价值。如有2%的学生认为身为中国人,无所谓自不自豪,有1%的同学认为身为中国人不自豪。而在向往的职业中,演艺界明星或体育明星比例最高,为21%;而在心目中的偶像一题中,选择歌星、影星的比例最高,为26%。 2、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 审美能力是衡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内在度量指标。一般而言,审美能力越强,其思想道德水准和境界越高。 调查显示,在孩子们平时主要看的电视节目,动画节目占了40%,平时主要看的书中,卡通漫画类也比较高,占了38%。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一方面处在长知识年龄的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比较冷漠,城市学生还好,占了却30%,而农村孩子只占了10%。 3、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为普遍 调查发现,公交车上5%的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到家,有4%的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12%的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 4、情感荒漠化现象开始显现 调查显示,有3%的同学对父母感觉很烦,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20%的学生感到父母偶尔问问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还会说,问多了就会烦;有5%的学生校内外看到教师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 5、责任感缺乏 调查发现,14%的学生在和同学发生冲突后,老师询问情况时会推卸责任;对待值日生工作上,有4%的同学很不情愿,尽量逃避,马虎了事,有11%的同学时常忘记,经别人提醒后才完成。当作业未完成时,有11%的同学视老师态度而定再说明原因,5%的学生会随便撒个谎应付了再说。公交车上发现有人行窃,有13%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 6、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升 调查显示,有16%的学生会闯红灯,其中10%的学生是有人走过去,他也走过去;有5%的学生是有交警在,就等绿灯亮了再走,交警不再就闯红灯;1%的同学不管红灯绿灯,都照走不误。又如在外出旅游,喝完的空饮料瓶和吃完的果壳,选择随手扔地上的同学有3%,选择有垃圾桶就扔垃圾桶,没有就扔地上的有25%。到图书馆借书后有16%的同学有时会忘了归还,经教师提醒才记起,有1%的同学总是忘了归还。 7、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 调查显示,27%的学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有2%的学生上网浏览不健康网站,16%的同学上网主要是聊天;6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查学习资料,3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制作电脑作品。有1%的同学经常出入网吧。 8、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显露。 调查发现,当有了烦恼,谁也不说,憋在心里的学生有15%;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快乐。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1、 家庭结构残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据统计,现在城市中每个班级中约有2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而农村家庭中离异家庭也在逐渐上升,现在每个班级中约有1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 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和棍棒,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3、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带来的新的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征地而带来的“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失地后因为素质偏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再加上家庭本来的经济条件尚可,因此在拆迁赔偿中都赔到了多套房子,靠着承租房子的房租也能应付生活,因此一些家长索性就沉浸在牌桌舞场,对孩子疏于管教,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孩子面前往往灌输“我们家有好几套房子,够你一辈子化的了,读书成绩差点没有关系”的观念,这对孩子潜移默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 社会因素。 1、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着负面影响。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带有~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谈情说爱,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 2、来自网吧、游戏机厅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自空能力差,加上部分网吧、游戏机厅经营者违规经营,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甚至通宵达旦。 3、校园周边各类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引发学生畸形消费。 4、社会对不良少年帮教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劳动改造够不上,学校教育没办法,最后导致越陷越深直至违法犯罪。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目标与学校受教育者存在较大的“坡度”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制定得过高、过全、过空,忽视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的德育目标使缺乏社会生活基础的学生难以做到。而面对过高的要求,也很容易培养这样一种学生,即在学校里能按学校要求去做,是“好”学生,出到社会则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虚伪人格。另一方面制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的德育目

标,也使学生不能区分什么是道德要求和什么是道德追求,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 2、德育内容上人文教育的失落。 长期以来由于德育目标上的过度理想化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化,而这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小学阶段便把不具推广性的理想道德和人格如“先人后已”、“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当作德育的主要内容,而恰恰忽视了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关怀、慈爱之心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3、德育方式上的弊病。今天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已经逐步摆脱了过去一味的训导、灌输,过分地强调“外烁”,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的弊病,而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来落实德育目标。但是为看似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存在着弊病: 一是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德育活动规划缺少横向整,往往各自为政,既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的局面,也没有发挥德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其次是学校德育活动缺少纵向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规划。德育活动规划缺少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的关注,往往随意性很大,容易跟随社会上的所谓“热点”、“中心”工作走,看似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情感基础,甚至没有相应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故而效益极小。 二是德育活动缺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现行的德育体系中的不少德育活动,往往是在教师、学校、家长与社会的“要求”下,由整体对学生个人的、从上而下的、自外向内地单向地“组织”或“发起”、并要求学生“参加”的。这种“参加”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动的,学生是“客体”、“旁观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忽视学生的道德愿望、意志和需要,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被动地“被人塑造”或“被人模造”的活动正是造成学生言行不一、缺乏责任感等道德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德育活动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德育活动往往囿于课堂,学校,而很少考虑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是如何成就良好道德生成的意识和能力,很少考虑学生道德的社会性体验,学生即使有一些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也仅仅是上街做好事,去福利院慰问等一些比较形式化的活动,而鲜有机会到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今天的学生知行脱节,“假性认知”现象突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所造成的。 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 学校层面 (一)小学生人格化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也因此,小学生人格化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 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人格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以往学校过分注重技能化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技能化的习惯学生虽然也能使学生养成习惯,但学生往往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什么是人格化?就是发自真心的,真心诚意的。具体地说,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如何培养人格化习惯? 1、 良好习惯培养统摄在人格教育中,以健康人格的培养为指向制定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规范。 2、 采用柔性外控机制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人格化好习惯。 (1)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2)有效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积累 (3)目标明确的训练、强化 (4)细致而人性化的人格化好习惯评估方法 3、 努力培育自主内控机制引导学生养成人格化好习惯。 (1)尊重学生权利,引导学生自主制定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目标,决定养成方法。 (2)加强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规划、自主实践、自我控制。 (3)强调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 (4)注重学生对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 (二)弘扬民族精神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 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通过体验教育组织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少先队队礼的内涵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之中,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一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代,爱好和平的一代,勤劳勇敢的一代,自强不息的一代,富有朝气和激情的一代。重点可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三)“体验中的教育”——在实践中育人应成为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让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体验教育”。德育不能没有“体验”,首先因为道德素质必须经过内化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内在特征,成为个性的一部分。而内化必须在反复的体验中才能形成。其次因为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展的特别时期,由于人生的阅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中的教育”有以下两种操作思路: 1、“小课题研究”少先队系列主题探究活动 “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自己到社会上做调查,到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访问、请教,上网、到图书馆、书店找阅资料,和老师、同学、家长讨论问题,自已寻求如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实实在在地承担责任,实实在在地动手动脑,实实在在地合作解决问题。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留下认识的痕迹,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学

着去理解“德”的规范,体会“德”的要求,履行“德”的规范,内化“德”的准则,多次的实践,反复的体验,使孩子逐步养成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2、“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系列活动 “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以社会志愿者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亲身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各个方面,寻找一个“服务岗位”,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 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或“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体验父母的辛苦和工作状况,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与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为老师为同学服务作为“岗位”,担任“小小辅导员”、“一日校长”、“一日校工”等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敬师行的道理,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 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社区服务作为“岗位”,担任“社区志愿者”、“小交警”等角色,体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明白做合格公民的道理,养成文明礼貌、团结合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质。 在大自然中体验,少先队员把爱护大自然作为“岗位”,担当“环保小卫士”、“环保宣传员”、“废旧电池回收员”等角色,体验动植物观察、水文气象调查、生态环境 评估、回收可再利用资源等,获得自然界和谐与美好的真实感受,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养成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品质,学会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本领。 (四)系列化的主题德育活动的开展应为成小学德育的主要形式 相对于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容易跟着社会“热点”、“中心”走的弊病,系列化德育活动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将由大队部组织开展的少先队大中队活动与校教导处、文艺组、体育组、科技组、信息技术中心等组织开展的蕴含丰富德育因素的文化活动整合起来,将校内和校外的活动整合起来,形成有德育主题引导下的几大板块的系列化活动体系,既使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外延上有了拓展,也避免了过去德育活动与其他活动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状态,避免了德育工作只是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的局面,以此构建学校德育活动的崭新模式。其次是对每一板块的德育活动根据学校的德育目标,并依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形成自身的系列。活动规划既考虑到不同的教育阶段有适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相对独立的德育活动,又考虑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从而避免了过去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孤立性,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倾向。而随着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和活动的不断深入,活动设计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序列化地逐步提出新的要求,设计新的活动。前面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打基础,作铺垫,后面的活动巩固前面的活动,并又为更新的活动创造条件,这样前后连贯,使学校德育工作呈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五)营造绿色网络文明学校应成为信息时代学校德育的新课题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英特网这一新新的事物已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是多种年龄段中接受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网络的资源无限,点击无限,拓宽与探索无限,对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但是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也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其绚丽多姿的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暗流,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更是严峻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无处不在,我们不可能将孩子与网络隔绝,一味地 “堵”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只会激起孩子的更强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使孩子流转于社会上的网吧而一发不可收拾。而青少年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一味的放任自流将更加危险。因此正确认识网络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帮助广大学生和家长找到行之有效的驾驭网络之道,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是信息时代带给学校德育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学校应充分挖掘、开拓学校在现代教育 技术上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孩子真正成为新世纪网络世界的主人。主要的实施策略有: 1、挖掘学校现有资源,成立“红领巾网校”,以此为主阵地营造绿色网络文明学校的活动环境。 2、 “雏鹰电脑节”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电脑网络活动 3、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为基点,构建渗透于学科教学的网络文明应用环境。 4 、 “家校协同”为着力点,构建网络文明的社会大环境。 ? 家庭层面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提倡孩子自我教育。 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首先要相信儿童,相信他们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当然相信孩子们的接受能力的同时,也要正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如果“拔苗助长”,则同样违背了孩子的生长规律。尊重儿童的主人地位,家长还要深入了解儿童,根据儿童的天性来培养道德品质。要充分考虑孩子的人格、兴趣、爱好,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提倡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家长努力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评

