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2000年北京外商投资企业薪资调查报告1350字
报告名称: 2000年北京外商投资企业薪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 北京 调查时间: 2000年 样本量: 30 被访者: 外商投资企业 调查机构: 北京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 报告来源: 北京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 报告内容: 一般职员的月薪在2500至6000元,主管、主任、督导的月薪为4000至1万元,经理的月薪为5500至1.5万元,总监的月薪为8000至2.5万元。日前,北京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对北京的30多家外企作了最新薪酬调查。
调查的职位限于52个通用性职位,如市场、销售、财务、人事、行政、商购、电脑、系统、制造、质量、秘书、翻译等,同时还收集了有关福利政策,如住房、保险、医疗、各种津贴、出差待遇等内容。 关于2000年北京外商投资企业薪资情况,根据西三角调查显示:在外企雇员平均年薪上,高科技企业为62653元;工业制造企业为28654元,快速消费品企业为24013元,其中各类企业雇员薪酬占销售收入比例为6.92%。
在调薪制度上,83%的企业每年调薪一次,10%的企业每年调两次;在薪资增幅上,1997年到1998年度增幅为11.4%左右,1998年到1999年度增幅则下调为5.8%左右,1999年到2000年薪资增幅在7.3%左右,预计2000年到2001年度增幅能达到10%,其中高科技企业薪资增幅已连续多年排列第一。 根据西三角的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82%的企业建立了中方账户,分别按员工工资的61%或59%或49%建立,服务项目分别为:劳保福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教育费、住房公积金、工会费。
另外,68%的企业为员工建立住房基金,38%的企业有健康保险,55%的企业有雇员娱乐,69%的企业有女职工生育费,56%的企业有交通补贴,32%的企业有食品补贴。 在解决员工住房方面:82%的企业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其它解决员工住房途径依次为:企业把住房货币化,在工资中包含;企业自建或购买商品房,按房管部门的成本价售给员工,员工享有部分产权;企业按期发放一定数额的住房补贴,不解决住房;企业自建或购买商品房产权属于企业,无偿或低租分配给员工居住,离开公司时要求退还。
在员工享受公司的住房待遇是否与公司有承诺的问题上,17%的企业与员工无承诺;83%的企业与员工有以下两种形式的承诺:一是员工与公司签订住房合同,房产证由企业保存,若员工离职,应交回住房;二是若员工不能履行有关协议(承诺),收回(退还)住房。 在培训费的投入上,75%的外企每年的培训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1%-5%。
其中内训预算每人每年平均为1930元,内训时间为每年8.85天,外训预算为每年1650元,外训时间为每年5.2天。该调查报告中显
示,培训费较上一个财政年度稳中有升,高科技企业在人均培训费和时间付出上均排第一,从中可看出各企业越来越重视培训。 在奖金方面,一般公司都实行年底双薪。
70%以上的公司发放销售奖,其中32%的公司销售奖每年发放一次,9%的企业每年发放两次,50%的企业每月发放一次。 在福利待遇方面,除政府规定的丧假、产假、婚假、病假、探亲假以及陪产假外,各公司基本上都还自己规定有一些假期,如年假、轮班、培训,而且大多公司都有带薪休假的政策。
在各类津贴中,一般公司还提供工作午餐补助,有些公司在节日期间还发放节日费。在留任优秀员工的措施方面,几乎所有公司都提供海外培训,其它方式还有晋升、提薪、特殊培训、解决住房、提供旅游等措施。
第二篇 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报告5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别让人类的泪水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这个公益广告标语在公园里随处可见,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到底要用多少水?都用在哪里呢?于是,我对我们家每人的用水量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上网浏览有关的资料,了解每人每月大约要用多少水。
2、采访爸爸妈妈,清楚地知道水都用在哪里。
三、调查情况
我们家每月用水量大概在38立方米左右,平均每人每月要用大约13立方米的水。妈妈洗菜、烧饭、拖地、洗衣、洗碗等,此外我们三个人还要洗漱、喝水等,所以要用掉许多水。
四、结论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可见水是多么重要。而现在,地球上可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但是世界上有70亿人口,这么多人要用水,地球上会没有洁净的水资源。如果我们现在继续浪费水、污染水,那么以后,我们都要用净化器净化好几次水之后才能用。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滴水。当看见水龙头在哗哗地淌水时,我们要走过去把它关好,不要让它继续“伤心地流泪”。淘完米,可以用淘米水来洗菜,洗完菜还可以浇花,这样不仅节约了金钱,还节约了水资源,让水可以多用。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行动起来,节约无小事。
第三篇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参考2550字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参考
本次以问卷的形式对六十个人进行了调查,通过此次调查分析显示,当前大学生读书状况不是很好,但总体上还行,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人却并未能很好的落实到实际行动。每周读书的时间依然很少,而且大多读的都是一些娱乐性小说或杂志,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性著作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并且通过调查发现有太多的人读书的功利性很强,盲目的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工作和赚更多的钱,不能正确认识到读书对人生素养的重要性。很多人读书没有针对性,总是感觉效果不大,最终也渐渐地失去了兴趣。
关键字:大学生 阅读 制约因素 阅读现状 调查
目 录
摘要 ................................................................................................................................................... i 目 录 ............................................................................................................................................... ii
一、引言........................................................................................................................................... 1
二 调查结果分析 ............................................................................................................................. 2
(一)读书情况不容乐观,读书时间偏少。 ....................................................................... 2
(二)很多同学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行动不大 ................................................... 3
(三)读书功利性太强,不能正确认识读书的意义。 ............................................................... 4
(四)制约大学生读书不足的原因所在 ............................................................................... 5
三、结论........................................................................................................................................... 8
四、就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 9
(一)对大学生的建议 ........................................................................................................... 9
(二)对学校及图书馆的建议 ............................................................................................... 9
附录1: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 ...................................................................................................... 11
参考文献:..................................................................................................................................... 12
一、引言
大学是我们跨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书籍来净化我们的心灵,用阅读来改变命运。读书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涉猎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没有谁是天生的智者,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思考培养自己扎实的知识功底、健康的处世哲学,我们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读书习惯,读书时间和读书方式,特此针对大学生做了此次随机问卷调查,通过对六十位同学的调查初步收集到一些数据,让我们得以大致了解到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以及影响他们阅读的一些制约因素,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不少存在于大学生中间的问题,初步调查处了大学生对于读书问题的困惑所在。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读书时间不足,读书量缺乏,读书面要么狭窄,要么太宽泛而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多同学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动上却相差甚远;有的人过于功利,只注重读书对自己的现时作用,却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喜欢看的`书都是杂志和通俗小说,由于同学们读书目的不明确,没有结合自己需求选择图书,使得读书内容过于零散不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书的效果。读书本应广泛涉猎,汲取各种营养,但是同学在读书时却只选择一两类来读,而没有真正博览群书,限制了自己的视野,久而久之自己的见识与知识储备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更好的扩充。
二 调查结果分析
(一)读书情况不容乐观,读书时间偏少。
图1.1每周课外读书时间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41.6%的同学每周的平均阅读时间低于一小时,作为一名大学生读书对我们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认为每周的课外阅读时间应该至少要保持到4个小时以上。当前的大学生的读书情况确实不容乐观的,调查显示,仅有18.33%的学生的周阅读时间能够超过四个小时,我们的阅读情况值得警惕。
图1.2是与否增加读书时间
调查显示有76.6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读书时间是有必要增加的,仅有23.33%的同学认为自己不需要增加读书时间。至于不愿意增加读书时间的这一部分同学我们分析认为一方面是认为自己的阅读时间已经足够多了,没有增加的必要,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则是因为认为读书对今后生活和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和实用性所以也就不读了;当人还有一部分人则是
因为对读书根本就没有任何兴趣,读书对他来书简直就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但是从调查结果显示来看,大部分的同学还是认为有很大的必要增加阅读时间的,这一方面显示出大多的同学都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的读书时间很不乐观,至于有哪些原因制约着他们在闲暇时间不读书而是去干其他的事情,我后文中详细分析。
(二)很多同学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行动不大
图1.3大学生对读书的认识
