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汇报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范文 > 社会报告 > 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参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7-28 11:45:02 查看人数:15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参考

第一篇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参考700字

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1经济类

(1)科学发展观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的调查研究

(2)"发展是硬道理"的时间表现

(3)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

(4)我过改革伟大时间的典型调查

(5)加入wto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6)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调查研究

(7)开拓农村市场调研

(8)有关收入分配及家庭收支状况(不同阶层,地位,职业)的调研

(9)城乡就业形势可扩大就业门路问题调查研究

(10)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薪酬情况的调查研究

2.社会学类

(1)学习党的八荣八耻荣辱观

(2)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3)城乡居民的闲暇生活

(4)城市农民工的工作与生活及其社会意义

(5)国有企业职工在改革中的变化及其心态

(6)城市的资源及环境保护调查

(7)当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8)阻碍贫困地区脱贫至富的非经济因素分析

(9)下岗职工家庭生活状况与生存策略调查

(10)市场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调查

(11)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1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13)电子网络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1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15)对大学生现状的调查

(16)当地就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17)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

(18)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3.教育类

(1)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伟大实践

(2)社会主义时常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

(4)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途径和方法

(5)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研究

(6)大学生的就业实践与高等教育改革

(7)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8)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

第二篇 关于大学生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3500字

关于大学生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本该是共享劳动成果的时刻,而社会各处却充满了忙碌与疲惫的身影。由此有人发出了这样的一个疑问:你幸福吗?这是一个现实有引人深思的问题。幸福,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的条件和状态的一个客观判断,也是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一种主观判断。幸福指数来源一个贫穷的王国不丹王国,为了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王国的国王提出了要建设幸福王国,让所有公民都感到幸福。在金融危机来到的时,有些国家也尝试通过不但模式度过危机。幸福指数受到了世界的重视,成为了与gdp一样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是国家兴旺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指数。所以我们小组于2023年11月19日到2023年11月30日对广东医学院东关校区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幸福指数的问卷调查,向素来不同学院的大学生发出了200份调查问卷,收回了196张,回收率为98%

一、发现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一)54.0%的同学对自己生活的质量比较满意,8.2%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感到很满意,感到不满意的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占23.0%和14.8%。

(二)78.2%的同学对生活存在有压迫感,且36.7%的同学对大学忙碌生活感到有点烦,甚至有14.3%的同学觉得自己在大学里玩得太疯,荒废了学业,感到自己的大学生活虽有点忙碌但还很充实的占20.4%

(三)44.9%的同学精神满足对象是亲情:认为家庭美满是作为一个幸福人的重要标准的占56.1%,还有45.9%同学选择亲情作为人生的信念,大学生对亲情甚为依赖。

(四)在精神上,65.5%的同学对感情生活的瞒住状况表示还可以,而有24.3%的同学表示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表示不满足的仅占10.2%。

(五)26.3%的同学对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中最不满意的是自己的经济状况,25.6%的同学表示最不满意的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最不满的占18.6%。

(六)71.3%的同学认为谈恋爱能够提升自己幸福指数,渴望谈恋爱,二以为谈恋爱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对爱情不那么渴望的仅占28.7%

(七)58.0%的同学对现实和未来的生活比较茫然,只有模糊的目标。19.3%的同学比嗾使茫然,不知所措。

(八)56.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社会价值一般般,30.7%的同学认为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甚至是不清楚自己的社会价值。

(九)有44.3%的铜须认为在得到别人认可是自己感到幸福,31.1%的同学认为如果身边有许多朋友关心他,就会感到幸福

二、分析问题:

幸福指数是幸福感的量化。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通过问卷调查,从数据中发现幸福指数的变化情况,从而推出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

(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逐步从追求温饱转变为发展自己。也正是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了大学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面对了毕业后的巨大竞争压力,大学生感到了强大的压迫感。正中压迫使得大学生打包带压抑,对生活充满不满,是大学生幸福指数削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经过了高考的压抑之后,踏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普遍出现了目标迷失,一些同学收到高中时期的影响,认为大学就是吃喝玩乐,绝对自由,继而衍生出一种伪幸福感。更多的同学在走进大学校园后,感到了诸多的不如意,大学更像是一个比武场。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越来越经济化,实用化的商业气氛充着大学这个曾经的象.牙塔,到处可见宣传单,到处可见推销员,使得初入大学的同学迷失了对幸福的定义也扭曲了,认为精神文化对弱于物质基础,而经济上的不如意的同学更加容易产生一种错觉,矮人一等,这种感觉更加容易让人产生对幸福理解上的错误。只有少数同学在适当的环境下成长起来而没有各种困扰,但他们却不能理解其他同学。在这种综合作用下产生幸福迷茫。

(三)走出自己的家乡进入到大学这个小社会,现代大学生们虽然有较好的经济条件,但却是抑制不住内心对家人、家人的思念。而社会的现实更加是让稚嫩的大学生感到无助,这时亲情变成了他们心中的唯一支柱。然而亲情的传达却隔了一段很长的距离,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这也使得大学生感到内心孤独。

(四)在外面不想在家里,内心的喜悦与悲伤得不到倾述,使得大学生在精神上得不到满足。然而正值青春的大学生,也是个性飞扬的一代,也不可能耐得住寂寞。大学生除了向家人倾诉,也开始渴望爱情,希望爱情能填补内心的那一块空地,希望用爱情增加自己的幸福。

(五)由于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父母过分的关爱,使得很多大学生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你的感受,当与人交往时,经常发生口角,互不相让,最终导致交不上朋友。还有许多大学生的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失去了许多朋友的机会。然而有些人能能言善变,说话滔滔不绝,但很随意地承诺了别人,然而最终不能兑现承诺,失信于人最终朋友们都慢慢远离他。

(六)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价值很模糊,大学生不清楚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人应该具有那些品质,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由于缺乏相关的教育,大学生对社会价值没有清楚的定位,也是的大学生出现可对生活难道迷茫的情况。

三、提升幸福指数的对策和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的环境的实际情况,从各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关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指数。

(一)、改善大学生的创业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也逐步增强,使得大学生感到巨大的压力,对大学生的改革创新的思维严重抑制,所以应该优化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环境。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完善公共的就业服务,规划职业中介服务市场,完善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就业率。而且要对大学生创业实行优惠政策,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同样也能减少大学生失业率。而且也能为市场提供新鲜血液,促进经济更快发展和落后制度的改革和优化。另外,要加强教育引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科学地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

(二)、明确幸福的定义和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幸福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关系。要加强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生活,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不懈奋斗。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确定远大的理想,树立积极地精神支柱,为理想奋斗和感知幸福。通过组织一些演讲或以教育的形式引导大学生去正视自己的人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让大学生摆脱迷茫,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

(三)。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利用大学这个小舞台,通过形形色色的交流互动活动,在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架起一条通道,解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大学生的互相交流建立友谊,构建他们的人际圈。亲情固然是我们永远的一大精神支柱,但却不是唯一的。我们不能依赖于父母,要看好自己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大学一些活动,这技能锻炼自身的能力,又可以从活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是知心朋友,也就不会感到不幸福。

(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每件事都有其两面性,爱情既是幸福的源泉也有可能成为悲剧的毒酒。大学生应该慎重对待恋爱,不能轻易做出承诺或表达爱意,不能因为一时冲动毁掉自己的一生。因为大学生失恋而自杀的事件已经不再少闻。要通过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既不能害人也不能害己,同样大学生应该处理好情感和学业的关系,别因为情感的问题而耽误学业。正确认识恋爱观才能让恋爱成为幸福的来源。

(五)。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将心与心,要想一下别人的感受,这样让人感到很贴心。与人交往过程中,诚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要轻易承诺别人,一但作出承诺的必须兑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世界是精彩的,舞台是宽广的,我们大学生应该勇于展现自己,表现自己,让别人认识自己为创造更多交朋友的机会,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倡导优秀文化,用积极健康的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构建大学生社区服务网络,为大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机会,让大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收获成长进步,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可通过鼓励大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社会贫苦人群服务,从而使大学生感悟到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小结