价。 (三)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育人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1、 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的气氛。 2、 畅通家校渠道,尤其加强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新形式的研究。 ? 社会层面 我们在注意对家庭和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时,更需要对整个社会(区)这一少年儿童成长与学习的隐性环境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主要可以从二方面入手:改善青少年成长的媒介环境、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区环境。 (一)改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媒介环境 1、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发挥媒介对少年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 规范和改善媒介内容,总体上说,要根据当代少年儿童发展需求来设计媒介内容,并重点考虑如何使少年儿童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他们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的资源。 (1)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加强执法,以法律手段来净化少年儿童所接收的媒介内容。 (2)积极扶持和发展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媒介节目与内容。 (3)加强媒介及媒介工作人员的道德自律建设。媒介应为少年儿童树立起有利于其成长与发展的、符合社会未来方向的多元化榜样,而不是像目前一样,媒介几乎造就了一个没有榜样的时代,或者造就了一个只有歌星、影星和英雄的时代。 (4)还需要改善少年儿童对媒介的参与:①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在表达自己意见时成为主角,鼓励少年儿童说出他们真正的意见,不要将成人意见强加给少年儿童,使之成为成人“操纵”的对象;②建立一个较完善的机制来专门进行少年儿童的受众调查及处理、回复少年儿童来信,以保障大多数儿童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媒介产品的意见;③注意平衡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利用媒介发表言论的机会;④借鉴国外经验,在评审少年儿童产品或制定有关少年儿童媒介政策时,成立少年儿童评审团或有计划地听取少年儿童的意见。总之,应该努力使儿童成为少年儿童媒介的真正主人。 2、制定少年儿童媒介保护的政策、法律,完善少年儿童媒介保护的技术 (1)政策上。对有益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表演者,政府实行扶持、优惠或奖励政策,与此相应的是对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者的打击和惩治。 (2)法律法规上。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工作,以尽可能为少年儿童的媒体保护提供相对系统而完备的法制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立的与少年儿童媒介保护有关的规章主要有等等有十多种。但是从以上有关的保护性措施来看,主要还停留在部门性规章上,而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内容。因此,尚须在以下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及时地把对少年儿童媒介保护方面的已成熟的做法纳入立法与司法程序;二是积极研究信息传播、文化市场、信息交往的跨地区和跨国际性,以及少年儿童自身的发展变化,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前对少年儿童的媒介保护进行立法。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执法本身是法律发挥实际作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依法保护少年儿童不受媒体不良信息的侵害,预防青少年儿童的违法犯罪。 (3)技术上。如开发相应的商业软件,限制未成年人的邮件通讯对象和网上聊天对象、设定能够访问的站点、限定上网时间、对浏览器进行实时监控,拦截网址和过滤内容,可自动升级反黄数据库等。 (二)、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1)从社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入手,构建一个有利于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健康人格塑造的良好社区文化环境。 ①从社区物质文化建设来说,要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复合型的活动和发展空间。既有适合儿童嬉戏、玩耍的公共体育场所,也可适当建一些劳动基地,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欢乐,更应有文化设施,如社区纪念馆、社区标志、图书馆、阅览室等。 ②就社区制度文化建设来说,应为儿童构筑一个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秩序井然的规则体系。首先要创建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如社区教育委员会,可由社区成员代表、各级各类学校代表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共同组成,协调社区儿童教育事宜,管理社区内的各种活动场所和文化设施,规划和落实各种具体的教育措施。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法律和规章制度,如社区代表会议制度、社区成员民主政治参与制度、社区教育制度、文化和娱乐设施管理制度、媒介传播制度、影视游戏分级制度等。 ③社区精神文化建设要承担起双重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一方面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一个多样化的精神家园,以满足儿童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形成有效的导向机制,帮助孩子们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去鉴别、选择,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所以,社区文化建设首先要注意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引导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另外,社区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对儿童进行文化教育。 (2)构建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区监护和支持系统。一是建立综合性的青少年、儿童事务所(中心)。在城市可以作为社区行政机构的一个组织部门。中心有心理咨询机构、学习辅导机构、成长环境欠缺或流浪的少年儿童支持机构、流动少年儿童支持机构、失足少年儿童矫正和救助机构以及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研究机构等。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可以由社会知名人士、学者和社会志愿者(如离退休干部与教师、各级职能部门的干部和具有法律、教育、社会、伦理、心理、美学等学科知识的热心人士)组成。要设一定量的专职人员,大部分可以聘请兼职人员,要注意吸收大学生和青年充实力量。二是建立专门的问题少年儿童预防和矫正机构,以完善少年儿童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制度,使少年帮教、矫治工作落到实处,使失足的违法犯罪少年走好人生之路。这种矫正教育,是对被矫正少年进行特殊教育辅导、特殊关心帮助的一种社会教育福利。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慈善机构、社会公益性组织等非政府组织设立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场所。

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

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学校教育则是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我校自接到关工委的问卷调查后,组织德育处及心理健康教师对此项工作认真深入的开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反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生240余名,教职员工50名,无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

二、具体调查反馈

通过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和学生直接接触并对其进行教育的人员的谈话,对个别学生进行电话家访和到家中家访(注:要有选择性的,如各班问题突出学生、及家庭困难等电话采访10名,家访10名)从在青少年成长环境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和在学校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难点和热点问题是什么这两个主要问题展开,通过与教师谈话家访,就以上两个问题总结如下:

一、在青少年成长环境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1、家庭教育的失调,尤其是家庭残缺、家庭矛盾等。(我校八年级学生阿某,女,孤儿,由姨妈抚养,该生行为自由散漫、对师长毫无礼貌。八年级学生帕某,男生,该生是一位典型的问题学生,曾在教师上课时,在教室座位后排尿尿,该生的父亲无固定职业,整天就是打牌、喝酒。还有许多学生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2、家长、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四年级学生伊某,男生,曾在教室和任课教师对骂,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和教师对骂并且说出一些与年龄不符的话,通过调查,事情的原委是该生上课说话,教师劝阻几次无效,教师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语,最终导致师生起争执。)

3、网吧、动漫城等不健康消费的影响(文化市场的整治亟待加强,特别是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很大,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问题。)

二、在学校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难点和热点问题是什么?

1、逆反心理

2、网络成瘾

3、没有目标和理想(我校学生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目标理想,在我校的理想主题班团会上,学生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说起)

4、手机控(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手机,每个班都有2名左右的学生上课玩手机,有学生还在上课时给教师qq留言,教师找其谈话、叫家长、没收手机收效甚微。)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重道远,应当引起家长、教师、学校、关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多管齐下,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第5篇 社会道德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您会给需要的人让座吗?

您是否经常闯红灯?

如果有机会和条件的话,您会吃野生动物吗?

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您有自觉站在

“一米线”外的习惯吗?

外出旅行时,您会把喝完水后的矿泉水瓶或吃完食物后的包装袋等垃圾带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吗?

假如在马路上看见一位老人摔倒,您会主动提供帮助吗?

在答应一件事情后,您能够信守承诺吗?

您曾经以翻越马路中间栅栏的方式横穿马路吗?

在超市购物后,您会把后来发现不需要的东西随手放下吗?

您曾经在公园等游乐场所踩踏草坪吗?

在有标识“禁止想动物投递食物”的情况下,您仍会向动物投食吗?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您会制止吗?

坐公车时,您会按规定从前门上后门下吗?

您家的垃圾分类处理吗?

您对于在名胜古迹等场所乱涂乱画的现象反感吗?

上公车时,您会排队等候还是一拥而上?

调查结果

№ 您会给需要的人让座吗?

以下三个问题由张毅、张瑜同学负责:

§ 大一女学生:一般别人会很感激,感觉社会很温暖,但个别人会觉得别人对他有看法,给人让座能对别人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成人的让座行为。

§ 超市售货员(中年女性,回族):自己家里也有老人,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出门在外,大家都会遇到困难,理应互相帮助。

§ 超市清洁人员(中年女性):只是觉得别人有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

调查结果

§ 年轻女士:虽然有时东西特别多,但是如果别人需要的话,东西可以放地上,给需要的人腾地方 。

§ 女大学生(高年级,回族):这是基本的道德。

§ 老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大力提倡,尤其在青年人中,与和谐社会及“八荣八耻”很吻合。

§ 年轻男士:有时会让,让座可以使气氛活跃,但是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绝对不让,先考虑自己,再考虑别人。

调查结果

№ 您是否经常闯红灯?

§ 大一女生:有时会闯,但有时宁可多等一会,觉得闯红灯挺不安全的,容易引起车祸。

§ 超市售货员:没警察,车很少,觉得一切都很安全时会闯。

§ 超市清洁人员:从未闯过,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着急的事情。

§ 女大学生:如果自己一个人的话就不闯,但和别人在一起走时会闯。

§ 老人:违法的事情,怎么能闯红灯呢?

调查结果

§ 中年男士:没那习惯,不会闯的。闯红灯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认的行为。

§ 年轻男士:社会上闯红灯的人多了,大家都闯就跟着闯呗。

调查结果

№ 如果有机会和条件的话,您会吃野生动物吗?

§ 大一女生:不会主动吃,但如果别人点了也不会拒绝,个人吃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法律也不健全。

§ 超市售货员(回族):基于民族风俗习惯及卫生方面考虑不会吃。

§ 超市清洁人员:不敢吃啊,也很不卫生。

§年轻女士:对肉类本身就不喜欢,对野生动物更没兴趣。

调查结果

§ 女大学生(回族):从民族风俗习惯考虑不会吃。

§ 老人:以前自家养的吃,因为没法律管嘛,现在不吃了。

§ 中年男士:以前别人给的吃,但以后不吃了。

§ 年轻男士:当然吃了,多新鲜啊!咱这经济条件允许,不考虑别的。

备注:即使不吃,处于环保的考虑也较少。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麦小芳、李小萍同学负责:

№ 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您有自觉站在“一米线”外的习惯吗?

0%

100%

b.没有

a.有

原因分析

§ 这是基本常识;

§ 别人享有隐私的权利,况且自己也不愿意别人站在“一米线”内;

§ 这是最起码的道德;

§ 不想打扰别人;

§ 避免惹麻烦;

§ 这是规定,必须遵守;

§ 人太多,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的话,就会出现混乱。

调查结果

№ 外出旅行时,您会把喝完水后的矿泉水瓶或吃 完食物后的包装袋等垃圾带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吗?