调查显示,约95%的同学认为课外读书是有益的,其中超过百分之六十的同学认为读书多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一点上说明我们的大学生还大都能正确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从另一项数据中也显示,我们的大学生是很在乎读书的,调查发现有超过7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读书时间是不足的,这也从侧面很好的说明,今天的大学生是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的,他们能认识到这一点,能感觉到自己的读书时间是不够的,是有必要增加的,这正是唯一也是我们值得欣慰的一点。
然而让人不乐观的是,虽然很多人都能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可是真正付诸实践,真正增加自己的阅读时间阅读量的同学并不多。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绝对是在我们的调查之前,可是在调查中显示我们的大学生的阅读时间以及阅读量都是很少的,而且很多的读物是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的。如下图所示很多的同学在大学里读的都是一些小说或娱乐杂志,而真正有目的性的去选择专业性的读物的只有18%左右的同学。其中读小说和娱乐杂志的以男生居多,这是很出乎我们的意料的,以往我们大都认为读小说和杂志的应该是女生才对,男生应当更专注与专业导向的研究。我们有理由认为我们的男性同胞们
第四篇 论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2500字
大学生消费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90%大学生的生活费都是父母支撑的。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显得格外的受关注。以下是论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供广阔求职者参阅。
一、调查背景: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如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普遍还存在储蓄观念淡薄和盲目攀比心理的消费问题等。
二、调查对象:
大一到大四学生。
三、调查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
四、报告正文:
论大学生消费现状
摘要:
针对越来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对每月学生的主要花费进行了提问、对比、数据分析,总结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校大学生中简朴的学生要明显多于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但是,现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用的明显增加。
关键字:大学生、消费、物价、消费来源
正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正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感到供养一个大学生的压力,很多人说,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基本可以赶超白领。那么,大学生的高消费到底源于何处呢?为什么大学生的花费会如此巨大呢?
本次的调查对象多为大二的学生,虽然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整体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都花在了伙食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用上,但是为什么生活费用会越来越大呢?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物资丰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环境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59、5%,仅有7、1%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以上的只有2、4%。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1%),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职打工 (7、1%)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 ,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 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2、4%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以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2504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读书的我们,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能自主负担所有生活开销的能力,所以,在花钱购物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挥霍,许多没有必要的开销都应逐一免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建议同学们要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第五篇 社会问题调查报告6250字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人口的容量也只有环境的容量相适应才能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鉴于人口的压力,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更是逐年增高,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相应,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产生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独生子女比起非独生子女更任性、发脾气、敏感、胆小、孤独,内向等情绪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经不起生活磨炼常常难以适应社会等适应能力。
自我中心意识强、性格独立、依赖性强,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分享,团队协作意识差,且懒惰自私等性格问题。
这些状况的产生是有深刻的原因的。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能力,展开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且这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加激烈。社会的现实,冲击了处在伊甸园中的大学生的平静心理,特别冲击着那些自始自终都在“保护伞”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当他们遇到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败、评奖的落选等现实受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或自暴自弃,盲目混日子;或临阵退缩,申请退学而逃之夭夭…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他们的去向更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对政治活动,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更甚。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颇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同时家长对其前途充满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学习,但对其能力、兴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强迫孩子学习,这导致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们错误的爱。家长用过分的爱满足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保护。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挫折的体验,这导致独生子女形成依赖性格,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差。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因宠爱他们而对他们的行为很少约束,只怕呵护不足,这导致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养成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可能某些家长是非本意地只生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愿望便十分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
4、独生子女过早进入成人世界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常诉寂寞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说明了独生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同伴交往。许多父母将独生子女送进了托儿所、幼儿园,让独生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互相帮助、学习、竞争的情感。这些举措是很正确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只让独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输成人的思维模式,过早地将他们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与交往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与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精神上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教育因素
进入学校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现状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准备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同时,尤其是大学里学习内容多,难度大,中学时代教师“保姆式”的教学被更多的自学所替代。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第一次离开故乡,远离亲人,失去父母的直接照顾的客观环境下,面临这些生活与学习上的困惑,使他们手足无措,处于失落状态,特别是在遇到学习困难,大学生活条件差时,更唤起思家心理。另一方面,对刚刚融入集体生活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集体成员来自不同层次家庭,加上地区间的差异,要适应并融入这个集体,对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当人际关系处于冷漠、疏远、紧张状态,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独生子女自身的因素
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能及的东西。
既然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引导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发挥他们的长处。我们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一.摆正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
儿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状态,严重危害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与地位。要维护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摆正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逐步培养自我服务的习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
二.爱与教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溺爱本身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会使子女遭到毁灭。”爱子女本身是教育。爱得合理、恰当,可使子女感到安全、温暖,激发其求知欲及探索动机,成为健康成长的力量。但若溺爱纵容则会害了子女。在怎样爱子女上,家长可参照以下五个方面:
1、既爱又不溺爱。
2、.给予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又有严格管理与要求。
3、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不忽视个体差异。
4、使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和谐结合,不姑息迁就。
5、对独生子女的优点鼓励赞赏而不过分,对其缺点则应予批评教育。
三.教育统一要求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家长均是独生子女的教育者,要求达到预期目的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身作则。除循序渐进外,还须掌握一个原则:统一教育态度、要求与方法。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家长需相互合作,统一口径,是非明确,既要有说服力,又要有权威性,以增强教育影响。至于学校与家庭,家长与老师之间亦须采取一致态度,相互联系、支持,方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儿童教育儿童
同伴关系是发展儿童认知与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支柱,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同伴关系中,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方面处于近乎相似的水平。他们是平等互惠的,而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家长送独生子女上托儿所、幼儿园是十分明智的举措。因为托儿所或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使独生子女逐渐产生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的意识,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与评价、信赖与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
五.掌握规律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又有个体差异。即使年龄相同的儿童,其表现也可极不相同。顺应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且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心理卫生问题的矫治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大多属于教育上的偏差。家长可参加一些座谈会、家长学校,或者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增强这一方面的知识。一旦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发育偏离现象,应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如果某些独生子女出现认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家长应带他们到心理卫生咨询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与会谈,取得指导,及时矫治。
关于独生子女社会问题调查报告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人口的容量也只有环境的容量相适应才能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鉴于人口的压力,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所占比例更是逐年增高,独生子女逐渐成为中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相应,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代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产生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独生子女比起非独生子女更任性、发脾气、敏感、胆小、孤独,内向等情绪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经不起生活磨炼常常难以适应社会等适应能力。
自我中心意识强、性格独立、依赖性强,一旦受点挫折就发脾气,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分享,团队协作意识差,且懒惰自私等性格问题。
这些状况的产生是有深刻的原因的。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能力,展开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且这竞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加激烈。社会的现实,冲击了处在伊甸园中的大学生的平静心理,特别冲击着那些自始自终都在“保护伞”下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当他们遇到老师的批评、考试的失败、评奖的落选等现实受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或自暴自弃,盲目混日子;或临阵退缩,申请退学而逃之夭夭…
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现在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他们的去向更趋向于功利化和实用化,对政治活动,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二、家庭因素
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从家庭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更甚。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颇高,某些家长将独生子女作为家庭的轴心,给予特殊的家庭地位,一切活动均围着独生子女转,处处受到特殊照顾。这种特殊的家庭地位会使独生子女养尊处优,高人一等,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没有礼貌,没有同情心,助长了'自我中心'意识,扭曲了性格,从而形成了骄横拔扈、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同时家长对其前途充满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学习,但对其能力、兴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强迫孩子学习,这导致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
2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家长们错误的爱。家长用过分的爱满足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保护。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挫折的体验,这导致独生子女形成依赖性格,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差。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因宠爱他们而对他们的行为很少约束,只怕呵护不足,这导致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养成唯我独尊的任性个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家长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可能某些家长是非本意地只生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愿望便十分迫切,他们不顾孩子的素质与兴趣,也不重视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硬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子女身上。在学习上要求过高,进行过难的训练,超越子女的实际水平。一旦子女学习成绩下降,就恨铁不成钢,对子女施加压力或加以惩罚,致使某些独生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结果事与愿违,反而伤害了子女。另外父母的过高期望也是独生子女的一种巨大心理压力,日久会导致子女人格扭曲、心理变态或产生反社会行为。
4独生子女过早进入成人世界80年代以来,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常诉寂寞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说明了独生子女缺乏与小朋友共同生活的体验,渴望与同伴交往。许多父母将独生子女送进了托儿所、幼儿园,让独生子女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培养互相帮助、学习、竞争的情感。这些举措是很正确的。但有的父母不懂得同伴关系的心理价值,只让独生子女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向其灌输成人的思维模式,过早地将他们拖入成人世界,失去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模仿与交往的机会,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与集体活动的乐趣,在精神上造成极大的损失。
三、教育因素
进入学校后,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由父母包办的现状被住集体宿舍,吃饭上食堂排队,衣服自己洗,日用品自己准备的生活方式所代替;同时,尤其是大学里学习内容多,难度大,中学时代教师“保姆式”的教学被更多的自学所替代。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第一次离开故乡,远离亲人,失去父母的直接照顾的客观环境下,面临这些生活与学习上的困惑,使他们手足无措,处于失落状态,特别是在遇到学习困难,大学生活条件差时,更唤起思家心理。另一方面,对刚刚融入集体生活的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因集体成员来自不同层次家庭,加上地区间的差异,要适应并融入这个集体,对独生子女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当人际关系处于冷漠、疏远、紧张状态,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独生子女自身的因素
独生子女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差,表现在自以为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容易追求超出本身能力所能及的东西。
既然独生子女存在着心理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引导独生子女健康成长,发挥他们的长处。我们认为应从一下几方面着手。
一.摆正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位置
儿童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和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形成“自我中心”状态,严重危害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与地位。要维护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摆正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使其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逐步培养自我服务的习惯,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自我中心”摆脱出来。
二.爱与教相结合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溺爱本身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但会使子女遭到毁灭。”爱子女本身是教育。爱得合理、恰当,可使子女感到安全、温暖,激发其求知欲及探索动机,成为健康成长的力量。但若溺爱纵容则会害了子女。在怎样爱子女上,家长可参照以下五个方面:
1、既爱又不溺爱。
2、.给予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又有严格管理与要求。
3、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又不忽视个体差异。
4、使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和谐结合,不姑息迁就。
5、对独生子女的优点鼓励赞赏而不过分,对其缺点则应予批评教育。
三.教育统一要求一致
在家庭教育中,所有家长均是独生子女的教育者,要求达到预期目的家长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身作则。除循序渐进外,还须掌握一个原则:统一教育态度、要求与方法。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家长需相互合作,统一口径,是非明确,既要有说服力,又要有权威性,以增强教育影响。至于学校与家庭,家长与老师之间亦须采取一致态度,相互联系、支持,方可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儿童教育儿童