在各位组员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本次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影响大学生幸福指数的一些因素,同样也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也许幸福很难把握,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幸福的未来将不只是梦想。

第三篇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优秀调查报告1350字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在校同学所使用的手机数量,手机品牌和手机的价位,以便了解其对手机市场的行情。对我校同学的消费倾向及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为手机生产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我校所有在校的学生。

调查方法及抽样方法

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与电子邮件问卷的形式相结合调查方法。

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手机的价格下调,使不少大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手机,但在他们大部分中,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拥有自己的手机的?在调查中发现,1998年拥有自己手机的人只占总调查人数的15%;而1999年也不见有什么起色,只有总调查人数的13%;但在__年时,一切却改变了,有26%人开始拥有自己的手机,还记得那时候,刚好是手机竞争风暴,各手机商纷纷降价,很多人都是在那时候买的;不过更厉害的是在__年,有30%的人拥有自己的手机,可见需求成上升趋势。到底哪个手机商拥有的顾客最多呢?马上揭出我们的谜底,最多人使用的手机牌子是----诺基亚,在调查中,一共有36%的人使用这款手机,耐用是它的一个最大卖点,而不断扩张的功能也使不少人选择它;而排名第二位的是索尼爱立信,虽然使用者人数却是诺基亚的一半,即总人数的18%,但它的市场份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亮丽的外形与实用的功能是不少人选择的重点;第三位是三星,占13%,三星虽然拥有高技术,但价钱却令不少学生消费者望而却步;接着是摩托罗拉和西门子均占6%;阿尔卡特占3%;飞利浦占2%;与飞利浦占人数比相等的是索尼;接着是nec和国产牌子,均是占总人数的1%。可见诺基亚这一世界手机销售商果然不负众望,霸占了头位,而其他牌子也不甘示弱,拥有一定的支持者。

附调查问卷

__年-4-16

__年年_月_日

各位同学你们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们的调查活动,我们很荣幸的邀请你作为我们的调查对象,相信你一定配合我们的工作,在此表示要衷心感谢。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女

2、您所在的系部是?

a、经贸系 b、艺术系 c、文传系 d、电机系 e、农技系 f、食动系 g、计算机系

3、您现在使用哪个牌子的手机?

a、诺基亚 b、索尼爱立信 c、三星 d、摩托罗拉 e、西门子 f、国产 g、其他的牌子

4、你使用的手机是平板的、华盖还是翻盖的?

a、平板的 b、华盖 c、翻盖的

5、在什么时候拥有自己的手机?

a、初中时 b、高中时 c、上大一时 d、到现在还没有

6、你获得手机的途径是?

a、自己挣钱买的 b、父母花钱给买的 c、朋友送的 d、赠送得的

7、你选择手机着重哪方面?

a、功能 b、款式 c、价钱 d、牌子

8、你最常用的输入法是什么?

a、拼音输入法 b、五笔输入法 c、英文输入法

9、你心目中最理想的手机应该有以下哪些功能?

a、拍照 b、mp3 c、mp4、 d、多种游戏

10、你对自己的手机还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11、您更新手机的周期的是多长时间?

a、半年 b、一年 c、一年以上 d、用到坏为止

12、您目前拥有多少部手机?

a、一部都没有 b、一部 c、两部 d、两部以上

13、您所购买的手机价格是多少钱?

a、一元购机 b、300元 c、300-1000元 d、1000元以上

14、您经常用手机打电话还是发信息?

a、打电话的多 b、发信息的多 c、两者都有

15、您每月的话费是多少钱?

a、20元以内 b、20-50元 c、50-100元 d、100元以上

再次感谢你的合作,谢谢!

第四篇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2900字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内容提要

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__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大学生的交往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大学生 交往问题 原因 建议

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

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若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拒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不善于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提高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压抑的境界,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未来的行为。 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验。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模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则,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容纳不下群体。 主要症状①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②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健康。

二、 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社会人口政策发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中国特色的人口问题。上世纪__年代以前,中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体现为每个家庭基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相互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自从我国实施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独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则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

儿还是主仆关系。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电话兴师问罪。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理: 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

2、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模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发展。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上网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联网。

3、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若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漫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视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活动,因为实际的远不如虚拟的精彩。这样的大学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会觉得自己不顺,甚至对别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际关系培养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社会中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小灵是个文静内向的学生,以较高分数从乡下考入大学,刚开始满怀激情,但不久后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看着别人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高高兴兴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她感到心理极其紧张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头。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与他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交往时所产生的感受好像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实施则组合成文件。像小灵及那些常一个人在家里的孩子们,中学时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平时极少与他人接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这就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学生交际能力的建议

根据内因主导外因的辩证思想,要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要设立必修课程,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发展针对个体的信息咨询活动,做到点、面结合。

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行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秘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看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制改变别人,尊重他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始的。

2、发展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基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一些学生虽然平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

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服务,以便能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 近几年来高职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16100字

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于2023年4月—5月组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在潭高校,与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大学毕业生就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开展座谈、交流,并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等部门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调查中,向应届毕业生发放了无记名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59万,比2023年增加85万,2023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破纪录的611万,预计今后三年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还将以每年50万的数量递增,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不景气,据2023年2月16日新华网报道,仅广东就有7万家出口导向型企业倒闭,很多企业招聘岗位锐减,甚至开始裁员减压,给处于寒潮中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针对严峻的现状,到4月30日止,北京、上海、天津等23个省(区、市)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6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各高等院校更是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指导,力促学生就业。但是,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负责人普遍反映,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09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1、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大幅下降。

据了解,往年10月,各大企业都早早地启动了校园招聘计划,各大高校内也因此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09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在启动期便寒意阵阵。在走访调查中,校方人员介绍,08年10-12月的校园招聘跟往年相比冷清了许多,部分往年的招聘大户和积极分子不见了身影,甚至有企业宣布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据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截至2023年底,来校招聘的单位约有200家,需求人数不到1500人;上年同期,招聘单位有300多家,需求人数超过2000人,减幅分别为50%和33.33%。

09年4月以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企业进校招聘情况有所改善,加上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学校也利用各种渠道,引进企业,积极推荐本校毕业生,招聘单位比09年1月之前要多。但是,尽管学校工作有所成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截至5月上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签约的毕业生不到40%,比往年同比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正式签约率约为20%,比往年大幅下滑。本次回收的五所高校调查问卷显示,应届毕业生正式签约比例仅为10.3%,达成就业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9.4%,两者合计还不到40%,虽高于中国社会调查所2023年2月公布的电话调查结果35.6%的整体就业率,但与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力争09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0%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2、预期薪酬明显下降。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昔日的“天之骄子”们显然在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向普通劳动者的转变。调查显示,毕业生已经走出“要价”过高的误区,预期薪酬回归理性。湖南科技大学江主任反映,本校应届毕业生今年的薪酬定位在1000元左右,比去年降低了整整500元;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毕业生也出现薪酬大幅下降的明显趋势。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1000—1500”(45.6%)和“1500—2000”(28.7%),只有14%的大学生将底薪定位在2000元以上,甚至有2.2%的毕业生表示愿意接受“零工资”就业,这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各大媒体也屡屡报道,就目前来说,房价在五至八千的城市,不到两千月薪的工作,也令大学生们求之不得。