33.3%

66.7%

b.不会

a.会

原因分析

★会的原因有:

§ 为了保护环境;

§ 害怕影响自己的形象;

§ 旅游地点的地面太干净,

不好意思扔;

§ 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

§ 基本常识。

★不会的原因:

§ 没有地方扔啊,提着又不方便;

§ 指定地点太远了,拎着垃圾太累。

调查结果

№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您会主动提供帮助吗?

50%

50%

b.不会

a.会

原因分析

★会的原因:

§ 老人需要帮助;

§ 出于同情心;

§ 如果别人不去,自己才会去;

§ 这是社会公德啊。

★不会的原因:

§ 怕被敲诈;

§ 赶时间

§ 老人面目不善就不帮;

§ 害怕惹麻烦。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祁美玲、李雪娇同学负责:

№ 答应一件事后您能够信守承诺吗?

26.7%

73.3%

b.有时不能

a.通常能

原因分析

★能的原因:

§ 从良心出发

§ 如果不守承诺给

对方印象不好

★不能的原因:

§ 客观条件变更

§ 当时答应时是勉强的,事后发现自己能力不及

№ 您曾经以翻越马路中间栅栏的方式横穿马路吗?

调查结果

73.3%

26.7%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离斑马线太远

§ 车辆比较少

§ 赶时间

§ 看见有人过,就跟着过

★否的原因

§ 不敢

§ 遵守交通规则

调查结果

№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您会制止吗?

30.1%

63.3%

6.6%

有时会

不会

原因分析

★ 会的原因

§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 不会的原因

§ 不敢

§ 让警察制止

§ 怕别人不听,自己吃力不讨好

§ 管不着别人

§ 怕给自己惹麻烦

★有时会的原因

§ 若危害性大则去,否则不去

§ 若是儿童违反则去,否则不去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孙小辰、刘婷同学负责:

№ 在超市购物时会把不想要的但已选的东西放回原处吗?

30%

20%

50%

有时会

不会

原因分析

★ 会的原因

§ 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 随处放感觉太乱,且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 不会的原因

§ 太麻烦

§ 没必要,会有人整理的

§ 没有理由

§ 太累了

★ 有时会的原因

§ 离的近就会放回

§ 想放回就放回,随自己

备注:大学生和中年男子大多数说会放回,中老年妇女都是说没必要,或有时会

调查结果

№ 在游乐场合踏过草坪吗?

70%

30%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看到大家都在上面玩

§ 没看到明显禁止令

§ 孩子想在上面玩

★ 否的原因

§ 草也是有生命的

§ 有人在看守,要罚钱的

调查结果

№ 在不允许喂动物食物时,在动物园里你向动物喂过食物吗?

60%

40%

0%

偶尔投

没投过

经常投

原因分析

★ 没投过的原因

§ 没去过动物园

§ 正准备投就被制止了

§ 不想喂

★ 偶尔投的原因

§ 那些挺可爱的,就想喂

§ 孩子想喂,自己也觉得挺好玩的

第6篇 道德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尔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管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意。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xxxx”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调查报告

xx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近年来,中央又围绕提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力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向前进。

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中央、省、市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中发【xx】8号),8年来,按照“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与时俱进、创造特色”的思路,注重开拓创新,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狠抓任务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开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了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县共有学校 302 所,学生129813人。其中,小学239所,在学生86723人;初中 58所,在校生30127人;高中4所,在校生12418人;职高1所545人。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年常抓不懈、精益求精。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务分解》、《关于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通过督导、抽查等多种形式有效推进活动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创了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二、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营造氛围。

活动过程中,各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以“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为重点,在学生中长期组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一是提高思想境界。通过在家庭、学校、社区开展经常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体验亲情中净化心灵、在互助友爱中提升境界、在奉献社会中陶冶情操,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标语、班团队会等进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八荣八耻》、文明礼仪等的宣传,营造活动氛围。及时宣传活动的进展情况,宣传学校未成年人精神面貌出现的新变化,宣传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在我县营造了良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氛围。三是注重典型引路。各学校十分注重树立身边的典型,及时总结活动经验,开展评选美德少年、十星少年等活动,以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和带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开展,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成为影响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主题、新方向。

(二)创新活动 扎实推进。

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家长的积极性,使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努力挖掘整合现有德育资源,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利用更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载体,形成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

一是开展“美德校园”活动。通过给学校提一条建议,做一件好事,出一期小报等多种方式,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充满健康、快乐、和谐、安全的良好氛围。开展“五个一”、“五个进”活动,确保道德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五个一”,即利用国旗下讲话做一次道德主题教育;在每个教室张贴一张道德座右铭;每个班级举办一次道德专题班会活动;每个学生完成道德主题手抄报一份;每班出版一期道德主题的黑板报。“五个进”,即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进活动,从而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并转化为道德行为。

二是开展“感恩父母”亲情体验活动。做一件孝敬父母或长辈的事。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我为长辈做一件事”(例如:帮父母洗碗、扫地、浇花、送父母自制小礼物等)、“和父母说句贴心话”、“我请父母讲一件过去的事”“我当一天家”等活动,参与家庭生活,(帮父母收拾房间,在父母的指导下买菜做饭,安排活动等)让学生体验父母或长辈的辛劳,培养热爱劳动、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广大未成年人的孝敬感恩的传统美德,促进家庭和谐。将这一活动拓展到为邻居、为社区的长辈做一件好事,促进了争做小小志愿者、争当小雷锋活动的开展。

三是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切实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道德教育。带领学生积极地参观、实践、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根据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公共卫生清洁行动,对乱扔垃圾、乱摆车辆、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感化。通过编唱歌谣,开展主题班(团)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和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主动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结合“六个一”的要求(即: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培养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养成一个出行习惯)紧扣“我爱我家、绿色行动”这一中心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动员学生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树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开展了做“爱心小天使”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空巢老人家庭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提供服务,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送温暖、献爱心”、“学生之间结对子互帮互助”等活动,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和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培养学生真诚交往、真心关怀、传递爱心、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品质。开展了“纠正一次不文明的行为,养成一个文明出行习惯”活动。结合学习遵守中小学生行为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组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观赛等知识。引导学生寻找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文明陋习或自己身上一个不文明习惯,纠正不文明行为,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文明礼貌素质,争当文明小使者。

(三)完善制度 建立机制

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区的平台作用,努力形成长期、有效的沟通联系机制。一是以学校为平台。各学校把主题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二是以家长为补充。发动家长言传身教,从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道德习惯。三是以社区为延伸。发动社区积极行动起来,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寒暑假期间,为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了使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四、基本经验

(一)坚持德育教育为先,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以“师德师能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将师德教育融入到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中。以“养成教育建设”为主线,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以“艺术教育建设”为主线,创建以艺术为特色的现代化校园,开展学生个人才艺比赛、音乐、舞蹈、书画、表演等文艺汇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安全法制建设”为主线,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法、懂法、用法的法制意识。此外,各校普遍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障碍和阻挠。

(二)坚持综合整治,全面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网吧等经营场所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对各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娱乐场所、网吧、影吧等经营场所进行检查整治,共检查网吧40余家,口袋书 xx册,盗版教材 30余册。设立“五老”义务监督员,成立了“五老”志愿者网吧监督小组,起到了宣传员、信息员、巡查员、监督员的作用。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健康优良、奋发向上的上网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坚持整合社会资源,不断丰富创新活动载体。注重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利用“清明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广大青少年祭扫烈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教育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激发少年志气,使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四)坚持关爱留守、流浪儿童,继续加强扶贫救助工作力度。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任务,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家庭实际困难,开展了形式多样、贴近留守儿童的宣传教育活动。

(五)坚持“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平台,切实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互补作用。加强学校龙头作用,各中小学校利用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注重家庭教育,奠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建立家长学校50所。开展了评选“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优秀家长活动。

(六)坚持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实施社会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总结通报、促进工作,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科学管理考核到位,建立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全年精神文明工作主要内容,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纳入文明单位、文明小区、文明村镇创建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之一。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随着高新科技的广泛运用,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但同时,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青少年犯罪、吸毒、辍学逐年增多,网络淫秽、暴力、黑恶势力也正在向未成年人渗透,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社会大环境与未成年人成长的小环境之间的关系,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是软件硬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硬件方面阵地资源缺乏,活动场所开放力度还不够,要将这些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加大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和使用的力度。

三是学校德育教育改革还需深化,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科任教师只管教学,缺乏通过课堂主渠道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师资队伍力量还有待加强,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四是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文体教育活动。此外,贫困家庭儿童因辍学影响了这些未成年人身心道德的健康成长。

建议:

一是针对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要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建立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做到这项工作始终有人抓、有人管,使这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工作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确保未成年人活动有阵地、有措施、有落实。促进进一步建立责任机制、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切实将德育工作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四是建立完善关爱农村留守、流浪儿童机制,利用社区及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形成全社会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局面。

大学生道德素质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xxxx”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因此,我们要在大学期间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学模范、创先进,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

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对现实状况的真实了解,我们经过的仔细的调查。调查结果: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你认为这一生应当怎样度过?”这项调查中,62.5%的同学认为“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以便不落后于时”,18.25%的同学认为“应当为国家的兴盛和繁荣而努力学习”。在“你认为人生价值何在?”这项调查中,有50%的同学认为“看自己为社会所做贡献的大小”,有19%的同学认为“自我满足程度”,25%的同学却选上了“说不清楚”这一选项。

二、关心社会问题。

调查显示:有87.5%的同学通过新闻媒体、电视、报纸等方式了解社会问题,也有10%的同学选了“不关注社会问题”的选项。在“国际国内形式你最关心的问题”这项调查中,有50%的同学选择了“政治、军事形势”这一选项,有31.25%的同学选择了“经济、科技发展情况”,有12.5%的同学选择了“文化教育方面”。在“你认为目前中国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项调查中,有43.75%的同学认为是“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的腐败现象”,有25%的同学认为是“诚信危机”,还有25%的同学认为是“道德失范”。

三、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爱好方面。

在“你比较感兴趣的社团组织”这项调查中,有43.75%的同学选择“由兴趣爱好方面组建的社团”,有31.25%的同学选择“老乡会之类的社团”,仅有25%的同学选择“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在“参加社团的目的是什么?”一项调查中,有43.75%的同学选择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学习知识,锻炼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有37.5%的同学选择了“作为面向社会,方便找工作的资本”。在“遇到困难你的表现”一项调查中,有96%的同学表示可以冷静面对困难。