同伴关系是发展儿童认知与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支柱,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在同伴关系中,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方面处于近乎相似的水平。他们是平等互惠的,而儿童的道德情感发展正是建立在这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家长送独生子女上托儿所、幼儿园是十分明智的举措。因为托儿所或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可使独生子女逐渐产生与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的意识,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要求与评价、信赖与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掌握一定的社交能力。
五.掌握规律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又有个体差异。即使年龄相同的儿童,其表现也可极不相同。顺应发展规律进行教育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前提,且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心理卫生问题的矫治
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大多属于教育上的偏差。家长可参加一些座谈会、家长学校,或者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书籍,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增强这一方面的知识。一旦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发育偏离现象,应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如果某些独生子女出现认知、情绪或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家长应带他们到心理卫生咨询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测与会谈,取得指导,及时矫治。
社会问题
第六篇 2023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发布:超八成海归学非所用850字
10月13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年度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但是超过八成的海归“学非所用”,25.2%的海归起薪在5000元以下。
《报告》指出,2023年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52.37万,较上年增长13.9%;而留学回国人数达40.91万,比上年增长12.1%。对此,海威时代总裁俞仲秋表示,年度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而85后、90后也成为留学回国的主力军,中国留学市场从爆发期、高速增长期开始步入成熟期。
然而,《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海归“学非所用”,其中51.7%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内容与海外所学的“匹配程度一般”,25.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怎么匹配”,7.4%认为“完全不匹配”。另外,海归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水平整体偏低,“满意”及“非常满意”的仅为33.2%。
《报告》指出,不熟悉国内就业形势是海归就业的主要劣势,半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以及“回国时间晚,错过校招季”,还有超过30%的被调查者认为“岗位海投效率低”和“缺乏完善职业规划”是自身的回国就业劣势。
此外,《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海归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拥有清晰职业规划的海归只有47.6%,有42.2%的海归尚未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10.2%持无所谓态度。
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显示,单位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对海归求职不利。求职申请数与岗位数量比例明显过高,22.6%的单位表示平均每年收到大学生求职申请超过5000人,然而27.5%的单位表示不一定每年都会招聘应届毕业生,只有在业务需要时才会进行招聘。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次调查,45.2%的单位表示其在职人员中海归的比例不高于10%,但是60.5%的单位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这表明海归群体在回国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一定优势。
据悉,《报告》是新东方海威时代联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走访等形式完成。本次调研主要面向已完成海外学习、回国发展的各类留学归国人员,学历涵盖本科以至博士多个层次,研究问题涉及其行业分布、薪酬水平、回国原因以及职业规划等。
第七篇 农户科技需求基础调查情况报告3850字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的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摸清农民粮食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大面积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农民对技术的需求,明确我县不同生态区域农民需要哪些农业技术种植何种作物可以增加收入,通过对全县2个乡镇20个农户的问卷方法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目的在于准确了解掌握目前我县农村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种植类型、不同从业类型的广大农民的真正技术需求,探索为不同生态区域、不同种植类型的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为农技队伍建设和技术推广模式改革以及政府职能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按照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具体要求,我县选择有代表性的巷口镇、凤来乡2个乡镇共20户农户作调查对象,每个乡镇调查种植大户1户,村社干部2户,科技示范户2户,普通农户5户,对不同类型农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调查人员亲临调查现场,主动找到调查农户的户主,采取会见式方法,按照调查问卷的内容逐项调查记录。原始调查问卷完成以后调查人和被调查农户签字确认有效。
通过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份(1)调查对象中35岁以下6人,占30%,36-50岁12人,占60%,51-60岁的2人,占10%;(2)调查对象中家庭第一劳动力男性农民的18人,占90%,女性2人,占10%。(3)家庭中第一劳动力文化层次为:小学文化程度3人、占15%;初中文化程度11人、占55%;高中文化程度6人、占30%。(4)所在经济生态区域范围均为渝东南经济区;农户所在地理区域为低山区17户和中高山区3户;当地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下的4户,400—600米之间的4户,600—900米的12户。(5)家庭人口组成各异,调查家庭中家庭总人口3人以下的1户,3-4人的11户,5-6人的7户,6人以上的1户。
二、调查结果
(一)农户耕地资源状况:
在被调查的20个农户中,人均耕地0.5亩以下的没有,人均耕地0.5-1.0亩的占35%,人均耕地1.1-2.0亩的占55%,人均耕地2.0亩以上面的占10%。40%的农户人均土地减少了,5%的农户土地面积增加了,55%的农户人均土地没有变化;40%的农户人均土地减少的原因是:25%农户由于退耕还林,10%由于建设征地,65%由于其它原因。
(二)、粮食与劳动力问题。20户调查户中90%的不担心家里会缺粮,只的10%的担心缺粮;在农忙季节有65%的农户表示他们都较缺劳力,35%的回答不缺劳动力。在缺劳力的家庭,农忙季节,30%的家庭需雇工,55%的需换工,15%用农用机具来处理劳动力短缺问题;几乎100%的被调查者回答他们可以管理他们现有的土地,但是,管理自己的土地只是为了口粮,依靠种植粮食根本无法致富。由于种地辛苦,投入大、产出低,90%的农民不愿意在家务农。
(三)、家庭收入主要经济来源:通过问卷调查20户当中,90%的家庭收入都较以前增加了,20__年底人均纯收入1500以下的占5%,1500-2500元的占45%,2501-4000元的占45%,4000元以上的占5%。15%的农民主要家庭收入的增加必须通过外出打工来实现。40%农民靠种植业,20农民靠养殖业,25%农民靠其它来源来实现。依靠管理的农作物一年人均产值500元以下占10%,500-1000元占45%,1001-2000元占35%,2000元以上占10%。
(四)、种植业投入情况:粮食生产的投入情况:在所有的投入中,农民对化肥的投入远远高于其它农用生产资料的投入,从调查的20户当中,除两户种植大户,其它每户投入肥料1041元;种子192元;农药97元;农膜158元。农药的投入波动性最大,不同年份、不同区域、不同农户投入量差距相当大。
(五)、农户对农业科学技术信息的需求
目前,农户最关心的问题是农资价格占50%和农产品价格35占%,其次是缺劳力;最需要的技术是田间栽培管理技术占55%,其次是新品种、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技术;最受农民欢迎的农业技术是测土配方施肥占50%,其次是病虫害防治技术占20%,第三是免耕栽培和农产品简单保鲜贮藏技术;最关心的农村政策是种子直补占60%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占35%;最关注的农业信息是农业农村政策占40%,其次是农产品市场行情和种植管理技术各占30%;100%农户回答他们知道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的区别;60-90%的农户回答他们都不能识别真假化肥、种子和农药;90%的农民都关心出售农产品质量安全,都知道尽量少打或不打农药;60%农民知道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35%的农民知道国家规定的限用和禁用的农药种类。
农户通过农技员获取农业技术的占60%;通过自己电视、杂志等途径获得的占15%;通过左邻右舍交流的占10%。通过培训班或现场示范的占15%。对当地农技员是否满意:85%满意或基本满意;15%的很少见到农技员,或者是对农技员无印象。
(六、农民收入情况:大多数农民家庭收入包括三大部分,三大部分收入相辅相成。对于我们调查到的农民主流,其家庭收入一般都要包括三大部分,即种植、养殖、其它和打工所得。靠种地收入的占40%,靠其它收入的占25%,靠养殖收入的占20%,靠边打工所得占15%。因此,说明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能不能过得富裕,还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跟养殖业联系比较紧密,养殖业的收入是种植业的一部分转化而得的。如果种植业收成不好,养殖业就会受到很大牵扯。因此农民对种粮食和养殖业所得收入所占的比重较高。接受调查的20户在家务农的主要劳动力,如果在城里可以找到工作,有95%的农民不愿在家务农。90%的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突破1500-4000元。
三、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最关注的是“农业农村政策”和“农产品价格保护”,证明农民想国家对农产品实行最严格的价格保护措施,农业是弱质产业,也是最基础的产业,还是不能替代的产业;农民是最基层的群体,也是最弱势的群体、收入产出不成比例的群体,最重要地是解决人们吃饭问题的群体。___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改善我国农村、农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是最基本的问题,要提高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保护是最根本的措施。调查中发现:农村、农业自然资源流失现象较重,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农业资金等等,土地经营在农户中的实际地位有了根本性变化,土地在农民观念中的地位已经降低了许多。农民期望国家在这些方面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农业、农村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和环境。75%农民把家庭致富的现实方向锁定在非农活动中。在回答“如果在城里可以找到工作,你愿意务农吗?”时,95%的受访者选择的是“不愿意”;家庭经济收入来源:40%的依靠种植,20%是依靠养殖,15%的靠外出打工,还有25%靠其它收入。要提高农民的种地积极性,除了现有政策加大执行力度外,还应该尽快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我们农民利益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增加才是的。