3、结构性矛盾突出。

据调查,各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冷热不均”现象。各高校均表示,工科专业就业比较紧俏,湖南科技大学的特色专业采矿、地质、路桥专业在5月签约率已达到90%以上;文科、经济管理类就业困难,以往的一些热门专业,由于高校盲目扩招,导致供需比例失调严重,就业困难,由“热门”变“冷门”,譬如外贸英语、计算机专业,尤其是学校知名度不高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湘潭大学谢处长表示,由于金融海啸席卷全球,该校英语、国际金融贸易、证券等专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往年房地产行业是招聘大户,但是今年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房地产相关专业就业情况严峻;而房地产部门表现不佳又直接导致了建筑、施工设计行业的不景气,导致这些专业的学生遭遇到以往没有的“冷遇”;法学、中文、数学等传统专业表现较差;生物、化学等专业就业情况相对稳定,最热门的专业是市场营销。

由于今年中央出台了文件,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到2023年,使全国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和若干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县医院原则上要达到二甲医院水平,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卫生室,所以今年医卫类专业就业比往年好很多。农村的医疗改革使许多医疗机构起死回生,因此医卫类专业就业不但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有所好转,成为09届毕业生中的幸运者。湖南职业技术学院曾老师介绍,今年本校有医卫类毕业生2374人,已签约和达成就业意向的已有90%左右,令许多专业望尘莫及。

4、就业呈现性别差异。

除了专业差异,高校就业市场还呈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就业难度远远大于男生。调查问卷显示,男生的正式签约率为14.5%,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比例为35.5%;女生的正式签约率只有5%,有意向未签约的比例也只有21.7%。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女生的签约率和意向率都远远低于男生。面对残酷的就业市场,有15%的女生表示“不想马上就业”或者“继续考研”,有21.7%的女生认为用人单位选拔不公导致自己求职遇挫。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余老师介绍,虽然本校学生男女比例约为3∶1,但是建筑行业都倾向于要男生,女生就业成为学校的棘手问题。

5、专科、高职层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明显好于本科生。

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5.77%,从2023年开始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今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就目前调查的情况看,我们发现专科、高职层次的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要明显好于本科毕业生,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就业率高出湘潭大学、湖南工程学院近20个百分点。

专科、高职毕业生在对薪酬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层次的要求都相对要低,而且很多专科、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来就定位在实用型“蓝领”人才,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很多院校采取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使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大大提高。譬如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建设厅的下属院校,其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能在建设系统相关单位实现就业;湘潭教育学院对全日制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与广东、江浙等地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毕业生多方提供带薪顶岗实习与就业平台。

6、定位城市,不愿去西部、下基层。

虽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大学生转变了观点,不再一窝蜂的涌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的景象也一去不复返,但是相当大比例的毕业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层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学生在求职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机会,尽管有95.6%的毕业生表示赞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政府新近出台的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计划,但是只有35.3%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农村寻求个人发展,有45.6%的学生认为这会限制个人未来的发展,而且有35.3%的学生对相关措施的配套优惠政策缺乏信心,湖南科技大学08年还有5名通过了村官考试的毕业生出于种种顾虑放弃了当村官的机会。

7、考研、“考公”热持续升温。

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或是参加选调生考试)上,于是出现了熙熙攘攘的考研大军和蔚为壮观的考公务员一族。湖南科技大学今年有500多人参加研究生考试,是去年考研人数的近5倍。湘潭大学今年有847人参加了选调生考试。从大范围来看,今年全国各地有77.5万人涌向国家公务员考场,争夺1.35万个职位;今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也出现了12.7万人竞争4000岗位的情况;全国有124.6万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试考场。湘潭市08年、09年公务员招考职位数分别为195、77,报考人数分别为3528人、 3306人,考试录取率分别为5.53%和2.33%,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加剧。浩浩荡荡的考试大军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往年未就业或是就业不稳定的大学生。

8、就业难引发了明显的社会问题。

一些学生遭遇多次求职受挫之后,容易引发焦虑、自卑、失落、怀疑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了媒体上报道的就业不成而厌世轻生的惨案。调查问卷显示,在求职受挫后有8.8%的学生个人生活态度比较消极,有16.9%的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5.1%的人怀疑政府的能力。湘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介绍,很多贫困生倾家荡产举债读大学,一毕业就失业,心理落差很大,校方担心因学生们找不到工作,无法正常离校而带来一系列不安定因素。

由于就业难,高考弃考现象严重。据统计,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40万,约8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报名参加今年的高考,这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费用昂贵,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困难,新的“读书无用论”悄然泛起,在这种情况下,重庆万名贫困高中生自动放弃高考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综合症,其形成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既有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带来的隐患,又有浅表性的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既有高校教育的痼疾,也有学生素质的缺失;既有用人选材的偏见,更有择业求职的误区。

1、外贸依存过高的隐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made in china”遍布全球,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曾透露,全世界每人每年要穿一双中国制造的鞋、买两米中国产的布,穿的衣服中有3件来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经济已全盘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一个高度对外依赖的加工型经济,对外贸易依存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统计,1980—2023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从12.5%上升到66.2%,大大高于美、日20%左右的水平,2023年由于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我国外贸依存度才下降了约6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经济体系,都由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因素组成。而每一个因素,都有大量的事务和就业需求。如果是一个自力更生、自主性很高的经济体系(譬如76年时的中国工业体系),那么在这个体系中,因为资金、技术、服务等因素都以自力更生为主,所以完成这些方面的各种任务和途径,也以自身消化为主。因而,就产生了对内的大量人才需要,且对人才的需求呈现橄榄型特征。大头集中在大学生这一中间层,而中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则位于两端,对大学生起补充作用。

作为一个对外依赖程度过高的经济体系,资金、技术、服务等因素主要以对外依赖为主。资金主要由外部注入,技术服务由外部提供。本国所提供的,主要集中在资源、加工用劳动力以及空间等基础层面。对人才的需要,主要集中在初级的普通劳动者以及少数高级尖端实用型的管理人才,即所谓的社会“精英”,而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协调统一的中高层人才的需求量则因为这方面的需求主要由外部输入而大大缩减,从而呈现“沙漏型”而非“橄榄型”模型的人才需求。大学生工作难找,但初中生、高中生却能轻松的找到工作,专科、高职毕业生也比本科生就业率高,就是因为对外依赖型的经济体系,对基层劳动者有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需求。

从另一个方面看,因为我国经济对外贸依存过高,也使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虽然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具体表现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过快,而服务业(尤其是知识性服务业)则相对落后。这种失衡反映在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上,就是知识型服务业岗位(基本上属于我们所谓的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而对蓝领型甚至技术含量很低的纯操作型岗位却出现了异常火爆需求,因此社会上才会出现了大量大学生工资不如中专生甚至不如农民工的新“脑体倒挂”现象。经济学家郎咸平曾说过:“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错不在家长,错在中国的产业链定位。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

除了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自主产权意识薄弱,热衷于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和生产技术,而忽视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核心技术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产业实质上已经被放弃了,因此高端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量都严重不足。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廉价劳动力便成为企业唯一可以利用的资源,于是走上了加工贸易的依附性道路,大量的低技术操作工便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大量依附型企业没有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数量。

2、就业市场供需的矛盾。

⑴高校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我国从1999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115万人,而到2023年高校毕业生将猛增到611万人,8年增幅高达431.3%,预计今后三年内毕业生数量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情况相对趋紧。

⑵金融危机紧缩了就业需求。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日益扩散,首先是跨国公司业务萎缩,减少了用人数量;其次是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也受到影响;再次是影响到能源工业。我国金融、地产、外贸类企业以及位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加工制造类企业的招聘岗位锐减,保险、汽车、航空、旅游、广告等行业也遭遇“寒流”,用人需求明显减少。受金融危机一方面使失业人员数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使企业招聘岗位减少甚至取消,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⑶传统渠道降低了吸纳能力。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近年来,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毕业生;同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历次机构调整中,分流人员基本上是在事业单位任职,且事业单位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本身也面临着精简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本身需要分流出大量下岗人员,招聘岗位也是逐年递减,吸纳大学生数量有限。