四、其他方面

结果显示:在个人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有84%的同学可以以集体利益为重。在“你认为公共政治课的作用”这项调查中,有50%的人选择“指导人生”,有12.5%的同学认为“可以更好的理解国家政策”,但有19%的同学认为“没有什么明显作用”。在“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现状”这项调查中,有43.75%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先进,有知识,但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有18.25%的同学认为“追求时尚,享受生活”,但是,有25%的同学认为是“混时间,混文凭”。

存在的问题:

一、人生观、价值观有些模糊。

大部分学生了解自己的任务,清楚现在的社会竞争情况,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是潜在的人生危机。

二、素质方面有所欠缺,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

在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文化,有知识,但是我们无法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当今激烈的竞争,那就根本无法谈及为社会做贡献、无法达到社会以及老师家人对我们的期望。

三、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欠缺。

对党和共青团没有浓厚的兴趣,就很难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不能很好的响应国家的号召,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让当代大学生切身的参加和体验政治活动,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

如何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改变这些现状呢?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得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

但是,作为我们学生更应当从自身来考虑和解决问题。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明白我们肩负的重担,应当明确我们的任务。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由于我国经济落后,教育投资相对于发达国家如杯水车薪,教育体制毕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进入大学教育的学生毕竟是经过激烈竞争的优胜者,在中学阶段的教育是以题海战略为主,父母、老师一般都认为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而其他方面的缺点都被良好的成绩所掩盖,这叫“以优遮百丑”,这样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就要好好享受一翻,没有负担放纵自己,长此以往就很危险,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的大学教育应当注重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们大学生自身反省,自我认识。

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关注社会,关注我们身边的事。在许多的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去掌握一些在社会竞争中生存的技巧和方法。

我们大学生应当多多树立模范形象,提高道德修养的学习氛围,从过去全社会学雷锋,学习孔繁森等给人们的思想,来改善我们今天的大学思想教育。特别是我国最近发生的“非典”灾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涌现出来的白衣天使的先进事迹,很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去学习。她们的道德品质是那么高尚,我们应当向她们学习,实际上“非典”时期,她们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相当于给我们的当代大学上一堂活生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课。

在党和国家的要求下,我们应当更好的响应国家的要求,应该更多的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增强我们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给社会奉献我们微薄之力,为祖国的建设努力拼搏。

真正明白我们年轻人需要什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实施行动。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断奋斗、不断进取……同时也要不断的反思:我们年轻一代需要的是什么……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2.热爱学习,积极追求进步。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关心,认为对个人未来发展而言,知识和思想一样重要占79.3%;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为国家社会贡献的大小和人格是否高尚的占91%;认为学习压力大的占70.3%;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勤奋学习的占82%;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一种精神追求的占76.2%。可见认真学习,追求进步仍是当代青少年的主流写照。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置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诚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不容低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无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赶”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视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第7篇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嘉兴市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组于6月份分别对三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有共发放问卷204份,100回收,100有效。问卷调查的内容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能热爱祖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二是能积极向上,有健康的人生追求;三是能诚实守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四是能遵守公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五是能遵纪守法,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同时先后组织召开了学校领导、部分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的调查座谈会。

一、问卷调查及座谈会情况综述通过问卷调查及其调查座谈我们认为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诚实守信、遵守公德、遵纪守法是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但小学生的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以下几方面较为突出的不足与问题:

1、部分青少年思想道德偏离主流价值调查显示,当前部分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认识偏离主流价值。如有2的学生认为身为中国人,无所谓自不自豪,有1的同学认为身为中国人不自豪。

而在向往的职业中,演艺界明星或体育明星比例最高,为21;而在心目中的偶像一题中,选择歌星、影星的比例最高,为26。

2、审美取向倾向感官刺激审美能力是衡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内在度量指标。一般而言,审美能力越强,其思想道德水准和境界越高。

调查显示,在孩子们平时主要看的电视节目,动画节目占了40,平时主要看的书中,卡通漫画类也比较高,占了38。然而值得关注并引起警惕的是,一方面处在长知识年龄的孩子们,对于科教类节目却比较冷漠,城市学生还好,占了却30,而农村孩子只占了10。

3、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为普遍调查发现,公交车上5的学生对老人或者孕妇没有座位时视而不见;放学回到家,有4的同学认为家务是家长的事,我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即可,有12的同学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

4、情感荒漠化现象开始显现调查显示,有3的同学对父母感觉很烦,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20的学生感到父母偶尔问问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还会说,问多了就会烦;有5的学生校内外看到教师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

5、责任感缺乏调查发现,14的学生在和同学发生冲突后,老师询问情况时会推卸责任;对待值日生工作上,有4的同学很不情愿,尽量逃避,马虎了事,有11的同学时常忘记,经别人提醒后才完成。当作业未完成时,有11的同学视老师态度而定再说明原因,5的学生会随便撒个谎应付了再说。

公交车上发现有人行窃,有13的学生选择视而不见。

6、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升调查显示,有16的学生会闯红灯,其中10的学生是有人走过去,他也走过去;有5的学生是有交警在,就等绿灯亮了再走,交警不再就闯红灯;1的同学不管红灯绿灯,都照走不误。又如在外出旅游,喝完的空饮料瓶和吃完的果壳,选择随手扔地上的同学有3,选择有垃圾桶就扔垃圾桶,没有就扔地上的有25。

到图书馆借书后有16的同学有时会忘了归还,经教师提醒才记起,有1的同学总是忘了归还。

7、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调查显示,27的学生上网主要是玩游戏,有2的学生上网浏览不健康网站,16的同学上网主要是聊天;6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查学习资料,30的同学上网是为了制作电脑作品。有1的同学经常出入网吧。

8、心理健康问题开始显露。调查发现,当有了烦恼,谁也不说,憋在心里的学生有15;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快乐。

二、小学生思想道德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残缺。父母离异,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忙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

据统计,现在城市中每个班级中约有2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而农村家庭中离异家庭也在逐渐上升,现在每个班级中约有10的孩子来自离异家庭。

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溺爱,百依百顺,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3、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带来的新的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征地而带来的“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失地后因为素质偏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再加上家庭本来的经济条件尚可,因此在拆迁赔偿中都赔到了多套房子,靠着承租房子的房租也能应付生活,因此一些家长索性就沉浸在牌桌舞场,对孩子疏于管教,也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孩子面前往往灌输“我们家有好几套房子,够你一辈子化的了,读书成绩差点没有关系”的观念,这对孩子潜移默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社会因素。

1、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起 着负面影响。有些影视多半属于武打格斗或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派打斗,或谈情说爱,对小学生来说,由于情节曲折惊险,感情缠绵离奇,黑社会老大威风凛凛,正适合他们的口味。

2、来自网吧、游戏机厅娱乐场所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自空能力差,加上部分网吧、游戏机厅经营者违规经营,不少孩子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沉溺于上网、游戏、甚至通宵达旦。

3、校园周边各类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引发学生畸形消费。

4、社会对不良少年帮教缺乏有效的办法。一些未成年人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劳动改造够不上,学校教育没办法,最后导致越陷越深直至违法犯罪。

(三)学校因素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德育目标与学校受教育者存在较大的“坡度”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制定得过高、过全、过空,忽视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的德育目标使缺乏社会生活基础的学生难以做到。

而面对过高的要求,也很容易培养这样一种学生,即在学校里能按学校要求去做,是“好”学生,出到社会则按自己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虚伪人格。另一方面制定得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的德育目标,也使学生不能区分什么是道德要求和什么是道德追求,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

2、德育内容上人文教育的失落。长期以来由于德育目标上的过度理想化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片面化,而这集中体现在人文教育的失落上。

小学阶段便把不具推广性的理想道德和人格如“先人后已”、“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当作德育的主要内容,而恰恰忽视了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关怀、慈爱之心等人文精神的培养。

3、德育方式上的弊病。今天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已经逐步摆脱了过去一味的训导、灌输,过分地强调“外烁”,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的弊病,而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来落实德育目标。

但是为看似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存在着弊病:一是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德育活动规划缺少横向整,往往各自为政,既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的局面,也没有发挥德育资源的最大效益。

其次是学校德育活动缺少纵向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规划。德育活动规划缺少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同的关注,往往随意性很大,容易跟随社会上的所谓“热点”、“中心”工作走,看似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知识,情感基础,甚至没有相应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故而效益极小。

二是德育活动缺少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现行的德育体系中的不少德育活动,往往是在教师、学校、家长与社会的“要求”下,由整体对学生个人的、从上而下的、自外向内地单向地“组织”或“发起”、并要求学生“参加”的。

这种“参加”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动的,学生是“客体”、“旁观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这种忽视学生的道德愿望、意志和需要,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的形成,被动地“被人塑造”或“被人模造”的活动正是造成学生言行不

一、缺乏责任感等道德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德育活动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学校德育活动往往囿于课堂,学校,而很少考虑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是如何成就良好道德生成的意识和能力,很少考虑学生道德的社会性体验,学生即使有一些机会参与社会活动,也仅仅是上街做好事,去福利院慰问等一些比较形式化的活动,而鲜有机会到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环境中去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今天的学生知行脱节,“假性认知”现象突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化的道德实践所造成的。

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学校层面

(一)小学生人格化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

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最佳期,也因此,小学生人格化习惯的培养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首要任务。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人格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是针对以往学校过分注重技能化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弊病,技能化的习惯学生虽然也能使学生养成习惯,但学生往往缺乏内心的认同与热情。

什么是人格化?就是发自真心的,真心诚意的。具体地说,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

如何培养人格化习惯?