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也有新的提高,知道了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因素是合理有效使用农药、化肥、饲料加剂等化学元素,绝大多数农民都能自觉不打或少打农药了,但也有一些农民不知道国家限用、禁用的农药品种,难免造成农民误购限用、禁用农药使用。各级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整治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民用上安全、效高的化肥、农药、种子。防治农资市场乱涨价、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调查还显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特别是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出台,各种支农、惠农、扶农、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相继出台,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呈现出增加势头,这已形成农民的共识。从这次调查中表现出来的家庭人均纯收入都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四、调查结论: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主要是乡级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是乡镇机构的重要部分。一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必须是“以农为本”的推广服务理念,加强与农民沟通,做农民知心朋友,关心了解农民生产的生活生产需要,和农民朋友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拓宽信息渠道,传授实用技术,为农排忧解难,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和素质,取得农民的信任,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尽快转换成现实生产力。二是,农民最需要的三方面信息:购买信息、出售信息和科技信息。在农技推广服务时,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农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进行分类指导,着力提升他们自身的生产能力。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农民种植、养殖离不开农牧业生产动态信息、农产品、牧产品市场行情信息、种植、养殖技术信息、防灾救灾技术信息,另一方面,农业部门的各类信息无法及时地、有效地传递到农民心中去,用于指导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信息传递。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农民自身问题,如他们还不善于积极主动地与外部世界沟通,不善于认真有效地利用多种渠道获取有用信息;另一方面是外部条件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农村信息传播的硬件设施落后,大众传媒的信息内容有明显忽视农村农民的偏向,应当由公共部门提供的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四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服务,特别是技术信息服务,政府部门应当给予大力支持;乡镇农业服务部门在加大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化农业、牧业信息的传递力度,把农民需要的政策信息、技术信息、新品种信息、新的栽培技术信息、新的养殖技术信息、新的经营管理技术信息、生产动态信息、市场行情信息、民情民意信息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传递。五是,农民认为效果最好的技术服务和最能接受的方式是:技术人员下乡具体指导、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所以,专业技术人员的直接指导是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总之,从农民科技服务需求调查的结果看,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设立示范点和示范户是最有效的农业技术传播途径,创新服务机制,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供农民所需,加强沟通,多作宣传,搞好培训,狠抓示范,切实指导,理顺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缩短技术传播链,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第八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教育调查报告9350字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解我省高校贯彻落实___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文)的精神、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工作的意见,江苏省关工委、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在省教育厅有关方面协同配合下,组织开展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研。全省确定南京大学等25所高校参与调研,这些学校既有部属高校也有省属高校,既有综合性的本科院校,也有专业性的高职专科院校,高校驻地覆盖全省各地,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参与调研的高校关工委在学校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动员和组织本校离退休老同志,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在此基础上,我们召开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座谈会,听取调研情况汇报,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现将这项专题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看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不怕困难,善于合作,体现了较好的心理素质。但同时也看到,当代大学生,随着生源的独生子女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复杂多元变化,以及学生家庭成长背景、地域贫富的巨大差异和现代媒体的负面效应等因素影响,从中学门迈向大学门的青年学生面临着比过去时代大学生更多的现实问题,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因心理疾病导致休学、退学。在对大学生的各个年级段的分析中,几乎都发现有部分群体存在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心理异常问题。据各校心理普查和日常心理咨询记录提供的资料,心理异常学生检出的比例,虽然差异很大,但平均达到5-7%,有些学校高达1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我省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异常和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同学中呈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发展性心理问题为主,障碍性心理问题次之。发展性问题以学习问题、适应问题、人际关系、贫富差距导致的心理问题及恋爱与性心理、挫折应对、毕业择业心理等问题为主;障碍性问题则以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成瘾(含网络成瘾)、物质依赖、性偏好障碍等神经症、心境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心理障碍为主。由于各个年级大学生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发展任务不同,各个年级大学生所显现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综合分析各校所提供的情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发压力难以适应症
现在校园里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代学生从小家庭娇惯,生活条件优越,被称之为“在蜜罐里”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长花重金租房陪儿女读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就从客观上养成了这一代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下降,“郁闷”一词成了他们的常用语。与过去艰苦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竞选班干部落选、奖学金没评上、学习压力大等问题时,都会使一些学生烦躁易怒、自卑苦闷。此外,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由于大学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教师的授课方式常常会使许多学生不能认同。大学汇集了各地中学尖子,许多学子会因学业成绩不再显赫而产生自卑、焦虑和不适感觉,若迟迟不能调整,长期压抑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战胜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视不够,也使这种状况的扭转迟缓。某大学一学生,来自苏北农村,中学的尖子生、三好生,性格内向,来上学的费用都是父母向乡亲们借来的,来校后学习适应能力差,成绩不理想,看到别的同学在外打工,执意想挣钱还债,种种压力逐渐使刚进校意气风发的他变得很郁闷、焦虑、烦躁,这些不良情绪积压爆发,情绪失常,导致狂躁症,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休学两年。
(二)、失恋等情绪困扰,诱发冲动控制障碍症
现在大学里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中年级学生就开始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然而大学生谈恋爱成功率比较低,失恋问题突出。失恋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绪酿成的事件比较多。失恋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引发各种的心理问题,轻者荒废学业,重者引发校园极端事件。某高校曾发生一起因“三角恋爱”引发的凶杀事件。一女生因不能容忍另一女生接近其恋爱的男生,在某日中午趁该女生在宿舍熟睡时,用事先准备好的菜刀连砍十几刀致其重伤。强烈的嫉妒心使这女生丧失理智,成为一名杀人犯。有些院校中,由于相
关心理知识的缺乏,婚前性行为引发的身心伤害也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此外,网络成瘾也是大学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不少学生陷入网瘾,失去自控能力,轻者通宵熬夜,生活无规律,影响健康;重者导致学业荒废,精神恍惚,不能自拔。部分男生还开始出现离不开烟酒等物质依赖,成为各种各样的“瘾君子”。
(三)、个性偏执、情绪敏感,易诱发孤独、失落症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偏执,易于冲动,随心所欲。这种特殊环境形成的个性造成人际交往能力差,少数学生因个性、价值观的差异等因素迟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群体而产生孤独感;交朋友特别是交异性朋友中喜怒哀乐的不成熟处理、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的偏差导致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失落,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某校二级学院一名女生,个性偏执,心情孤傲,交一男朋友,一年后遭拒绝,情绪受挫,寝食难安,心理封锁,听不进任何规劝,终于悬梁自尽。
(四)、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心理落差,引发烦恼、自卑症
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社会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热议的问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来自贫困地区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如意的学生,与衣食无忧的“富二代”学生彼此的认同度有较大差距,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价值观的动摇改变,并加剧同学间的矛盾。对于贫困生来说,“富二代”的一掷千金很可能是一个刺激,并由此引发情绪反应或者人际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学生由于对贫困学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会在朝夕相处中伤害到贫困生的自尊,引发人际纠纷,导致贫困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和加剧。