北大教育经济系副主任岳昌君教授在07年接受采访时指出,从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看,吸纳就业人员能力最强的是中小企业和三资企业。06年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新增的就业岗位有400多万,三资企业是100多万,即使全部提供给大学生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中小企业的保障机制还不是十分健全,收入也偏低,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有限。

3、用人单位选材的误区。

⑴过分看重经验。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语录:“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你们凭啥要求我有工作经验!”,引起了很多大学生的共鸣,被奉为经典,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于看重工作经验。随便拿一份报纸看招聘广告,随处可见就业单位提出“数年工作经验”这样不合理的要求。一个常识是,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完成这一转变。但是现在由于大学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大学生在择业方面的谈判地位急剧下降,许多用人单位有条件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并提出不承担大学生社会保障费用、任意延长试用期、不签订规范的就业合同等不合理要求,严重妨碍了大学生就业。

⑵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有些中小学招聘教师也要求研究生学历,实际上,如果不是专业性很强的理论研究工作,不少本科生或是大专学生的职业水平并不比研究生的职业水平低。

⑶存在性别歧视。由于女性的生理特征,使得单位在聘用女职员时要付出更高的劳动成本,造成很多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第一,从劳动时间来说,女性有一个男性所没有的断裂带,即生育哺乳期,而这一阶段的工资、福利仍需单位负担;第二,从退休金的负担来看,女性要比男性早5—10年,而且由于期望寿命的性别差异,女性雇员一般会比男性雇员领取更多更长的退休金。由于用人机构的性别观念,一般来说,女大学生就业机会比男生客观上要少,而且很多单位在相貌上对女生的要求更为苛刻,很多单位在招聘时注明应聘女性的身高、体重、年龄,只录用年轻貌美的女性,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性别歧视。

⑷生源地域歧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习惯,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只选用本地人才。有些单位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在社会上毕业生需求日益下降的情况下,明令只接收本地区生源,对外地生源严格控制;有的行业(尤其是效益好的行业,如信用合作社、铁路等)也只接收本系统、本行业院校的毕业生以及属于本系统职工子女的毕业生,把外系统的毕业生,尤其是一般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有些事业单位甚至是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和就业。

4、高校教育潜在的问题。

⑴专业课程设置错位。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由于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设置的盲目性,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院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学生无特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⑵教学知识更新缓慢。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经逐步代替了劳动生产率,知识的时效性也在快速缩短,据统计,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调查中,很多学生反映,学校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也非常陈旧,授课内容政治化、空洞化,在校学习的知识比较陈旧,想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得通过自己上网、买书、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

⑶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我国高校在扩招后为节约成本,设置的专业大多不强调动手能力,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高校没有投入成本购买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并且高校和企业联系也不紧密,数量最多的工科毕业生实际上去企业实习的也很少,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但是实践相对缺乏。

大量理论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只是纸上谈兵的高手。譬如金融专业毕业生不懂金融租赁、担保的具体流程,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知道怎么跟单、怎么报关,学生毕业后,不能直接接手工作。但现实是企业尤其是吸纳力强的民营中小型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实体,需要的人是能够给企业带来业绩的人,而擅长理论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效益,并需要老员工的辅导,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因而很多企业明确拒绝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

⑷就业指导存在硬伤。在调查中,有13.2%的毕业生将“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包括就业信息不足)”列为“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问题”,有63.2%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对自己的就业帮助不大或者没有帮助”。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效果很不理想。具体表现在:

①缺乏针对性。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常常限定于介绍就业形式,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以及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变化多端的就业形势。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应付上级检查,指导内容空洞、肤浅、缺乏针对性的情况,指导效用差。

②缺乏专业性。一方面,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分管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机构。尽管目前我国的大学组织体制中,分设了管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在实际生活中,由于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忙于应付大量与毕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知识储备方面,还是在信息占有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甚至是毕业生不清楚本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和办公地点,从中可以看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可想而知。

③缺乏系统性。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的一体化流程,但是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机构也未能建立起紧密联系。另外,高校也未能建立起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信任危机。有些职业学校在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没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5、学生自身求职的差距。

如前所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理念仍存在一些偏差,如“宁要东部一张床,不要西部一套房”、“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等。在调查采访中,市人事局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还涌现出很多考公务员的“专业户”,即毕业后不积极就业,而是全心全意以考上公务员为目标,一年失败来年再考,“不抛弃不放弃”,认为考上公务员才有出路。当然,就学生个体而言,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主要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就业能力不强。这里所说的就业能力包括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社会实践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求职技巧等。在调查中,60.3%的大学生将缺乏工作经验视为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针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也表明,缺乏工作经验是大学生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一个明显的劣势。大学生对自身劣势的认识与用人单位的评价契合,也反映了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越来越理性、客观。

此外,认为个人能力不足和缺乏求职技巧是最大的困扰的人也分别占29.4%和19.1%。在回答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时,答案分别有专业能力(43.4%)、自我表达能力(44.9%)、外语能力(24.3%)、人际交往能力(33.8%)、环境适应能力(15.4%)。

⑵人际关系不畅。中国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了社会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调查中,32.4%的大学生表示“缺乏社会关系”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有57.4%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但是,有家庭关系背景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不注重人脉关系的拓展,从而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⑶求职途径单调。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干部或是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比例很小;而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地域、特长、工作经验,甚至是是否为党员等等限制,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报考大军的日益壮大,公务员考试已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考试之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但远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不少大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但是没有针对自己的实际优势推销自己,没有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⑷职业规划缺乏。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于以后的就业只有模糊的打算,甚至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打算,真正有明确规划的人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单位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以后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⑸家庭压力影响。现在大学生上学的成本很高,大学生平均一年的总支出超过10000元。许多父母将毕生积蓄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之中,希冀子女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点的工作。特别是很多贫困地区的农家子弟,举家借贷供出一个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往往被视为村庄年轻一代的榜样,“跳出农门”的典范,不但有庞大的债务需要其将来偿还,在感情上也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在家庭为之做出了很大牺牲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条件如果不如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同龄人,甚至只能跟农民工抢饭碗,不但在经济上大学生及其家人难以承受,在感情上对他们也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因此,在没有适合的工作时,部分学生宁愿选择在家待业。

三、大学生就业方向探讨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如何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如何顺利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勇敢面对、理性思考、明确抉择的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们应该切实转变求职择业的观念,实现就业目标、就业方向的转移:

1、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就业人员规模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1995年、2000年和2023年制造业中的高等教育就业人员分别为356.9万、508.5万和593.4万,在全部高等教育就业人员中占比分别为18.2%、15.5%和12.5%,但制造业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员相对规模呈明显下降趋势。

另一方面,1995、2000和2023年第三产业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339.3、2034.7和3731.4万人,呈快速增长势头。同期第三产业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14.3%、20.1%和23.8%。2023年78.6%的高等教育就业人口在从事第三产业,比2000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其中,高等教育就业人员增幅最大的行业是房地产业,2023年的高等教育就业人数是1995年的3.7倍。其次是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高等教育就业规模及比重均快速增长。2023年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第三产业中的多数行业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教育6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59.2%,金融业58.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55.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47.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7.2%。这表明,人力资本更多地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不仅是一般劳动力的“蓄水池”,更是大量吸纳高等教育人员就业人口的主渠道。

2、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由于东西部地域差别的客观存在和开放政策效应,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在内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繁荣,发展机会较多,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前去寻梦,社会上开始流行“孔雀东南飞”,绝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将东部沿海城市作为自己求职就业的首选目标,他们往往以进入珠三角、长三角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当白领为荣。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当前的东部沿海城市人才已经逐渐饱和,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加剧,再加上东部地区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更高,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最直接,今年东部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明显不足。另一方面,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巨大,大学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到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增加了55万人左右,预计09年将增加更多。可见,中西部地区不仅是未来经济蓬勃发展的战略主阵地,而且是大学毕业生流向的新途径。