1、良好习惯培养统摄在人格教育中,以健康人格的培养为指向制定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规范。

2、采用柔性外控机制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人格化好习惯。

(1)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2)有效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积累

(3)目标明确的训练、强化

(4)细致而人性化的人格化好习惯评估方法

3、努力培育自主内控机制引导学生养成人格化好习惯。

(1)尊重学生权利,引导学生自主制定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目标,决定养成方法。

(2)加强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规划、自主实践、自我控制。

(3)强调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

(4)注重学生对人格化好习惯养成的自我评价、自我调控。

(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应成为小学阶段德育的主旋律。通过体验教育组织引导少年儿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获得民族精神的真切感受,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少先队队礼的内涵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之中,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的一代,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代,爱好和平的一代,勤劳勇敢的一代,自强不息的一代,富有朝气和激情的一代。

重点可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三)“体验中的教育”——在实践中育人应成为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让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体验教育”。德育不能没有“体验”,首先因为道德素质必须经过内化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内在特征,成为个性的一部分。

而内化必须在反复的体验中才能形成。其次因为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发展的特别时期,由于人生的阅历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较浮浅的层面,更多的是感性的、直观的、形象化的东西。

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悟生活,在亲身体验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中的教育”有以下两种操作思路:

1、“小课题研究”少先队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自己到社会上做调查,到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访问、请教,上网、到图书馆、书店找阅资料,和老师、同学、家长讨论问题,自已寻求如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他们实实在在地承担责任,实实在在地动手动脑,实实在在地合作解决问题。

实践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留下认识的痕迹,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学着去理解“德”的规范,体会“德”的要求,履行“德”的规范,内化“德”的准则,多次的实践,反复的体验,使孩子逐步养成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2、“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红领巾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以社会志愿者的身份,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亲身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各个方面,寻找一个“服务岗位”,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 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为家庭生活服务作为“岗位”,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打扫房间、买菜做饭、洗衣、照顾老人、邻里沟通等,或“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体验父母的辛苦和工作状况,获得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与父母分忧、生活自理的本领。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为老师为同学服务作为“岗位”,担任“小小辅导员”、“一日校长”、“一日校工”等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敬师行的道理,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少先队员把社区服务作为“岗位”,担任“社区志愿者”、“小交警”等角色,体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真实感受,明白做合格公民的道理,养成文明礼貌、团结合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品质。

在大自然中体验,少先队员把爱护大自然作为“岗位”,担当“环保小卫士”、“环保宣传员”、“废旧电池回收员”等角色,体验动植物观察、水文气象调查、生态环境评估、回收可再利用资源等,获得自然界和谐与美好的真实感受,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养成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品质,学会保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本领。

(四)系列化的主题德育活动的开展应为成小学德育的主要形式相对于德育活动缺少整体规划,容易跟着社会“热点”、“中心”走的弊病,系列化德育活动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将由大队部组织开展的少先队大中队活动与校教导处、文艺组、体育组、科技组、信息技术中心等组织开展的蕴含丰富德育因素的文化活动整合起来,将校内和校外的活动整合起来,形成有德育主题引导下的几大板块的系列化活动体系,既使学校的德育活动在外延上有了拓展,也避免了过去德育活动与其他活动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状态,避免了德育工作只是少先队、中队辅导员的工作的局面,以此构建学校德育活动的崭新模式。其次是对每一板块的德育活动根据学校的德育目标,并依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形成自身的系列。

活动规划既考虑到不同的教育阶段有适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相对独立的德育活动,又考虑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从而避免了过去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孤立性,避免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倾向。

而随着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和活动的不断深入,活动设计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序列化地逐步提出新的要求,设计新的活动。前面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打基础,作铺垫,后面的活动巩固前面的活动,并又为更新的活动创造条件,这样前后连贯,使学校德育工作呈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五)营造绿色网络文明学校应成为信息时代学校德育的新课题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英特网这一新新的事物已逐渐成为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青少年是多种年龄段中接受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最快的群体,网络的资源无限,点击无限,拓宽与探索无限,对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但是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也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其绚丽多姿的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暗流,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更是严峻的挑战。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无处不在,我们不可能将孩子与网络隔绝,一味地“堵”并不能解决问题,它只会激起孩子的更强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使孩子流转于社会上的网吧而一发不可收拾。

而青少年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一味的放任自流将更加危险。因此正确认识网络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各种挑战,帮助广大学生和家长找到行之有效的驾驭网络之道,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是信息时代带给学校德育的一个新课题。

作为学校应充分挖掘、开拓学校在现代教育 技术上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孩子真正成为新世纪网络世界的主人。主要的实施策略有:

1、挖掘学校现有资源,成立“红领巾网校”,以此为主阵地营造绿色网络文明学校的活动环境。

2、“雏鹰电脑节”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电脑网络活动

3、“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为基点,构建渗透于学科教学的网络文明应用环境。4 、“家校协同”为着力点,构建网络文明的社会大环境。

? 家庭层面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巨大。就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环境而言,孩子们在家庭中度过的时间有1/3之多。

而且,对于心智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社会。因此,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

和父母的身教言教相比,家庭环境涵盖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态度体系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不仅仅是父母的语言和行为,父母的心态、家庭中的实物环境、心理环境、人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少年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8篇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调查报告

近来,有关大学生缺乏道德和违反法律规则的现象频频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之内,这令部分的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法律素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针对这种状况,近日,我在大学生这群体里展开了一次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了50份纸张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0份,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并收回了30份有效的调查问卷,总共有80份反馈问卷,而具体的调查情况以及我对此的思考观点如下:

先从大学生道德修养的现状方面谈起,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现状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思维活跃、目光远大、乐于助人,廉洁自爱的,他们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的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努力地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做一个知荣辱、讲道理的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例如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当中,就有72.5%的大学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经常让座位给老,弱,病,残人士;在大学里,课桌文化,墙壁文化一直都十分盛行,而有73.8%的大学生对乱图乱画的现象表示否定,等等。从一定程度上看,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还是比较高的。

然而,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偏离了主流的发展方向,与主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热情,上课经常迟到早退,课堂上不专心听课,睡觉,敷衍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这对任课老师极不尊重,不识尊师重道之礼。第二,社会公德意识较差。有部分大学生在公共场所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爱护公共财产,在互联网上发布一些不雅信息,在公众场合行为举止不得体,特别是一些大学生情侣,他们毫无顾忌地在大街小巷里亲热,一幅幅异常令人肉麻的画面真是不堪入目,以上种种行为,都直接破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因为在公众的眼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与其所受的文化教育层次成正比的。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得道德如此低下的大学生,真的让所有的大学生蒙羞啊!第三,勤俭节约意识淡化。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社会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今天,有些大学生的生活便开始奢侈了,他们生活不节俭,铺张浪费,穿名牌衣服,买高档手机,根本就把他们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私人取款机。第四,缺乏应有的诚信。有的大学生在考试时作弊,例如,传纸条、发短信等,这些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就算是拖欠助学贷款等违反国家法规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了。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大学普遍实行扩招,这导致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的同时,大学教育的问题也开始凸现,根据调查问卷显示,有81.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数量上升的同时,大学生的总体道德素质并没有随之上升,那为什么绝大多数受调查的学生都持这种观点呢?我想这无非是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可能因为在受访者的身边或周围经常出现一些能够直接体现大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现象,他们已经看烦了,所以他们会认为大学生数量上升的同时,大学生的总体道德素质并没有随之上升,这样讲起来的确有一定道理。但是造成大学生道德素质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呢?有4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上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了,环境导致大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利益,有13.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盲目扩招,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了,关于这个主要原因,我是比较认同第一种观点的,也就是环境导致大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利益,而大学虽盲目扩招,但飞进林子里的不一定以劣鸟居多啊!

在如今这个充满激烈竞争、弱肉强食的社会里,部分大学生已经看透了社会竞争的残酷性,一旦出现了有利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去办妥事情,从而获取相关利益。他们只顾着自己的感受与享乐,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自然也就变了。

大学生是促使国家未来能够繁荣发展的生力军,面对着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有所下降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去改善它呢?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呢?

第一,以人为本,推崇仁爱原则。

要使大学生明确道德风尚的内涵,就要他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中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孔子曾强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人为本是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个人处理人我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必然导致对他人利益的损害。理解人、尊重人才是可贵的。

第二,怀有感恩的心。

作为一个学子,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每一个曾经施恩于自己的人,学会知恩图报。父母饱尝艰辛把我们拉扯长大,我们应该记住父母的恩情,发奋学习,好好孝顺父母,但是感恩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的父母,我们可以感谢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帮助过我们的人。有了这颗善心的支撑,才能在走向社会后处处散播爱的种子,才能回报社会和他人,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完善我们的道德品质。当代大学生是不能缺少感恩意识的,否则,往往会使他们存在着人格缺陷,而马加爵残害杀死四名同学就是例证。

第三,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应加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引导自己能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推进自身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对荣辱观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让大学生知道做什么事是光荣的和做什么事是耻辱的,通过自身不断地反省、批判与激励,使荣辱观逐渐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法律素质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大学生法制现状的需要。

在这次调查中,有很多的被调查者例如被问到你买了某种商品但你后来发现被骗了,你会怎么做?假设不幸遭劫或被盗,你会报案吗?等关乎自身切实利益的问题时,他们都会积极地运用法律武器去保护自己。但是当被问到当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往路人口袋里偷东西,你会怎么做等不与自己利益形成直接冲突的问题时,虽然有42.5%的被调查者会立刻告诉被偷者,但是却有22..5%的人会选择明哲保身,视而不见,选择后者的比例虽然不高,但这就表明了当某些大学生遇到与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情时,他们那种维护别人权益的主动性不会太高,因此,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面对着这些问题,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呢?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持愉快的心境。要做到心理健康就要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有了良好的人格品质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去超越道德的底线。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观看优秀影视剧等,去培养良好的人品。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四周发生的一切现象,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2、加强法制教育,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大学生应自觉加强自身的法律素质,努力掌握法律知识,适当地参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就好像在本次调查中,有77.5%的大学生都肯定了以上这个观点,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可以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强的。大学生在自己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促使人们多一点了解、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遵纪守法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当自己或别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但是这必须以保护自身安全为前提。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可以制止、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总之,一切都要按合法的途径去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身和别人的权益都要同时维护,把已学的法律知识用于实践中。

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期的大学生都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要抵制那些对大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就要求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做一个德才兼备、知法守法的称职大学生。

第9篇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各校区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各种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在近期内,区教委基教科对各直管学校、乡镇各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德育调查活动。调查在我区城乡12所小学,18所初中、5所高中中进行,共收到有效答卷4383份。内容涉及学生的理想与追求、自我认识、基础文明、亲子关系、兴趣爱好、两性交往、法制意识、心理状态等8个方面。调查兼顾了城市、农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基本能反映我区中小学生的真实现状。在此基础上,区教委组织各校德育骨干进行数据统计、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形成报告材料,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依据。