(五)、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引发焦虑、恐惧症
当前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市场经济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大背景下,青年群体面临着较重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不少毕业班学生有“就业综合症”,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急躁、心神不宁,以及达不到期望后的意志消沉和情绪低落。大学生一般就职期望值偏高,向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县城,同学间也必然会作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加之,存在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使学生看到录用人才的不公正,会使他们产生愤怒、不安、无奈、孤独等负面情绪。如果临近毕业而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关爱忽视,将使这方面问题难以化解。
上述在现阶段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改善,将会影响一些学生一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否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辅导,得以排解心理困扰,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近几年,我省高校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抓住关键环节,创新途径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机制,做到了思路清晰,要求具体,特色鲜明,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我省高校正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工作模式上实现从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从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综合的实践教育的转变。,省教育厅建立了5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辐射与带动周边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我省启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的遴选资助建设工作,遴选出16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予以重点建设。 11月,省教育厅成立了“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评估、咨询和服务。
一是建立健全三级组织网络。建立高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各高校都落实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在每个班级或系科中有一名学生作为班级的心理委员(或称心理保健委员、心理气象员等),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实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校,覆盖全体本专科学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预警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是组织领导机制。绝大多数高校成立了以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牵头,学生处、团委、宣传部、校医院、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关事项,对重大问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指导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三是经费保障机制。参与调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均能做到纳入预算、单独列支。全校每年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各高校之间差距较大,数额从2万到40万元不等,生均从1.5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三分之一高校能达到省教育厅提出的生均标准。参与调研的高校都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许多高校还设有预约室、接待室、测量室、宣泄室、放松治疗室、生物反馈室、沙盘治疗室、观察室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场所和硬件设施,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高校均开设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南通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已经率先以必修课的形式推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还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开设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颇受学生欢迎。
(二)重视发挥专兼职队伍和“五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各高校均有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有的高校除专职教师外,各院系具备资质的辅导员老师全面参与,还吸收校内外相关专业人士的资源,积极发挥关工委“五老”的作用,整合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资源,提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各高校至少配备有1名本科学历以上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博士、硕士学位或具备较长的执业年限。4月,南通大学关工委建起了“谈心屋”,成为离退休老同志与大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窗口。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省关工委、中国关工委以及全国和省各大媒体先后推广,报道了南通大学的经验,我省各高校关工委纷纷陆续建起了“谈心屋”。以“谈心屋”为桥梁,将高校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作用发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支队伍和力量。老同志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和政治优势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不拘形式的心理疏导和心灵抚慰,解读他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难题,通过心理咨询、访谈、对话或座谈等形式,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吸取先进人物的人生经验,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研究
我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社科、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项目,5个省级基地均建立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吸引了广大高校专兼职教师申报。我省高校在贫困生心理关注、大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长。
(四)拓展工作时空,积极开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
大多数高校在个别咨询为学生服务方面,积极拓展时空,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咨询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保障学生能及时方便快捷地寻求个别咨询。许多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宣传网站,并不断更新,发挥网络及时沟通的优势,通过论坛、专业教师博客等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接受心理咨询指导,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资讯和周到的咨询服务。苏州大学的4个校区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达18个半天,并由原先在教学区域的设置转向进驻学生宿舍,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便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中心咨询室每周的开放时间计40余小时,包括晚上和周末时段。江苏大学的心理咨询室分布在各个方便学生的区域。扬州大学开通“扬州大学心情驿站”博客、“扬老师qq在线心理咨询”。中国矿业大学组织建立了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为指导、大学生心理资助中心网络小组为主体的网络建设队伍,及时回复学生留言,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互动性功能。
三、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势头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稳步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平衡,部分高校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大,支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经费投入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据本次调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最少的高校平均年生均经费仅1.5元,而较为充裕的高校年生均经费已达到15元,相差10倍。参与调研的学校有三分之二没有达到本科院校年生均不低于15元,高职高专院校年生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覆盖本专科生,还要覆盖研究生,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乐观。本次调研显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受到重视,体现在专业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零开设。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共性问题。本次调研发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较多,如江苏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有5-6人,但有不少高校仅有1-2人,师生比仅为1:9000-1。__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 __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定岗、定编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工作人员与全日制在校学生比例不低于1:3000-4000”。我省不少高校还没有达到此最低标准。一些高校虽然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但缺乏专业资格。各校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待遇、职称和培训方面各有各的情况,如职称,有的归口管理,有的归属思政,有的挂靠教师,很多并无明确,以致这支队伍人员思想不够稳定。
(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有效,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尚未形成各界共识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比例虽然很小,但是影响很大,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如何规范、科学、有效完善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共性课题。另一方面,个别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发生以后,媒体在予以关注并报道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方式,以尽可能的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有关方面重视研究的课题。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动求助意识普遍薄弱