3、从大中城市向城乡基层转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存在,大学生就业时往往将目标锁定在大中城市,大量高校毕业生集中涌入大中城市,加剧了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就业压力,很多人无法顺利就业。与之相反,广大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虽然急需人才,但受发展机会、工资收入、流动性等因素制约,难以吸引大学生。近几年来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着力促进8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以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因此,国家积极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就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而且各级政府出台了大量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农村就业的优惠政策。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以及农村、基层的广阔舞台,广大高校毕业生已经转变观念,勇于承担历史重任,自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农村、服务基层,在那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育部资料显示,2023年到基层就业的人数达到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人数稳步增长。可见,乡村就业、基层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亮点。

4、从白领阶层向蓝领阶层转移。

在传统观念里,大学生向来以“天之骄子”自居,毕业后大多倾向于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把自己定位于“白领”阶层。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如今的高校教育早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也不再属于“物以稀为贵”的社会精英了。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能吸纳的中高端人才毕竟有限,而且在现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下,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白领岗位,相反民营三资企业对蓝领型技术人才需求比较旺盛。据教育部发布的资料显示,2023年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有143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40.7%。根据我们到市人事局和劳动局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尽管目前经济大环境不好,但劳动局的劳动力市场仍比较活跃,经常有民营中小企业主动到劳动局摆摊设点,招聘一定数量的技术蓝领;与之相反,人事局的人才市场相对冷清,很少有单位前来招聘高级白领人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当主动降低身价,把自己定位于蓝领,积极到民营中小企业就业,踏踏实实从底层职位做起。

四、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1、政府:注重加强宏观调控。

⑴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局面,但是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和发达国家35%的水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战略的高度看,国家仍需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为社会发展积蓄人才力量。中央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控制教育成本,让每一个高中生都有上大学的选择权,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支付得起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要进一步加大对家庭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建立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援助制度,譬如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简化助学贷款申办手续,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延长还贷期限等等。

⑵合理调控外贸政策。“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应在继续深化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外贸,理性调控外贸依存度过高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从根源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目前我国外贸增长存在依_廉价劳动力资源、以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为依托、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等问题,很多行业和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粗放、低端、落后,很大程度上使我国沦为世界的“打工仔”,虽然外贸额逐年增长,但是利益微薄,甚至弊大于利,得不偿失。中资企业的出口,应按照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wto国民待遇的原则,逐步取消各种税收优惠(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等)和银行贷款优惠,以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价格,增加企业的利润,改变大量出口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旧格局。

应制定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质量指标体系,将“以质取胜”确立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资源使用的最小化,以利于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外贸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通过大幅提升我国外贸产品在世界市场的档次,切实增加其科技含量,吸引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从而彻底改变我国劳动力市场向底端劳动力严重倾斜的局面,大大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在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当下,政府应在政策引导方面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鼓励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科研教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破行业垄断,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就业谋出路。

同时,我国应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现代经济中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从世界上开放型经济大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分析,服务贸易的整体增长既优化了一国的产业结构,扩展了gdp的经济规模,也降低了外贸依存度,同时服务贸易产品的出口又提升了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政策协调和指导,加快服务贸易国际化进程,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特别是鼓励中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另外,政府要出台配套措施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在政策上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绿色通道”,提高产业水平,以此曾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

⑷积极创造就业环境。

①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各级政府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的基础上,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针对不少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按市场化的要求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促进大学生自主流动;相关部门要加强管制,严肃查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不规范行为。

②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公信度高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应出台配套措施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

③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普遍存在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现象,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改善这种现象,譬如对招聘应届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以相应的税收优惠或是费用减免等,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④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通过助学贷款代偿、考研考公务员加分、发放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去基层、西部就业,解决好就业人员户籍档案、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实际问题,使西部、基层真正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广阔天地。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岗位,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服务、创业失败生活保障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优惠。

⑤组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为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和实践机会,提高其工作技能和对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同时降低用人单位开发和培养人才的成本,增强用人单位接收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组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见习期一般设定为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月工资可按目前高校毕业生试用期工资标准设定为每月800—1000元。为调动见习单位的积极性,可以由政府给与企业适当补助,并根据其接收毕业生的人数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持。

2、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⑴科学调整专业设置。虽然高等教育本身在教育目标上与职业教育有所不同,侧重于对象全面素质的提升,但是就目前来说,只有成功就业,才能保障个体生存,学校一味灌输“学院派”知识,使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甚至空学一身“屠龙之技”,是行不通的。学校应该建立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系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系统,通过实际考察后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在完成资料收集、通过理论论证的基础上适量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于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同时学校应该应对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大胆的调整、改革。以英语专业为例,所有的学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使得本专业毕业生泛滥。可是,英语高端人才仍然稀缺(比如同声翻译,比如专业性英语人才),于是出现了一边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招不到外语“精英”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怪现象。

⑵加大社会实践力度。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已成为社会共识,在积极引导、充分发展校内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实现教育教学、课外活动、岗位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切实突破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实践课程各自为阵,甚至忽略实践的传统格局。针对当代大学生渴望在社会上兼职,学校应予以支持,并重视实习制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供需伙伴关系。例如,湖南科技大学涉煤专业先后与天府煤业集团等5家煤炭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到煤矿主体专业学习,毕业后定向到煤炭企业工作;机电学院与湘电集团共建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学生在读书期间直接参加项目攻关,毕业后根据需要可留在湘电集团工作;管理学院在一批旅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培养新模式,顺利实现了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赢”局面,值得其他高校借鉴。

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面对专业化日益加强的劳动力市场,高校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的就业服务体系也专业化起来。首先,学校要做好企业和毕业生之间的就业信息提供和传递工作。尽管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人才交流会、网络等途径获得各种就业信息,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信息缺乏甄别能力,上当受骗的新闻屡见不鲜,所以,对个人而言,学校依然是提供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的重要渠道。其次,学校应该着力解决大学生求职技巧的培训。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有效结合,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断层。此外,学校要充当好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既包括沟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各种交往提供服务(如组织各种招聘会和供需见面会等),也包括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任关系(如学历学位的证明、就业协议的签署等)。

3、学生: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⑴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能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⑵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和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特别是社会兼职可以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能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⑶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和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和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情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和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一定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第六篇 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报告4400字

一、 调查结果与现状

随机发放100份问卷调查,回收率100%。其中____党员或预备党员占4%,入党积极分子22%,共青团员72%,其他2%。想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占大多数,无所谓占14,甚至有想加入国民党等其他党派的占2%。

对党的了解程度:对共产党很了解占12%,大多数一般了解80%,不了解的占8%。有认真阅读过党的章程等或其他资料28%,多数人只是一般浏览占34%,听说过一点26%,没有占14%,比例也不低。知道入党所需具备的的条件的人数有一半,知道一点36%,不清楚14%。每个人都有心中入党的标准,大多数认为为集体做出突出贡献可以入党,人品好次之,其余选办事能力22%,学习成绩好18%,人缘好14%。大多数人觉得学校开设党课的意义是让同学们了解并学习如何当一个合格的党员,13的人觉得只能大概了解党的内容,8%的人觉得没有实际意义,还有少数人认为只是读文件和义务劳动。还有1/4没有上过党课。说明大多数人对党的内容意义和自身的了解都不够。

想不想入党:1、想。关于为什么想入党(此题为多选)——想为党的建设出一份力,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48%,更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52%,方便找工作48%,觉得入党很光荣36%,信仰共产主义14%,入党在评优时能加分14%,觉得大家都申请,随大流10%,觉得入了党为自己增长面子,会与别人不一样8%,根本不想入党8%,没想过6%。申请过入党有过,成功了(或成为积极分子等)和有过,没成功均为26%,没有申请与申请的几乎各半。多数人是因为受朋友、家人、老师的影响想入党,因个人意愿或党的领导及国家教育的人数相当。从小立志的较少。2、不想。不想入党的人中,多数人因为不个人条件达不到标准,一些人觉得只是虚名,没有实际意义。其余——受到约束,不自由10%,需要交党费,还麻烦8%,对自己没有帮助6%,觉得党的威信下降和党员形象不佳各占4%。党的宗旨不符合个人信仰的仅占2%。由此说明还是有多数人积极自愿入党,而且多数人要求入党是的动机还是端正的,但不免会带有为自身考虑的因素。