一、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在被问及“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时,多数学生选择了“为自己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昔日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在今天学生身上以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功利的人生态度。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但是近年来,老师们似乎也不再喜欢用高尚的道理来教育学生,他们已经习惯于用“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等通俗的小道理来激励学生,他们认为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太过空泛,远不如小道理来得实在,但这些看似实在的小道理永远无法搭建起青年一带神圣的精神的殿堂。

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的价值观呈现明显的滑坡。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传进来的种种基于个人本位的思想观念,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自我拼搏的意识,又强化了中学生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的思想,以及追求名利的人生观念。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从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和自主性。近年来,各中学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数渐渐成为老师们最重要的追求。大家都忙于“授业”,却渐渐忘却了“传道”的责任。长期流水线式的工作方式让中学老师们对教育的神圣内涵日渐麻木。这一点在“非典”肆虐之时表现的尤其明显,危难当头,大战在即,中学老师们的热情与责任心远不如小学的同行。在这种功利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氛围之下,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表现出迷茫与困惑,这种困惑在初中生身上最突出,调查显示:初中生选择“说不清楚为什么学习”的比例远远高于小学生和高中生。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希望成为高级知识分子或科技工作者的人数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选择做一个机关工作人员,这三项合计人数接近80%,想当老板的人并不算多,仅占16.7%,只有愿做知识分子的人数的一半。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但93.2%的学生还是趋向于收入稳定而丰厚的职业。

调查显示,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合计不到8%,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而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甚至还向学生灌

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落后思想,这些都增加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事实上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且学生中的大多数也将进入普通劳动者的大军,追求较高层次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学生对劳动的鄙夷的态度既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也不利于个人成长。因此在中小学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对生产劳动的深厚感情是一项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3、长大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仍是孩子们的首选。

69%的学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2.7%的学生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希望自己成为**党派成员的学生占8.7%。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党的知识了解很少,但长期的教育使他们对党有一种朴素的感情,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动机的参与,但至少说明对党的支持与信任是当代学生思想的主流。这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文明

1、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43.1%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4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基本能做到不随地吐痰。两项合计人数超过80%,这个比例应该远远好过成人。72%的女生和61.54%的男生在风景区会将吃剩的果核放在包里,遇到垃圾箱再扔;68%的女生、61%的男生在进敞开的别人的房间时会先敲门,这无疑是十分有礼貌的行为。有不少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多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 实习报告网

但也要看到,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出的道德水平与人们的感觉有很大出入,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感觉乱扔杂物、随地吐痰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这说明问卷调查的结果并不完全反映了真实的情况,很多同学只是纸上谈兵,答案只是答案,大家都知道应该怎样做,但落实到行动上就不是这样了。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仍然任重道远。

2、城市学生优于农村。

城市学生选择“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学生。其中城市初中此选项比例为49.4%,农村为20.4%,相差29个百分点;城市高中为48.2%,农村为38.5%,相差近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基础文明水平与物质环境密切相关,城市孩子的居住环境、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大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比例已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3、初中生行为习惯最差。

“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随地吐痰”的学生小学有45.6%,高中有43.4%,初中只有38.5%。而初中学生选择“能意识到,但做不到”或“认为做到做不到无所谓”的比例却远高于小学和高中。最通俗的解释是:小学生听话,高中生已经懂事,初中学生最难管。诚然,初中正处于反叛与激变的关键年龄,他们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对师长的指令言听计从,而且还没有像高中生那样的自我修养意识,许多人对个性的理解极不成熟,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初中学生把奇装异服当作“美”,把污言秽语,不拘小节当作“酷”,初中生的违纪率,和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率都要高于小学和高中。

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小升初考试的废止,小学素质教育渐入正轨,小学生的基础文明习惯大大改善。高中生本就是优秀初中毕业生的集合(本次调查职高比例较小),诸多习惯差、学习也差的学生没有机会进入高中校门。因此,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初中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校都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对升学率片面追求,使初中德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而实效性也大不如小学和高中。

初中是人生的关键年龄,此时的学生逐渐开始形成关于人生的最初的观念,行为习惯也渐渐定型,此时的教育往往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抓好初中德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几点建议

1、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教育的氛围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政府要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监管,要在社区中加大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建设,要鼓励兴办民间的旨在培养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对各种问题学生进行帮助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和进行各种教育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倾向,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阴云,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自然的成长。

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无一不在表明党和国家的一种决心--教育要转轨,必需从应试教育的死胡同中走出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的发展。可实际情况是,智育一家独大,学业负担并未减轻,加班加点屡禁不止,德育只能在夹缝中坚难的生存。今天的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辛苦。所有的新观念、新思想对他们来讲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身在其中的校长和老师们总是在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自己啊!其实身不由已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今天的教育太功利了!学校当以育人为本,育人当以立德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提高青少年一代的道德素质,是教育最要根本、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任务。

3、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德育应该随着整个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研究意识、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德育目标是课程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认真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德育也要对自己的理念、内容、方式、手段进行反思,从时代特征出发,努力弘扬主旋律,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发展需求出发,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学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养,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影响力正在降低的问题,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德状况,提高业务水平,改善教育行为,用丰富、美好、高尚的优秀文化去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

4、现阶段的德育工作要努力抓好几个具体工作。

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对学生的理想与信念的教育。教育不能世俗化,不能只讲小道理,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共产主主义的理想与道德,信仰是精神之根,没有科学的信仰就会失去精神的家园。

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使道德、文明真正形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内化为稳定的信念并在时时处处体现出一个现代文明人的精神与气质。

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群体的教育。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象是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岔道,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他的生命旅途很可能就会从此呈现另外的景观。同时,问题学生又象是生了病的孩子,他们自己最痛苦,最需要关怀与帮助。问题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表现对校园的秩序,社会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

要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及性道德的教育。调查显示,好逸恶劳,缺乏责任感、敏感脆弱是当今学生的三大弱点。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感情,形成正确而又现实的劳动观念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基本要求。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网络道德、性道德的教育虽然刚刚为人们所重视,但可以预见,如果不以负责的态度去落实这些工作,很可能就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掉入成长的陷阱。

5、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坦诚、务实、负责的态度去研究新时期中小学生面临的新问题。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应当经常化,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教育才会有针对性。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教育者应当更加虚心,对学生思想中的新动态,要报有宽容的态度。在新的教育氛围里,教育工作者不在再是道德的评判者,而是新旧道德对话中的一方,而胜利永远属于学生,因为他们才是新道德的缔造者。教育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而这并不意味这悲哀,在师生双方的矛盾斗争中,学生成长了,教师成长了,教育也就发展了。

第10篇 2022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更好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情况,本人暑期在校期间制作并发放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200份。共15道题,涉及到了网络的信息,管理和利用等诸多方面。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22.3%,大二占30.2%,大三占47.5%(大四学生已离校)。从调查情况看,网络已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学习知识、查看新闻、查找资料、聊天、交友、满足个人爱好以及了解国内外的各种形式。同时,也有的学生在互联网这个并不是很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里堕落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行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把这种道德风尚反映到网络当中,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的网络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六点:

1、电脑、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

有39.7%的同学配有电脑,35.7%的同学每天一般花1—2小时在电脑上,有42.6%的同学为3—4小时。从上网同学的比率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工具之一。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感受到网络的存在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日常和工作上的重要性。从各年级的分布来看,并不象一般认为的:大一同学因为对计算机本身的了解中国范例及使用比较陌生,因此决定了对网络的应用率也比较低。事实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低龄化,很多同学在高中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虽然对软件、语言等并没有熟悉的应用,但一提到上网,大多数同学还是非常熟悉的。大二、大三经常接触网络的同学比较固定。也就是说,不常上网的有一部分,经常上网的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数量。分析原因在于有些同学由于自己没有电脑,或是专注于学习,有其它事情缠身如打工、谈恋爱等,所以没有时间涉足于网络;而有些同学则因为拥有个人电脑,用起来特别方便,或是时间较为宽松,所以有较多时间留驻于网络。总体而言,经常上网的学生是比较固定的,占全体同学的40%左右,同学总是与网络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迷上了网络。

2、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网络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主要应放在查找资料、开阔视野等层面上,一些大一的学生也承认,在没有接触到网络之前,在他们的意识中,网络应该是学习的辅助。但是事实上,真正使用网络来查找资料帮助专业学习的同学非常少,即使有也是偶尔写论文,甚至是直到交作业时,才到网上找找。调查表明,上网聊天的占34%,上网玩游戏的占28%,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提及聊天,必然要提qq,在调查的200个学生当中,全部都至少有一个qq号。

三、“信息污染”严重

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给大学生求知带来极大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不只是为大学生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窗,而且也为他们创造了另一个求知的广阔空间。但是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总是屡禁不止,并且成人网站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一些黄色甚至反动的网站也接近着学生。在本次调查中,有46%的学生承认接触过不文明网站,这说明“信息污染”现象还是十分严重的。

四、网络文明不理想

在本次调查中,上网时受到过别人恶意攻击的占44%,由此可见,网络文明建设形势比较严峻。有86%的学生认为提倡网络道德文明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或是有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学生认为在网络里要用文明语言是大学生必备的网络道德,由此可见大学生仍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平。

五、网络管理不力

互联网的全球特征,使各类信息充斥网络空间,包括淫秽、色情、暴力、各种人造谣言都在网上广为传播。而目前我国互联网上信息管理力度还很薄弱,可见加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的任务还是十分紧迫的。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管理暂行规定》是目前为止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方面效力最高的法规,其它的主要法规有《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但是,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及时地阻止网络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同学对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的力度都不满意。

此次调查表明,在普及网络知识的同时,网络道德的教育势在必行。为了引导大学生真正科学合理的利用网络,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遏制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网德教育

开展一些网络化的主题教育,在高校中组织网络道德的宣传活动,如辩论赛、演讲赛、辅导报告、座谈会及与之相关的文娱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的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针对性的主题“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2,占领网络阵地

建立一批高质量、高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受大学生欢迎的“红色网站”,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要切实把校园内的网站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途径和最佳载体,要让党旗在网上高高飘扬,让同学们在校园网上汲取更多的营养,要让校园网成为“xxxx”的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阵地。