由于受多种因素包括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动求助意识普遍薄弱。虽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设讲座、选修课、活动体系建设、校内小报、宣传小册、广播网络等各种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和咨询知识,个别心理咨询室设置由原来在校园僻静一角进驻学生生活社区,通过拓展时空,开辟网络新阵地等手段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专职、专业、专心”服务学生的做法,基础工作比较到位,但由于受“怕被别人觉得心理有问题”、“心理问题不是大问题”等想法的影响或由于相关心理学科普知识的缺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遇到心理问题后的求助意识普遍薄弱。有的学生饱受心理问题困扰却无察觉,或者意识不到是心理问题;有的对心理健康的相对性、连续性、可逆性、动态性认识有误区;有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抱有一定的偏见。
四、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进一步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建议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卫生厅、团省委等多个职能部门进一步协同配合,切实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__年2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__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我省所有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题汇报,部署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有高校都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建设,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领导。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工作部门、宣传部门、人事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校医院等单位,以及学校关工委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健全相关制度,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门机构,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并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完善协调机制。
各高校要按照本科生不少于15元、专科生不少于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并纳入学校预算、专项单列、专款专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场地,具有完备的健康、能力、人格、职业等方面测评软件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设备、器材、图书、期刊、音像等参考资料,并能够不断补充更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规定的最低要求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应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应计算相应工作量。
在专业资格和培训方面,建议省教育厅出台专业人员的专业准入制度和要求,对专职人员专业化发展以及个人成长方面要有规划和督导。对兼职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等骨干学生的专业培训有待加强。目前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很乱且费用昂贵,建议省物价管理等部门联动予以整顿并在培训资质上予以规范。
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加强校园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形成咨询师全懂,党委副书记懂、辅导员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学生有心理健康意识,后勤宿舍管理人员知晓,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老师了解的全员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调研发现,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个省级基地和16个示范中心覆盖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效地整体推动了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与辐射效应,有利于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发挥5个基地和16个示范中心在提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方面的培训、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步伐
危机干预工作直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与成熟度,各校应确立危机干预的指导思想,以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建立和强化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预防方面,要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管理,做好危机预警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等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形成“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机制;建立以辅导员、学生干部为骨干力量的信息员队伍,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及时、准确掌握并作出有效干预。加强信息管理:在普查后根据心理健康档案筛选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建立学生心理信息月报制度和突发事件即时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数据库,把临床咨询筛查出来的构成心理疾病诊断的,遭遇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的,性格长期孤僻的,学业、情感或人际关系等问题受挫的,环境适应不良的,以及出现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作为危机干预的高危人群和主要对象。
出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并建立完备的危机干预体系,提高危机干预能力。建立学校、学院、学生、家长、社会医疗机构协同的危机干预网络,明确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和分级分类处理办法。强化危机干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学生工作队伍、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学生骨干危机干预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的危机快速反应能力,挽救个体身心,维护学校声誉,加强校园和社会稳定。开展危机后干预,处理危机事件发生后涉及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情绪反应,维护身心健康。
(四)要积极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求助意识
省内几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显现了学生求助意识的薄弱,对此学校领导、老师尤其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备感痛心惋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事、善事、难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咨询工作的普及宣传,并长抓不懈,推广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动和典型经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心理健康和自我调节的意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异常心理,帮助大学生自主调整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通过药物以及住院治疗。
第九篇 2023年环境调查报告格式4550字
一、概述。
本人在__市一所九年制一贯制的民办学校完成的教育实习。在该校期间发现学生厌学、学习态度不明确、自控性不强等消极学习的现象严重。学校对学生进行教导及家访等形式的引导,所起作用却不大。教师们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及“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了。造成该现象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而外在环境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以该民办学校学生为对象,在一个多月的实习经历中,经过调查与访问,及围绕着“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这一教育主题,展开以下的调查内容。
二、对学习环境的理解。
环境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而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是指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辅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社会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
影响学习效果因素,其实有很多,可归纳成动机、意志、态度、身体、情感、环境等多个方面。也可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也可叫做主观因素,它是与学生个人存在着主要内在的联系;而外因,比如老师家长环境等影响因素我们看成外因,或叫客观因素。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因素发挥它的作用。学习的效果正是这些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可想而知,外在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十分不容忽视的,因此,重视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可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根据对学习环境的理解,围绕该民办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将由小环境到大环境的顺序,分析民办学生所处环境对学习造成的影响。
1、班级环境对学习的影响。班级集体是个很贴切学生学习的环境。不同的班级气氛会影响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效果,良好的班级班风气是每个学生学习能有所收获的保证,这与该班主任老师管理制度与教导方法有很大关系,从而也造就了学生的不同学习态度。
以该学校代四年级四个班的书法课体会为例。与四个班级的老师和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班主任管理严格,对学生学习督促到位,并实施一定的惩罚制度,可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自觉性及课堂自控能力。反之,则出现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讲话及各学习方面较为懒散的不良现象,也出现了不同的学习效果。班风好的班级,每周常常拿到流动红旗,考试成绩也好。