关于态度:写过入党申请书,的认真看党的章程,通过分析理解然后独立完成占1/4,大多数大概查了一些资料,然后通过借鉴一些别人的申请书完成,没写过的20%,16%的同学是在别人帮助或抄袭完成的。不确定自己能否入党的40%,对自己较自信能入党的的38%,少数人不太自信。说明大家对入党的态度还不够认真端正,对自身的信心与了解程度不足。

二、 问题分析及原因

关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1、 联系实际型

入党确实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像方便找工作等。把入党作为参与现实生活的一种身份或资格,作为一种实现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也无可厚非。反而,把入党、参与政治生活与个人成长和发展相联系,相对于过去那种把政治与个人发展相对立、相脱离的空洞的政治来说是一种进步,更加符合入党、参与政治生活本身的意义。因为政治不是游离于个人发展的异已力量,它与个人成长是密切相关的。政治素质本身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而入党又是一个人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但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有些过份注重现实成份,对党的感情、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信仰以及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热情较为欠缺,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党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追求只停留在外在层次上,较注重组织上入党,而不太注重从思想上入党,较注重结果,而不太注重过程。这种倾向再多就会演变成下一种功利型。所以这类型的同学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思想倾向。在入党行为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服从党的利益,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这类和投机功利型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就业因素。因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尤其是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现状严重供大于求。在这种买方市场中,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除了具备各种能力和成绩外,许多用人单位也十分看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党员无形中成为某些用人单位青睐的关键条件。这些就业现状使不少大学生把获取一张党票作为自己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以便于毕业时增加择业竞争的砝码。

2、投机功利型

不少人认为入党可以加学分,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定等。学生入党动机中存在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的倾向,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正是社会现实在大学生思想中的一种折射。因为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通过人才市场参与竞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则越来越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为了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分到好单位,有个好前途,以“捞党票作为护身符”。 他们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受社会腐败风气的侵扰,党员→从政→谋利的成长思维路径,或轻或重地在其脑中根植。因此,他们往往掩盖自己真实的入党动机,在表面上积极要求进步,以争取入党。

但一旦当个人利益与党员的要求发生冲突时,就可能会讨价还价,坚持个人利益第一,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表现出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 除去去社会就业因素,还有家庭因素。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期盼,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是以子女为中心、过分溺爱。在家庭教育价值取向上出现了偏差,往往是“重智轻德”,忽视子女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子女价值观念功利化的问题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往往会造成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反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反差,使学生陷于入党动机的激情与理性大打折扣,从而带来大学生党员发展路径上不良的后续连锁效应。

3、盲目从众型

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之间在心理志趣上有较强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在行为选择上会出现从众附和、跟风随流的倾向。部分学生因为大家都想入党于是他也想入,别人加入党申请书他也交。但只是直接下载或抄袭别人的,对党与入党的真正目的并不了解。而且不少是受到家庭或是朋友的影响,并非自身期望。只是觉得入党可以增长面子,跟随潮流。他们的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与虚荣性,他们虽然也希望入党,期望对祖国对人民能做出一些贡献,但因认识上未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往往会半途而废。而且不太热衷于公益活动,对党并不能做出实际的贡献。

原因——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不成熟,对党的认识、党建理论了解不够,入党动机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大学生处于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非常活跃,充满矛盾;而且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与申请入党学生规模的比例较为悬殊,党建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大多只注重初期的教育考察,对入党后的再教育意识普遍弱化;存在着任务式、指标式的量化培养倾向;存在突击准备材料、轻过程教育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入党动机和党员质量。

4、漠不关心型

少数同学对党毫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不去关心,不想入党或入不入都无所谓。觉

得没有意义,不自由麻烦甚至对党有不良看法等。他们不能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入党事情,只是浑浑噩噩地度过大学生活,甚至对别的活动也提不起兴趣,包括学习等。

大多由于教育因素: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在思想教育内容上不能够与时俱进,教育方法上依然进行灌输式、填鸭式。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党课等内容枯燥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由于现代资讯的发达。党建工作者的信息汲取渠道和质量有时还不如培养教育考察对象丰富多元,从而降低了学生党员对教育联系人的心理认同,理论学习兴趣也逐渐减低。由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主体是辅导员,出于工作需要有时也有意无意地满足学生的功利需求和虚荣心理,入党的政治价值被部分地异化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激励手段,使得某些学生对党员及党表示失望。还有认知因素。大学生往往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欠缺,加之年纪轻,社会阅历浅,缺乏政治鉴别能力,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理论疑惑区和一些深层次问题,这是造成入党动机不端正的重要原因。

5、积极正确型

此类型无需多言,积极入党,目标明确,目的单纯,态度端正,有始有终。愿意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做贡献。

三、 解决方案与总结

党的__大报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 所以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中存在的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以下是几点参考方案。

1、树立正确入党动机

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和事实均证明: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上述问题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还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引导工作,使大学生把实现个人抱负与树立入党志向正确地结合起来。可以开展一些专题活动或讨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盲目从众和漠不关心型有所帮助。

2、树立正确就业观

在择业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尤其应树立立足基层意识。随着就业制度与就业环境的变化,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应及时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要让他们充分发扬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党组织和学校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提倡通过创造个人在学习成绩、业务能力、品行等方面的优势参与择业竞争,坚决反对把“党票”作为择业竞争的筹码。对投机功利和联系实际型起到教育作用。

3、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__同志在党的__大报告上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国内大量研究表明,近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反应和心理障碍,约9%的大学生出现中度心理障碍,并且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关系到正确的入党动机的确立。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投机功利型和漠不关心型人全都有一定帮助。

4、改革教育方法

党课或是学校的教育过于枯燥化形式化,从而降低了学生党员对其的心理认同,理论学习兴趣也逐渐减低。还要增强个别单独教育的互动沟通,否则容易以偏概全。要通过各种灵活形式的教育,而且理论实际一定要讲求效果,切忌形式主义假大空。主要对漠不关心型有所帮助。

5、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要加大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更重要的是,如今的社会与我们的校园学习教育生活的反差太大,黑暗腐败等在校园这个社会小角落里都不免存在,何况当今复杂形势的社会。而学校和党只一味宣传真善美,假大空,对黑暗面视而不见。党员的贪污腐败等等现象更比比皆是,使不少同学对党对社会生活失望。党员并不能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很多同学认为还不如不加入。所以一定要结合社会现实,真正地做到党员和党为社会和人民服务,树立起党员的正面形象,敢于正视和批评社会的不公正面丑陋面并想办法解决。虽不是一朝一夕,但展开行动,做总比不做好。会对漠不关心型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会对所有大学生起到端正入党动机的作用。

第七篇 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调查报告2100字

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调查报告

一、男女生网络游戏的差异

由于男女生对网游的接触程度不同,本次调查采取男女分别取样的方式,男女生个随机抽取17人。我们发现男生玩网游的人数多于女生,男生玩网游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70%,女生玩网游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47%。据多方调查与了解,我们得知网游可分为七种:动作、冒险、射击、战争、体育、益智、休闲,前五种男生玩的居多,也比较适合男生玩,而后两种中的部分游戏适合于女生玩,这与男女生的兴趣爱好有关。男生希望通过网游来释放自己,从网游中体验现实中难以得到的快感:而女生则主要为了休闲娱乐,从中获得快乐。对于同学们为什么接触网游我们同样做了相关调查,无论男生女生,多数同学表示为了娱乐放松,缓解学习压力,另有一些同学是为了结交朋友,交流经验。因此,网络游戏是我们放松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适可而止,不沉迷于此,不是其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学习才是对我们有益的。