三、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

对黄色及其它有害网站加以控制,防止各种垃圾,信息污染腐蚀学生的心灵。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加速网络德育工作研究,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上筑起一道网络德育长城,建立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让我们的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学生本人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本身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网络的两面性。在利用网络汲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这样才可以使自己健康全面地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觉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网络的不良现象还是深恶痛绝的,这也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是很高的。

总结

此次调查表明,网络道德的提出已势在必行。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们所预料不到又不愿看到的一面,尤其在新的事物还没有成熟时。网络就是这样!但是,不能怕狼而不养羊。不能因为网络存在着不利因素就否定网络本身。这是历史的发展所不能容忍的,是违反现代化前进规律的,更是走在历史前面的学生所不应当做的。这次调查很明显的表现出学生对网络的欢迎和重视,即使网络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是令人担忧,但网络的普及仍然是不可阻挡,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人们包括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真正学会驾御网络,从网络中汲取营养。

第11篇 2022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团区委的统一部署,全区各级团组织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围绕我区不同层次青少年的理想信念、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开展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共撰写有关调研文章1,思考总结我区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的基础性、科学性、层次性、实践性和示范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2、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基本特征: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尽管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我们重视了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分类分层教育,使工作质量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与党对青少年工作的新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的表面性。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往往过多注重表面形式,停留在知识性的课堂传授层面,广大青少年为学习而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入耳层面,没有很好地入脑、入心,也没有很好地将思想道德认知同工作、生活及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之传统的教育手段过多地注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命令主义,缺乏创造思维和强有力的生命力,结果导致工作拓展难度增大。

2、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养成的被动性。思想道德习惯养成的形式、内容趋向组织化、行政化、单一化、运动化,不少道德行为规范还没有成为青少年持之以恒的工作、生活原则。故在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调动广大青少年主动参与践行的积极性上还不够。

3、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体调动的行政性。青少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运用行政动员方式过多,工作对象的覆盖面还不够,尤其在青工、闲散青少年以及普通青少年群体中缺乏鼓动性和活跃性,只能借助组织行为去调动部分群体,存在着目标群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均衡性,且缺乏对目标群体的分层分类指导,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

4、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整合的简单性。应该说,全区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还是很多,但横向与横向之间、横向与纵向之间、条块之间缺乏沟通和资源共享。即便整合,也是活动硬件设施考虑较高,软件方面考虑较少,在工作中借力不够。同时,团干部的社会拓展能力也需提高。

四、思考与对策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青年群体分化的多层次性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已成为社会关注和重视的一大课题。共青团组织要以改进求加强,以创新促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渗透力、覆盖面和有效性,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断深化。

1、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主要表现:

(一)青少年时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学校是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人的道德养成关键是要从小就要打好基础,掌握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从小打好道德认知基础。同时,通过建立青少年需求反馈系统、信息系统和重点样本调查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的新趋势。

(二)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特点的教育内容是关键。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青少年不同阶段的道德养成需求,提供不同的道德教育内容,重点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通过开展思想道德现象大讨论、征集道德文明警语等形式,培养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开放性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是依托。网络和社区已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次调查中有72%的青少年有过上网经历,同时也有83%的青少年表示目前我区的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短缺或对其功能设置和管理不太满意。我们要借助社区青少年学校、青山共青团网站等载体,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青少年的认知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并通过体验活动等,加大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开发利用,在社区中建立分散多样、就近就便的活动中心,吸引青少年经常参与,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2、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科学性。我们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社会迅速转型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灵活、想象丰富、视野开阔,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迫切需要转变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认真分析把握新时期青少年思想发展变化规律,要注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现由灌输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变,实现从青少年被动接受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上自主型转变,减少行政化动员,把真实的道德生活展现在青少年面前,在现实的具体生活场景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养。

3、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象的层次性。不同的青少年群体有不同生存状态和发展的要求。在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我们要对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职业青年和学生青少年等等群体差异有更深入的研究,兼顾两头,突出中间,体现层次性,在注重把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的同时,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形成不同的侧重点,让不同层次的青年都能找到自己的追求目标。如对青年党员、团干部、优秀青年等先进分子,要强调三观,强调共产主义的理想观念;对广大普通青少年群体,要以三德为基本要求,倡导与现代化文明社会相匹配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情操。以此,逐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4、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养成的实践性。引导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最根本的途径在于实践。本次调查中反映,青少年对道德教育活动意见最大的是形式单调,认为最有收获的是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注重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要通过家庭实践、社区实践、岗位实践等途径的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认识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文明和人生价值取向与法律规范和传统文化倡导的道德文明保持一致。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学校、社区的学习和活动中,养成伦理道德、社会公德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和基础文明;在职青年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学会理性地处理各种矛盾和人际关系的本领。

5、突出青少年思想道德评价的示范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青少年道德示范好公民、十佳小公民等先进称号的评比表彰,让青少年体会到榜样的可敬、可亲、可学,形成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媒体,以及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果的宣传。以青山区社区青少年道德行动为契机,通过设立道德评议台、社情民意气象站等有形载体,建立形成社区青少年道德规范和道德约束和监督机制,加强典型榜样的宣传,道德状况的分析,以及有效的应对,从而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取得实效性。青少年时期不仅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最佳时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能否实现。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创新实践,才能真正使这项社会的基础工程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12篇 关于社会道德意识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社会道德意识

调查对象:12水产部分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道德意识

调查时间:不定时,长期调查

社会道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道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道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道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道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道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道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一、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在道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良好。对基本的道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二、具体分析

1、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不过经常参加的人并不多,多数学生都是出于学校规定而不得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道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学校和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调查中,虽然参加过无偿献血的人并不多,但多数人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献血活动,在这些愿意参与无偿献血的人中,有大部分人是因为嫌麻烦、没时间而未能成功献血的,这说明,主观上大家还是有很大的奉献精神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这是医院在赚钱而消极对待无偿献血。

2、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本次调查中,所有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一半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另一半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但能做到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3、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大多数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少数的人会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少部分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几乎没人会主动弄干净,而有一部分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绝大多数的人则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拾金不昧

在拾金不昧方面,大学生还是做得不错的。根据调查,多数人在捡到饭卡、钱包、u盘等私人财物时,都会马上交给相关部门,像保卫处、广播台等等。只有少数人会视而不见,而视而不见的这些人中,有的是对这些东西不屑一顾,而有的则是怕惹麻烦。至于想要“私吞”的,调查结果显示,人数为零。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自己绝不会为了一点东西而昧了自己的良心。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本次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然有超90%的同学认为考试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而之前在网上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80%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而对于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的问题,多数学生则采取游击战的方法,平时忌无肆惮的使用,等有人来检查就藏起来。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纪律意识淡薄。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总结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道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我们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王伟凯表示:“大学生依然单纯,素质并没有下降。”在得到社会肯定和表彰的同时,我们应时刻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道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会道德形象大使。

第13篇 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 、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置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诚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不容低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无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赶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视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第14篇 社会道德社会公德优秀调查报告

报告人

教育技术系06502班2组全体成员

11月

报告中涉及的16个问题

您会给需要的人让座吗?

您是否经常闯红灯?

如果有机会和条件的话,您会吃野生动物吗?

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您有自觉站在

“一米线”外的习惯吗?

报告中涉及的16个问题

外出旅行时,您会把喝完水后的矿泉水瓶或吃完

食物后的包装袋等垃圾带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吗?

假如在马路上看见一位老人摔倒,您会主动提供

帮助吗?

在答应一件事情后,您能够信守承诺吗?

您曾经以翻越马路中间栅栏的方式横穿马路吗?

报告中涉及的16个问题

在超市购物后,您会把后来发现不需要的东西随

手放下吗?

您曾经在公园等游乐场所踩踏草坪吗?

№ 在有标识“禁止想动物投递食物”的情况下,您仍

会向动物投食吗?

№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您会制止吗?

报告中涉及的16个问题

№ 坐公车时,您会按规定从前门上后门下吗?

您家的垃圾分类处理吗?

№ 您对于在名胜古迹等场所乱涂乱画的现象反感吗?

№ 上公车时,您会排队等候还是一拥而上?

调查结果

№ 您会给需要的人让座吗?

以下三个问题由张毅、张瑜同学负责:

§ 大一女学生:一般别人会很感激,感觉社会很温暖,但个别人会觉得别人对他有看法,给人让座能对别人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成人的让座行为。

§ 超市售货员(中年女性,回族):自己家里也有老人,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出门在外,大家都会遇到困难,理应互相帮助。

§ 超市清洁人员(中年女性):只是觉得别人有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

调查结果

§ 年轻女士:虽然有时东西特别多,但是如果别人需要的话,东西可以放地上,给需要的人腾地方 。

§ 女大学生(高年级,回族):这是基本的道德。

§ 老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大力提倡,尤其在中,与和谐社会及“八荣八耻”很吻合。

§ 年轻男士:有时会让,让座可以使气氛活跃,但是自己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绝对不让,先考虑自己,再考虑别人。

调查结果

№ 您是否经常闯红灯?

§ 大一女生:有时会闯,但有时宁可多等一会,觉得闯红灯挺不安全的,容易引起车祸。

§ 超市售货员:没警察,车很少,觉得一切都很安全时会闯。

§ 超市清洁人员:从未闯过,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着急的事情。

§ 女大学生:如果自己一个人的话就不闯,但和别人在一起走时会闯。

§ 老人:违法的事情,怎么能闯红灯呢?

调查结果

§ 中年男士:没那习惯,不会闯的。闯红灯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认的行为。

§ 年轻男士:社会上闯红灯的人多了,大家都闯就跟着闯呗。

调查结果

№ 如果有机会和条件的话,您会吃野生动物吗?

§ 大一女生:不会主动吃,但如果别人点了也不会拒绝,个人吃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可以忽略,法律也不健全。

§ 超市售货员(回族):基于民族风俗习惯及卫生方面考虑不会吃。

§ 超市清洁人员:不敢吃啊,也很不卫生。

§年轻女士:对肉类本身就不喜欢,对野生动物更没兴趣。

调查结果

§ 女大学生(回族):从民族风俗习惯考虑不会吃。

§ 老人:以前自家养的吃,因为没法律管嘛,现在不吃了。

§ 中年男士:以前别人给的吃,但以后不吃了。

§ 年轻男士:当然吃了,多新鲜啊!咱这经济条件允许,不考虑别的。

备注:即使不吃,处于环保的考虑也较少。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麦小芳、李小萍同学负责

№ 在银行、邮局等公共场所排队时,您有自觉站在“一米线”外的习惯吗?