班级应该在全体同学的齐心协力下,才能成为一个家庭般的集体,以班主任为核心来领导大家去创造大家想要的学习氛围。同时,学生们自己也需要相互关心与帮助,一起去创建自己和大家所需要的学习环境,相互理解和促进。调查中,约80%的学生还是喜欢安静的学习环境,并且75%都认为对自己学习帮助大的是老师和同学。而许多同学表示如果没有太多干扰的话,学生们还是愿意在教室学习,毕竟有一个好的环境来促进。另一方面,调查显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有一些小动作而影响学习的思维,导致走神等。如:低年级的上课爱讲话、咬手指、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高年级的转笔、看漫画小人书、打瞌睡……这些小动作看起来对学习并无太大影响,其实这种暗在的影响是日积月累的,并且像咬笔咬手指这样的事情对身体也是有很大的危害,看漫画小人书,对视力也是很有危害的。改掉这些影响不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更专注地投身于学习,才有更大的学习成效。
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惯,在松弛得当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才会自觉融入集体,感受到集体给学习带来的无限动力。
2、校园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校园环境的好坏同样可以给学生们带来一种认同感。学校设备的好坏、环境的优良、师资力量的雄厚等,无时无刻不从侧面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些硬件设施起着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根据了解,一般民办学校的性质为独资经营的,没有公办学校教育资源的全面与丰富,因此,在软硬件设备的投资建设是紧缩而不宽裕的。如该校只有部分教师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多媒体老旧了,学生们更是需要这些现代教育设备去更好的了解多姿多彩的世界。运动场、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等一些能增广学生课外知识、提高科学技能的学习设备,却是简单的而开放时间很少,学生很少或没有感受这些设备带来的益处,使丰富的课外生活缺少很多乐趣。学校饭堂的午餐,会有很多学生把饭菜倒满剩饭桶,把小卖铺没有营养的零食当做午餐……
学校的软件设备方面也做得不到位,同样给学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与深圳公办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相比,民办教师是有一定的差距,或多或少地造成民办教师的一种不平衡与消极心里,没有良好精神面貌去工作。若教师带着情绪进行教学,使教学成效不到位,最终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质量与效果。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时,这也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与扶持,才能使教师们更为积极和自愿地投入民办学校的教学工作中。
从软硬件设施方面上建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师生们共同希望的。学生们也希望在一个环境优美、积极向上、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快乐地学习与成长。
3、家庭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学生的主要休息场所。除了学校,另一个常驻之地是家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们的影响是从小就有的,并且影响巨大,许多孩子的性格与品德都是家庭教育所创造出来的,并且家庭的很多事情也影响着学生的心情与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调查与家访,得知该校学生的父母都有的在附近的工厂打工、有的开小店做生意、有的种植养殖……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多为平民阶层,因此也形成学生各种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从而造成学生不同的性格、生活态度及人生观。然而,该校的很多家庭给孩子营造学习氛围却是那么的不尽人意,父母家人大都忙于挣钱养家,只把孩子送进学校,认为只要孩子们在学校里,他们的一切教育问题都由教师们解决与完成,却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与促进性。
当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下降了,家长会打电话去询问老师成绩怎么不提高反而下降了,而不是问成绩为什么下降了,问题出在哪,从而与老师一起商量对策去促进孩子下次成绩的进步。每当学校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后给家长签名,以表示家长对孩子的作业进行督促与检查了,但当老师批改作业时却发现很多作业没有家长的签名,有的学生却伪造的家长签名,当老师说要去家访打电话给家长时,有些家长还不以为说地推脱……该校学生大多居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需要校车的专门接送,有时下小雨的有些学生不出现在接送点上,打电话问家长情况,却说天气不好下雨了,孩子不去上学了。诸如此类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家长们常会不督促孩子。这些体现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关心的一面。
许多学生不知道来学校的目的,与同学打闹玩乐、上课下课,就期盼着早点放学回家去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有些学生连书包书本都不带回家,家长也不闻不问。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不重视,也造成了孩子对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家庭日常生活教育中不负责的表态,在潜移默化移植在孩子的思想中来。因此,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的态度。家庭的教育环境是学生的第一课堂,许多孩子都会被家长的一些习惯和态度所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是终生的。很多孩子的一些习惯和性格都是从小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对孩子的学习负责,也是对孩子与自己未来的负责。许多耳熟能详的著名家庭故事,如孟母三迁、傅雷家书等,这都体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的至关重要。
家是人最温暖的港湾。所以,希望家长们能有一种端正教育态度,在满足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时,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平时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谈心,了解他们当下的思想动态,适当地指导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亲子教育给与的关怀与促进下,孩子将会由心底拥用一种来自家庭温暖的自信与骄傲,带着父母家人最亲切的教诲,以健康向上的良好姿态到学校学习知识,这才会收到事倍功半的学校教育效果。
4、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这所学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埔城坳工业区内,毗邻大型的金融基地和工业原料批发市场华南城,背靠一大面积的生态园水库,远离闹市,既有工业区的气息,也有着郊区的偏远。这是学校周边环境的大体描述,也体现了生源的复杂性的存在。到该学校就读的学生大多为由外地到这附近务工人员的孩子,父母把孩子从老家带上来,就近的读书学习,能与孩子有更多时间相处接触,满足孩子的温饱,更多的时间是忙于生计,而却很少有更多的时间在如何教育孩子的方面,所以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够单纯及不稳定性,有各种外在因素影响着学生安定地学习,造成民办学生源素质整体低于公办学校。
深圳是新型的现代化城市,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它充满了浓厚的商业和工业气息,给谋生的人们提供了许多挣钱与发展的机会。学生们跟随着父母到这座充满着浓郁的金钱气息与浮躁繁荣的城市中来,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受到各色各样环境的影响。学生身处这样一个大环境,有的是钢铁水泥、高桥马路以及车水马龙的一个嘈杂浮躁和快节奏生活的大都市环境围绕,有的是大人们为谋生活挣大钱的利益化熏染,有的是仰视该座城市的繁荣与悲哀着自己的平凡渺小。虽同在一座城市,人与人之间却有着贫富差距的巨大悬殊。在该校曾问一位不爱学习的七年级学生一个问题:“不喜欢读书学习,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呢?”男孩不屑地说:“读书学习没用的,我长大了做老板挣大钱!”为那学生在美好的光阴年华不好好读书学习知识而感到悲哀。读书无用、唯金主义在平民阶层的学校里充斥学生单纯的心灵,使他们偏离原本单纯的学习轨迹,变得不伦不类了。
与具有城市户籍的公办学校的孩子来相比,民办学校的学生享用的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待遇是很少享受到,相应的国家政策没能很好地惠及到他们的成长,但近几年来,相关的政策也在慢慢地出台与实施了,使外来到城市务工的孩子们或多或少的得到政策的关怀,这是可喜的。要想使孩子有同等的教育资源的待遇,缩短各方面的差距,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国家政策的扶持与促进,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使不同阶层的人们都能同等地得到共用,从而尽量地缩短在生活、教育上的距离,让孩子学生们由心底上的温暖。
社会是个大集体,我们都身在其中。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心智都还不健全,很容易被社会的各种风气渲染,因此,民办的学生也受到现实社会的影响,在他们的眼中读书是没有实在意义,没丰衣足食、工作挣钱来得实在。社会环境,不可逾越的范围圈,是个大染缸,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时刻都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影响,也或大或小的潜在因素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孩子是我们的未来,给孩子们一个单纯与平静的空间环境,让他们平等快乐的学习成长,这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四、小结。
不管是在民办还是公立学校,环境对学生学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处理好学习的外在因素,对学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外因始终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正真对学习起到本质促进作用还是对学生内在素质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才能驱优去劣地支配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对学习带来的各种影响。
第十篇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调查报告8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长期以来受师道尊严的影响,大多数老师都在有意无意中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自己的学生,甚至把学生看作是容器、工具,造成了学生敢思不敢言有话不愿说的局面,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我针对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一问题作了调查分析,为今后改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座谈会、走访等方式,分别对县四所小学的学生以不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23份,回收有效卷 410份,回收率.%。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先后在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召开了4次座谈会,有近100名中学生参加,多次找班主任、任课老师座谈,还进行了家访。这些不仅提供了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也为分析和解释问卷调查数据奠定了基础。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从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某些老师的喜爱程度决定了其对该科目的好恶程度。学生喜爱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密切相关,一致率达95%以上,不喜欢的老师与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喜爱程度达80%以上。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的影响。
2、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我在实验小学追踪调查了一个月,随机选择了40名五年级的学生,分两组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甲组由学生喜欢的老师任教,乙组由学生不喜欢的老师任教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