二、网络游戏对学习的影响

男女生的调查情况不尽相同,男生中有92%的人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有较大影响,而14%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没有影响。女生中有37%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还有25%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对学习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剩下的同学均认为网游对学习毫无影响。很多同学都认为,对于玩网游对学习有较大影响的同学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界限并不清晰,对自己的.时间并没有很好的安排,对于网游对学习毫无影响的同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控能力较强的同学,知道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二是不太努力学习的同学,认为学习无关紧要,当然不会被影响。

对于网游与学习的矛盾,同学们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5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比网游重要;35%的同学则认为二者可以兼顾;剩下的同学则表示要是情况而定。

本次调查中,我们还就男女生对网游的看法进行了相关的了解。男生中有40%的同学认为玩网游可以释放自己的激情,发泄心中的不快,对解压有很大帮助;10%然认为可以通过网游来接触网络当中的新奇事物,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眼界;20%的男生在玩网游的过程中结交了很多朋友,收获了更多友谊,知道了如何更好的与人交往;剩下的20%男生则因为网游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兴趣等原因而支持网游。女生中,认为网游可以释放自己激情的人占1/3;通过网游来接触网络当中的新奇事物的占2/9;在网游中结交朋友的占2/9;而认为网友可以增强自信心,培养兴趣的女同学则占1/9。

基于以上调查,我们得出结论:对网络游戏消极影响的改善,首先是网络游戏不可以予以彻底禁止,而应考虑如何对网络游戏进行规制,对同学们进行疏导教育,解决其心理的需求,并应当积极地采取一些更健康更吸引学生的娱乐方式。

三、大学生对待网络游戏态度不一

当被问到喜欢玩什么网络游戏时,休闲益智类游戏在大学生中最受欢迎,占28.6%,其次是人类角色扮演、战略策略、体育竞技和音乐舞蹈。调查显示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更喜欢玩人类角色扮演、战略策略、体育竞技游戏,而女生更喜欢休闲益智和音乐舞蹈类游戏。

当被问到为什么玩网络游戏时,50.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用来消磨时间和缓解现实压力等。学生们遇到问题时,如果身边无人帮忙或无人倾诉,往往寻找另外一种途径排解心中的郁闷,这时,网络游戏成了他们发泄情绪的方式之一。

当被问到和谁玩网络游戏时,有46.3%的大学生最愿意选择他们的老朋友与其一起玩游戏,有将近1/4的大学生选择与不认识的人一起玩游戏,有15.8%的学生选择通过游戏认识一些新的朋友。43.8%的大学生在选择网游的合作者时不考虑性别因素,而有33.9%的人选择异性合作者,选择同性合作者的大学生只占4.6%。

当被问到“网络游戏对现实有何影响”时,45.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网游中有时与现实生活一样,有时不一样。24.1%的大学生会用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中一致的方式行为。这部分学生不区分现实与游戏情境,因而网游与现实生活相互影响的程度很高。还有23.2%的大学生认为在网络游戏中处理问题应该和在现实中处理问题相区别,这类大学生能够很理智地认清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其网络与现实生活的相互影响程度很低。

四、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参与网络游戏被认为很正常,其中10%左右存在网游沉迷倾向。多数大学生在网游世界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倾向同现实生活存在差异,网络游戏中容易表现出更多的功利、暴力倾向,对朋友更难信守道义。约有半数参与网游的大学生会区分网游世界与现实生活,1/4的学生不区分网游世界与现实生活。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参与网络游戏,另一种情况是大学生把网络游戏中的价值观念和暴力倾向带入现实生活。

五、大学应该如何应对

学校要积极干预、引导大学生的网游行为。网游痴迷对大学生在学业、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从调查可以看出,沉迷在网游世界中,很可能会强化大学生的暴力、功利主义的价值倾向,淡化朋友道义和责任,从而对其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加强对大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能够通过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在学业和智力上都是能达到优秀的,不让大学生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在学业和道德掉队。

第八篇 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医院检验科实践1200字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在___医院检验科一年的实践即将结束,回顾自己在实践阶段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心里面百感交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第一次被人唤作医生时的欣喜,第一次学会操作仪器以及独立进行各种检验工作时的快乐,还有实践医院领导老师们无私的关心及教导仍历历在目,至今仍让我为之感动。现在,我即将要离开这个第一次工作的地方,心里有许许多多的不舍,但是,离开是为了能够在更多的地方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我相信这第一次的实践经历会让我铭记一生。

实践是一件很具意义的事情,在实践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所以,我想实践的目的不是为了毕业证,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走出大学这个象牙塔步入社会,必然会有很大的落差,特别是医学这一相对而言特殊的行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因此,能够以以这一年的实践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践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必然更好。

实践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检验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不是很长,但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刚进入检验科,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检验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如何适应这样的新环境感到迷茫。庆幸的是,检验科的带教老师们耐心的讲解,让我很快地熟悉了工作流程,老师们传授的经验,也让我对于检验这一专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了解到许许多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更加具体的检验知识。

检验是一门需要十分的认真和仔细的专业,尽管在未进入医院之前也有所了解,但是真正进入科室后,感触又更深了。相对于医院其它科室而言,检验科不是一个大科室,但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检验科工作人员就像是临床医生的眼睛,责任重大,我们所得到的每一个结果都与病人能否得到及时的治疗息息相关。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谨记着'认真'、'仔细'四字,对于每一个经手的标本都做到了按照规定流程细致处理,不出差错。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为将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奠定基础,更是对病人的负责。因为有了这一年的检验科实践经验,我们才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了认真仔细对于检验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在这段短暂的实践时间里,我获益匪浅,实践期间的收获将为我们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无法用言语简单准确和清晰的地概括我此刻的感受,有感激,也有不舍,感谢___医院领导以及检验科的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教导,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将来的工作岗位!

第九篇 关于大学生学习十八大情况的调查报告1200字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对《大学生关注十八大的调查报告》是在老师指导和根据最近最热门话题的影响下进行的,调查对象为本校各届学生。调查方法主要是通过qq聊天问答、发送电子问卷表和宿舍之间互相交流等方式进行的。该调查报告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既体现了关注热点又体现

了关注社会。

调查的范围和人员

我们以年级专业为单位对大量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地和意义

做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做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该关注和学习党的十八大。关注社会实时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大宣示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硬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求我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的工作方法,凝神聚力,团结一心,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落实到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落实到全面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来,落实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来,努力开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大学生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修改党章,人事选举,和平统一和反腐__等问题具有较强的国家观念和民族尊严感。对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体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思想政治信念的上进。

三.调查的基本结论

1、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有兴趣了解十八大,还有三成左右的同学非常关心十八大的最新消息,表示不太关心和对十八大召开无所谓的学生仅占16.1%,可见我校学生对十八大有较高的关注度。

2、据本次调查,在我校通过网络平台关注十八大的学生占到9成左右,这也跟我们是软件技术学院的学生相符合,这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移动互联终端(手机,平板电脑)获得有关十八大的有关信息,剩下的同学大都是通过电视和报刊、杂志、电台广播等传统媒体方式关注十八大。

小结:反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校大学生大部分还是对十八大有较高的关注度,而且了解程度比较高;我校学生关注十八大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通过网络来了解十八大,有近半的学生认为教育资源应更加均衡,大多数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教学质量应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应得到培养和加强,由此看出学生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教育问题比较关心,教育资源均衡的问题应该首先得到解决。

四、得出的对策和建议

校方应加大对传统媒体的扶持,加大对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政治,关心政治,参与政治,在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活氛围。

五、结束语

本次调查,体现了学生关注政治,参与政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的积极热情,有益于我国今后政治的健康发展,最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学习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丰富自己政治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十八大的到来。

第十篇 精选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3100字

一、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

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

据了解,“低工资”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前的一种待业状态,是以单位给毕业生提供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毕业生则以低报酬工作为交换条件。这种“低工资”就业只为找工作时多一些实践经验。

工资会随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软件公司负责人王小姐认为,现在企业招人虽对学历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还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学生刚开始工作,工资可能会低些,但随着就业者个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资也会慢慢提高。她建议大学生心态要平和,找工作高薪并不是第一要素。

就业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资待遇,不断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以前,很多企业招聘只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对应届大学生一律免谈。随着用人观念的逐渐改善,近一两年,很多企业直接招收大学生,他们愿意出钱培训大学生,使其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大学生成为骨干力量后,工资自然会提高。企业为了储备人才,一般先与大学生签订几年的工作合同,这不仅保障了人员的稳定性,对企业发展也很有好处,同时用人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专家希望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资上,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饭碗。

二、大学生就业:路在何方?