0%

100%

b.没有

a.有

原因分析

§ 这是基本常识;

§ 别人享有隐私的权利,况且自己也不愿意别人站在“一米线”内;

§ 这是最起码的道德;

§ 不想打扰别人;

§ 避免惹麻烦;

§ 这是规定,必须遵守;

§ 人太多,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的话,就会出现混乱。

调查结果

№ 外出旅行时,您会把喝完水后的矿泉水瓶或吃 完食物后的包装袋等垃圾带走或扔到指定地方吗?

33.3%

66.7%

b.不会

a.会

原因分析

★会的原因有:

§ 为了保护环境;

§ 害怕影响自己的形象;

§ 旅游地点的地面太干净,

不好意思扔;

§ 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

§ 基本常识。

★不会的原因:

§ 没有地方扔啊,提着又不方便;

§ 指定地点太远了,拎着垃圾太累。

调查结果

№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您会主动提供帮助吗?

50%

50%

b.不会

a.会

原因分析

★会的原因:

§ 老人需要帮助;

§ 出于同情心;

§ 如果别人不去,自己才会去;

§ 这是社会公德啊。

★不会的原因:

§ 怕被敲诈;

§ 赶时间

§ 老人面目不善就不帮;

§ 害怕惹麻烦。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祁美玲、李雪娇同学负责

№ 答应一件事后您能够信守承诺吗?

26.7%

73.3%

b.有时不能

a.通常能

原因分析

★能的原因:

§ 从良心出发

§ 如果不守承诺给

对方印象不好

★不能的原因:

§ 客观条件变更

§ 当时答应时是勉强的,事后发现自己能力不及

№ 您曾经以翻越马路中间栅栏的方式横穿马路吗?

调查结果

73.3%

26.7%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离斑马线太远

§ 车辆比较少

§ 赶时间

§ 看见有人过,就跟着过

★否的原因

§ 不敢

§ 遵守交通规则

调查结果

№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您会制止吗?

30.1%

63.3%

6.6%

有时会

不会

原因分析

★ 会的原因

§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 不会的原因

§ 不敢

§ 让警察制止

§ 怕别人不听,自己吃力不讨好

§ 管不着别人

§ 怕给自己惹麻烦

★有时会的原因

§ 若危害性大则去,否则不去

§ 若是儿童违反则去,否则不去

调查结果

以下三个问题由孙小辰、刘婷同学负责

№ 在超市购物时会把不想要的但已选的东西放回原处吗?

30%

20%

50%

有时会

不会

原因分析

★ 会的原因

§ 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 随处放感觉太乱,且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 不会的原因

§ 太麻烦

§ 没必要,会有人整理的

§ 没有理由

§ 太累了

★ 有时会的原因

§ 离的近就会放回

§ 想放回就放回,随自己

备注:大学生和中年男子大多数说会放回,中老年妇女都是说没必要,或有时会

调查结果

№ 在游乐场合踏过草坪吗?

70%

30%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 看到大家都在上面玩

§ 没看到明显禁止令

§ 孩子想在上面玩

★ 否的原因

§ 草也是有生命的

§ 有人在看守,要罚钱的

调查结果

№ 在不允许喂动物食物时,在动物园里你向动物喂过食物吗?

60%

40%

0%

偶尔投

没投过

经常投

原因分析

★ 没投过的原因

§ 没去过动物园

§ 正准备投就被制止了

§ 不想喂

★ 偶尔投的原因

§ 那些挺可爱的,就想喂

§ 孩子想喂,自己也觉得挺好玩的

第15篇 关于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调查报告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背景和过程

在市文明办召开文明办主任会后,我县就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工作,对我县城关初中、寄宿中学、隽水寄宿小学、县实验小学、马港初中、程丰初中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中显示,我县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素质基本状况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健康的,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多元而务实,总体思想道德取向积极向上。

二 、我县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好的方面

1.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调查表明,对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占95%,对祖国受到外敌入侵,能主动报名参军的占70%,升国旗时感到无比自豪的占76%,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具有爱国热情,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勇于献身。上楼梯或上车不会抢先的占80%;用完东西会归位的占70%;在公共场所看到有人大声喧哗认为是不文明行为的占87%,这些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效是明显的。

3.尊敬师长,民主平等意识不断增强。绝大多数学生对父母、老师的辛苦付出有深刻的感受,能体谅父母师长的不易,进而怀有刻苦学习、立志回报之心。但同时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对父母师长的一些不适宜的做法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主要是希望父母师长不打骂孩子,不给孩子施加太多太大的压力,能保持一颗公正之心,不重男轻女,不嫌贫爱富,不爱优弃劣;希望能改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发学、主动学、参与学、快乐学;希望能以伙伴和朋友的方式与自己相处,多交流、多沟通、多引导、多表扬、多激励,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自理能力差。虽然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十分响亮,但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调查中,70%的家长最关心学生的功课升学,特别是通城这几年因为高考居全市之尾,部分家长的怨言较多。只有35%的学生在家常做家务,有些学生把自己的衣服鞋袜带回家让妈妈洗; 76%的人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太多,学生普遍感觉自己支配的时间不多,另外课程安排紧等也是一些因素。

2.心理承受力差,态度冷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片面追求表扬鼓励学生,致使只能听好话,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在遇到困难和烦恼时不愿找老师、家长倾诉,而乐于找同学或进行网络聊天,有的则找不到正常的发泄渠道,习惯于把问题和心事藏在心里,变得冷漠、孤僻、自闭。而有近58%的学生则将冷漠、叛逆理解为酷。

3.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上学带手机,家长是为了孩子安全、方便,可有的学生却迷恋网络短信,甚至有些不健康的内容,这不仅分散个人注意力,影响学习,还容易造成攀比心理,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学生生日互相之间赠送精美礼品,甚至大摆酒席。可见,我们的学生艰苦朴素意识比较淡薄。同时,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当班干,怕影响学习;有的学生轮到值日时晚到,怕把衣服弄脏,甚至逃避;有的学生在接受别人帮助后,没有丝毫的感恩思想。只是一味的追求索取,不知奉献。

4.认识不到位。44%的学生不相信网恋;45%的学生乐意参加义务劳动;38%的学生基本没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行为;54。2%的学生对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在时间上的自控力比较差;这些数字是可怕的,更是让人担忧的。

5、迷恋网络游戏,因网络游戏造成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35%

三、做好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实践育人,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的活动

手拉手的活动是大手拉小手,齐扬理想帆;小手拉大手,共创和谐美,要做到一个家庭教育好一个孩子,辐射一群伙伴;一个孩子牵扯一个家庭,影响一片邻居。

(二)坚持文化育人,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的娱乐消费。

通过开展三百红色经典(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部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竞赛活动,帮助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美丑、善恶;通过引导未成年人收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社会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在调查中发现,我县中小学生作完作业,闲暇之余更多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游玩、上网,我们建议结合社区建设,部门联合,整和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利用闲置校舍或结合新校舍开发,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坚持服务育人,积极推行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规范。

根据新形势下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科学把握现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从语言行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自理能力、感恩思想、爱护环境等方面明确什么是对的,应该怎么做。以小见大,从点滴做起,教育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要身体力行。调查中我们深切感觉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四)坚持组织育人,扩大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

建议教育局成立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相关组织,负责对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检查、督导;组织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深入各个学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校内加强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建设与管理。对学生会、团支部、少先队的队伍建设要制定实施意见。从人员的配备原则、培训等方面作都要作出具体规定,旨在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氛围。

四、要处理好几个关键问题。

1、增加财政对德育工作的专项投入。

中共中央、xx《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曲阜乃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财政收入即使困难,也要给全市的德育研究、德育培训、德育活动、德育考察、德育资料建设提供较充裕的经济支持。

2、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专业化是现代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呼唤教育均衡化的需要,也是落实《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因此,通过分层次的班主任培训和教育实践,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发展班主任的教育专业能力是德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设立班主任专项的评优表彰机制,关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大幅度提高班主任的政策津贴。

3、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突破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虚拟世界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低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宗教的影响、多元价值观的渗透,往往通过音响制品、文艺作品、文化媒体和网格文化等虚拟的东西,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趋向。这些领域中黄、赌、毒、武打、枪战、等情节对青少年思想、道德、行为、处事等负面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对黄、赌、毒的东西实行全社会的围追堵截。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方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社会诚信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不容低估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无信而立言必信、行必果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赶等有益的格言,深刻地反映出中华民族历来视诚信为安身立命之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今天,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发现在浓重的利益趋使下,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正在经济、政治、文化、人际关系中逐渐弱化和失缺。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熏陶。

道德调查报告(15篇)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道德范文

  •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4篇)
  •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4篇)115人关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 ...[更多]

  • 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5篇)
  • 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5篇)102人关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学校教育则是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我校自接到关工委的问卷调查后,组织 ...[更多]

  • 道德调查报告(9篇)
  • 道德调查报告(9篇)91人关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 ...[更多]

  • 大学生道德调查报告(3篇)
  • 大学生道德调查报告(3篇)86人关注

    近来,有关大学生缺乏道德和违反法律规则的现象频频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之内,这令部分的公众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法律素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怀疑。针对这种状 ...[更多]

  • 道德教育调查报告(9篇)
  • 道德教育调查报告(9篇)68人关注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 ...[更多]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调查报告(6篇)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调查报告(6篇)65人关注

    2022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直接关 ...[更多]

  • 职业道德调查报告(4篇)
  • 职业道德调查报告(4篇)63人关注

    调查小组成员:唐志江、曾媛、徐迪、翁星玥等调查摘要: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共同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 ...[更多]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10篇)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10篇)50人关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学校教育则是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我校自接到关工委的问卷调查后,组织 ...[更多]

  • 社会道德建设调查报告(5篇)
  • 社会道德建设调查报告(5篇)29人关注

    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关于xx市小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更多]

  • 道德状况调查报告(6篇)
  • 道德状况调查报告(6篇)27人关注

    宁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牙膏我是刷;你是哈密我是瓜,你不看我我自杀”,“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去当黑社会,有钱有势有地位 ...[更多]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