大量事实证明,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甚至连自己的性格与特长都不了解,职业选择将非常盲目,甚至会影响到之后工作道路的发展。对此,专家建议:在校大学生要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

职业道路早规划,目标坚定不放弃。“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为看不清未来,看不清未来就会把握不住现在。实际上,大学生看不清未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规划,也可能是由于目标过多以致无所适从,规划太多而无法实现,因此也就更容易放弃目标,追热门、随大流。因此对目标的坚持和对规划的实施是成功的关键,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的”。

兴趣广泛应保持,机遇来临有保障。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许多学生进入大学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对专业不感兴趣或不满意,由此而产生厌学、倦怠的情绪。实际上在大学里有很多方式可以让你兼顾兴趣与专业,如双学位、各类培训认证等,但是在挑选业余学习的专业时,应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要么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既满足求知欲,又从中获得乐趣;要么与本专业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强就业竞争力。当然,在多个专业的学习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会活动经验多,面试应考不心慌。对于大学生来说,找工作的瓶颈在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虽然在校生要获得企业实习机会并不容易,但从大多数成功者的经历看,至少有两方面资源是大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针对性地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能力,社团活动可以说是对真实工作场景的一种模拟;二是争取各种校内服务的机会及校外的实习、兼职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了解尽职、责任等职场的基本准则。

实习练就真本领,应聘免了试用期。就漫长的职业生涯而言,大学4年无疑是一个黄金的职业准备期,在这4年里,应该让自己具备一个职业人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社会技能、职业素养……这样我们在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中才能做到“无缝接轨”。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学阶段的实习机会,从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后的见习期。企业也节省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特殊才能做后盾,求职更有竞争力。对于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大家读一样的专业、学同样的课程,看起来彼此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一旦面临竞争,差别就显现出来了。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只有身上有“亮点”的学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也才会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因此,发掘并增强就业竞争力应从发现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入手,发挥自身特长,并不断强化,有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就业现状:就业准备三部曲

随着高校的扩招,原来的精英教育变成了大众教育。大学生必须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职业。面对就业难,大学生们要做些什么呢?

第一部曲: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就业形势,正确对待自己。

择业和就业,是初出校门的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择业和就业思想,可以归纳为4句话,这就是:认清形势闯市场,从容自信显特长,广开渠道看信息,实事求是快上岗。

认清形势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的就业政策,二是全国的就业形势,三是本地区的就业信息。面对矛盾重重又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基本观点是,只能树立一个“闯”字,积极参与竞争,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极对待。关键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择业方向和竞争技巧,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在近几年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用人单位特别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和特长。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问题在于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扬长避短,在关键时刻和重要场合发挥一技之长,获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信赖,这是择业和就业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技巧。

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单靠一个人的智慧和信息“以一变应万变”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媒体,包括学校、老师和家长,亲朋和同学,广搜就业信息,这是就业者一个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择业和就业之前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准备应该实现以下4种转换,克服不良心态。

一、实现由学生身份到上岗工作的转换。

在“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大环境中,应克服“听天由命”或等待学校推荐工作的消极心态。学习是为了致用,如果说学习是手段,从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二、在经济上实现由消费者到生产者的转换。

克服长期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的依赖心理,凭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诚实劳动,立足于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三、在择业姿态上,实现由一个普通参与者到竞争者的转换。

大学毕业生都是第一次进行择业和就业,经不起挫折,悲伤失望,往往是择业不顺的主要障碍。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动心态。

四、实现由“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心态转换。

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正确理解自己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主动求职。不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首先必须是一个劳动者,而劳动岗位需要自己去争取。

最后总的来说,择业者应该具备主动、积极、从容、自信和百折不挠、面对现实的平和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动出击,准备简历和面试。

机会总是被那些勇于表现、争取的人得到。不管单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荐要求试用;写信给单位老总或负责人自荐;直接发送求职信到企业网站招聘信箱……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选择主动出击,到用人单位去展示实力,至少得到的机会比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机会大。

据市人才市场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如今整体供大于求的就业形势下,积极勇敢的心态是大学生找工作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法宝。在择业前,要推荐自己,有必要准备相应的文字材料,简历要真实可信,文字朴实,言简意赅,页面工整规范。面试中也要大方得体,机灵应对,不卑不亢。

总之,在进行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其目的是选择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开始实现多年的梦想的愿望,在大学生的一生中,就业无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动人心的拼搏与较量。一定要审时度势,振作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用的心态、的形象和全身心积攒的实力,投入到这场竞技中来。

精选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

大学生调查报告题目参考十篇

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1经济类(1)科学发展观对当地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的调查研究(2)"发展是硬道理"的时间表现(3)可持续发展调查分析(4)我过改革伟大时间的典型调查(5)加入wto与中国的经济发展(6)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调查研究(7)开拓农村市场调研(8)有关收入分配及家庭收支状况(不同阶层,地位,职业)的调研(9)城乡就业形势可扩大就业门路问题调查研究(10)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薪酬情况的调查研究2.社会学类(1)学习党的八荣八耻荣辱观(2)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和影响(3)城乡居民的闲暇生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大学生范文

  • 大学生生命调查报告(3篇)
  • 大学生生命调查报告(3篇)133人关注

    一、调查背景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 ...[更多]

  •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7篇)
  •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7篇)118人关注

    年年岁岁说就业,岁岁年年就业难!继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xx年的毕业生人数持续突破700万,并超过去年的727万达到749万之多!毕业生人数在年年递增,就业之难 ...[更多]

  •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4篇)
  •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报告(4篇)115人关注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 ...[更多]

  • 大学生手机市场调查报告(3篇)
  • 大学生手机市场调查报告(3篇)114人关注

    一、调查目的:了解手机在梅州大学生中的状况近年来,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 ...[更多]

  • 女大学生调查报告(5篇)
  • 女大学生调查报告(5篇)113人关注

    XX女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给当代的中国大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并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二者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相 ...[更多]

  • 大学生假期调查报告(15篇)
  • 大学生假期调查报告(15篇)112人关注

    暑假刚刚开始,一月初我参与了这次“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调查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及网上资 ...[更多]

  •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6篇)
  •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6篇)108人关注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 ...[更多]

  •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3篇)
  •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3篇)108人关注

    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报告篇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21世纪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除了要求具备良好 ...[更多]

  • 大学生毛概社会调查报告(10篇)
  • 大学生毛概社会调查报告(10篇)106人关注

    首先我非常高兴并肯定地说:本次毛概暑期社会实践获得圆满成功!关于“南京市大学生兼职中介”的调查终于在两个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结束了,为了很好地完成本次社会实 ...[更多]

  • 大学生吸烟调查报告(4篇)
  • 大学生吸烟调查报告(4篇)104人关注

    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大学生吸烟状况,探讨影响吸烟的因素,从而减少烟民数量,特进行本次调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 ...[更多]

调查报告热门信息